2020心经直简讨论01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45 (1389 天前)

风土 18:27
《观割》贴文2月19日,1/3:
心经直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风土 18:27
《观割》贴文2月19日,2/3:
心经直简
心经二百余字,是汉语佛经中最为简短者。虽然文字至为简练,所述内容却涵盖了整个般若部精华,可谓微言大义,字字珠玑。历代大德对心经的讲解、注解更是数不胜数,无不试图从这简短的文字中,展开对至大至宏般若智慧的详细解说,其广可称无法不涵,其深可称无微不至。哈佛帮学习心经时参阅了若干古今注释解说。在极为赞叹古德解说之精妙的同时,也感到对今人而言,这些解说略偏高远,难以跟学人实修直接结合。于是,以直接朴实的方式对心经再加诠释,遂成此文。

风土 18:27
《观割》贴文2月19日,3/3:
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顾名思义是讲述“心”的经典。“心”之一物,非实有,不可得;然而约定俗成,在模糊概念的意义上大家都知道说的是什么。心经说心,就是在随顺大众共许的名言基础上,在唯名有的意义上说。读者若不熟悉唯名有,则可在模糊概念意义上权以意会。

众所周知,凡夫心与佛菩萨心大不相同,凡夫缺乏佛具备的同体大悲与不二智慧。“般若”译为汉语大致是智慧的意思,名般若心经就说明本经讲述的是佛的般若智慧之心。“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于是一般将“般若波罗蜜多”译为“智慧到彼岸”,并进一步解释轮回为此,涅槃为彼,通过般若从此岸到彼岸。这个解释不能说不对,但多少有些迂曲,没能紧扣本经所谈的主题——心。梵文中被修饰的词常放在修饰词之前,所以“智慧到彼岸”的汉语翻译应该是“通达彼岸的智慧”。更详细点说,凡夫心总是在二元对立里,是为此岸;般若是超越二元对立、能所对立的智慧,则为通达彼岸。于是,从经题可以知道,本经讲述“诸佛菩萨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心”是什么样子,学人从中可以明确看到自己心行与大菩萨心行的不同,从而知道努力方向。

Yihe Huang 19:21
心经句句讲空 攀缘心本来空

梯形 21:42
心经也讲了不少“无”。

梯形 21:47
心经直简提到表述角度或表述者的不同。倾向于旁观时用“空”多些,说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梯形 21:49
自述证量用“无”多。从中文的感觉上更彻底,压根没有,没生出来,无生,无。。。

梯形 21:54
没生出来也就是未攀缘,它与“攀缘心本来空”,所描述的不是一回事儿。

梯形 21:56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形式上是二分的,再论不异不分;“无色无受。。”则是要说不分、未割裂。

梯形 22:28
空、无,是这意思吗?

2020心经直简讨论02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46 (1389 天前) @ kant

梯形 22:29
嫌这样不顺,把它们换过来。。[Smile]

梯形 22:31
或另用二别的字儿,呵呵。没人管你哪个字顺,只要说的是那码事儿。

Yihe Huang 22:45
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无有一法得生 无有一法不空
空中无攀缘心 无无明

观自在 23:45
前面讲了一系列的空无,最后总结一句: 真实不虚! [Tongue]

二麻子 23:47
呵呵。。。。凡夫认为空无是虚假的,菩萨认为实有是虚假的。

观自在 23:53
经中 真实不虚 的本意是说神咒的作用真实不虚吧,麻叔是另类的解释哈

观自在 23:59
不过的确也可以理解为经中所说诸法空相是真实不虚的。

————— 2020-02-19 —————

二麻子 00:01
那个咒的意思现在都知道的,说的就是从凡夫渡过到菩萨。差别就是诸法空相。。。。确实可以理解如你所说。

古慈 00:22
哈哈 说个段子,直简里这样来说心

古慈 00:23
其实已经全部中国化了

古慈 00:23
宗门味道了

旸 00:23
释迦摩尼是什么宗

古慈 00:24
心经 在传统传承里面来说

古慈 00:24
心字 是精髓

古慈 00:24
核心

古慈 00:24
关要的意思

古慈 00:25
汉地多年来已经习惯把这个升华了 汉化啦 哈哈…

古慈 00:26
谨以此段子 说明一下

古慈 00:27
免以后遭班智达鄙视 吐糟…

古慈 00:27
哈哈哈


观自在 00:31
呵呵,本来所谓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的名字也是后加的吧

2020心经直简讨论03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48 (1389 天前) @ kant

古慈 00:32
不知道

古慈 00:33
玄奘法师选这心字 猜想有汉化想法

古慈 00:33
鸠摩罗什不是这样翻译的

二麻子 00:34
嗯。心髓

古慈 00:34
哈哈

观自在 00:36
般若心髓 [Scowl]

观自在 00:36
般若宁提[CoolGuy]

古慈 00:49
般若心中心

古慈 00:49
@观自在

观自在 00:49
也行,哈哈。

梯形 09:16
般若智、心髓是深伏三毒的。三毒爆发显现,人都死去活来的了,它也不好使。它若好使,三毒深伏不显,无无无无无。。。哈哈。

梯形 09:23
这种深伏,比以定压伏的那种降伏比,也另称为“破”,佛法认为它更深、更灵、更耐造(折腾),伏毒显智,动静不碍。

梯形 09:25
力若己显为毒,说明未转,再补再说再辩再圆融也不成。

梯形 09:26
所以不是三毒即空,是要压根无三毒,出不来

梯形 09:29
抢人钱夺人命时,你跟他说:这一切本空。。。[Grin][Grin][Grin]这不成笑话了么。

梯形 09:31
你空了,他行吗?

梯形 09:43
是要治得比以定力治得更深更稳。肯定不是随便三毒跑着,只是给它穿套好看的衣服吧。

风土 18:31
《观割》贴文2月20日,1/2:
分段
本经分段,对能否了解经义有紧密关系。按照讲述者角度不同,心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佛介绍观自在菩萨,语气角度是对大众说别人,第二段是观自在菩萨直述自心,语气角度是对大众说自己。第三段是观自在菩萨说佛,语气角度又是对大众说别人。

在对大众说别人的时侯,讲述者的表述方式必需使用大众习惯的语言与概念,即使这些语言概念里隐含着不准确处也不得不使用,是为方便。“得失”就是基于能所对立习惯隐含错误的概念之一,经文第一、三段里的肯定性语句——“照见五蕴皆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随顺方便而说。

2020心经直简讨论04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49 (1389 天前) @ kant

风土 18:31
《观割》贴文2月20日,2/2:
观自在菩萨智慧圆满,一切基于二元对立的迷妄于菩萨现量里无丝毫存在余地。当菩萨直述自心现量时,必需随顺真如实相,而不能再去随顺隐含大量错见的大众语言习惯。相反,菩萨对各种基于能所对立而形成的错见,无论粗细,一一加以否定。故第二段中几乎全部都是否定语句,而且所用的否定形式相当特别。

心经的第一、三段中说有得有照见,而在第二段中却说无智亦无得。读者若不明白这三段间表述角度不同,导致不同的随顺,则会对反差如此巨大的有无转换产生困扰。又倘若在不知表述角度变换的情况下去强行调和一、三段中的有与第二段中的无,则会颟顸佛法,误解观自在菩萨,而别生错解。

--贴文完毕

————— 2020-02-20 —————

梯形 00:30
直述证量,述出来与头半部龙树说得结论还是差不多。龙树多了个论证、归谬法的论证而已。

梯形 00:31
心经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现量,不是论证的。

梯形 00:34
论证的结论与现量的表述,文字上没什么区别。我们这两证法都要走一下,尤其是“行深般若”,更重要。

梯形 00:38
论证法不止龙树那一种。龙树的曾在那时代是很好的论证法,以及别的适时的、换方式换角度的方法,与现量实证比,都不算证。与不现量不论证比,当然还算是证。

梯形 00:42
行深般若是啥,怎么行?说出来也是有好有赖,心经及龙树的论证结论的说法,还是比较好的。普遍的共许的更好就不太容易。

梯形 00:50
有没有更好?肯定有。众生心这么杂,每人对不同词句亲切程度不同。对个人、少数人肯定有更好,比如不少禅宗密宗方面的词句。从普适或综合贴切上考查,无有超经的。所以也不用把些完全不懂没谱的东西当高深。

梯形 00:52
最高深的心经龙树这全有[Grin][Smile]

梯形 00:53
别唬自己,别悬设!

梯形 01:18
所以见了不懂的让过去!不懂,无疑是我们笨了,同时也是讲述者不灵。笨与不灵都没问题,不懂假装想像出个什么(悬设),论证没有现证没有,这就是蠢了,这个有问题。

梯形 01:25
蠢是掉链子栽面儿,笨不丢人。[Grin][Grin][Grin][Grin]

梯形 01:27
笨人能扎口提升,蠢人是漏器扎不住口的,没法朔形的了。

梯形 01:35
要量力,辨器,别当上帝。

梯形 01:36
整不了的让过去,别耽误时间。我们要效率。

梯形 01:39
古德有一些这方面的总结,有兴趣自己去找来看吧。

梯形 01:50
漏,是非常难堵的。悬设到处都是。举个例子,

梯形 01:52
一般人的心态,有什么东西听不懂看不懂,不做更广泛分析观察,即认定为“高深”,迅速悬设出去。

梯形 01:53
越会讲的朴实大德,越被划归“平庸”

梯形 01:57
凡夫就这样,能分好赖,又不分好赖。

梯形 02:11
我轴,无论证无现证,那玩意儿我可以放着、供着,绝对不会用着。[Trick]。睡喽!

2020心经直简讨论05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49 (1389 天前) @ kant

风土 18:14
《观割》贴文2月21日,1/3:
释“空”
第一段中“照见五蕴皆空”之空,既是心行现量,也是缘起性空之法理。一般而言,若以大众共许的语言概念为传递平台,则“空”作为思维考察对象其义大多偏重法理一面。第一段既然使用大众共许的语言为观自在菩萨主说做铺垫介绍,此空义不免多少偏向法理一边。

风土 18:14
《观割》贴文2月21日,2/3:
第二段是菩萨直述自心,其中“空”字所表,是观自在菩萨内心现量,全无修饰。据佛经说,观自在菩萨早已成佛,实为倒驾慈航现菩萨身,故其证等佛,其心早已超越二元对立,不会割裂能取所取为二,更无割裂法界实相为一一诸法之事。但远离割裂并不会导致全无所有的断灭,如解深密经云:“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就佛法而言,空性正义是彻底超越二元对立,其它一切缘起无自性等表述,都是或多或少地随顺了大众共许名言的方便引导。经文第二段之空,正是观自在菩萨由自证现量对空性正义的直接表述,远超法理推演等比量方式。

风土 18:14
《观割》贴文2月21日,3/3:
明确文句中的空即观自在菩萨心行现量,对理解第二段非常重要。否则,对“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一类经句无法理解,反而会将“空”错解为大梵一类的本体。

--贴文完毕

梯形 18:50
行文是很难十全十美,不解释解释忘可能会理解偏差。不过,观自在菩萨自内证说成心经这么短小精干,赞叹了!

梯形 18:53
自内证,这词神密不?

梯形 18:57
论证了就不神密,现量就更没密可言了。如果跃过论证与现量,不去那么走,就留一神密在或上或下或深或远或过去或未来。。。悬设了。

梯形 18:59
放着供着都行,用着不行。不明其为什么东东,怎么用啊。

————— 2020-02-21 —————


梯形 09:03
空不是离法存在,不是法上附属属性,不是诸法本源归宿。。。不割裂,破局部错觉,法与空都谈不上。

梯形 09:10
如果分能所的话,空,稍侧重于显现强调不割,人空法空水空火空。。。无,稍侧重能边停止割裂、无生,无火无风无人无法。。

梯形 09:14
空不是法的属性。法当体空,法即是空,色即是空。。。。无也不是先有后除的行为动作,是压根截断,根本就没冒出来。

2020心经直简讨论06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0 (1389 天前) @ kant

梯形 09:18
空,无,去的是错乱,不需要把显现抹成一片白。


————— 2020-02-21 —————


哈哈邓 10:04
这里的空解释为本来无生。

冷月 10:07
这里的空解释为无生,简练点会好些。

冷月 10:08
不过无生是啥,若解释成空似乎也可以。

初初学 10:08
一切法无生

初初学 10:09
法就是扭曲的产物

冷月 10:10
色是法吧,心经说色即是空。

冷月 10:10
又有空即是色。

冷月 10:11
心经可没说啥扭曲不扭曲的。

初初学 10:11
色即使是空是说一切法无自性

冷月 10:12
随个人理解,菩萨为何那么说,各人理解不同的。

初初学 10:12
割裂其实就是扭曲

初初学 10:13
不是实相,呵呵

冷月 10:13
您这个恐怕是错见。

冷月 10:14
因为菩萨分明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冷月 10:15
菩萨这里压根没说实相是啥。

初初学 10:15
这次学观割你有没有从开始学?

冷月 10:17
您可以针对问题说话[Smile]

初初学 10:28
没从开始学是一个损失

初初学 10:28
自性空和无生不是一个层次的表述

初初学 10:29
自性空需要从凡夫的角度去分析

2020心经直简讨论07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0 (1389 天前) @ kant

初初学 10:31
@冷月 这个知道吗?

冷月 10:31
您说的挺好的。

初初学 10:32
不是我说的,都是麻叔讲的,呵呵

冷月 10:33
只是把“需要”改成”偏重”会更好些。

初初学 10:34
不对

初初学 10:34
龙树破斥的结论是什么知道吗?

初初学 10:35
就是无生

冷月 10:35
这个没问题。

初初学 10:37
但是自性空或者缘起性空,就是“法”形成以后再去分析

冷月 10:38
呵呵,“无自”性变成无“自性”了。

初初学 10:38
你就该系统的学习一下,虽然我学的也不好

冷月 10:39
您这个其实是纠缠于语文用词问题了,是文字相很强的表征。

冷月 10:40
慢慢磨吧,不用着急。

初初学 10:40
等下次再学一遍,一定要积极参与

初初学 10:41
先把框架扎起来

初初学 10:41
再慢慢琢磨

冷月 10:41
您就先管好眼前吧。

冷月 10:43
古人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初初学 10:47
分析自性的有无一定要随顺凡夫的割裂角度,而不是偏重

冷月 10:48
随顺是方便,是名偏重。

冷月 10:49
但凡方便,有所偏重是难免的。

初初学 10:49
是名强词夺理

2020心经直简讨论08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0 (1389 天前) @ kant

冷月 10:51
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不动。前半句即方便偏重义。

初初学 11:04
生住灭有无,
以及劣等胜,
佛依世间说,
非是依真实。

初初学 11:05
@冷月

初初学 11:05
第一颂,呵呵

冷月 11:06
您知道龙树为啥那么说嘛?[Smile]

初初学 11:10
为什么?

冷月 11:10
因为只能如此。

初初学 11:11
所以不是偏重

冷月 11:12
语不识偏正,为人即祸生。

冷月 11:12
佛法不离正偏二字。

初初学 11:14
什么乱七八糟的

冷月 11:14
可以理解您的想法,先这样吧,莫急莫乱。

冷月 11:14
[Moon]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2日,1/3:
释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密多为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修学此智慧有两个阶段。初借文字语言,通过思维概念等方式,在法理上辨明一切错误认识都来源于二元对立、割裂诸法的串习,唯有超越二元对立的串习才能契入法界真实,详见《七十空性论今诠》中四种缘起的讨论。如此在思维上建立的正见,仍然是认识的对象,本身尚未超越能所对立,不能称为“深般若”。而且思维所成见在面对串习时并无力量,故第二阶段须将思维之正见,应用到内心的一起一动中去,在心行上超越二元对立,并努力贯彻到底。当心行无论多么深细都能超越二元对立时,名“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2日,2/3:
观自在菩萨是特指观世音,还是泛指一切内观自在的菩萨,一直有所争议。但这点实际无关紧要,观自在如此行,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则任何一位能如此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也一样可以照见五蕴皆空,一样可以度一切苦厄。否则心经就失去指导意义了。

读佛经跟读禅宗公案有类似地方,有时候需要设身处地把自己融入场景去,会比较容易理解。都知道心经是观自在菩萨所说,但如果把自己带入观自在菩萨来读,马上就体会到,“观自在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句,不可能是观自在菩萨自己说的。此句应是佛或在场某大菩萨说的话,向听众介绍了观自在菩萨,同时为下面观自在菩萨讲述的内容提供了真实背景和前导。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2日,3/3:
如何是“照”,从而照见五蕴皆空?对此“照”字古今多有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此“照”字的含义,并不在大众共许的语言概念里,语言无从准确表达。无论解释得多么深奥精妙,读者都不免落入能所对立的串习而生错解。我们只需要知道,凡未能在心行上超越能所对立者,皆尚未达此“照”。

--贴文完毕

2020心经直简讨论09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1 (1389 天前) @ kant

梯形 21:34
这个照,要说起来平日也不是全无。由于割裂、聚焦、随流的缘故,扭曲了。

梯形 21:36
借助于静处专心禅修,克制扭曲,就容易体悟。体悟,体会、判断、辨别。。这些意思都有。

梯形 21:38
一般还是静时方便了知错误。对其敏感了,动静也逐步就都行了。

梯形 21:38
啥是敏感?

梯形 21:41
大发才知即不敏感,微发即觉即是敏感。。。这个水平上连微发也没发。。这就接近于照了。。

梯形 21:43
说多少也不一定有决定性的作用,关健处未必比踢一脚有效。。还是踏踏实实同时练着实践着靠谱。

梯形 21:45
强悍如观世音菩萨,也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如何如何。

梯形 21:50
练着,提高踢成功的机率。

林浩 21:57
嗯,现在有少许体会,继续努力练啊[Grin]

梯形 22:49
[Grin][Grin]

梯形 22:50
苦思冥想与熟能生巧,一起来着。

梯形 22:52
纯粹的止观不二,起名就叫佛。

梯形 22:53
纯粹,快要成自性了,哈哈。

梯形 22:55
佛,能是自性么!佛一辈子都讲无自性、无我、无常。。

梯形 22:57
无上,无顶,也就行了,不需要自性,也可以最高。[Grin][Grin][Grin]

梯形 22:58
上不封顶,下不设底。

————— 2020-02-22 —————

梯形 08:09
对天吼一嗓子,看声音,如天上云丝,荒野飞龙。。

梯形 08:10
还是云在天,龙在野?

2020心经直简讨论10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1 (1389 天前) @ kant

风土 18:21
《观割》贴文2月23日,1/3: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从这里开始,是观自在菩萨对实相现量自证的叙述。
异,一般做差别解,但在此处,异特指互斥不能并存的差别。比如,男女不能同为一人,是为异;教师与学者虽然不同却不互斥,教师兼学者的大有人在,则为不异。

风土 18:22
《观割》贴文2月23日,2/3:
在观自在菩萨的自解说中,“空”指菩萨心行现量,“色”指“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色不异空”是说色在现量中是现量的成分,“空不异色”——同时考虑到后面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是说现量不离显现,所以这两句首先排除了“空即一切全无”的断灭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则是说,显现与现量根本不可割裂成为两个。于是这四句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作为“如是影像显现”,色等五蕴并不能用全无所有来断然否定,否则就连五蕴也谈不到了;另一方面作为现量不可割裂的成份,色等五蕴并不能割裂出来一一单独成立,这就是后文中说“空中无色”的道理。但观自在菩萨是直接就现量而说的,并不需要再经过思维推理这样的转折。

风土 18:22
《观割》贴文2月23日,3/3:
总的来说,这四句就是中观教法里常说的“不一不异”。比较奇特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标明了“如是影像显现”,实际也说明了显现影像并不是现量全部,隐含了色空“不一”的含义;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则直说显现与现量一同,这当然是“不异”。这样的描述方式与其它经论有很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多数经论谈不一不异时不得不借用基于概念的推理,而心经则是心行的直接表述。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仅色蕴,五蕴中其余四蕴同样是不一不异,同样是现量不可割裂的成份,同样不可能单独割裂出来成立一法。

--贴文完毕

梯形 18:57
天空中的云,有云的天空。

梯形 19:00
“飞到天上天外天无涯,再也不必费心挣扎”,“不必回答,那心中纠缠如麻”,“为什么不明白,我的一切执著不更改”。

梯形 20:47
执著不一定是往上盯,不自觉的自然的割裂。这种显现说出来是空色,感觉上也是空色,色是色空是空。

梯形 20:50
即使知道清空只是薄云,第一反应依照持续地二分。

林浩 21:25
这种情况只能慢慢磨是吧?

梯形 21:37
我个人的粗浅体会是只能磨了。

梯形 21:40
一手分割,二手如果起思惟去观察分析,当然二手转成别的了,但它更粗。如果是训练的警觉,在二手提起,效果就好多了。

梯形 21:42
至于说“一手分割”总也出不来,我没什么体会,是依经典“如如不动”而言的。

梯形 21:44
转手升觉也在好条件下,波动小时,像针捅上那种尖锐的,三四手也挡不住[Puke]

梯形 21:45
到底后面怎么样,你就得问麻叔了,或自己跑上去看看。

林浩 21:56
路漫漫啊[Grin],感谢师兄

梯形 22:02
坚持吧!我经常被一箭(尖锐的)透三关。三关都关不住,但也没泄气。

林浩 22:11
[Grin]

圣普 23:08
我体会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入观的引导,其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像是直指。

2020心经直简讨论11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2 (1389 天前) @ kant

梯形 06:19
直述对听众来说也是引导。现量不述,述即免不了割裂的形式。

圣普 06:55
[OK]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4日,1/3: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凡夫所认为的一一诸法,其成立都离不开自心对法界的虚妄割裂,这样的割裂并不能真的将法界割裂成一一独立的诸法,但在认知上却使我们误以为法界是由一一诸法拼接而成。而在超越二元对立远离割裂的现量中,一一诸法根本就未曾单独成立过,从而更谈不到诸法的相貌,生灭、垢净与增减了,所谓空即现量,其中无相可立。所以在讲过不一不异之后,菩萨补充说,所谓法界一一诸法包括五蕴等,于现量中虽然如是显现,却都无相可立,更无生灭、垢净、增减可谈,是为空相。这也正是龙树中观里著名的“八不”。显然,龙树中观显示的智慧与心经表述的智慧一脉相承。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4日,2/3: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段经文语气独特。通常在经论里,比如唯识论典里,可能会看到“某法空,非实有,识所变现,不可得”这样的话;又或中观论典里,则可能会看到“某法空,非实有,缘起集聚所现,不可得”。总之,都是先权且随顺大众,默认某法成立,继而否定该法的实有,“空”是对某法的否定性修饰。这样的表述语序,反映了这个否定过程是从凡夫共同执着出发,通过概念推理而达成。于是,这样的否定过程中必然涉及概念抽象等思维包装,不免降低了准确性与真实性,不能直显般若本意,不能直抒观自在菩萨本怀。心经里语序则相反,观自在菩萨用直言方式一一列举“空中无某法”。显然,这时候空是名词,而不是对其它事物的否定性修饰。若用常人二元对立的习惯去理解,则此空易被错解为“万法未生前的本体”这类常见。实际上,经文这里说的空,就是观自在菩萨自证的现量,远离割裂超越二元,哪里有任何一法可以成立!了解这点,则上述经文文义显然:现量超越能所对立,其中没有轮回涅磐中任何一法的成立。所以这里的特殊语序反映的是大菩萨实证现量无有扭曲,未经修饰的直接表述。

风土 18:48
《观割》贴文2月24日,3/3:
又如解深密经云:“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这里佛说“如实不见”上述一一诸法,而不说“没有上述一一诸法”,也不说“见到没有上述一一诸法”。这明显与心经意趣一致,可为参差印证。

————— 2020-02-23 —————

风土 20:45
《观割》贴文二月二圆满,1/3: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二元对立中最根本的是能所对立,凡夫首先割裂出对立的能知的自我与所知的对象,然后才进一步割裂所知对象为一一诸法。故而般若智慧以超越根本的对立——能所对立——为究竟。观自在菩萨已然彻底超越二元对立,现量中无能无所,无主(自我)无宾,当然也无所得。这样的现量中,实无可挂碍处,无恐怖可现起,无凡夫二元对立中的种种颠倒,此即究竟涅磐。从我们凡夫的习惯角度,“无所得”并不是非常能引起内心响应,能吸引人的事情。相反,有所得,得自己期望盼望的东西,才是最常见愿望。但我们对心有挂碍比较容易有所感触,人生百态酸甜苦辣都是挂碍,其中甘苦自知。故对菩萨的“心无挂碍”,容易有向往之感。然而,无所得是基础,在无所得的基础上,才有心无挂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故超越能所对立,自他对立,是佛法的核心要领。

风土 20:47
《观割》贴文二月二圆满,2/3: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或译佛果,简称菩提。此句开始,是观自在菩萨对大众谈及诸佛,故而采用了大众共许的概念和语言,用肯定性语句标示了所得——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陀证得佛果是在场大众耳闻目睹亲自领略的,按照大众共同的认识,谁能说没有佛果之事?但这样的认识把佛、佛果都放在宾格,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却是二元对立范围里的事。若在观自在菩萨自证的现量里,则“无智亦无得”,谈不到得什么果。
前文述及,佛心是同体大悲与般若智慧双运。实际上,同体悲与般若智是从不同侧面描述菩提,根本不能割裂为二:没有离开了智慧的慈悲,也没有离开了慈悲的智慧。但是,在处处充满般若智慧的心经里,怎么才能读出同体大悲?关键点仍然是超越二元对立。当一位菩萨(觉悟的有情,菩提萨垛)依般若实证超越自他割裂的现量时,他过去曾有过的我执就不能继续存在,一切众生与自我在现量中均不能成立。于是与一切众生同体就如是显现。此时无尽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成为无造作的自然流露,是为同体大悲。

风土 20:48
《观割》贴文二月二圆满,3/3: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最后一段是咒语。按照传统,咒属于不翻译不解释的内容,何况此咒已经有了很多翻译与解释,本文不再添足。

无上稀有秘密宝,
日月经天恒住世,
加被尘沙诸有情,
同证悲智双运位。

--观割全文完毕。
同沾法益,发无上心!

2020心经直简讨论12

by kant, Tuesday, June 09, 2020, 12:52 (1389 天前) @ kant

初初学 21:53
二月二龙抬头,意义非凡。

梯形 23:21
顶礼文殊师利菩萨,顶礼圣龙树菩萨,顶礼麻叔!每次学习都有利益。从观待与割裂这个角度契入般若正见与瑜伽止观,我个人感觉到大大方便。

梯形 23:23
感触最深的是般若正见与无明二大类的理解加深了。凡夫心特征,对治方法所缘等,分归二类。

梯形 23:26
与无明的博弈就得靠般若慧,比做慧剑。其力猛大,禅宗说它可直透三关。

梯形 23:29
无明也不是省油的灯,其顽固狡猾,三重关卡卡不住。

梯形 23:31
净让无明透关了,学习观割,准备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