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脱不是扯脱

by 禅流, Monday, December 09, 2024, 06:13 (115 天前)
编辑 by 禅流, Monday, December 09, 2024, 06:22

其要脱的是与认知对象(所缘)的粘着,这种粘着也是缠缚,是通常我们二元认知的方式,而并非去作意把认知对象扯掉或去掉。可能有断然拆掉的操作技巧,或夺所,不是这个讨论主题。

初步挣脱粘着的缠缚,则认知不再僵化而有更深刻和广大的反映,(色受想行),比如云门的涵盖乾坤。维护维持这种认知,稳定这种能力,不被认知对象粘着缠缚回去,即如截断众流。逐渐能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都有此认知活力,也不去贪取或舍弃认知显现,则如随波逐浪。说高了都是禅宗要干的活,实际也就是学佛者要学练的本分事,如每个时代的实干家们那一份努力一份自在。

有的人不需要强调扯脱或不扯脱这样的操作,而可直接通过某些作意提起正知,弄起狮子,那又是另一个讨论区域。

知与不知

by 禅流, Monday, December 09, 2024, 22:31 (115 天前) @ 禅流
编辑 by 禅流, Monday, December 09, 2024, 22:38

通常对于修道的理路,没有师长引领和多年的闻思与实践摸索,难免只是词汇概念的思维而“互证互明”。所以问问题的时候,古德往往指导学人用不同的用心方式,而不是依循想知道问题答案或结果的这种二元结构的叠屋架构。已经多生累劫的习惯了,我们不缺这种答案结果的思维模式,以及同伴。

问问题时禅师有啥不同用心方式的作答呢?还是“认知“的不同。有认知的动力和行动,却没有对象(答案,结果),这本身就是禅师要告诉你的另一种用心方式:对面不识,不知最亲切... 而大多数人则是搜集思维各种问题去攀援找答案。这是禅师作略的小小不同,无所缘。

根器够,因缘深厚,安心于此就好。

这种方式古时多不明说,防止又会成为思维所缘。后世发展有参话头。

「身心世界都化空的窍门」

by 指定username, Friday, March 28, 2025, 21:38 (6 天前) @ 禅流

有人教过你怎么扯脱吗?没有的话,你这里就都是臆测而已。真的有在網上有視頻「身心世界都化空的窍门」。網址已經幫忙轉載了,直接點開就可以看!


網址:李老居士

--
歡迎〝理悟〞的網友們一起 :『 討論 禪宗 公案 語錄 話頭 開悟。』

「身心世界都化空的窍门」

by 指定username, Friday, March 28, 2025, 21:54 (6 天前) @ 指定username

網址「身心世界都化空的窍门」的網域與文字檔,若點擊不開請直接打網址或使用 google 搜尋。

網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afdYvEVj/?vd_source=c2a18003f8769dbeaf556f6b0c01d4be

能缘在换取不同的所缘的时候,或者就是缘取同一个所缘,过程是刹那断开/重新缘取。——(麻老)

这个刹那断开/重新缘取,极为迅速。电火烁难追。普通人根本捕捉不到这个瞬间。但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麻老)

網路上轉載:關於《椎擊三要》的口訣來自于大圓滿的傳承,是由持明極喜金剛,把濃縮了本淨、立斷全部義理于見、修、行要點的一個教誡,傳授予阿闍黎文殊友。

我們已經談過了見,就是認出我們的本性;也談過了修,就是決定於一事。現在我要解說行,就是獲致對解脫的信心。
——(頂果欽哲仁波切)

--
歡迎〝理悟〞的網友們一起 :『 討論 禪宗 公案 語錄 話頭 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