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证自知”的法身境界

by o凡人o, Wednesday, April 24, 2013, 08:00 (4229 天前)

“唯证自知”的法身境界

口述:禅心

整理:星海

那么法身境界,古来的高僧大德们讲起这个“法身体大”的境界时,总是说它“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始无终、无边无表。”

现代人一读这些形容的话,感觉上摸不着头脑,似乎有一点明白,但又都稀里糊涂的,对吧?这个没办法,佛法的境界“唯证能知”,如果自己没有一点亲证的经验,那就真的不会知道它的真实所指,比如禅师们讲悟道时,有的形容说“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么虚空本来就空的嘛,你何以还能一拳打破这个虚空、粉碎这个虚空呢?大地本来也就是平沉的嘛,你又再能平沉个什么!?所以没办法,玄奘法师也只能告诉我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样的话。因此唯识学的认识论中,它要讲心识的四分说:相分、见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其中“自证分”和“证自证分”是四分说中的“内二分”,这内二分是心识的主体;“相分”和“见分”是“外二分”,“相分”是被认识的对象,“见分”是能认识的作用,这外二分是由“自证分”所变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自证分”是相分、见分这二分所依托的内在主体,是对“见分”的证知和自行证明,因为“证自证分”它不能证知见分,“证自证分”只能证知“自证分”,而“相分”又是“见分”的认识对象之故,所以要分内、外二分来讲。由于“自证分”也可以对“证自证分”进行证知,也就是说“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之间是相互证知的关系,所以在这四分之外,就不需要再建立无穷的其他证分了。

说到法身的境界,乃至三身的境界,要是在教下,就只好以唯识四分中的内二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来说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样一个“唯证能知”的情况。当然,如果是在中观学里面,中观它是完全不承认这四分的安立的,因为中观连心识都破除干净了,哪里还有什么四分呢?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呢?

但是玄奘法师他是学唯识、弘扬唯识的嘛,所以他要讲这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自证境界,其实我们参禅的人,或者修大圆满,也要承认这个“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因为大圆满不光讲般若空性,它还同时讲瑜伽行,也就是现象万法的光明部分,如果没有自证自知,那么大圆满中现空双运、明空双运、觉空双运的境界就无由内证、证明了。所以大圆满把空性和光明这两部分,本来无别、本来无二地双运起来,就称为瑜伽行中观,这也是佛陀转第三法轮所讲的究竟了义之法。

那么,唯识中的四分说已经包括了心识活动、精神活动的一切作用。刚才说,相分是见分的认识对象,所以相分是客观,见分是主观,因为唯识学的核心是“唯识无境”,所以唯识不承认心识以外还有现实的客观存在,他承许的只是心识所变现出来的内境,因此就“相分”来讲,它并非是真实客观的外境,而只是心识自己投射、延续出来而能被见分所认识的对象,所以“见分”在相对真理的世俗认识中,它仅仅只是正确认识或者错误认识的根源,而并非为心识的本性。也即是讲,“见分”证见自己识上的相分,只局限于知觉或了知的范围,以华严来讲,完全就不是事理的本性,和见、相二分事理的本性还毫不相干呢。

而“自证分”,它是对见分的再证知,或者是对见分的内省及觉知,举例来说,我们说眼看到色,耳听到声,但是我们得到各种色的结论、各种声音的认识,实际上跟所谓现实世界中实际的声、色毫不相干,因为你所获得的认识,只不过是这个自证分、也就是自己识上的一种证明,而认为外界或者外境上有这么一种声、色的情况而已。

在唯识学的发展过程中,最初只建立了识只有一分,即识只有“自证分”,建立这个一分说的是南印度的安慧菩萨,他是佛陀圆寂一千后出生的大师。建立了识的二分说的:即建立了相分、见分这二分说的,是与安慧同时代的胜军论师(又叫难陀尊者),安慧论师后的一百年,陈那菩萨才把这两种讲法合一起来,成为三分说,因为在他看来,自证分的一分说,是就识的本体来讲的;而相分、见分的二分说是就作用来说的,所以就体、用来讲,识应当有三分:相分、见分、自证分。陈那打了个比方:相分比喻布、见分比喻尺,自证分是量的结果:布有若干尺。

但是,还是有人不同意“识的三分说”就已经完备了,因为你说有了布和尺,但是谁去用这个尺量布呢?所以你还得有一个用尺的人才对哪!因此护法菩萨他又建立起证自证分,合前三分为识的四分说,他的比喻为:相分是镜子里的影像,见分是镜子的光明,自证分是镜面和镜身,而证自证分则是镜子的全体之性——唯有这个全体之性,镜子才能任意照人照物、照彻十方,所以说,证自证分的作用是对自证分的,自证分的作用是针对见分的,见分的作用是对相分的。这些是我们讲唯识基础的时候,也都讲过的内容。

有一个要点过去我们也提示过,那就是关于“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你要明白这两个内二分,它们不是是与不是、对错与否的判断、结论,而是相当于内省以及觉知式的证明,不搞清楚这点,那么历代禅师们悟道的自证境,以及一切因参禅、修大圆满乃至修各种法门获得的自觉自证之境界,都还落到有和没有、是与不是等戏论境界里去了。

返观我们的修持,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或者说现在谁都还没有亲见到这个法身境界的自内证境界,所以也就只好从“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始无终、无边无表”这些来做一点点字面上的相似理解了。所谓“小而无内、大而无外,横遍十方”这些词汇概括了法身广大,超过一切空间的范畴,“无边无表”,用中观的抉择见说,就是远离了“四边八戏”,不堕有、无、常、断等任何一边。而“竖穷三际、无始无终”则囊括了一切的世间,“三际”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的时间都涵摄在里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