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讨论 阿难尊者 摩登伽女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北传记载,阿难尊者外出托钵时曾遇到摩登伽女咒术迷惑,欲破其梵行,在危机时刻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术,解救了阿难,请问南传有这样的记载吗?(答:)南传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因为南传记载阿难尊者在他出家之后的第一个雨安居,听了富楼那Pu??amantàn?putta尊者的开示之后就证得了初果。证得了初果之后他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破戒了嘛!后来阿难尊者在佛陀入灭前的二十五年,他跟随着佛陀做佛陀的侍者一共做了二十五年。在《长老偈Theragàthà》里面就讲到,阿难尊者自己说过,他说:“我奉事佛陀二十五年以来,我并不记得曾经生起一念的欲乐、欲望。我见到佛陀,我的内心只是心怀恭敬。”他也讲到他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恚。那个时候,阿难尊者还只是个初果圣者,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守护六根门的这种功德。

问题可以提出,但这类讨论很难把握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虽然我本人也想彻底明白。但估计就算真正懂南北传的人来,怕也很难讨论出个结果=(。如果真心想明白,个人建议先修到行舍智,四禅出入自在后,可以找机缘去问慈氏菩萨。=)ps:你这个问题不算这类问题里最难的。前几天讨论忧心而流泪的问题,大家提过初果圣人未彻底断烦恼。细微的可能还是会有。

但我也觉得初果不会被欲望诱使而破戒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佛陀讲过初果不会入恶道。

这个问题很重要 您的建议太难实现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这个问题很重要 您的建议太难实现

其实没那么难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豁出去3年。很多人或许会觉得比想象的快。

请问如何找到老师指导?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您是自学吗?

南传学法的途径很多,大都免费而且所有公开。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以缅甸为中心,很多公开的禅修中心,里面僧众常年以禅修为主。缅甸以马哈西尊者一脉为主,由其四大弟子主持。西双版纳也有帕奥禅师的法乐禅修营。沈阳,福建等地也有弘扬葛印卡老师的禅修营。

无需依赖本课程或持续联络本中心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学员和本课程中心的关系:课程结束后,学员可以带着从课程中学到的自我观察的工具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应用,无需依赖本课程或持续联络本中心,本中心也没有义务和责任再与学员联系。本课程中心纯粹为学员学习内观方法的需要,而建立一个安静的场所,与任何机构没有隶属关系而独立运作,也不受机构的指派。 ----我觉得这个 无需依赖本课程或持续联络本中心 不够好

你可以选择长期呆在闭关中心,小参时可以询问老师。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另外,如果你忧心过多,建议修习马哈西尊者的纯观法脉。这个入手不太容易会出状况。而帕奥禅师的教法是要先得禅定。

时下有人对干观或随念修法有成见。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不过,在菩提道上前行,都有不足。不管从禅定入,还是干观修法入,都愿随喜。呵呵。

何止对干观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真要计较起来,哪个派系都被有成见。 干观之争,在马哈西尊者弟子和帕奥禅师之间起过争论。经过长老团裁定,禁止帕奥禅师著作在缅甸出版。认为马哈西尊者的教法是符合佛法教导的。 到这里,又会有人以此反对帕奥禅师了。。。。反正没完没了。而其实当事人都不一定那么在意的。

确实。学人就怕先入为主。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立足于固化认知。

连续参加次数最多不可超过两次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http://free.yes81.net/ng/view-4024.html

参加课程次连续数要求:一次课程后,根据路途远近,要求参加连续参加第二次者,必须在新生录取完后,听从当期老师安排候补空额;但连续参加次数最多不可超过两次。

那是限于资源有限,只是间断性的禅修课程。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但在缅甸的禅修中心,你可以多呆,几年都没问题。版纳或许可以,你得问问才知道。

那个流不流泪的话题,就单问心地起不起忧烦就够了!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findero

如果圣者起忧,自然难免流泪。若在一等天生喜怒不显,或没肝没肺的凡夫,再怎麽忧烦或感动,也是不流泪的。所以外在的流泪与否不是重点。

阿难见佛尊敬,不等于彻断异熟因缘。问题仍然不能回避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比较恰当的讨论起点是,南传记载有否母名“摩邓”的女性阿罗汉?北传《佛说摩邓女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阿难持钵行乞食。食已阿难随水边而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担水而去。阿难从女[曷-曰]水。女即与水。女便随阿难。视阿难所止处。女归告其母。母名摩邓。女于家委地卧而啼。母问女何为悲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人。我于水边见一沙门从我[曷-曰]水。我问何字名阿难。我得阿难乃嫁。母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行问阿难。阿难者承事佛。母已知还告女言。阿难事佛道。不肯为汝作夫。女啼不饮食言。母能知蛊道。母出请阿难归饭。女大喜。母语阿难。我女欲为卿作妻。阿难言。我持戒不畜妻。复言。我女不得卿为夫者便自杀。阿难言。我师佛。不得与女人共交通。母入语女。阿难不肯为汝作夫。言其有经道者不得畜妇。女对母啼言。母道所在。母言。天下道。无有能过佛道及阿罗汉道。摩邓女复言。但为我闭门户无令得出。暮自当为我作夫。母闭门以蛊道缚阿难。至晡时。母为女布席卧处。女大喜自庄饰。阿难不肯前就卧处。母令中庭地出火。前牵阿难衣语阿难言。汝不为我女作夫。我掷汝火中。阿难自鄙为佛作沙门。今日反在是中不能得出。佛即持神。心知阿难。阿难还至佛所白言。我昨日行[曷-曰]食。于水边见一女人我从[曷-曰]水。我还到佛所。明日有一女人名摩邓。请我欲得归饭我。出便牵我。欲持女与我作妻。我言。我持佛戒不得畜妻。女见阿难得脱去于家啼哭。母言。其有事佛者我道不能胜。我本不语汝耶。女啼不止续念阿难。女明日自行求索阿难。

律中有阿罗汉比丘尼被恶王性侮辱的典故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如题,即便阿罗汉遇余业异熟因缘,亦有苦果。佛也有马麦/金枪之报。后,佛陀那边派已有神通的比丘尼,现场教她发神通之法。受侮辱因有二:1、与恶王往世因缘异熟;2、之前(尚)未修得神通(这是因缘限制)。同样的典故(阿罗汉比丘尼被恶王侮辱),可以说明阿罗汉比丘尼心不起染意,也可以说明贤圣余业异熟。着重这一边,别刻意忽略另一边。

阿罗汉不会有心苦

by ofinder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苦乐不可能动摇阿罗汉的心

有苦受但以解脱智不起贪嗔烦恼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findero

如题.另,遇此侮辱事,有无神通则应对或有差别。设有宿命通,预观知因缘可改变事情路线。

请问为什么这是比较恰当的讨论起点?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论述中没有佛陀用神通破除摩登伽女的咒术 ?

如果有母为摩登的女性阿罗汉那就是确有其事,剩下的是内在表述的分歧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注意:并不是摩登伽女,而是摩登伽(是摩登伽女的母亲)懂蛊咒术。你到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蛊术从古至今流传。佛陀反对佛弟子修咒术,但不代表世间没有咒术蛊惑术降头术。如题,如果没有明确提及或否定此女性阿罗汉的存在,南传对此类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中舍”,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犯不着有更多的推论。你可以仔细了解下这种态度。事实上,你引用的那个回答就是这种态度的典型例子。

反对佛弟子修咒术 ?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汉传佛法有很多咒呀?

说佛陀不赞成修巫术降头术,肯定都同意。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吓!汉传佛经,肯定没这些修降头术的咒吧?

很多经典里面,佛陀都谴责念咒,因为毕竟佛陀的教法不需要依靠念咒而解脱。

by o如在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1) 为什么南传认为咒语非佛说呢?

因为我们看《长部》的经典,例如在《长部》的第一经《梵网经Brahmajàlasuttaṃ》讲到,或第二部经《沙门果经Sàma¤¤aphalasuttaü》,等等很多经典里面,佛陀都谴责念咒,因为毕竟佛陀的教法不需要依靠念咒而解脱。当然在佛陀的教法传承的过程中,后来还是产生了咒语,我们只能说上座部佛教的比库,上座部佛教的弟子没有念咒这种习惯或没有念咒这种做法而已。当然现在还是有一些,例如:泰国的僧人念咒,但是他们念咒其实并不是正统的,只是从一些民间的习俗,就好像我们的一位比丘法师向道士去学念咒这么样。而正统的三藏里面,在南传的上座部《巴利三藏》里面并没有咒语。

"...我们只能说...当然还是有一些"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如在o

“只能说”,是只做一定适用范围内的事实论断。“当然还有一些”,也是事实论断。不做推演,传统上如此。

。。。他把世俗咒术和佛教里的总持混为一谈了。。。

by o齐愍乐平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treeo

都是些陈年八股的论调。。。有的没有的。。。宣传而已。。。

说直心道场,就怕别有用意+自作聪明,呵呵。

by otreeo, Saturday, June 08, 2013, 08:00 (4184 天前) @ o齐愍乐平o

兄台看看这篇文字熟悉不 :)》》》  流水不腐,河水一般在正常流动中,是有一定的自净功能的,一些事情,不需要做过多的担心,而强行中断河水的流动,将事态逼入某种隔绝的范畴,往往反而造成各种生态问题,这既是一般的社会常识,在佛法传播的历史中也很常见,所以堵不如疏。佛法在这片土地能够两千年来传播到现在,并且在二十几年里从一片废墟里重新站起来,是和社会大众的善意有密切的血肉联系的,象我们这些偏重义学的佛弟子,是扎扎实实的欠了古代和现代的社会大众太多太多的人情和血肉供养了,他们的善意和付出几乎是无偿的,而我们这些襁褒中的婴儿,又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净空法师对大众的引导,实际是在替我们还债,我们确实是欠了大众的债领受了大众的恩德的,老法师和其他一切真正面对劳苦大众的善知识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不应该喋喋不休的把靠他们的恩德才得以领受的“正确佛教知识”作为武器拿来再用他们来练拳练脚,鸦尚且有反哺之义,我们这些跪乳的羊羔绝对不能作出忘恩负义的事情。涉及到劳苦大众的信心的事情,一定要首先从呵护的角度出发,如果没能报恩,反而把恩人引得苦恼了,我们又如何面对自己是一个佛弟子这个事实呢?

。。。。

by o齐愍乐平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treeo

这个。。。呵呵。。。好象在那里看到过。。。 这么多年了。。。再排练还原论下事情的基本概念,实际意义确实不大了。比如我要是说青花瓷是埃及人发明的,大概没有人会认同。。。但其实,只怕确实是。。。至少釉料上。但瓷器。。。是中国人自己原创的。花纹也是。。。 关于真言。。。总持。。。讨论这些发生论上的事情。还是就事论事的好。比如字母咒。。。实际看一下,就知道大致的基本区别。。感兴趣的人,对比一下埃及福音和空海的阿字义埃及福音相当于神教里对原始传说时代的解读。。。

陀罗尼有四种:一法二义三咒四能得忍

by otree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齐愍乐平o

。。咒原作祝,系向神明祷告,令怨敌遭受灾祸,或欲袪除 厄难、祈求利益时所诵念之密语。印度古吠陀中即有咒术。依长阿含经卷十四载,释尊曾驳斥咒术,然杂阿含经卷九载,释尊曾说毒蛇护身咒,故知咒术于甚早时即普遍于印度,且为 佛教所采用。。  经典中所述之咒极多,如长阿含卷十三阿摩昼经、卷十四梵动经等之水火咒、安宅符咒、刹利咒等;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之治腹内虫病咒、世俗降伏外道咒等;摩登伽经卷上众相问品之 婆罗门咒、首陀 神咒、大梵天王婆毗罗咒等;生经卷二护诸比丘咒经之蛊道符咒;持心梵天所问经卷四诸天叹品之选择神咒;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一入 陀罗尼门品之四念处解现句、四无畏解现句、四正断解现句、七觉意解现句等咒;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卷五摄一切诸部 手印品之洗浴咒、白芥子稻谷花咒、结界咒、所作一切事时咒、云咒等。又 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 经录列有:灌顶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摩诃般若波罗蜜 神咒、十八龙王 神咒经、咒龋齿、十二因缘结缕神咒、威德陀罗神咒等各一卷。  通常将梵语mantra( 漫怛罗) 译作咒。现存之 梵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梵文入楞伽经卷八 陀罗尼品之中,皆有使用相当于汉译咒字之 mantra 一字。西藏文孔雀咒王经之梵名为Maha^mayu^ri^ -vidya^-ra^jn~i^ 。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一,将巴利语vijja^maya^ 译作咒。法华经卷七 陀罗尼品等,将梵语dha^ran!i^(陀罗尼) 译作咒。由上记诸梵、巴语得知汉译咒字有多种原语。又 dha^ra^n!i^ 有总持之意,梵语vidya(巴vijja^ )有明、术之意,mantra 亦 译作 真言。各语其意虽有别,而长久以来多已混用。另有将诸语明显区分者,如翻译名义大集(梵Maha^vyutpatti )密咒本续与外道书契中,述及密咒之名时,将dha^ra^n!i^ 译作总持咒,vidya^ 译作明咒,mantra 译作密咒。。。。

。。。。。。。。。。

by o齐愍乐平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treeo

No. 468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http://www2.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0468字母品第十四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字母,云何说一切诸法入于此及陀罗尼字?”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诸法,入于字母及陀罗尼字。文殊师利!如说阿字,是出无常声;说长阿字,是出离我声;说伊字,出诸根声;说长伊字,出疾疫声;说忧字,出荒乱声;说长忧字,出下众生声;说厘字,出直软相续声;说长厘字,出断染游戏声;说梨字,出相生法声;说长梨字,出三有染相声;说&#13920;字,出所起过患声;说翳字,出圣道胜声;说乌字,出取声;说燠字,出化生等声;说庵字,出无我所声;说阿字,出没灭尽声;说迦字,出度业果报声;说佉字,出虚空等一切诸法声;说伽字,出深法声;说恒字,出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说誐字,出预知行声;说遮字,出四圣谛声;说车字,出断欲染声;说阇字,出度老死声;说禅字,出摄伏恶语言声;说若字,出说安住声;说多字,出断结声;说他字,出置答声;说陀字,出摄伏魔贼声;说檀字,出灭诸境界声;说那字,出除诸烦恼声;说轻多字,出如是无异不破声;说轻他字,出勇猛力、速无畏声;说轻陀字,出施寂静,守护安隐声;说轻檀字,出圣七财声;说轻那字,出分别名色声;说波字,出第一义声;说颇字,出作证得果声;说婆字,出解脱缚声;说梵字,出生三有声;说磨字,出断憍慢声;说耶字,出如法分别声;说啰字,出乐、不乐第一义声;说逻字,出断爱声;说婆字,出胜乘声;说舍字,出信精进念、定意慧声;说屣字,出摄伏六入、不得不知六通声;说娑字,出觉一切智声;说诃字,出正杀烦恼声;说攞字,出最后字,过此诸法不可说声。文殊师利,此谓字母义,一切诸字入于此中。”    佛告文殊师利:“我当说八字。云何八字?跛字,第一义,一切诸法无我悉入此中。罗字,以此相好、无相好,入如来法身义。婆字,愚人法、慧人法如法度,无愚、无慧义。阇字,度生老病死,令入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义。伽字,度业果报,令人无业果报义。他字,总持诸法,众语言空无相、无作,令入法界义。舍字,奢摩他、毗婆舍那,令如实观诸法义。沙字,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亦无灭不灭,本来寂静,一切诸法悉入涅槃。文殊师利!此谓八字。是可受持,入一切诸法。”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说无常声?”    佛告文殊师利:“无常声者,一切有为法无常。如眼入无常,耳鼻舌身意入亦无常;色入无常,声香味触法入亦无常。如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亦无常;色阴无常,乃至识阴亦如是,此谓无常声。    “无我声者,一切诸法无我。有说我、人、作者、使作者等,或断、或常,此谓我想、我觉,是外道语言。若过去已灭,若未来未至,若现在不停,十二入、十八界、五阴,悉无有我,是长阿义。    “诸根声者,谓大声。如眼根名大声,耳根乃至意根名大声,此谓伊字,是名大声。    “多疾疫声者,眼多疾疫,乃至意亦如是。众生身心种种病苦,此谓多疾疫声。    “荒乱声者,国土不安、人民相逼,贼抄竞起、米谷不登,此谓荒乱声。    “下众生声者,下劣众生贫穷、困苦、无善根,诸禽兽、虫蚋等,此谓下众生声。    “直软相续声者,直者不谄,不谄者不曲,不曲者真实,真实者如说行。如说行者,如佛语行,此谓为直。软者有六种,眼软乃至意软,此谓为软。相续者不离一切诸善法。是谓直软相续声。    “断染游戏声者,断欲界染三十六使,思惟所断四使。断者除灭义,游戏者五欲众具。众生于此游戏如是应断,此谓断染游戏声。    “出相生法声者,一切诸法无我为相,念念生灭、寂静相。无我为相者,色阴无常乃至识亦如是,此谓无我为相。念念生灭者,一切诸行念念生,生者必灭,此谓一切诸法念念生灭。寂静者,空无处所,无色、无体与虚空等,此谓寂静相者。过去、未来、现在无常,此谓相生法声。    “出三有染相声者,相者五欲众具欲界相,色染色界相,无色染无色界相,此谓相。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欲有?地狱乃至他化自在天。云何色有?梵身乃至色究竟。云何无色有?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染着三界九十八使,此谓出三有染相声。    “所起过患声者,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欲求者,求色声香味触。云何色求?色有二种,一谓色,二谓形色。色有十二种,谓青、黄、赤、白、烟、云、尘、雾、光、影、明、闇。形色有八种,谓长、短、方、圆、高下、平、不平,此谓欲色。云何欲声?声有七种,谓螺声、鼓声、小鼓声、大鼓声、歌声、男声、女声,此谓欲声。云何欲香?香有七种,根香、心香、皮香、糖香、叶香、花香、果香,或男香、女香,此谓欲香。云何欲味?味有七种,甜味、酢味、咸味、苦味、涩味、淡味、辛味,或男味或女味,此谓欲味。云何欲触?触有八种,冷、热、轻、重、涩、滑、饥、渴,或男触或女触,此谓欲触,此谓欲求。云何有求?欲有色有、无色有,此谓有求。云何梵行求?出家苦行,欲求天堂、欲求涅槃,此谓梵行求。求者何义?谓乐着义。    “云何所起过患声?众生诸有,悉名过患,除天堂及涅槃,余处求一切有过患,此谓所起过患声。    “圣道胜声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无过患、无所著,故谓圣道。此谓圣道胜声。    “取声者,执捉诸法,此谓取声。    “化生声者,四阴受想行识,此谓化生。复说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四种,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拘耶尼,北郁单越。卵生一切众鸟。湿生蚊、虻、虱等。化生诸天也,此谓化生声。    “无我所声者,一切诸法非是我所,无我起故。无我所者,无我所慢,此谓无我所声。    “没灭尽声者,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忧悲苦恼灭;没尽者,泥洹寂静不复更生,此谓没灭尽声。    “度业果报声者,业者三业,谓身三、口四及意三。业果报者三业清净,此谓度业果报声。    “虚空等诸法声者,诸法与虚空等。云何与虚空等?一切法唯有名、唯有想,无有相、无分别,无体、不动、不摇,不可思议、不起不灭,无所作随无相,无所造无相貌,无形色、无行处,等虚空住平等。不老、不死,无忧悲苦恼。色者虚空等,受想行识亦如是。过去已没,未来未至,现在不停,此谓虚空等诸法声。    “深法声者,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忧悲苦恼灭。彼理真实,是名为深。深者,是十二因缘一切语言道断,无边、无处、无时节,断丈夫、断世性,入平等、破自他执,此谓深法声。    “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者。坚者,身见等五见;重者五阴;无明者,不知前、后际,及有罪、无罪,不识佛、法、僧,不知施戒天,不知阴界入,此谓无明。痴者,忘失觉念,此谓痴。闇者,入胎苦恼一切不净,而生乐受迷惑去来,此谓闇。冥者,于三世无知,无方便、不明了,此谓冥。除者,真实谛开示光明,除自果、除烦恼,除非烦恼、除余习,入平等不可思议为主,此谓除义。此谓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    “豫知行声者,八种豫知行,谓正见乃至正定,此谓菩萨豫知行。除断五见谓正见;不思惟贪瞋痴谓正思惟;身意业清净此谓正业;口业清净此谓正语;欺诳、谄谀、诈现少欲、以利求利,五种贩卖:酤酒、卖肉、卖毒药、卖刀剑、卖女色,除此恶业此谓正命;善身行、善意行谓正精进;念四念处此谓正念;以定心无染着,寂静相灭相空相,此谓正定;此谓预知行声。    “四圣谛声者,谓苦、集、灭、道谛。云何苦谛?能断十使。云何集谛?能断七使。云何灭谛?能断七使。云何道谛?能断八使四思惟断,乃至断色无色结。此谓四圣谛声。    “断欲染声者,欲者染乐不厌,欲庄严、着姿态,思惟欲,思惟触,待习近。染者系缚,乐者乐彼六尘,不厌者专心着缘无有异想,欲者欢喜,庄严者为染意,著者游戏,姿态者作种种容仪,思惟欲者着五欲,思惟触者欲相习近。待者以香花相引,习近者欲染心遂。断者悉除前不善法,此谓断欲染声。    “度老死声者,老者,身体消减,柱杖羸步,诸根衰耗,此谓老;死者,诸根败坏。何故名死?更觅受生处,彼行业熟,此谓为死。云何老死差别?诸根熟名老,诸根坏名死,先老后死此谓老死。度此老、死,此谓为度。度有何义?过度义,到彼岸、自在、不更生义,此谓度老死声。    “摄伏恶语言声者,摄伏者,摄伏语言、摄伏身体。云何摄伏语言?以同类语破异类语,以异类语破同类语;以真实语伏不真实语,以不真实语伏真实语;以非语言伏语言,以语言伏非语言;以第一义伏非第一义,以非第一义伏第一义:以决定语伏不决定语,以不决定语伏决定语;以一伏多,以多伏一;以无犯伏有犯,以有犯伏无犯;以现证伏不现证,以不现证伏现证;以失伏不失,以不失伏失;以种类不得伏种类,以非种类不得伏非种类。恶者,说不实、不谛、不分别。伏者,断义、遮义、阴义,此谓摄伏恶语言声。    “说安住声者,说令分明开示分别说,不覆障道随法说,此谓说;安住者置在一处,说泥洹、说出世间,述成所说,无相语言、无貌语言、无异语言、无作语言、觉语言、空语言、寂静语言,此谓说安住声。    “说断结声者,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灭一切阴。灭者,失、没、断、无有生,此谓灭。断者,断一切诸使、断烦恼根无有遗余,此谓断结声。    “置答声者,随问答、分别答、反问答、置答。云何随问答?如问即答。云何分别答?随彼所问,广为分别。云何反问答?若人有问,反问令答。云何置答?如问我断、我常,置而不答,以分别问问,随问答;以反质问问,分别答;以置答问问,反质答;以随问答问问,置答;此谓置答声。    “摄伏魔贼声者,魔者四魔,色、受、想、行、识,此谓阴魔贼。从此有、度彼有、息一切事,此谓死魔贼。无明、爱、取,此谓烦恼魔贼。五欲众具为天魔体,此谓天魔贼。此谓摄伏魔贼声。    “灭诸境界声者,灭色乃至灭触。境界者,色、声、香、味、触,此谓灭诸境界声。    “除诸烦恼声者,断灭烦恼。除烦恼者,染欲大毒,不净观为药;瞋恚大毒,慈悲为药;无明大毒,十二因缘观为其药,此谓除诸烦恼声。    “无异不破声者,无异者,无破、无异、第一义、实、谛、空、无相、无形、平等,不动、不可思议,此谓无异。不破者,无异形、平等、无相、不动、不破、不断,纯一、无过患、无心、无前后,此谓无异不破声。    “勇猛力速无畏声者,勇猛者精进,力者十力,速者駃也,无畏者一切处不怖畏,此谓勇猛力速无畏声。    “施寂静、守护安隐声者。施者二种:内施、外施。云何内施?说真四谛。云何外施?施肌肉、皮血、国城、妻子、男女、财物、谷米等。寂静三种,谓身、口、意。云何身寂静?不作三过;口寂静者,无口四过;意寂静者,不贪、不瞋、不痴。守护者,守护六根。安隐者,同止、和合、不觅彼过,知足、少欲、不求长短。不觅他过者,不相觅过,不以此语彼,此谓施寂静守护安隐声。    “七圣财声者,一信、二惭、三愧、四施、五戒、六闻、七慧,此谓七圣财声。    “分别名色声者,名者四阴,色者四大。分别者,分别名、色,此谓分别名色声。    “第一义声者,分别五阴,此谓第一义声。    “作证得果声者,果者四果,须陀洹乃至罗汉及缘觉果,得者入义也,证者现证也,作者造作也,此谓作证得果声。  <

某说法: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术。比如说:八字总持记忆法

by otreeo, Monday, June 10, 2013, 08:00 (4182 天前) @ o齐愍乐平o

在修行阶段中升起的现象。。。类似说喉轮业气什么的。

记忆=>认知=>遍知。。。。这条路线逻辑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by o齐愍乐平o, Monday, June 10, 2013, 08:00 (4182 天前) @ otreeo

。。。。

法门无量愿持之,是心态。

by otreeo, Tuesday, June 11, 2013, 08:00 (4181 天前) @ o齐愍乐平o

总持门,是方法。各种总持,是各种方法。秘密总持,秘密的总持方法。摄多归一,那就如解深密所说“为一团等作意思惟”想得到,做得到。这么理解,也没接受上的逻辑不自洽。_________写上面这几个联想式无依据文字时,读“阅书谈闲录”。从语言学模型/陀罗尼义持,到帕奥禅师分别名色、分别十二缘起『一、异、无加行、法如性』(这四个部分相当清晰,但不容易理解),乃至后面引观世音往生本起因缘,谈到历史秩序恢复/自组织,乃至后后相续不断,不免流连而忘言。又,佛典宝库的经典阅读网页,CSS设置有问题,在firefox下有重影。我看了下应该是某些样式的上下边界定义有问题。&lt;td class="line3" colspan="2"&gt;&lt;div style="font-size:17px"&gt;&lt;span id="lblContent"&gt;&lt;/p&gt;其中 class="line3" 造成行叠影。应改为:&lt;td colspan="2"&gt;&lt;div style="font-size:17px"&gt;&lt;span id="lblContent"&gt;或者清理/重写css。

。。。。。。

by o齐愍乐平o, Wednesday, June 12, 2013, 08:00 (4180 天前) @ otreeo

读文献多思的人,心念多散乱,比如我。呵呵。要问我十二缘起是谁缘谁。。。谁持谁,要一串背下来。。。也许我都要想一想才答得上来。。没有仔细体会的。。也不太愿意习诵。为主止观者所不取,实际我觉得不过是认知形式有少许不同而已,未必真有这么优劣之分,彼此不适应,到是真有可能。昼夜月时有缚解,清世时,浙省史学宗师章学诚老前辈曾云:六经皆史。。。。历来被人称道。在认知中参以史观以为经纬,至少用来看看书,也许还是有受用的。

巴利三藏里没有咒语?这话可托大了点儿!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如在o

以下摘录麦尔福•史拜罗《消灾佛教—─以法术消灾庇佑的宗教》:

【消灾佛教的经典基础】

救护咒就是咒语,或如李斯.大卫斯(Rhys Davids)所称的「护咒」(wardrunes)[1],是由众多正典的篇章所组成,大多来自于契经(sutta),以吟唱来防避危险。

虽然并非所有作为救护咒的契经,都是为了这目的而形成,但其中至少有一个(据传说)是佛陀亲自创作为咒语而使用,只有两个是例外,其他所有组成「摩诃护咒」(mahāparitta, payeigyi)的契经,一定都曾在上座部佛教初期时被当作咒语来使用,因为一世纪时的上座部权威经典(但非正典)——《弥兰陀王所问经》[2] ,有记载并认可护咒的使用。

〔蕴护咒〕

传说由佛陀亲自创作的救护咒为「蕴护咒」(khandha paritta)。根据毗奈耶记载(Kullavagga V, 6),当佛陀知道某位比丘因蛇咬而致死时,他说若这位比丘「将他的慈心遍满四种蛇王族」的话,这事便不会发生。

他继续说道,若所有的比丘能「让他们的慈心遍满……」,他们就能避开蛇。佛陀保证藉由念诵其所创作的救护咒 [3],就能达到这结果。

〔孔雀护咒〕

「孔雀护咒」(mora paritta)源自《孔雀本生经》(Mora Jātaka, Vol. II, No.159)。根据这个故事,有位比丘告诉佛陀,他因看到一位「盛装华丽」的女士,而破了不淫戒。佛陀同情地说,即使最圣洁的男人,也会受到女人魅力的诱惑而屈服。即使是佛陀,当他身为一隻金孔雀时,都曾如下述故事般地屈服了。

身为孔雀的牠,一直未遭到任何动物侵害,因为牠每日晨昏都会念咒讚美太阳与诸佛,并请求祂们的保护。当时有位猎人连续接到六位波罗奈(Benares)国王的命令,试图捉捕牠,由于牠受咒语保护,始终未能成功。

在观察牠的习惯后,猎人带着一隻雌孔雀,并在牠尚未念咒之前,让雌孔雀鸣叫。一听到这叫声,牠的欲望全被激起,忘记念咒而走向雌孔雀,就被猎人逮住了。这隻孔雀所念诵的咒语,就形成了当代的「孔雀护咒」。

〔幢顶护咒〕

「幢顶护咒」(Dhajagga paritta)也是根据佛陀所说的一则故事。(The Book of the Kindred Sayings. Ch.11)当众神与阿修罗交战时,众神之王帝释告诉众神,若惊慌时,只需仰视祂旗帜的饰章(以及其他诸神的旗帜),「就能克服任何人性可能产生的恐惧、惊慌与战慄」。但佛陀对弟子们说,这个技巧可能有帮助,也可能毫无用处,因为帝释虽是众神之王,但仍是胆小且习惯惊慌的。

因此,佛陀指示弟子们,当「进入森林、树下或空旷的地方」而感到害怕时,他们应该想着「佛」(「法」或「僧」),同时应念诵他为讚颂三宝所作的偈颂。他们若这麽做,佛陀保证「将能克服任何人性可能产生的恐惧、惊慌与战慄等」,因为佛陀与帝释不同,他是「无上正等正觉,解脱了贪、瞋、痴,无有胆怯、惊恐或害怕,而且不会逃避。」

〔阿吒曩胝护咒〕

「阿吒曩胝护咒」(A&#7789;ān&#7789;āiya paritta, Dialogues of the Buddha. Pt. III, Ch.32)是佛陀与四位国王相遇的故事。

这四位国王前往告诉佛陀,在这块土地上有许多既未信佛,也不遵守五戒的夜叉,会恐吓、攻击在寂静处隐修的佛弟子们。由于为四位国王的抱怨所动,佛陀同意将国王们向他出示的护咒—「藉此咒〔如他所述〕,所有僧伽的兄弟姐妹、男女信众,都能自在地生活,得到守护而无有损害」—传授给所有弟子们使用。

〔鸯掘魔罗护咒〕

「鸯掘魔罗护咒」(AGgulimā-la paritta, The Middle Length Sayings. Vol. III, Ch.86)是根据一位声名狼籍的强盗、杀人者而命名,这是由于他戴着受害者手指所作成的花鬘而得名。

虽然人们曾警告佛陀,经过鸯掘魔罗的住处会有生命危险,佛陀却故意忽视这个警告。当鸯掘魔罗试图抓住佛陀,但即使佛陀放缓脚步,都无法抓到时(佛陀示现奇蹟),他因而认知到佛陀的伟大,并成为皈依者,而当佛陀度化他成为比丘时,即担任佛陀的侍者。[4]

有一天,鸯掘魔罗去舍卫国托钵,途中看到一位妇人难产,而感到仓皇失措。他将自己的痛苦告诉佛陀,佛陀说他应回去找那妇人,并告诉她(大概是可以作为拯救她生命的神奇方法),他从未故意杀生,且「以此真实之语,祝福你与未出世的孩子。」[5]

鸯掘魔罗认为那是在说谎,而无法对妇人说。佛陀指示他对那妇人说,自从成为比丘后,他便从未故意杀生了,且「以此真实语,祝福……」。当鸯掘魔罗如此做之后,这咒语便拯救了那对母子的性命。

〔宝护咒〕

根据注释书之说(cf. Malalasekera 1960: Vol. II, 710),「宝护咒」(Woven Cadences, Ch. 2)是佛陀应离车人(Licchavis)的请求,为让毘舍离(Vesāli)免于邪灵所带来的许多灾难,而教授给阿难的。

佛陀教阿难一面在毘舍离的四周巡绕,一面从佛钵中洒水,并念诵讚颂三宝的讚美诗《宝经》(Jewel Sutta)。当阿难遵从佛陀的指示后,邪灵都逃走了,人们也由饥荒、传染病与其他的危难中解脱。[6]

〔鹌鹑咒〕

「鹌鹑咒」(Va&#7789;&#7789;aka paritta)来自于本生故事(Jātaka, Vol. I, No. 35)。当佛陀的弟子们在一次烈火中逃向佛陀时,他们看到他站在一块不被火焰侵袭的地方,但四周却燃烧着熊熊大火。弟子们因那不可思议的力量而大声惊呼,佛陀说大火在触及他之前便止住,并非因他自己的力量,而是在过去生中,他身为一隻鹌鹑时的真实誓言的力量。

当他还是隻小鹌鹑时,森林发生大火,为恐性命不保,包括小鹌鹑父母在内的所有鸟儿都逃走了,而年幼的牠由于无法飞行,只好任其自生自灭。小鹌鹑想:「我孤单在世,无人保护或援助,该怎麽办呢?」牠随即想到,若能忆念过去诸佛与「他们所拥有的法力」,就能因「真实的誓言」而灭除大火,藉由「真诚的信心」而拯救自己与其他所有的鸟类。所以,牠创作出「鹌鹑护咒」,大火也因而熄灭。

缅甸甚至还有更着名的咒语,但这些咒语(虽然是由正典的契经所组成)却并非以历史或传说的事蹟为基础。

【注释】

(1) 以下的引文是典型的例子。佛教中没有祈祷,取而代之的是,能淨化心灵以了悟真理的禅修。据佛教之说,宇宙由永恆不变的正义律法(laws of righteous-ness)所统理,而非由任何能听到并回应祈祷的神或至上本体来统治。这些律法如此完美,以致于无任何的神或人,能藉讚美或对它们哭诉而使其改变。

  ……对佛教徒来说,那统理宇宙的正义律法,平等对待众生,亘古不变。因此,人类的责任便是不要触犯这些律法,也不要试图藉由祈祷或任何其他方法改变它们……(U Thittila, in Morgan(ed.) 1956:76)

(2) 见该经第四卷,第十四难( Book IV, 14th Dilemma)。对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者来说,组成这经文对话最有趣的特徵,便是它的同时性。那先比丘为弥兰陀王说明使用救护咒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缅甸(佛教)提供的基本原理几乎相同。那先比丘指出,这些咒语的力量无法改变我们的业;若依据他的业报注定得死,咒语就无法保护他。然而,若业的必然性并非死亡,唱诵救护咒,即可将他由可能导致死亡的种种危险中解救出来。

  而当某人背诵出救护咒之后,本来准备要咬他的蛇,不但不咬他,还会闭嘴;强盗们高握着想袭击他的棍棒,将不会挥出去,反而会丢下棍棒并亲切地对待他;向他冲来的愤怒大象会突然停下来;迎面烧来的熊熊大火也会熄灭;他吃下的剧毐变得无害,还变成食物;想杀他的刺客也会变成服侍他的奴隶;而他所踏入的陷阱将不会困住他。(Ibid:216)

 但根据那先比丘(以及他的缅甸继承者)之说,光以业的状态来决定咒语是否有效还不够,也必须考虑此人的道德与心灵状态。只有在过着道德的生活且有信仰时,救护咒才会有效。(Ibid:218-19)

(3)《犍度本生经》(khandhavatta Jātaka, JAtaka Vol. II,No.103)中也有同样的救护咒。当前世为苦行者的未来佛,听到其他苦行者抱怨他们遭遇蛇的侵袭时,便教他们念这个咒语。

(4) 虽然其他所有缅甸版本中,救护咒出处的经典故事与原始经文相符(除小细节以外),但鸯掘摩罗的故事则是以有趣且(对缅甸人来说)明显曲解的方式叙述。在我访问的版本中,因掘摩罗(Ingulimala,缅语如此称呼他)是位砍掉自己臣民手指的国王,当他无法砍掉佛陀的手指时,便捨下王位而成为比丘。

(5) 在佛教中称为「真实的誓言」、「真言」(saccakiriyā)。

(6) 本经的全文也出现在《小诵》(KhuddakapāTha, Vi)。据瓦德尔(Waddel)的观察,将珠宝作为具法力的护身符来使用,是一种古老的印度习俗。在《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中可看到,并被佛陀指为在他那时代中流行的作法。因此,据瓦德尔(1926:557)之说,这根据「史前的许愿石或护身符之据传神效」所作的契经,被当作「幸运符」而使用。

愿菩提心,取愿真实语、誓愿真实语

by otreeo, Monday, June 10, 2013, 08:00 (4182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南传大菩提道教法,十大波罗密的“取愿真实语”,相当接近北传菩萨乘愿菩提心。其实就是一个。按照华严十地的愿波罗密,与南传大菩提教法的“真实语”位次和内涵都直接相应。取愿真实语,依托的是修行者的修行,特别是无妄真实语。这部分不像一般的咒愿需要祈祷梵天/神灵之类,只依托自身修行及无妄语的力量。这是佛陀所赞许的能帮助众生的一种方法。也是积累菩提资粮的好方法。如依托修行者的慈心三昧,比如修慈心覆盖灾疫地区,必然与区域众生产生互动。比如与引起该灾异的主要对象,以慈心进行抚慰。再加上与该地的地神等,以真实语等进行交流。如果此时再加以真实语力量,驱除某些不善。。。结合起来,就成护持的“咒愿”。。。而这种基于修行和真实语的咒愿,如兄台所引诸多慈心护卫修诵,并非佛陀驳斥对象。类似“不**”那本着教条主义的批判,“凡是咒愿。。都如何如何的”,脱离佛教实际,不恰当。如果在加上固执己见的教条主义,那就变成自我中心了,这不是佛教。

巫术与神通有何区别?

by omahah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treeo

摩登伽女用巫术诱惑佛的弟弟阿难但佛自己也曾经用神通诱惑自己另一个弟弟难陀

开灯关灯有什么区别?

by o齐愍乐平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mahaho

  佛说摩邓女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女即惭而低头。长跪于佛前言。实愚痴故逐阿难耳。今我心已开。如冥中有灯火。如人乘船船坏依岸。如盲人得扶。如老人持杖行。今佛与我道令我心开。。。。。。。佛说摩邓女经(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这 mahah 简直一张嘴就不讨人喜欢!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mahaho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天生的贫嘴?

摩登伽诱惑阿难,是出于对男色的贪恋,你拿来同释尊引导难陀做对比,那意思……!佛是无欲的好呗!

只是想说明神通的重要性

by omahah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当年,佛陀传法的时候,他的神通至少与他的理论一样重要。有杂阿含197经为证。这是经典中佛陀第三次说法的内容,南传叫燃烧经,但只有第三部分“教诫示现”,前面神通示现的部分被省略了。这一次阿含经似乎更加合理。佛证悟后给五比丘说法相对容易,这五个人本来就是佛的朋友或者弟子,现在一下子要摄受1000名婆罗门,不显示一下神通恐怕是不行的。【杂阿含经】第197经 (第8卷)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阇尸利沙支提。与千比丘俱。皆是旧萦发婆罗门尔时。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神足示现者。世尊随其所应。而示现入禅定正受。陵虚至东方。作四威仪。行.住.坐.卧。入火三昧。出种种火光。青.黄.赤.白.红.颇梨色。水火俱现.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圆四方亦复如是。尔时。世尊作种种神变已。于众中坐。是名神足示现他心示现者。如彼心.如彼意.如彼识。彼应作如是念.不应作如是念.彼应作如是舍.彼应作如是身证住。是名他心示现教诫示现者。如世尊说。诸比丘。一切烧然。云何一切烧然。谓眼烧然。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如是耳.鼻.舌. 身.意烧然。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烧然。以何烧然。贪火烧然.恚火烧然.痴火烧然。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火烧然尔时。千比丘闻佛所说。不起诸漏。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by o齐愍乐平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mahaho

你引的这个经是佛教禅定。。。用来比附巫术是不对的。楞严里开头的。。。那个所谓先梵席什么的。。。那个场景看起来类似肉毒杆菌气融胶和植物至幻剂的搭配。。。。http://wenku.baidu.com/view/ce28ec2ced630b1c59eeb5c0.htmlhttp://baike.baidu.com/view/6652882.htm---------贴子修了很多遍。。。这是大麻一类的东西。。。也许还不用生物发酵点肉毒杆菌什么的。。。那是生物化学巫术。。。先失能。。加上一点点心理诱导。。。心因性的因素,主要是见地上,比如西瓜靠大边。。。所以后来的主要是修正见地。。。

神足通他心通都是最核心的神通

by omahaho, Monday, June 10, 2013, 08:00 (4182 天前) @ o齐愍乐平o

跟禅定是两码事。这是佛陀用神通弘法最早的例子,有很强烈的真实性。问题是为什么南传把神通部分给删除了?想出的最好的回答是,佛陀这次说法的内容太重要,为了不模糊焦点把其它东西删去。

树兄有空该翻翻汉传密教典籍,息增怀诛俱全。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treeo

...........

......

by otreeo, Monday, June 10, 2013, 08:00 (4182 天前) @ o江南瘴疠地o

学佛这么多年,这些当然都知道。。。

您这是缅甸.玛欣德尊者(Bhikkhu Mahinda)的答问开示吧?

by o江南瘴疠地o, Sunday, June 09, 2013, 08:00 (4183 天前) @ o如在o

对此,俺认同 finder 所言,不可能讨论出结论来;或者所得之结论,就是一个“无结论”。但我倾向于肯定答案,因为初果本来三毒犹在,而犯戒这码事说来话长,有时候因缘际合,好比地上的蚂蚁,不是你想不踩就踩不着的;何况僧戒本来戒相纷繁。僧祇与有部律中,便记有阿罗汉善来为某地居民降伏毒龙后,单独赴供受食,因浆中杂酒而醉迷不醒。人家还是位俱解阿罗汉哩!所以说绝不犯戒,不如说不易犯戒为妥。(按:尊者所云“绝不犯戒”,可能单就提问中的淫戒而说,未必泛指一切别解脱律仪。)

文献证据上,可参考台湾释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之《论师的圣果观》一文,其中罗举了几个正方说法,如:

《增一&#8231;放牛品》:“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异部宗轮论》:“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诸豫流者,造一切恶,唯除无间。”

又谓:“南传《论事》记载,东山住部认为「见具足」的补特伽罗尚未舍离嗔恚,若与嗔心相应,会故意掠夺生物之命(南传58.211--213)。此见具足者,应指初、二果圣者……。”

反方这边,以有部为代表,认为入流圣者已得“不作律仪”:“以诸有学于五种恶(杀盗淫妄酒)皆获得毕竟不作律仪故。”(《俱舍&#8231;分别业品》)大概玛欣德尊者的上座部观点也是打这个根据来定调的。

然而在《婆沙&#8231;业蕴》裡(卷125),仍列举了很多异说,是就经中初果圣人不堕恶趣的背后机理提出解释,其中多有认同预流果人亦容暂起恶业的,可见这本是个自古卽摆不平的问题了。

这个初果犯戒的议题,在思考上有两个地方须要区别:犯戒 vs. 起根本惑。犯戒有时候是无犯意的,甚至相应于善、无记心的。而起根本惑,严格说,虽有违于十不善业道,但即使形诸身、语二表,却不一定是犯戒的;此处端视当人所受戒而定,若许世间亦有无戒须陀洹,那更压根儿无戒可犯了!

这个议题裡,还隐藏了一个议题:初果圣人能否法尔不受咒力厌镇而失志?如果出世智慧敌不过巫术,那阿难受狎于淫女,纵令事所非有,也非理所必无的啦!虽看似一个更难解答的问题,但若真格有心,也是可以试验出来的。按理应该圣人丛出的南传化区,刚好也多有降头盛行,看有没有哪位初果圣人愿意捨身当白老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