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和仁兄谈谈"全知"...
再论全知问题(36/1) (lldgpi) 7/13/2013 3:03:16 AM 打开主题帖
诸位师父,在关于全知的贴子中,我一直嗅到一股不太对头的味道。一直没有想明白哪儿不太对头,今天再来看看,才觉得,不太对头的地方在于”知识“或者”规律“是缘起法吗?如果知识和规律是先验的,是有实义的,是不依赖于缘起的,则是可以判定某人是否掌握全部知识,或者了解全部知识。问题是,知识或者规律是先验的,是不依赖于缘起的吗?肯定不是,根本没有一个公理和定律,是不依赖于缘起的。首先,知识是拿来用的,是拿来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知识,如果不为了解决问题,知识就不会出现。因此,如果有全知,就应有知道全部问题之说,当然,这是极为荒谬的结论,佛的遍知,是观待地指佛具有能够通过解答问题,让众生趣入菩提的方便。再次,知识都是有相对性的,即必须有假设条件,只有在假设条件下才成立。没有一个公理和定律是没有假设条件的。这假设条件,就是割裂。再次,知识全部依赖于名言概念,名言概念是割裂产物,知识也是割裂的衍生物。最后,知识是心的显现,是能所对立的产物,有观察者,有观察的对象,才有关于对象的知识。没有观察者,谁能描述知识?因此,佛是否全知,如果是建立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则可以很明确的看到,以观待地来看,佛具有在有缘时,让一一众生趣入菩提的方便。而如果发现心行是将知识视为先验的、有实义的客观规律,从而构成先验的、有实义的客观规律集的话,则是典型的错误知见了。玄: 在本坛大家都是行人,故互相以师兄称呼为宜. 所谓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两个部分,"知"和"识", 对应的英语是knowing + understanding. 知识,根据古希腊哲学,可分为knowledge by experience 和 knowledge by description, 即我们常说的一手知识和二手知识.佛陀当年通过实践认识到生命的运动规律(这是佛陀得到的一手知识), 然后向我们讲述这个运动规律(我们得到二手知识),并介绍摆脱轮回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方法. 洒家用这个例子说明,知识并不一定需要假设, 再者,知识不一定依赖名言, 比如轮回,用名言只是非常粗糙地告诉我们大致有这么一种运动形式, 而轮回实际上非常困难通过名言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