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所引文句出自《佛祖统纪》,已经后人添足!
此记载最早见于梁‧慧皎《高僧传‧译经篇‧佛驮跋陀罗传》:
罗什与(觉)贤数番往復。什问曰:“法云何空?”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虽色常空。”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復云何破微?”答曰:“群师或破析一微,我意谓不尔。”又问:“微是常耶?”答曰:“以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时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道俗咸谓贤之所计微尘是常。馀日,长安学僧復请更释,贤曰:“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缘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为空矣。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此是问答之大意也。
唐建中年间所出《华严经感应传》亦重出此事:
什公乃抗声问曰:“君以云何为正见?”三藏曰:“谓见一切法空。”什曰:“既空何所见?”对曰:“见空可非无见?”什曰:“空可见否?”三藏曰:“空不可见。”什又问:“君以云何破色空?”三藏曰:“色无自体,聚众微以成色。折色至微,所以色空。”什曰:“君以折色至微令色空,当云何復破极微空?”三藏曰:“众人皆以方分分之,明极微空,吾意不然。”什曰:“于意云何?”三藏曰:“由一微故有众微,由众微故有一微。微无自性,何折之有?”什公闻此,茫然不知是何言说,遂不復问。
三种记载裡面,令人不易索解的那句话,分别呈现出三般面貌:
梁《高僧传》:“以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按:较《统纪》晚出的《佛祖历代通载》《释氏稽古略》俱依僧传所记。)
唐《华严感应传》:“由一微故有众微,由众微故有一微。”
南宋《佛祖统纪》:“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前两种说法,大约不离一多相待之意,可谓无背中观,暗合华严。《统纪》所述,则明显经人润色增饰,虽于理无谬,可惜文字大失原味。(按:几种记载中,也只有《统纪》提到果色空、因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