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大师阿玛斯的坑洞理论
阿玛斯的坑洞理论,很系统的介绍了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创伤是如何形成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从而形成我们的自我信念、价值和人格模式。成年后的我们就误以为这些信念和价值观是我们的全部,不断活在自己所创化的信念特质中不能自拔。
如今我们虽然已经勇敢的选择了承担与放下,但过去的伤痛还停留在身体里。梳理身体的同时,请允许自己回到过去,重新碰触那个伤害,唤醒沉睡在身体里的情绪,让身心能量流动,让冷冻的爱苏醒!
每个人都有过去和伤痕,透过学习自己是如何被童年的经历和创伤所障碍,从而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背后的原因与真相,达到改善自己生命品质,清晰自己生命意义,回归自己的生命不能只。认识并接纳悲惨的内在阴影,足以让我们谦卑。
感谢阿玛斯的洞见,很精辟的介绍了心理坑洞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
文阿玛斯
阿玛斯心理坑洞的洞见
坑洞通常源自于童年的创伤经验。也许父母并没有重视你,他们忽略了你的根本价值,使你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因为你的价值没有被看见或认知,所以你和你的某个部分失去了联结,遗留下来的便是坑洞和匮乏感。今天要探讨一下我们在这里所采用的基本观念,那就是所谓的“坑洞理论”(the
Theory of Holes)。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充满了我们所谓的“坑洞”。坑洞到底是什么?坑洞指的是你已经失去联系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你无法意识到的某个部分。从最根本上来看,我们真正丧失的其实是我们对本体的觉察。如果无法察觉到我们的本体,它就会停止显现,然后我们就会感到匮乏不足。因此,坑洞指的就是我们本体的某个部分不见了。这可能意味着某种本体的品质不见了,譬如爱、价值感、与人联结的能力、力量等等。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觉察到本体的某些部分,但并不意味它们从此消失了;它们从来不会消失踪影的,你只不过是和它们断了联系。
让我们来谈谈价值感和自尊的问题。当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会以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
我们带着一身的坑洞四处奔忙,却往往无法察觉到它们。我们通常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我想要赞美。我想要成功。我想要这个人的爱。我想要这种或那种经验。”欲望和需求一出现,便暗示着坑洞已经冒出来了。
这些坑洞通常源自于童年,其中有一部分是创伤经验或是与环境冲突所造成的结果。也许你的父母并没有重视你,他们对待你的方式,使你觉得你的意愿或存在是不重要的。他们的作为使你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他们忽略了你的根本价值。因为你的价值没有被看见或认知(甚至遭到攻击或受挫),所以你和你的某个部分失去了联结,而遗留下来便是坑洞和匮乏感。
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在填补彼此心中的洞
当你和某人建立起深刻的关系时,你就会用那个人来填补你的洞。你认为你从那人身上得到某些东西而将自己的洞填满了。举例而言,你可能会因为这个人欣赏你而感觉有价值,你无法意识到自己正在利用他人的赞美来填补心中的洞。只要你和那个人在一起便感觉到有价值,如此一来,你会不知不觉地认为是那个人使你变得有价值的。他无论给你什么都使你觉得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所经验到的满足都是他带给你的。
你的无意识看不见他使你感觉有价值的那个部分和你是分开的,你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那个人一旦死亡或关系结束了,你不会感觉失去了那个人,你感受到的是填补坑洞的东西不见了。你的感觉是你丧失了自己的一部分,而这就是你会那么痛苦的原因。感觉上就像你的肉被切开,某些东西被挖掉了。这才是创伤和痛苦的原因,由失落感所造成的伤痛。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爱、你的安全感、你的力量、你的意志力都不见了。失去亲密伴侣会使你觉得以前被他填满的那些洞,现在又暴露了出来。
如果人们说,“我们彼此很适合”,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在填满彼此的洞。这部分补足了这个洞,那部分补足了那个洞。当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他们会觉得完整而满足,因为他们感觉彼此互补,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一个完好的整体。
很少有人能填满你所有的洞。你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人与活动,但他们仍旧无法填满你所有的洞。仍然会有一些坑洞存在,而这会造成你的不满足感一直持续下去。当然坑洞是无法被彻底填满的,只要对方有一点变化,或者说了某些让你不舒服的话,你就会感受到那些坑洞的存在。你会再度感觉到那些洞,“喔,他根本不认为我有任何价值。”你感到愤怒和受伤,是因为心中的洞又暴露了出来。因此,不满足感会一直持续着,是因为对方无法永远填满你的洞,特别是对方也需要你去填满他的洞。
学生:如果你的关系改变了,或者你生命中的某个人改变了,你的坑洞是否也会跟着改变?
阿玛斯:没错。任何改变都会动摇坑洞的四周。某些洞会被填满,某些洞会空掉,这时此人就必须学着适应,或是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补洞。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必须面对某些坑洞了。他们必须去感觉这些洞的存在,或是去了解它们。现在你终于知道为何失去某个和你非常亲密的人,会是这么痛苦的事。和某人在一起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对那种契合的状态习以为常,你深信那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失去那个人就像失去自己的一部分似的。
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
如果能直接体验到这份失落和分离的感觉,你就有可能认清那些能填满你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你。如果你能跟这份失落感中的痛苦共处,而又不试图以别的东西掩盖它,你就会感受到那份空虚。你会感受到而且会看见那个洞。如果你允许自己去体会那份不足和空虚,你就会发现自己最根本的部分,并且能一劳永逸地填满那个洞。甚至不能说是填满,而是从此清除了心中的坑洞,不再认同那份匮乏感了。这么一来你便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你和你早已丧失的某种本质重新连上了,以往你一向认为只有靠别人才能办得到。
大部分人在结束一份关系时,都会感受到自尊的丧失,这便是为什么我要特别举出价值观的原因。若想探索那份失落感,你必须和那份感觉共处,并且得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这么没价值,为什么他不在我身边我会觉得什么都不是?为什么我觉得我的价值变得如此低落?”如果你能和那份感觉共处而不企图改变它,只是留意并试着去理解它,便可能体验到那份不足和空洞感。假设你理解了这份不足以及它的源头,你很可能会忆起那个造成你无价值感的事件或事件的原型。
坑洞往往是被人格所填满的,而人格通常会记住那些令你失落、痛苦和矛盾的情境。我们必须在最深的层次重新经验那份痛苦,而且要贴近那个坑洞,才能看见这些记忆。我们一旦认清早期的那份失落感是什么,被我们遗忘的本体自然会重新活络起来。
因此,深刻的失落感往往是成长的机会,它可以使你更了解自己,并经验到那些你以为靠别人才能填满的洞。不幸的是,人们通常会极力防卫,不让自己深入地感受那份失落。这么做主要是想逃避内在的空虚。我们并不清楚空虚或不足乃是丧失某个更深的东西的征兆。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本体,而它是可以被重新拾回的。人们以为那些坑洞和匮乏感便是他们最深的真相了,超越它们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他们以为自己有某个地方不对劲,其实这份不对劲的感觉就是对无意识的一份体认。
经验坑洞如同经验到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
人们往往会竭尽所能不去感受这些洞。他们觉得如果贴近那些洞,自己一定会被吞没。举例而言,当他们贴近“爱”的坑洞时,可能会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孤寂和空虚所带来的威胁。其他的坑洞则会造成一种快要灭绝的胁迫感。难怪我们不想接近这些坑洞!但是在我们的工作坊里,我曾经看过令人惊讶的事:如果我们能不去抗拒面临坑洞时的感受,你就会发现,经验到坑洞并非那么痛苦的事。那就像是一种什么都不存在的空寂感。那并不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虚无状态,而是一个有容乃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可以让本体显现的空间,而且只有本体可以从内在彻底消除掉坑洞或匮乏感。
学生:坑洞会不会以愤怒的方式呈现?
阿玛斯:会的。内在的匮乏感很可能以愤怒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内心如果抗拒那份空洞感的话。大部分的感觉,特别是那些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坑洞全都清除了,这些情绪也就不存在了。哀伤、痛苦、嫉妒、愤怒、怨恨、恐惧----全都是坑洞所造成的结果。如果心中不再有任何坑洞,你就不会有这些情绪,那么剩下的只有本体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情绪会被称为激情、错觉或虚假的感觉。
整个社会都在教我们拿外在事物来填补自己的洞:我们应该从外在获得价值感、爱或力量。我们时常谈论与人为善、恋爱或拥有一份有意义的事业,是多么美好的事,就像人生的意义都要仰赖这些活动似的。我们总是将意义归功于某个人或事,而非真正有功劳的本体。整个社会的安排都是要人们互相补洞,我们所熟知的文明便是建构在补洞之上的。它既是人格的产物,也是人格的居所,它维持和滋养了人格。
学生:情形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阿玛斯:我不认为如此。我认为这是一种渐进的发展。人格对文明的主导性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展出来的。我们越是变得机械化,我们的文明就越倾向于补洞。许多人都认为过去的人类比较有爱,有品德,也比较能体认到实相,他们比现代人更能与本体联结。你也许听过“黄金时代”的说法。据说在“黄金时代”,人们所经验到的多半是本体而非坑洞。当本体逐渐消退而坑洞开始出现时,“白银时代”便开始了。接下来出现的是“青铜时代”,而我们现在是属于“黑铁时代”。这是最黑暗、最沉重的时代。铁除了护卫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了。我们时常会感觉到那份铁的特质,尤其是当我们企图以强硬的态度护卫自己时。全力护卫自己不去接触心中的坑洞,乃是对当代的一种描述。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它们到达彼岸
允许自己忍受这些坑洞,并穿越过它们到达彼岸,对现今的时代而言是更困难的事,因为社会中所有的事都在抵制它。社会是抵制本体的。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你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在企图补洞。如果你不以同样的方式补你的洞,人们会受到威胁。假设一个人不想填补心中的洞,他会令别人更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洞。
“内在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内在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这就是为什么拥有一个以自我认识为己任的团体是这么重要的事。因为有许多愿意去感受自己的洞而又不企图填满它的人,都会在旁边支持你。要一个人单独去做这件事,是非常困难而又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他周遭的每件事都在抵制这份工作。
学生:你刚才提到坑洞和情绪之间有某种关联,而本体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阿玛斯:如果你能了解自己的感觉,就能贴近自己的本体。但这并不意味你的感觉就是你的本体。
学生: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一直都是我的本体,我就没有任何感觉了?
阿玛斯:不,不是这样的。你会有一些真实的感觉,也会有一些虚假的感觉。虚假的感觉总是来自于想填满心中的洞,也就是说,真正的感觉不见了。
学生:这么说来,存在于坑洞中的都是假的感觉啰?
阿玛斯:没错。譬如你失去了自我价值感,在某个阶段如果你和它失去了联结,就会留下一个洞。这个洞可能被经验成自卑或低自尊,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感觉。这意味着自尊或自我的真实价值不见了,这份低自尊的感受,经常会被自大的防卫机制所掩盖。但自大也不是真实的感觉,那也是一种企图藏匿什么的虚假感觉。当某人所说的话或做的事使你感到自卑时,你心中生起的愤怒也是一种虚假的感觉。这些虚假的感觉所以会冒出来,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你真正的价值,它们只是起一种补偿作用。它们显得很真实,是因为你确实能感受到它们。它们不真实,是因为你失去了真实的东西之后,它们才会出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假设你无法意识到你真正的感觉,别的东西,例如情绪,就会取而代之。但如果能体认到这些情绪的真相,你就会认清你失去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会经验到它。你一旦体认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你就会认清它与遮蔽住那份失落感的虚假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情绪只是一种反应罢了,然而像价值这类的本体状态,却是一种“存在”的形态,它们绝不是反应。
学生:如果你有一些虚假的感觉,埋在它们底端的又是什么?
阿玛斯:譬如在自卑、自大、愤怒、受伤的底端,一定有一份自我价值感,它也是本体的某个面向。
你有没有读过柏拉图?还记得“柏拉图理念”(the
Platonic Ideas)和“柏拉图类型”(the
Platonic forms)吗?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人能教你什么是类型,你只有靠记住它们来认识它们。也许你并没有注意到它们,但是你已经把它们记住了。借由记忆你产生了理念。你所回归的并不是情绪,而是你的本体。本体比情绪更为真实和富有价值。本体就像你的血液一般真实。它不是一种反应。
有些人不但意识不到自己的本体,甚至连情绪也感觉不到了。这使得他们距离自己非常的遥远。他们拥有的只是思想,而思想通常都是由情绪制造出来的。我们就是这样失去了自己而开始认同我们的思想。起先本体是存在的,然后我们失去了本体,接着情绪便产生了,最后我们连情绪或环绕着情绪的冲突也意识不到了,于是便制造出了各种的妄念。因此,了解情绪可以帮我们解开防卫的死结,使我们不再企图逃避心中的坑洞。情绪可以彰显出我们已经丧失觉知的某部分本体。
大部分人都会质疑,如果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那还能感受到什么?其实你越是能感受到本体,你的情绪就越少。你仍然会有某些知觉,而且往往比以前更深更强烈,可是你的情绪却不会变得更深更强烈。情绪只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反应罢了,但本体并不是神经系统的反应。那个东西一直在你里面,你的某个部分一直存在着。
有人认为我们的本体才是最“真实的感觉”,而人们所谓的感觉和情绪都不是本体。爱、祥和、价值感、力量和意志,这些都是本体的不同面向。有了本体,你经验到的就不再是愤怒而是力量。你不再感觉到自傲或自卑,你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你会体认到你是圆满和强有力的。
学生:这里所进行的内在工作填补了我许多坑洞,因此当工作坊的活动停歇时,我会感到有点惊慌。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内在工作带给我的满足,和我用另一个人来填满自己的那份感觉是不大相同的。除此之外,我在这里所下的工夫,往往使我能安全地去感受心底的空虚。好几次我从这儿获得的饱足感,都是由于你帮我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而得以经验到某个坑洞。
阿玛斯:是的。我们在这里经验到的情况确实比一般情况要复杂些。你们在外面所做的一些事,也可能带进这里来。有许多人确实会利用我们这个地方来填补心中的洞,不过还有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内在工作的本身要体验的不只是内心的富足,同时也要体验到不足。假设你是以正常的方式来利用这里的工作填补你的洞,那么你可以将停课期间出现的空洞感视为一般的空虚感,然后看看心中失落了什么。你可以试着去体验它或了解它。
人们经常利用内在工作去填补某个特定的坑洞或匮乏感。你可能会觉得,“我们这个团体里的人都很聪明,诚恳,喜欢追求真理;所以我一定是很不错的人。”但是你回到家之后却觉得,“或许我并没有这么好。”如果是这种情况,不妨让自己体会一下那个洞,深入地去了解它。
我们的工作还有其他的过程,也可能会让你感到满足,因为某种真实的圆满感一旦出现,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完整性。一周过后,如果你仍然无法像从前一样深刻地意识到它,你就会开始质疑它。这又是另一个过程了。也许以往的满足感产生时,你并没有完全理解它。也许还有别的议题尚未曝光或解决,所以你无法维持这份圆满感。
我们在这里所经验到的圆满,和你因填补坑洞而得到的满足是截然不同的。坑洞被填满通常不会被经验成一种圆满。真的,如果某人填满了你的洞,那份感觉是很不稳定的,而且不会使你感到满足,那就像是一种暂时的放松,一份执著。你会不想让那个人离开,你不希望他们改变他们对待你的方式。深入地来看,那其实是一种封闭而非开放状态,但内在工作带来的圆满却是障碍的消除。
美妙的体验不会持久,除非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匮乏
有时许多坑洞会同时显现,所以有点令人困惑。通常人们第一次加入这个团体开始探索自己时,许多坑洞会同时被经验到。内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坑洞,让人们从内在来解除掉它们。我们不用外在的东西来填洞。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带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