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与慧能与王阳明

by mahah, Tuesday, May 20, 2014, 15:28 (3840 天前)

公孙龙非常值得重视。

《公孙龙子》似乎是非常专门的名学论文集,不过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其理论,还要看他的具体言行。公孙龙一般被认为是墨家门徒,这大概是因为他与墨家一样都对名学非常重视又都是和平主义者,但毕竟是一种推测,似乎并没直接证据。但不管是不是墨家,从有关零星记载来看,公孙龙应该是品行高洁之士。忽略这一点,把公孙龙简单地理解成逻辑学家是不得要领的。

不过把公孙龙称作名家又是非常有道理的,除了著有名学论文之外,他在与人论辩时都要求对方名实相符。比如他与燕王论偃兵说,你具体用人都是在为攻打齐国作准备,所以虽然你口说偃兵,但最终还是要攻打齐国。他与赵王论偃兵说,你打了胜仗就得意洋洋,打了败仗就垂头丧气,故你不是真的要偃兵。他建议平原君不要扩大自己的封地,理由是你之能有封地是是因为出生宗室,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功劳。最为有趣的是,孔子后代孔穿表示要向公孙龙学习,但又不愿意学习白马非马之类的理论,公孙龙说,白马非马是我思想的核心,你说要跟我学习,又不愿意学习我的思想,是真的要跟我学习吗?(这个记载如果是真实的,似乎可以间接说明公孙龙确是有道之士。而孔穿想要学的大概就是这个道,只是真的见了有道之士,却又心生反感,正可谓孔穿好龙。)

知其白,守其黑

by 齐愍乐平, Tuesday, May 20, 2014, 15:45 (3840 天前) @ mahah

0000

一点想法。。。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May 21, 2014, 15:08 (3839 天前) @ 齐愍乐平

供你考据。
平原公子么,是赵国能进行割据的大贵族,
所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解成架空哲学的
国君非君,对他是非常实用的,但公孙氏很
有可能是道家的,知道这类说法维持独立性
可以,要扩大之,要看实力。外有秦,内有
众多贵族,不大好办。但干掉了公孙氏的邹
氏,其实是拿出宏大叙事的结构主义,不辩
而胜,显然他的名义动员可能更有吸引力。
而之前的廉颇蔺相如之争,可以见得是名义
动员从学说走向具体的利益争夺,虽然从来
都是赞叹廉蔺之合,其实最后必然持续的在
冲突,所以学术在这时候都有实际意义,实
际利益,宏大叙述在当时害了不少人,比如
在赵国,完蛋于赵括,续起于赵高,继而害
秦,所以公孙氏的东西么,说诡辩么也不全
是,很大程度上是独立思考的引言了。

白马非马,是金马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May 21, 2014, 19:42 (3839 天前) @ 齐愍乐平

所谓白马非马,白马如果作为纯色马,
即使以赵国这样的骑射之国,也是高
档东西,再过五六十年,刘邦当了皇
帝都轮不上四匹纯色马的待遇,所以
八尺之马为龙,本身在当时的社会就
有各种升格的说法,不确定性很大,
公孙一句白马非马,就考据当时风气
来说,很有反讽的味道,好比如果不
是学书法,欣赏道君皇帝的字,其实
和欣赏金条没什么大的区别,前者雅
而别致一点而已,康德皇帝跑山沟里
也要背着这几卷纸逃难,本来也就是
要当更压缩版本的金条使的。所以主
张五行学说,要用色彩来实现社会学上调
动功能的邹衍,就非常不感冒了。至
于赵高发明的指鹿为马,就直接把社
会调动在名义上的积累,升格为权威
定义,可以无视任何共识,而认同和
接受调动等价,连鼓励实现和论证过
程都可以免了,是登峰造极。这个不
行,所以到了董仲舒手里,还是要找
一个具有暧昧共识的平衡,能玩得下
去,又不至于失序。

说公孙龙松动名实,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

by mahah, Thursday, May 22, 2014, 04:53 (3838 天前) @ 齐愍乐平

公孙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要使名实吻合,还是纯粹的概念和逻辑研究?或者说,公孙龙是名实学家,还是名学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公孙龙子》的《迹府》说公孙龙“疾名实之散乱”而作守白之论,《公孙龙子》也确实有一篇《名实论》,如此说来公孙龙应该算是名实学家。但英国汉学家Graham的研究认为《公孙龙子》中只有《白马论》和《指物论》是战国时代作品,其它可能是南北朝时期的伪作,这样,公孙龙本来是一位名学家,但后人试图把他解释成名实学家。不过,《吕氏春秋》等书对公孙龙的记载如果有丁点真实性的话,他又应该是名实家。

综合考虑,我认为公孙龙的出发点可能与其他人一样“疾名实之散乱”,但因天赋异禀,无意间做了一些纯粹名学研究。

名不依附于实当然是“松动名实”,可以是别有洞天的起点,就如同争论风动幡动的时候,有人跳出来说心动。

马路上有个金戒指千万不要去拾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May 22, 2014, 15:38 (3838 天前) @ mahah

所谓的名实,我列过两个路线,一个是声律上的心理共鸣,从
音高到调式到节奏,导致一些心理和社会学的效应,比如鼓点
阵法,等等,一个是影像的变动,这个例子更难举一些,只举
过几个字的变动,可以看出名里的取实。总的来说,谈名实的
目的,就通常所看的范式,还是为了怎么以名动实,或者说,
怎么进行不对价的交易,这个要看到很具体的内容,得看奏议,
这个我没怎么看过,举个一百年前的例子,当年北京的铜是从
云南运的,两百五十吨铜,是个很大的事情了,因为铜的实际
用处大,所以银贱铜贵,和官方比价不同,通货紧缩,要经常
补充的,运到两百五十吨,先说,实际可用的两百吨,吃掉五
十吨的消耗了,这个是要事先说好的,之后捧皇帝一下,说可
以铜六铅四,钱反而多了么,皇上又赚悠,真变成钱了,其实
也流通不出去多少,都按照指标分配掉了,于是继续紧缩,继
续审批,这就是架空的实例,很细节,对上可以这样,对下自
然越发了,比如礼记里王言一篇,大致经济模式就是先定名份,
这就有道,再合伙掠夺,是为伐无道,这就是名实辩论系统始
终不变的关注要素。这些东西,看懂了之后,你只能是当他是
个游戏游戏的东西,不要指望当参与者,都是广告,好事轮不
到的,其实连围观也不必,就和马路上有个金戒指千万不要去
拾一样,旁边肯定有守株而待君心动的路人乙。

曾经碰到一位小姐

by mahah, Friday, May 23, 2014, 00:59 (3838 天前) @ 齐愍乐平

说是学交流的,问何为交流,答曰一切皆是交流,当下无言以对,现在想来,一切皆为交流,则交流既非交流。
这大概就是公孙龙指物论的含义: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也正是这种句式的含义:佛说XX,既非XX,是名XX

风动旛动心动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23, 2014, 05:44 (3837 天前) @ mahah

旛动指的是这人是在等神迹。。。
无风自动,大概下顽石点头一等。
听讲学而等景致,当然心动。
如此则讲学自然也非讲学。

齐哥的心动了么?

by 巧了, Friday, May 23, 2014, 15:15 (3837 天前) @ 齐愍乐平

齐哥说“当然心动了”,原来齐哥喜欢“当然”。

当然,激动一场要善于总结。。。ps:关于玛法达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23, 2014, 15:27 (3837 天前) @ 巧了
编辑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23, 2014, 16:24

我小的时候看大人买贴花,贴花大致是一种每期两块钱的
储蓄,有奖的,甚至可以奖一套小房子,所以对于当时
收入只有几十元的人很有吸引力,很多人每期都买,仔细
贴在一张纸上,最后不了了之。所以我在七岁的时候就下
了个论断,不要指望中奖好事轮到自己,说不定还省心省力来得。

ps:我有看漫画的爱好

现在手上在看的一本是玛法达,快儿童节了,童书打折季
京东
http://item.jd.com/1089022857.html
介绍
http://comic.chinaren.com/s2007/mafalda/
我是十分建议大家买一套来看看的,或者找找看有没有那里可以下载一套。

禅宗之求悟确实类似追求奇迹

by mahah, Friday, May 23, 2014, 17:42 (3837 天前) @ 齐愍乐平

这当然是对悟的误解。悟是人的本性,自然的事情,不应该有神秘。特别查了一下字典,觉本身就有两个意思,一曰识,一曰悟。识莫非悟,而悟非悟。

又,胡适说杂家道家本是一家初称杂后称道,不知根据如何,却很有道理。道以无宗为宗,故能采诸家之长。器莫非道,而道非道。

求悟不知道,怎么制造神迹到是看过介绍。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23, 2014, 19:34 (3837 天前) @ mahah

找一千人,一半说今天股票涨,一半说今天股票跌,
第二天,对说中的那五百个,再预测一次。
如此多来几次,然后请次次中的人自己来说感想。。。
感想么,总有的,放大之。。。
然后等跟风,跟风的人只要获利一次,就以为这个
概率和感想人士一样。。。。而且设想永远一样。。。
当然,不可能一样,最后只是爱惜自己花下去的时间成本而已。
这个模型,再加些含糊话,就可以混世界了。
悟不悟的,不知道。。。。

其实我想说的是

by 巧了, Friday, May 23, 2014, 20:28 (3837 天前) @ 齐愍乐平

包括本人,我们对习惯的,特别是多年来一直习惯的,就是"当然如此“一下就那么的去了。几十年可能都没怀疑过,更没觉察过。但是现在我可能会更觉察到这里面很多粗心的地方。论坛是个这里例子很多的地方,观察起来挺有意思。

最粗的,大概基本局限在名相概念层面打滚,比如大多数哲学家,佛学家,X学家等等,名相抓来就用,根本不问出处,都那么当然过去了。再往细了,仍然能有不少粗心的地方。这些粗心的地方,很多就是习惯性地想当然。学佛本身一个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觉,再进而发现自己的习惯性的错误用心方式。

思想绵延展开,思绪滚滚时,可能还觉得自己挺聪明。自我感觉学识渊博(我不是要求否定学识渊博而挺无知)的人,容易陶醉在优美的文字,诗歌和音乐里,沉浸在深奥的哲理思维中,思想如树根盘根错结不断扩展开,似有收获。其实冷眼观察,这些变迁,无异于万象更新如树木枝叶生长,小桥流水迁流不息,有情无情同构同态(这里还说不上什么同一法性等高论)。如果烛火也能够进化,哪天说不准跳动的火焰也觉得自己蛮有智慧。

我们大多数人思想在跑的时候,如果碰到禅师,大概都是要把我们纠回到现行心识流注,从注意现在正在进行的着手,而不是在那里跟着思绪飘。温和的用语言提醒,直接点直接上动作”会么?“,遇到粗暴的拳打脚踢,这点看《花出青嶂》的时候就颇有体会。所以我问齐兄心动了吗?

讲那么多废话。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y 24, 2014, 03:54 (3837 天前) @ 巧了

我们大多数人思想在跑的时候,如果碰到禅师,大概都是要把我们纠回到现行心识流注,从注意现在正在进行的着手,而不是在那里跟着思绪飘。
++++++++++++++++
如果这是路线之一,我给打个勾。
如果这一唯一路线,我给打个大大的叉。

磨砖作镜

by mahah, Saturday, May 24, 2014, 05:24 (3836 天前) @ 齐愍乐平

所谓心行并非当下的心,加流注修饰也还是著相。
心行就是直心

变形金刚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y 24, 2014, 07:45 (3836 天前) @ mahah

我打的这个叉,其实很有意思
想要变成人类版本核磁共振机?
如果当作唯一途径,应予直接否定。
这和指向基本心行去努力看完全不同,
前者建设性,后者是打闲岔的宣传。
有生命的物体,你要加一个限流反馈,
再机械模型化,去试验阻断某一过程
就可以简单解决问题,是误区。这是
把内观的方向指向核磁共振,你就是
真的成了人类版本的CT\核磁共振又怎么样。
有人写了一整本书来解释为什么不是
这样的,就是瓦雷拉那本同一书系的,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

唯一不唯一,有没有用等等,这是你爱纠缠的问题

by 巧了, Saturday, May 24, 2014, 15:57 (3836 天前) @ 齐愍乐平

A在那啃砖头,流了一身汗,B说:来吧,喝点水。
A不理。
B再说:来,喝点水解解渴。
A 啪把水打掉。“这水白叽叽的,没什么好喝”
复了又曰:“如果喝水是解渴的一种方法,我打勾,如果喝水是解渴的唯一方法,我打个大大的叉”
埋头继续啃砖头。

抱歉了,齐哥,俺可能应该给你递鸡汤可乐什么。

谢谢。天气热,放凉了喝,搁着吧。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y 24, 2014, 16:38 (3836 天前) @ 巧了

我一向不贴墙壁肉博的。

想起一篇蛮有意思的文章,

by 巧了, Sunday, May 25, 2014, 13:31 (3835 天前) @ 齐愍乐平

1978 年,Dweck 跟 Carol Diener 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她给小朋友出了不同难度的智力拼图,并记录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话语。

很快地,那些无助的小朋友便开始责备自己,其中一个说道:“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迷惑了。”另外一个孩子则为自己辩解道:“我的记性一直不好。”

但是,智力拼图还是被源源不断地抛给了这些小朋友,而且越变越难。“现在一点也不好玩了。”有些孩子叫嚷道。但是他们的抗议没用,Dweck 还是不断地向他们抛出难题。

最后,这些孩子终于受不了了,他们坚持说:“我放弃了。”接着,他们就开始讨论起别的话题,想借此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刚才猛烈的智力拼图轰炸中解救出来。“这个周末有一个才艺展示,我会扮演秀兰邓波儿。”其中一个女孩说道。但即便是这样,Dweck 还是不肯罢手,她给他们抛出了更难的题目。

这个时候,你猜发生了什么?这些孩子开始犯傻了,他们表现得好像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努力答题一样,以企图掩盖自己的失败。在一个案例中,有一个小男孩已经被多次告知自己的答案——棕色,是错误的,但他还总是要选这个错误的答案,而且嘴里还振振有词:“巧克力蛋糕,巧克力蛋糕。”

这样的结果也许并不令人吃惊。假如你曾经试过跟一群小孩玩过一局游戏,你可能就看过他们做这样的傻事,而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直接将拼图扔到地上)。

但是,真正让 Dweck 震惊的——并由此改变了她的整个职业生涯的,是那些成功的小朋友的做法。她甚至在后来这样写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榜样,这些榜样在你人生的关键时刻为你指明了方向。”“这些孩子就是我的榜样。他们显然知道一些连我都不知道的东西,但我下定决心要弄明白。”

Dweck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正如很多成年人一样,假如 Dweck 自己碰到了上面的情形,她会学着把自己的沮丧和愤怒隐藏起来,然后礼貌地答道:“我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要玩下去。”而不是像上面的孩子一样,开始翻脸不认人。她以为,那些成功的孩子会跟她表现得一样——他们有处理失败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被它打败。

但是,事实跟她想得非常不一样。那些成功的孩子不仅仅能够接受失败,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失败。当智力拼图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开始责难自己;他们会舔舔自己的嘴唇,然后说道:“我喜欢接受挑战。”“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当题目变得越来越难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并没有抱怨游戏变得不好玩,相反地,他们还会给自己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差一点点我就能做出来了。”或者“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可以再成功一次。”还有一个孩子,当他被给到一个非常非常难,几乎就不可能解出来的题目时,他也只是抬起头看看实验者,然后说道:“你知道的,我还想着你能给我点线索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Dweck 发现,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在于
思维模式
。Dweck 先前一直以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一成不变的。你要么聪明,要么就不聪明。假如你失败了,那就说明你不聪明。”这也是为什么,当那些无助的孩子开始失败的时候,他们就无法接受现实了——因为失败刚好提醒了他们,他们弱爆了(自己是那么容易就困惑,自己的记性是如此不好)。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当然也就变得不好玩了——谁会愿意被时时提醒自己是一个 loser 呢?也难怪他们会开始转移话题。Dweck 将这种想法,即认为你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你能力所在的测试组成的想法,称为
“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而那些成功孩子的观念恰恰相反,他们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而这个世界上也充满了那些帮助你去学习,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Dweck 将其称为
“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在碰到更难的智力拼图时会那么兴奋——因为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具有挑战性,他们从中也学不到任何东西。但是那些难题就不一样了。这些题简直太棒了——可以让他们发展一个新的技能,或者征服一个新的问题。而在后面的一些实验中,甚至有一些孩子要求将题目带回家,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研究答案。


然后,一个七年级的孩子还这样跟她解释道:

“我觉得智力这东西需要你自己去争取... 而不是你坐享其成的... 假如不能确定答案,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举手,但是我会经常举手。因为,假如我的答案错了,我的错误就可以被纠正过来。或者,我还会举手问道:‘这事我不明白,你能帮帮我吗?’这样的话,我的智力就能不断提高。”

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不犯错误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在自己为某件事苦苦挣扎,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时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前者会埋怨整个世界,而后者会想着改变自己。前者会害怕非常努力地去尝试,因为一旦他们失败了,就说明他们是一个 loser,而后者永远不会惧怕尝试。

而且,随着 Dweck 对研究的持续展开,她还在各个领域发现了上面的这种差异。在人际关系中,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寻找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伴侣,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只愿意找那些允许自己停滞不前的人(而一旦双方之间有什么冲突,就会演变成非常可怕的争斗)。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 CEO 会不断地寻找新的产品,并不断地寻找优化的方法,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 CEO 就会缩减研发经费,然后希望从旧有的成功产品中挤出新的利润。即便是在运动领域,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运动员都会通过不断地训练让自己越变越好,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则会将自己不断萎缩的技能归罪于周围所有的人。

不仅如此,Dweck 还发现,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是一些很小的干预——比如说告诉学生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为他们很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在很努力地尝试,诸如此类的做法影响非常大。而随着投入的加大,她还发现自己可以将那些原本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改变成积极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而她自己也改变了——从一个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证明自己有多么聪明的思维定势者变成了一个寻找新的挑战的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很困难:“因为我开始承担更多的风险了。有的时候,我会回头看看,看看自己犯下的所有错误,遇到的所有挫折,然后,我会觉得非常痛苦(就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这时候你真想一头从这种状态中冲出去,然后往自己的脸上贴一层金。”但是,她最终抵挡住了这个诱惑,并成为了一名业内领先的心理学家。

这是极为重要的原则

by mahah, Tuesday, May 27, 2014, 05:15 (3833 天前) @ 巧了

在所有的尺度上都成立。

当然如此当然是悟

by mahah, Saturday, May 24, 2014, 05:14 (3836 天前) @ 巧了

原来如彼当然也是悟,本来如此即是如来

看到“当然”,想起了一段故事

by 兼修, Saturday, May 24, 2014, 13:05 (3836 天前) @ 巧了

上大学时,证明题中,某是这样说话:“显然可知,**命题成立”。
结果被老师批评为:显然可知,不懂啥叫证明。

n年了,“demonstration”为何物,依然不是常识。
论证和推测,逻辑效力绝然不同呢。
回想林肯法律学了半截,就回家研究《几何原理》,真是聪明。

我都不否认我有,这种事情还有什么可再辩的。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y 24, 2014, 15:13 (3836 天前) @ 兼修

那逗号前面是加了几字限定的,
这个限定的要点在“等”,
等得不就是这个景致么。。。。


离于沉浮名为等住。审悉遍观名为遍住。始终无间名为相续方便。离乱寂静名澄净。破恶寻思随烦恼。失念欻起。寻即除遣。名最寂净。

我那贴子是跟巧兄的

by 兼修, Sunday, May 25, 2014, 01:51 (3836 天前) @ 齐愍乐平

一时联想。

之所以如此联想,论坛上好久没看到demonstration 了。

公孙龙有一个命题

by mahah, Saturday, May 24, 2014, 18:07 (3836 天前) @ 兼修

臧三耳,人外表上看有两只耳朵,但还有一个能听声音的,故人有三耳。
证明有两个,一个是写出来让人看的,是教,另一个是数学家自己的发现过程,是宗。
您遇到的显然是教师而不是宗师。

叫蝈蝈的黑与白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23, 2014, 15:19 (3837 天前) @ 齐愍乐平

叫蝈蝈就是一种蝗虫,古人以为是虫中之王,因为
是决定古人社会稳定的根本因素之一,直到上世纪
五十年代新朝开国,也有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是蝗区,
现在大概主要是西北海南一带了,其他地方就是个
当叫蝈蝈用最多了。翁心存的日记里,因为经常游
来荡去的当考官,就碰上蝗灾,类似的事情,穿越
小说里很多了,但看彼日记,记载的地址,才意识
到古代草原还是很多的,这是一种动物的周期迁徙
路线,碰上了就吃了。前几天看达尔文的偶像地质
学家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莱氏介绍达氏等人的发
现,认为植物的传播,和虫鸟的迁徙都有关系,其中
特别的就是蝗虫。当时在想,古人最早的种植,颗粒
都比较小,粟一类的,所以还真有可能,最早的种植,
其实是沿蝗虫的迁徙路线,采集蝗虫在亿万年里自发
的种植的区域性成果,再自己研究发展了农业种植
的。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可以脱出通常提起蝗虫所
看的既定名义,这就是一种。。。复杂的。种群与
种群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