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按照佛的本家这一支在一千年后长期在中国担任钦天监的领导,
且编辑有开元占经,而世尊据说又是睹明星悟道的,那么这里的
德相,大致有确定性的预行肯定的意思。当然,也可以做各种不
二上的解释。
人与人的相处是很难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涉及到预期和回顾,
各种现实的不能相处,预期的矛盾等等,所以全局性的回溯过去
,展望未来,其心理动力之大,乃至能使确证的人成佛,实在是
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后人试图反过来,模仿成道之后的超越心态,名之为不对立,往
往因为有各种前结构,比如威压,尊崇,势利,引起各种潜在的
对立,或不自知,或又试图强行消解之,或指望蛮憨通融,比如
提唱不触不背,都有很多问题。以不触不背例:
就我的观感,在前结构确定的条件下,强化能所分别的二元,
并试图在其中找到一条平衡之路,作为心理调试或者扩大化的
社会学调适范式,其以鼓点走板一如昆曲、京戏、越剧。
不触不背使用的观感上,似乎是在暧昧的对立剧场效应下,一
方模拟人格化的真如,来唤起对立的另一方的不二认知。他可
能是有印度来源的。
asparśayoga 无触瑜伽(个人觉得或可解为:无触:不触;瑜伽/相应:不背)
已故梵文学者巫白慧译释乔荼波陀《圣教论》 时,以为既不来
源于佛语,也不来源于奥义书,是乔氏自立一说,此论整理者
月顶以为无触瑜伽是原始佛教的东西。乔荼波陀,不二吠檀
多论师,佛梵兼修,是商卡拉的祖师,此论据说被中观派引来
加以弹正。巫白慧译释乔荼波陀《圣教论》并释,出版有年,
我以前是在图书馆看的,看到巫去世的消息,买了一本。乔氏
论释蛙氏奥义,以噢字摄三禅天,以三禅天摄粗细身,以粗细
领梦喻,以幻身涉入不二,以上下梵摄不动与幻化,构建理论
,兼具实践与解说,在动力学上,结构较为明确。这在佛教,
仍然是外道论,所以呀,不二,平等智,还是有很多问题要
思索的。
这类问题中,无法调和的问题主要是在价值判断,但价值判断
是很个人的事情,彼此的看法大概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偶尔
也会有白首相知莫按剑之叹,这些看法上的不同一定会有,至
于前结构,在这里是动不到的,也就不必谈了。“对立味”是
戏剧理论,佛教里的正说是如幻分别,事情的预设还是不一样的。
又比如不二,西学里的提法,叫做视线(视界?)融合,潘德荣
《西方诠释学》有五百多页,大概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在谈以
时间度量的认知,作为自省线索的诠释学发展流变,从亚里士
多德、奥古斯都、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反复出现的是视线融
合,整体上来说,显示了一种历史学观念的方法论。至于是本
来有有潜在不二的视界,还是习得的,是体会上的事情。这里
应该涉及到各种自我限制和关于自由的理解,所以,不二的事
情,可能很有存二的余地,而非篡聚。人有没有类似佛的视界
呢,可能有的吧。
所以,我现在的表述是,佛是众生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