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兼修:
涅槃无名论第七妙存篇。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即真则有无齐观。齐观则彼己莫二。所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同我则非复有无。异我则乖于会通。所以不出不在。而道存乎其间矣。
文理兼修:
以后可以学习肇论。
文理兼修:
肇公在经典不全的情况下,其发挥被后译经典所证明。
文理兼修:
天才级的论师。
文理兼修:
“齐观”,嘻嘻,这会要人命的啊
文理兼修:
南泉答处。用衲僧巴鼻。与他拈病。破他窠窟。遂指庭前花。召大夫云。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如引向万丈悬崖上。打一推令他命根断。
文理兼修:
南泉的答话,除了提醒陆亘勿仅作意解外,还有点巧劲在里面。
芭蕉:
成就者们睡觉是怎样的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常如:
佛陀睡觉是怎样的?
……哇靠,真牛。俺连自己睡觉怎么样的都不知道,竟然有人知道佛陀睡觉怎么样的。
常如:
有人知道俺睡觉是怎样的么??
常如:
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常如:
俺说,醒什么样都不知,就别说睡什么样了吧。
Anyi Li:
有一种修法叫梦修。据说,高手睡着时的心念都清清楚楚
Anyi Li:
好像唐窥基大师有个故事,睡着了虱子叫什么的
平步青霄:
有明确记载的是四祖道信度牛头融,他熟睡时打呼噜,同时能知道虱子打架。
平步青霄:
有没有夸张我们不知道。
平步青霄:
古人有坚持睡觉不卧的,道信就是。
平步青霄:
而且是童子功。
OmNom:
慧达率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等四论。曰:有美若人。超语兼默。超语兼默,“超语”代指僧肇大师的成就超越了道安大师(善于理不善于文)、罗什大师(善于理不善于文)、谢灵运(善于文不善于理),以及僧睿大师(善于文不善于理)。而僧肇大师在文理兼优,超越了这四个人。正因为僧肇大师真正地领会到了般若思想的真谛,所以叫做“超语兼默”。
OmNom:
原文就四个字,超语兼默
OmNom:
怎么能注解出四个人名来?
文理兼修:
僧肇大师文理兼优--这话说得。。。
ziyang:
原来文理兄是自比僧肇大师
文理兼修:
@ziyang 当粉丝嘛
文理兼修:
出微入离二门。
文理兼修:
宝藏论离微体妙品。其出微其入离。知入离。外尘无所依。知出微。内心无所为。内心无所为。诸见不能移。外尘无所依。万有不能羁。。。。。天童颂南泉照彻离微造化根。纷纷出入见其门。见出微入离二门。只一门分其内外。其实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
文理兼修:
说得让人没法说啊。
元之慧•陈:
天童颂南泉照彻离微造化根。纷纷出入见其门。见出微入离二门。只一门分其内外。其实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无下手处
王振东:
这“出微入离”一词具体出处是哪里?给详解一下[疑问]
王振东:
《宗镜录》卷九十二中云:“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智有用谓之微;无心无意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圣化无穷。”
平步青霄:
古德问云。若言念唯无念。岂得总不闻不见人畜声色等耶。
答。恒闻见。以闻见即不闻见故。何者。以但闻见声色等法。即是眼耳等识见闻也。知是畜等色声。自是意识分别也。然眼等识见闻性无别。但称色等法得。更无异缘也。意识妄有。了知无体。所知如幻也。故云所见色与盲等。又观彼色声等法。从缘生。缘无作者。自性不有。故非人畜等也。又人畜等。由名相起。名相非彼。即妄除也。即此但由见闻等故。即无念心。非谓盲聋人一念无念也。如说闻不闻见不见等是也。故经云。常求无念实相智慧等是也。又但就缘起名见求缘见实。不生。此见。乃名真见。何以故。无见之见。照法界故。所以宝藏论云。无眼无耳谓之离。有见有闻谓之微。无我无造谓之离。有通有达谓之微。又离者涅槃。微者般若。般若。故顿兴大用。涅槃故寂灭无余。无余故烦恼永尽。大用故圣化无穷。若人不达离微者。虽复苦行头陀。远离尘境。断贪恚痴。法忍成就。经无量劫数。终不入真实。何以故。依止所行故。心有所得。不离颠倒梦想恶觉诸见。若复有人体解离微者。虽复近有妄想习气。及见烦恼。数数觉知离微之义。此人不久。即入真实无上道也。何以故。了正见根本也。释曰。离微者。万法之体用也。离者即体。经中云。自性离故。亦云自性空故。斯乃无名无相。非见非闻。通凡圣之体。为真俗之原。思益经云。知离名为法。即诸佛所师。所谓法也。微者即用。有见有闻。能通能达。以微者妙也。于无见中有见。于无闻中有闻。斯乃不思议之法。微妙难知。唯佛能觉。思益经云。知法名为佛。离微不二体用和融。名之为僧。则一体三宝。常现世间。有佛无佛。性相常住。即正见之本。真实之门矣。故圣人照体是无。约用为有。此有不有。即有以辩于无。当无非无。即无以辩于有。有而不有是妙有。无而不无是真无。故真无是涅槃之体。如太虚不杂于五色。犹明镜不合于万像。故称离也。妙有是般若之用。于不二法内。现妙神通。向无作门中。兴大佛事。故称微也。是以凡夫不达离微故。常被内结所缚外尘所羁。外道即执作断常。二乘遂证为生灭。若不入宗镜中。难究离微之妙旨矣。
平步青霄:
以不可住着言其微,以不断灭言其离。
平步青霄:
古德问云。若言念唯无念。岂得总不闻不见人畜声色等耶。-----不住着则无见无闻,不断灭故
声色宛然。
平步青霄:
体用二字,始于中国的道家哲学。
平步青霄:
据网路百科,有这么一种说法。。。隋唐时期 魏晋玄学的体用之辩,对盛行于东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印度佛教中有所谓真、俗二谛义。中国佛教学者把它和玄学体用观结合起来,并广泛用以解释佛教的性相、理事、寂照、定慧、空色、法界缘起等理论。
平步青霄:
肇法师虽然使用体用之词,但是他规避了传统体字的误区。
平步青霄:
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
平步青霄:
道家思想,有生于无,所以无是体,尔有为用。
平步青霄:
而有为用。
平步青霄:
法师“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是对这种思想的否定。
平步青霄:
实际则是。。。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
平步青霄:
这里寂是所谓的体用之体。
平步青霄:
用寂体一-----这里的体一,表示用和寂不二。
平步青霄:
释曰。离微者。万法之体用也。离者即体。经中云。自性离故。亦云自性空故。斯乃无名无相。非见非闻。通凡圣之体。为真俗之原。-----所以,万法之体本无而不断灭。自性本无而不断灭。
平步青霄:
这个用词很别扭,体是无体而不断灭的肯定性表达。
平步青霄:
自性是无自性而不断灭的肯定性表达。
平步青霄:
所以,表达可以非常的不同,但是意义为一贯。这个最重要。
平步青霄:
到后来儒家也讲体用。。。所以,切莫以你心中的理解的体用去套佛教里面的用法。这只是一个借
用。
平步青霄:
道家的体,以及儒家所讲的体,不能脱离常见。
平步青霄:
所以,更无无用之寂而主于用也。这其实是在否定道家和儒家的那种体。
张文宏:
子平兄善说[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