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论模型对不对?

by liuyuanqin1988, Tuesday, March 10, 2015, 12:20 (3546 天前)
编辑 by liuyuanqin1988, Tuesday, March 10, 2015, 12:30

各位佛友师兄大家好。末学初来。请多关照。在对佛法的理解上,自己有这么一个理论模型,不知道对不对,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一,佛性即“意识”,即“感受、认知、能动”能力。
二,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时间相与空间相皆是意识的认知形式。
三,对“客尘我”即“me”来说,把“我相”当成“我”即“I”,不能认识到眼前的这个所谓的“我”,只是“相”
四,时空皆是认知形式在实在上的投射。那么真实世界或者说“法界”应以包涵但超越时空的状态存在着
五,从认知上来说,“意识存在”是头上安头之举,说一个“意识”本身已是其存在的证明。
六,从认知的角度来讲,人是身——心复合体。心即意识。当然从究竟角度来看,身非身,心非心,二者的存在性和存在状态都不可描述。
七,修行即是进入到即知道意识内容,但同时看到到意识内容是意识本身的存在和运行这么一个实际。
八,对应的方法:六根活动之际,反向体会“意识存在”。即意识内容的存在即证明了意识的存在。一切存在皆在意识之内存在,故凡看到听到,均在意识之内,也均是意识的体现。

把上述内容换另一种说法:用维度理论来表述,但只是比拟。
假如真实世界或者说法界是五维乃至更高维度的。目前四给世界是真实世界在意识内的投影。
就像手电筒照见的区域,此区域包括可见范围内的灯泡(自我)——环境。此灯泡不是手电筒本身,但灯光从它发出,它会被误当成手电筒;此区域中的事物要想被照片就得有灯光,但一旦灯光照射到,反映出来的就 不是“沉默的物本身”,而是一种现象了,因此被照见的事物也不是事物的真实面貌。但事物要想被照见就只能以这种方式呈现。
而修行即是证到世界是怎样经过意识投影而成的。

此中“物自体”“真实世界”概念只是为了说明方便,在主观认知上并不以为“物有自体”

模型无所谓的。。。

by 齐愍乐平, Tuesday, March 10, 2015, 15:14 (3546 天前) @ liuyuanqin1988

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这个模型的主要“漏洞”,在于孤立与包被。
设想一下晚上在黑巷子里走,小心翼翼,各种感受扩张,
也是在观察,这时候你不但是个较为充分的观察者,
而且自己的呼吸声也很清晰。
。。。。。。。。。
。。。。。。。。。
这都是在照人的。
。。。。。
好,这时候突然有个黑影高速跳出。
--------
这还是在预期里。但是内在序列被打乱了。因为不在预期速度里。
预期速度以自己的反应为界。除非经过特别训练。
然后,透视呢。
。。。。。。。。。
。。。。。。。。。
不在预期里的是。
。。。。。
好。这时候,被人用强光电筒突然照一下。

。。。

by 齐愍乐平, Tuesday, March 10, 2015, 15:57 (3546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Tuesday, March 10, 2015, 16:54

这类模型的主要bug就在这时候出现了。
出现了超过四个以上的“感受趋势”。
如果没有高速黑影这段,那也就是一般的“对立”而已。
原理是“镜象”和“回忆”“判断”
应该是有三个感受趋势。
但这个时候会有六个。?乃至无穷多个。
这个在龙树的理论里已经谈到了。
他当然是作为对论敌的评析而言。
但作为机制是存在的。
这里的“逻辑镜象”会有小小的“不符合预期”,
但是是符合“定义”的,也许会多少令人零乱。
最常见的是很多人凑在一起说话,心念闪动,进退有趣。
但有些会超出可接受的程度,这时候也许就
需要打补丁。这个补丁也许会发展成一类补丁。
这是在不动基本“分别”机制的情况下。
基本分别,
比如“尽可能的外在序列的镜象、内化与估计趋势”
这个趋势一般不会去动,当然,把尽改成谨慎的谨或者仅?
通常最是多一个反馈判断过程,避免反映过度。一般不会去改这个字。
所谓的不知最亲切。也不容易。那么“不得是要领”?不知道呀。
然后呢。这类机制,既然存在这类情况,
也许会有人试一下探索基本的分别机制。
那会怎么样就不知道了。但从龙树的理论的
后半部分看,他是在谈这类问题。

这个理论模型对不对?

by zhaoxiao12, Saturday, April 09, 2016, 09:46 (3150 天前) @ liuyuanqin1988

七,修行即是进入到即知道意识内容,但同时看到意识内容是意识本身的存在和运行这么一个实际。这个“看到”便是一种施设,你可以把它叫做法身、佛性诸如此类,本质上它是一种权设的基,意识内容本身与看到意识内容是意识本身的存在和运行是两重相依,第一重,意识界,第二重,看意识界的体。关键在这个第二重。这当然是二元割裂,但是此类施设的意义重大,佛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卷开篇处有相关开示,可以参考。我们站在第二重的基上来审视第一重缘起当下就可能建立起透彻的般若见地,且对其相依可能直接导致我们对意识界的出离心升起。这是契入空性最关键的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