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今诠讨论15 正文之三 【原文】本颂7 无一则无多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38 (3522 天前)
编辑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46

第三章
缘起无性
第一节
缘起
第一条
什么叫缘起
问:有一、二、多等数,数应理故,非一切法皆空;若有诸法,此数乃有,故一切法非皆是空。
答:无一则无多,无多亦无一,以是一切法,缘起故无相。(七)
若无一者则无有多,多若无者一亦非有,故诸法皆是缘起,以缘起故为无相。
摄曰:一、多相待名缘起,缘起即是无相法。

本颂七:
无一则无多,无多亦无一,

以是一切法,缘起故无相。

[分析]
颂文是以相依缘起来说明一、多相互依赖,只有相对而言时才有意义。所以,一、多都无独立自相。
此颂也可由观待缘起来看。当说某一法时,是此法已经观待,在观念上跟周围外界环境等割裂开来,赋予它独立性。但实际此法并不能真的从环境里独立出来,所以“一”无自相。类同的观待割裂在内心频繁发生,而有“多”的概念。显然如此割裂观待出来的“多”,也不可能有自相。
或问,若认识法界整体,不予割裂,是否就超越观待割裂的妄执?名言上如此,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法界整体,就是一合相,凡是说到一合相,则心念上早就先将自心作为能认识的一方,将“法界整体”作为被认识的一方,如此割裂成对立的自他两方。于是,虽然叫作“一合相”,实际却是将自己漏算在外。这种将自我心念的认识能力与被认识的外境各自两立的割裂,是种极深入细微而且坚固难破的执着。如佛经云“一合相即是不可说,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然而,只要进入了这种自己也未必体察到的自他对立割裂,再要想认识法界“整体”,既如入海算沙,如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小结]
一、多分别是人心的设施,并非随顺实相之说。法界显现生动而无法割裂,观待为各个诸法,则其相本无,非实有。

一多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41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圣普 上午9:18
龙树菩萨讲的这些颂,都是为了破斥割裂。一和多也是,没有一就没有多,没有多也没有一

常如 上午9:23
古印度人使用数字………五百大概等于比较多,三千等于太多了。

常如 上午9:24
可能是用目测,不是数数。

常如 上午9:30
五百弟子,五百商人,五百强盗什么的……比如我们这个群,肯定可以称五百众了

平步青霄 上午9:37
第三章
缘起无性
第一节
缘起
第一条
什么叫缘起
问:有一、二、多等数,数应理故,非一切法皆空;若有诸法,此数乃有,故一切法非皆是空。
答:无一则无多,无多亦无一,以是一切法,缘起故无相。(七)

平步青霄 上午9:38
这一章的标题是。。。缘起无性

平步青霄 上午9:38
一直在讲缘起。。。怎么突然一下变成了一多呢?

平步青霄 上午9:47
除了数字上面的关系外,估计还能引申一点。

平步青霄 上午9:48
一,这个也可以指前面说的果。而多,也可以是指众缘

平步青霄 上午9:48
所以,果和缘也是相待的,割裂出来的。

平步青霄 上午9:50
不是说先有了缘,再生出果。。。这个缘,果其实就是观待出来的。

平步青霄 上午9:51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

平步青霄 上午9:52
无一则无多,无多亦无一,以是一切法,缘起故无相。

平步青霄 上午10:00
或问,若认识法界整体,不予割裂,是否就超越观待割裂的妄执?名言上如此,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法界整体,就是一合相,凡是说到一合相,则心念上早就先将自心作为能认识的一方,将“法界整体”作为被认识的一方,如此割裂成对立的自他两方。于是,虽然叫作“一合相”,实际却是将自己漏算在外。这种将自我心念的认识能力与被认识的外境各自两立的割裂,是种极深入细微而且坚固难破的执着。如佛经云“一合相即是不可说,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然而,只要进入了这种自己也未必体察到的自他对立割裂,再要想认识法界“整体”,既如入海算沙,如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漏算自己。

常如 上午10:08
漏算自己,对凡夫用心来说,应该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反之,是很累很烦的一件事。

平步青霄 上午10:08
根据上下文,似乎一,多也可以指十二缘起的一支与多支

【原文】本颂8 缘起十二支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43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10:09
第二条
缘起的内容
第一款
正破法
第一项
出体总非
问:经中广说缘起能有苦果,诸传教者亦说一心中有及多心有。
答:缘起十二支,有苦即不生,于一心多心,是皆不应理。(八)
经说十二缘起有苦果者,此即无生,以于一心中有、多心中有不应理故。何则?若一心者,则因果俱生;若多心者,则前支已灭,应非后支之因。俱非理故,缘起即无生也。
摄曰:十二有支苦不生,
一心、多心俱过故,一心因果应俱起,多心前支非后因。
一心因果应俱起,多心前支非后因。

本颂八:
缘起十二支,有苦即不生,

于一心多心,是皆不应理。

[释名]
十二支:又称十二支缘起法,为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缘: 十二支中,缘为引发,诱导,导致生起等义。

[分析]
十二支因缘是佛法讲缘起的重要部分,与侧重分析外境事物不同,十二支侧重从心念活动的各个层面讲述执着的集聚过程与相应的内心感受。
此处一心作一念解。当时,一般认为思维感受等内心活动是由一念接一念的心念构成的,如同珠串。这种认识至今仍被广泛接受,成例随手可得,比如“念念不忘”。更有甚者,居然以“前念已去,后念未生,中间是”为究竟教法。这样的认识背景下,十二支相互独立,苦于爱取支后明显现起。则此颂成为颂六的特例——从通用的诸法因果关系,具体到心念上的苦因苦果。龙树用类同颂六的方法提出质疑:如果苦的因跟苦的果是在同一念里,那么因果同时,因中已有完整的果,即同颂六所破斥;如果苦果与苦因是在不同念里,则果在因后,也同颂六中所破斥。
有些近代西方作者不能理解龙树所破的目标,无法理解龙树这种破斥方式所隐含针对的错见,居然认为龙树菩萨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诡辩家之一”。
从颂六的讨论可知,苦的非独立、无生,同样可以很容易地由观待缘起与割裂诸法执为独立加以说明,只是这里观待与割裂的对象是人自身的内心活动。

[小结]
于法界先观待自我与外境为二,继而横向(类似空间)观待割裂外境为各个独立事物,同时纵向(类似时间)观待割裂为不相际之过去、现在、未来,内心观待割裂为相近而不相接的心念串,心念变异观待割裂为不同的十二支,于是法界本来之活力,少分被观待为自我之主动能力,其余则被观待为外境诸法之变异,进一步割裂为生、住、灭。如此等等均是执着串习之扭曲,皆非正理。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53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10:19
这段似乎都很清楚了吧。

平步青霄 上午10:20
十二缘起不成实。

finder 上午10:36
mp下,我听过的讲的最清楚干净的[强]

finder 上午10:38
现代文的

finder 上午10:41
理论干净,但没留怎么实践的缝子

元之慧•陈 上午10:45
@finder 理论干净,但没留怎么实践的缝子……悲催,慧力之强大,连实践的苦逼一并消了

平步青霄 上午11:05
经中广说缘起能有苦果-----到底有没有苦果?

梯形 上午11:08
谁慧力大到消实践和苦?

梯形 上午11:10
哪尊佛的慧力有这么大?

梯形 上午11:13
只要在下还在,佛就别吹消苦省实践

梯形 上午11:14
因为我还苦着呢么

古慈 上午11:26
@finder  不尽其外 很大的门啊

古慈 上午11:26
故而许多人觉得无门

古慈 上午11:26
说是叫无门关

古慈 上午11:27
大的让你找不到感觉不到门

梯形 下午1:14
描述有讲究,观待割裂的运用我举个例子@finder ,你不是说没门么,看下门在哪

梯形 下午1:17
不把自己算进去就见不着门呗,观待就要不漏自己在外,改世界没用也改不了,改自己自己改才是道

梯形 下午1:19
比如一个描述,具足,意味无寻伺。元成,意谓不造作,等等。那些都不是描绘什么东西的,是要描述心行

梯形 下午1:21
说完了

finder 下午1:22
嘿嘿,不知该说不该说

finder 下午1:23
还是顺着所谓共许说吧

finder 下午1:23
无论怎样,门都在所上

finder 下午1:24
不会者无门就对了。

finder 下午1:25
有的把门在心的基态上

finder 下午1:27
这也是我为什么学习大乘,但崇尚南传的原因。

梯形 下午1:27
门嘛,进了就没啥用了。让子平兄说,他就说见门,会的,都丧了。

梯形 下午1:28
南传我知甚少,阿含比较喜欢

梯形 下午1:29
有近期研究文章说南传比阿含也改变了不少,甚至说南传一些说法寻不到阿含拫据

梯形 下午1:31
俱体我也辨别不出,那书叫佛教禅法研究,里面对比南北二传阿含

梯形 下午1:32
释洞恒法师著

梯形 下午1:36
资料罗列我觉得甚为详实,finder兄熟南传可看书里的质疑是否属实。里面关于南传,是以清净道论为代表的

梯形 下午1:47
通贯南北阿含的研究,此书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内容最丰富的

OmNom 下午1:47
依据巴利尼卡雅及汉译阿含经?

梯形 下午1:47
@OmNom 是的,就是这本

OmNom 下午1:48
Google play有卖 3.45aud

梯形 下午1:49
里面不治南北传,基本是纯凭阿含研究阿含

OmNom 下午1:50
作者还有一本图解佛教禅定与解脱

梯形 下午2:02
虽然看上去她专攻禅法。义理方面北传大乘肯定更有优势。拿阿含找根据都找得,不少的研究也就是作这个,但展开细化什么的,阿含似乎没大文章可作。

梯形 下午2:05
专在禅法上,便能一定程度反映出佛或近佛时期实修的样貌

元之慧•陈 下午4:45
@finder 我就问问,不会者无门,会者也无门,不对吗?

常如 下午5:14
会,可以有。者,是真没有。

常如 下午5:16
路,可以有。门,是真没有。

梯形 下午7:55
@finder 我略读过清净道论,确实很细致,差不多的都围绕一般人认为的“实修”

梯形 下午8:02
北传义理繁,也不能说不为实行。二传都有开拓或变异,隨时间地点,这个我是认可的。就是说,他们都只代表阿含的一个侧面。没谁能说我这个是阿含原义。

梯形 下午8:05
原义,非找出来,又仿佛很自性见。精力的关系,也只好啃一个为主,别的能啃则啃了。

梯形 下午8:08
尤其是广涉多了的时候,弄不好动摇信心。比如各宗见,几乎相当于互点死穴,若当自家口诀用很好,但往往当不了口诀,反倒直接动摇信心

finder 下午8:10
一门深入

finder 下午8:11
是不是互点,就不好说了,毕竟同时通几宗的人不多。

梯形 下午8:43
互点有准有不准,同派同法,有人卡有人不卡,死穴也不一定一样。一法的死穴,就统计上说说。当然,全无死穴的法,我相信没有。

心念cpu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6:58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9:21
更有甚者,居然以“前念已去,后念未生,中间是”为究竟教法。-----这个还要讨论吗?这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二麻子 上午9:22
如果知道心念连续,那么这个问题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平步青霄 上午9:23
在割裂后的生灭心里面,十二因缘反而没法成立。

二麻子 上午9:23
但有时候心念看上去真的很像有间隔。间隔不一定能找到,但前后简直就是突变,看不出关系来。

二麻子 上午9:24
这个现象,如果喜欢,也有现代解释。哈哈。不过我觉得没必要

海雨天风 上午9:26
新解释,开开眼界吧

二麻子 上午9:27
新解释歪楼。

二麻子 上午9:38
比如一个超级计算机,有5000个cpu,有1000个任务在允许。

二麻子 上午9:39
计算机会自动根据任务需要给他分配计算能力。。。。比如算到大矩阵的任务会给更多的cpu能力,算过了就少给。。。。

二麻子 上午9:40
这个图像很普通,现在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强行把这个图像进行降维表达,那么就有变化了。

二麻子 上午9:41
比如,我们定义,占用cpu能力最多的那个任务,是当前任务。如果我们在在时间上标识出当前任务。。。。那么我们会发现。。。。

二麻子 上午9:41
当前任务有时候是某个任务在相续,有时候会突然跳到另一个上去。

二麻子 上午9:42
对我们的心念活动的认识,基本就是这样的。实际心念是非常多个在连续并行,但是我们只把其中最强的一个,认知为我现在的心念。

二麻子 上午9:42
如此而已。

割法界;我所执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05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finder 上午9:44
[玫瑰]我也有个问题:法界先观待自我与外境为二~~~观待自我和外境前,是不是先割裂成“法界”?

平步青霄 上午9:46
把什么割裂成“法界”?

二麻子 上午9:46
你是一合相的标准信奉者

finder 上午9:46
谈不到了

finder 上午9:46
所谓八识俱生

finder 上午9:47
我反对一合相

二麻子 上午9:47
是不是先割裂成“法界”? ---这是典型的一合相假设。

finder 上午9:48
八识不分你我吧

finder 上午9:49
但没有从个体的划分,其中执着用生灭来刻画

finder 上午9:50
我理解:执着为我的前提是有生灭,这生灭是共生。

finder 上午9:51
比如山河大地

finder 上午9:52
然后又有一层纠缠到个体,共体。

finder 上午9:52
虽然没有绝对的先后

finder 上午9:54
以我的角度看共体~~~这个还叫六识所缘。

常如 上午9:57
@finder 与其继续辩解,不如再回头看看问题。

finder 上午9:57
@常如 肯定不是一合相,没什么真正的法界

finder 上午9:58
八识是颠倒!

平步青霄 上午10:02
求讲解:把什么割裂成法界呢?-----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桑吉朗姆 上午9:55
我是学心理咨询的……我觉得从我的理解看我执,我执是一个习气,是把一部分事物、感受认定为“我”,并保持维护它们的习惯。

桑吉朗姆 上午9:57
有时候会出现不恰当的认定,导致心理问题发生。比如有人把孩子的事务认定为“我”的一部分,并因孩子不听话而烦恼。

桑吉朗姆 上午10:00
我在现实咨询工作中常常需要引导来访者梳理对“我”的认定,缩小过大的认定范围,以求减轻其自我维护的工作量。

桑吉朗姆 上午10:02
我想知道上述对“我执”的理解是不是恰当,求师兄们指点~

平步青霄 上午10:04
@桑吉朗姆 你说的这个我执,更多地像是我所执。

平步青霄 上午10:04
当然,总体来说也是我执的一部分。

【原文】本颂9 非常非无常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06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10:08
第二项
明义别释
第一目
缘起即相待
何故无生?以诸缘起因无明生,佛说无明缘颠倒起,而彼颠倒自性空故。何以故?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九)
言无常者,谓非有常;常若无者,即无能治之无常。余三亦尔,故无颠倒。

本颂九: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

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

[分析]
在否定恒常的真实性而说缘起、无常、无有自性,在否定主宰之我的真实性而说无我之后,龙树菩萨相当仔细地做了防护。因为有的读者在经过这些破斥后,会落到另一边,认为有个“无常”,有个“无我”;另一些读者会误以为眼前的这些事物,都是完全无所依托的空幻,而试图寻求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真空境界”;第三类人会误解为“什么都是没有的,所以做什么都无所谓”。这里龙树指出,作为与常对立的无常,与我对立的无我,只是对治执着的需要,也都是缘起无性并非实有。只要离开“恒常”、“自我”这样的错误,也就不需有“无常”、“无我”这样的校正。

非有“无常”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12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常如 上午10:13
但去妄,莫求真。………这里对此解释的比较清晰了。

桑吉朗姆 上午10:13
这个是说,“无常”就是“不是常”而非名叫“无常”的一个东西,对吗?

桑吉朗姆 上午10:14
这是为破除人们听到名词就认为有个东西对应的思维习惯而作的提醒?

平步青霄 上午10:14
无常,只是否定常。period。

平步青霄 上午10:15
但是,容易被人联想到一种无常的状态。

二麻子 上午10:16
你说得对。你说的,就是所谓“直言”。逻辑学要求使用直言。

桑吉朗姆 上午10:17
我很喜欢观察自己和别人的思维习惯,发现有这个现象:听到一个新名词就想象有一个具体事物与其对应,即使该名词是抽象概念。

二麻子 上午10:20
@桑吉 你说的那个,是名词 的内涵与外延。

【原文】本颂10 从倒生无明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13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10:19
复次:
从倒生无明,倒无则不有,以无无明故,行无余亦无。(十)
若无四倒,则无从彼所生之无明;无明无故,则不起诸行;余支亦尔。
摄曰:缘起之首为无明,无明之因是颠倒;四倒无故无明无,无明无故余亦灭。

本颂十:
从倒生无明,倒无则不有,

以无无明故,行无余亦无。

[释名]
四倒:于生死之无常无乐无我不净中,执常乐我净。

[分析]
无明为十二支因缘之首,也就是开始。颂文大意为,如果无明断了,则十二支后面的都无从升起。对“从倒生无明”一句,在技术上不同意采取这种说法。如果接受无明是从颠倒生,则又可问颠倒从哪里生,这样问下去无有穷尽,终究需要在某处截断。因为其他佛典都是截断在无明支。此处不如与其他经论统一,也截断在无明,而不以倒为无明之因。

[小结]
无明非有,为虚拟截断无限心念之截断点。继生之十一支因缘亦非有。若破无明,则不为十二支因缘流转之幻相所迷惑。观待与割裂是多数人误以为缘起法有自体有自性之根本处,正确了解观待与割裂,对认识诸法缘起无自性有极大帮助。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导致不得不截断无界问题,而对截断的了解可大大减少对“无明”“无始”等问题的误解。

割,单调割、花样割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18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OmNom 上午10:19
无数个识,把主要的连续起来,当作"我的思维"

OmNom 上午10:20
是这个意思不?

平步青霄 上午10:31
无常,无我。。。等等。只是说求常不可得。求我不可得。

平步青霄 上午10:32
就是说,找不出常来,也找不出我来。。。这跟以前说行无有底一样,只是说你找不到底。

平步青霄 上午10:35
无明就是颠倒,颠倒就是无明。所以没有必要在无明前再安立颠倒。

平步青霄 上午10:39
另一些读者会误以为眼前的这些事物,都是完全无所依托的空幻,而试图寻求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真空境界”;----这种问题,与前面举的“前念已去,后年未起,中间是”属于同样的问题。

平步青霄 上午10:42
他这里立颠倒,应该是因为他前面指出过,颠倒不实。

平步青霄 上午10:44
第二条
缘起的内容
第一款
正破法
第一项
出体总非

平步青霄 上午10:45
现在的位置是。。。

平步青霄 上午10:45
第二项
明义别释
第一目
缘起即相待

元之慧•陈 上午10:45
既然颠倒不实,那就没什么好执着,常与无常,皆是戏论,了不可得

桑吉朗姆 上午10:49
不执着是不是指“open mind”?

平步青霄 上午10:50
不执着应该称得上是open mind,但是open mind不一定是不执着。

梯形 上午10:54
颠倒生无明,无明生颠倒,颠倒即无明,死循环。还是用割裂好使

平步青霄 上午10:55
@梯形 是,这里有点循环。

平步青霄 上午10:56
但是,他也说了,缘起即相待。

梯形 上午10:58
然后就有finder兄说了,割出我前,即无明前,是不先应有法界?

finder 上午10:58
@梯形 不是有法界,是割出所谓法界

finder 上午10:59
@梯形 这里的我就分开了

梯形 上午11:02
割,这个动作,没点能动性是做不出来的。我尚未被割出,割法界或真如或什么其它,与你无关,不用操心

梯形 上午11:02
割,这个动作,没点能动性是做不出来的。我尚未被割出,割法界或真如或什么其它,与你无关,不用操心

梯形 上午11:02
那不是你的能动

finder 上午11:02
所以一半吗

finder 上午11:03
@梯形 你这么说实际把我给分了

finder 上午11:03
什么叫我的能动,别人,山河在你的能动之外吗

梯形 上午11:04
他们爱割就割去,你不割就解脱了,管人家干吗? 要代替众生解脱吗?

finder 上午11:04
@梯形 这就是分开的意思

梯形 上午11:05
你自己好好琢磨吧,我是说不清,或许我也糊涂着,我也好好琢摩

梯形 上午11:06
山河不全是你的能动

梯形 上午11:08
参与,顶多是参与了

finder 上午11:10
@梯形 所以说是一半[呲牙]

梯形 上午11:11
可以是一半,能解脱就行,不需要“我前”的部分

finder 上午11:12
@梯形 那不就是声闻道吗

路 上午11:12
@梯形 梯兄说的能动性,是指法界日新月异的活力或能力是吧?

梯形 上午11:12
@finder 你即然都懂,还问那问题? 逗我们玩?

finder 上午11:13
@梯形 不确定,讨论啊

梯形 上午11:16
@路 法界活不活的还不都是你的感觉么,你无我就解脱了,活不活与你解脱没啥大关系,有没有法界也无关

梯形 上午11:16
不割裂就够了

路 上午11:21
@梯形 理解一些,动不动这只是个感觉而已,爱动不动[偷笑]

梯形 上午11:22
声闻在大乘看是贬义,等于说自己亦不够究竞解脱,也算马马虎虎解脱吧。解脱,饥民的标准是吃饱而己。声闻的解脱放菩萨那看未必算

唐二牛 上午11:42
@路 你只管割裂不成实就好,能动是题中应有之义,反过来说,你有一丝成实,活力就成僵死

finder 下午1:25
起念要观察时,心已经被所缘捻住。

finder 下午1:27
互动的过程,苦就被造出来

OmNom 下午1:32
有点切换的意思

finder 下午1:34
有点切换的意思~~~所以不会最干脆。

finder 下午1:35
免得来回观察不观察切换

finder 下午1:35
或者枯木寒岩去,不带丝毫生气。

梯形 下午1:39
苦随我的,我就是苦。欲起未起己割裂,能所己分,我生苦随了。不欲,信其能解脱就解脱去,不需要结论,不需要观察,不需要清醒昏厥。。。。。信不过就得接着观察,要玩命观察割裂,整些神词都没用。

OmNom 下午1:39
我想从有限的经验里理解理解啥叫"观" 毗婆舍那

finder 下午1:41
观的普通意义指心专注与不同所缘

finder 下午1:41
但我理解的观,是指心一境性,但不碍所缘变动

OmNom 下午1:43
专注于不同所缘,那不是止吗?

OmNom 下午1:44
我老觉得止和观是一回事

梯形 下午1:47
止是做单调割裂,观是做花样割裂,都一样,都是割裂

OmNom 下午1:47
我现在体会止=专注,

OmNom 下午1:48
或者说努力专注

OmNom 下午1:48
观=知道自己在专注的过程

OmNom 下午1:49
有点精神分裂

梯形 下午1:49
止抑制了花样割裂,观整明白止也是割裂灭了止

OmNom 下午1:51
再说吧
今年假期去个内观中心学学

唐二牛 下午1:55
这是正路,做做才知道,想是想不明白的

几种观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21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编辑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24

finder 下午2:11
据说有的中心,要你到四禅,才能让你修观

王振东 下午2:12
据说有的中心,要你到四禅,才能让你修观。哇塞,真厉害,是不是俺没什么机会了?

梯形 下午2:15
@王振东 有机会。有的地方出不少四禅高手,使用的衡量标准比较可疑而已

王振东 下午2:17
俺略微看了一下清静道论,到四禅,只看看前面的基本准备工作,基本没戏

王振东 下午2:17
估计这条道,算了吧

OmNom 下午2:45
那课程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全是打坐。

finder 下午2:49
有的地方,动时(吃饭,走路,睡前)也得观。

finder 下午2:49
醒来一直到睡去

海雨天风 下午2:51
不用那力度,先一个小时,坐起来就行。

海雨天风 下午2:57
但不坐,突破就更难说

常如 下午3:00
关键还是在正见。

常如 下午3:03
突破不了,磨来磨去的,主要还是在磨见。

睿 下午3:57
@古慈 圆觉经我也没看过,禅那寂灭更是不懂。如果我从汉语字面理解寂灭两字,我觉得松哥说的不是寂灭。寂灭是先有个什么才寂了,才灭了,压根就是十方的,谈不上有什么,所以没啥可寂可灭的。古哥赐教[抱拳]

睿 下午3:58
十方也不是真有个空间叫十方

睿 下午4:52
有时候觉得,心&见 一回事

睿 下午4:52
没有只是见的见

睿 下午5:18
观察是串习,且改不了呢[呲牙]但解决办法也不是故意不观察就没观察了,倒更多了观察。目前我是靠“见”,来自动“放弃”观察。当然,我靠的见可能还远靠不住,更当然,指着“靠住”什么更不靠谱 @古慈 指正

桑吉朗姆 下午5:48
我的体会是在日常生活中针对烦恼去修自我观察,很实用啊

桑吉朗姆 下午5:50
一观察就不是完全沉溺于烦恼了,然后观烦恼源起,梳理一下,就舒服了,下次同样情景,就不容易再掉进去。

桑吉朗姆 下午5:51
这样对改善自己情绪,改善自己日常社交都挺有用的。遇事就淡定多了。

常如 下午6:17
@桑吉朗姆 小烦恼可以挺有效,大烦恼估计很难。

常如 下午6:17
说白了,心理学也有用得类似办法。

常如 下午6:18
比如一堆人围在一起,各自把烦恼痛苦讲出来,回头就爽快多了。

常如 下午6:19
为啥呢?把自己的烦恼痛苦讲出来,就必须进行观察啊。

竹子 下午6:20
最爽的是旁边还有人说“哎,我比你倒霉多了……”

常如 下午6:20
一观察,多少会有意无意的发现一些烦恼不成实,这不就减轻了么。

海雨天风 下午6:20
讲出来未必解决了,可能缓解或转移了。真的解决还是自我穿透。

冉冉金尊 下午6:20
垃圾桶效应

桑吉朗姆 下午6:37
[呲牙][呲牙][呲牙]我感觉是能养成自我观察和调节的习惯,随时都在观察,那么因为冲动、错误认识、错误表达而生的烦恼和误会就能大幅减少

桑吉朗姆 下午6:38
大烦恼我觉得要想通。想通就不烦恼了。

桑吉朗姆 下午6:40
惯于观察以后自己有任何情绪、欲望冒出来都会意识到,然后去分析这个情绪欲望的来源、合理性、延续时间……

桑吉朗姆 下午6:42
比如想吃榴莲了,马上分析是因为饿还是因为馋,有多想吃,应不应该吃,是不是一直想吃,心里很清楚。

海雨天风 下午6:45
啊。。。

海雨天风 下午6:50
我是直接吃,皮扔了。

梯形 下午10:04
学见明理识大路,除了正讨论的内容,还包括了解禅法的功用及地位,见差不多了,上禅法好比持枪,反复习练。见差太远,枪花的轮廓也没有,乱扎

梯形 下午10:05
有轮廓才好扎,扎准了见行不二,见不是见,行也不是行,是什么?只有亲自扎过去才知道

圣普 下午10:09
学正见就是破除错见

睿 下午10:28
@梯形  个人体会,不先乱抡会儿,正见过来,也觉不出正,也觉不出自己之前错在哪,抓住点儿正见,再往下抡枪扎枪,知道为什么要抡要扎了,继续抡着扎着,然后又遇见点正见(正见都是相似的,错见则各有各的错,或者说也是相似的),进一步体会扎枪,试试把枪扔了……小时候看《神辫》,有句台词:辫子剪了,神留着。真有神吗,那得留神了。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32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老三 下午10:16
我想知道这无生法忍的本事,是真是假?这可太牛了,基本上等于刀枪不入

海雨天风 下午10:17
不是想象中的无生法忍吧。

老三 下午10:18
佛经明明记载了无生法忍。出家人不打诳语,当然理应如经中所描述一般毫无二致

老三 下午10:20
我想知道今天有没有人亲身证实过?

文理兼修 下午10:24
@老三  刀枪,只能考核生忍

文理兼修 下午10:25
无生法忍,要换个方式。。

老三 下午10:25
无生法忍,按佛经记载,就是活活挨剐啊

文理兼修 下午10:29
挨刀,那是生忍功夫---心不嗔恨,是无生忍

文理兼修 下午10:29
@老三 别瞎想了


平步青霄 上午8:38
复次,菩萨于诸烦恼中,应当修忍,不应断结。何以故?
  若断结者,所失甚多,堕阿罗汉道中,与根败无异。是故遮而不断,以修忍辱,不随结使。

平步青霄 上午8:40
好可怕,一不小心就成了阿罗汉。

平步青霄 上午8:40
[Grin][Grin][Grin][Grin][Grin]

平步青霄 上午8:42
据说有两种忍,生忍,法忍。。。

平步青霄 上午8:43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

  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

平步青霄 上午8:45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忍其供养、恭敬法

平步青霄 上午8:46
这里忍,是包括两面的。

平步青霄 上午8:46
一般来说,如果某人对你不好,你说忍。好理解。

平步青霄 上午8:47
这里是,如果对你恭敬,供养,你也得忍。

月光净华 上午8:48
菩萨有何方便成就是忍?

平步青霄 上午8:49
-----多着了。搜索大智度论。

月光净华 上午8:50
无生法忍不断结使?

平步青霄 上午8:50
菩萨不断结使。

平步青霄 上午8:51
菩萨思惟:“我于无量劫中常受众苦,无所利益,未曾为法;今日为众生求佛道,虽受此苦,当得大利。是故外、内诸苦,悉当忍受。”

月光净华 上午8:51
若不断者,云何得名无生法忍?

平步青霄 上午8:52
菩萨思惟:“我虽未得道,诸结未断,若当不忍,与凡人不异,非为菩萨。”
  复自思惟:“若我得道,断诸结使,则无法可忍。”

平步青霄 上午8:52
正因为不断,所以才无生法忍。

平步青霄 上午8:52
若是断了,则无法生忍了。

平步青霄 上午8:54
菩萨虽然不断结使,但以智慧游戏世间。

阿若勒 上午9:03
@陈子平 菩萨虽然不断结使,但以智慧游戏世间。---怎样才能有智慧呀?[大哭]

平步青霄 上午9:04
有本来智,有后得智。。。

平步青霄 上午9:05
本来智,不属修因所修,唯是了因所了。

平步青霄 上午9:06
后得智嘛。。。看大智度论。[Grin][Grin][Grin]

平步青霄 上午9:08
本来智就是本来。不是因为修行而得到,只是因为修行而了达。

平步青霄 上午9:09
烦恼,又称结使。。。阿罗汉把烦恼杀了。菩萨把烦恼忍了。

平步青霄 上午9:10
烦恼是贼。阿罗汉杀贼。菩萨说,贼是家亲。[Grin][Grin][Grin]

常如 上午9:13
哇,亲戚不好杀

阿若勒 上午9:14
@陈子平 烦恼是贼。阿罗汉杀贼。菩萨说,贼是家亲。---忍无可忍之后逃避,是不是也是一种堕?

平步青霄 上午9:16
估计菩萨们之间说,你要成阿罗汉,都是骂人的话了。

【原文】本颂11、12 离行无无明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39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9:23
第二目
相待即无性
复次:
离行无无明,离无明无行,彼二互为因,是故无自性。(十一)
自若无自性,云何能生他,以缘无性故,不能生于他。(十二)
若离诸行,无明则不生;若无无明,亦不生诸行。此二互为因生故,皆无自性。若自无自性,云何能生他?是故自体不成之诸缘,非能生他。
摄曰:无明与行互为因,互因即是无自性,自性且无宁生他,是故诸缘不生法。

本颂十一:
离行无无明,离无明无行,

彼二互为因,是故无自性。
本颂十二:
自若无自性,云何能生他,

以缘无性故,不能生于他。

[释名]
因:因在古语中,非仅“原因”一义,也作“相互作用”解。如用两木块互相磨擦叫做“两木相因”。

[分析]
颂十一是从行与无明相依缘起的角度说明无自性。文义明显。因如果只作“原因”解,则无明与行互相为因的说法不合逻辑,说为互相依赖意义会比较明确。若从观待缘起的角度来看,一切法辗转相依,谁离开谁都不行,说相互为因也勉强能通,只是不符合一般习惯,于名言共许不太随顺。更适当的理解是无明与行相互作用,互相依赖,这是十二支因缘辗转相生过程中的一部分。从内观角度而言,无明只是能所对立下的虚拟截断,本身没法被观察,而行是内心活动,理论上属可观察,尽管是否能观察到取决于学人的内观能力。然而初学禅观人非常容易带有自己未曾觉察的错见,以为将行止断下来,则无明可离可破。然而止断也是心行之一,本身恰是不离行不离无明的。故一般止禅虽然是禅观训练的重要基础,却不是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割裂能所的直接手段。故“离”字虽为多人误为止、断之意,实际却并非以止、断手段所能达成。
颂十二则是总括十二支因缘相生的关系中,并无任何一支有自性。从无明无自性开始,则由无明相生而来的其他十一支也都不可能有自性。如前讨论过的,如果经过无量辗转相生的关系,不能保证所集聚的事物无自性。而十二支因缘却正是辗转相生的,所以,要比较严谨地说明十二支都无自性,还是通过观待缘起更通用,更合适。而若要在实践中现量体会十二支都无自性,则还需要行人具备足够灵敏与锋利的自我观察能力。

[小结]
自无明缘行起十二支,诸支均为因缘所成,未离观待割裂,无自性自体,非实有。诸支间相生之说,同理可知非实。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7:41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编辑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8:06

常如 上午9:25
其实,不只是无自性…

常如 上午9:25
也无他性,无共性

finder 上午9:36
成菩萨,成就阿罗汉,到时还得看意愿。

梯形 上午9:36
想断了行的,是断见,不通缘起,割裂了。割裂不成实,早晚得接受,忍了,当家亲,否则当罗汉去吧

finder 上午9:37
学菩萨行当然随喜,但了解要面对什么,才知道什么是抉择。

finder 上午9:38
而不是给你1万,跟给你1元。你怎么选?

海雨天风 上午9:39
什么都要面对,显现无常活跃,万元活,一元也得活

海雨天风 上午9:40
不面对也跑不了

finder 上午9:40
决心看似越坚决的,有可能变的也越快

finder 上午9:40
这事不稀奇

海雨天风 上午9:40
变,也是面对吧。

海雨天风 上午9:41
其实,这就是说,躲避只是自欺欺人

海雨天风 上午9:41
以为躲开了而已

finder 上午9:42
其实想想,佛陀时代为啥那么多罗汉?

finder 上午9:42
难道怪佛陀,没让他们发菩提心?

海雨天风 上午9:43
不是佛陀一头热,也不是想成菩萨就能成

梯形 上午9:43
你把历史上罗汉与大乘经典里描绘的罗汉弄混了

finder 上午9:44
@梯形 奥,你的意思是佛陀时代的罗汉都是菩萨?

梯形 上午9:45
不是的话,大乘找他们当祖师?

finder 上午9:45
@梯形 嘻嘻,那就这么认为吧

海雨天风 上午9:45
也说的通我觉得,听法得罗汉的有写,听法成菩萨的少,为啥?恰恰菩萨需要更大的福慧积累吧。

梯形 上午9:49
慧可一个传那么多子孙,当初叫罗汉的那伙人里,有几个菩萨就能传下来

海雨天风 上午9:51
哦,加一句,躲,是不是我执出来了?谁躲?面对,如果不是观待,也没逃出自我,充其量是条汉子而已。

鱼 上午9:52
观待多分因缘,菩萨和阿罗汉就都是变动不居的角色。

鱼 上午9:52
各随所愿[呲牙]

海雨天风 上午9:52
这里的人,那里的人,都毕竟成佛。啥时候再说。哈哈

泠波(演慧) 上午9:54
菩萨和阿罗汉是智慧的差别,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二麻子 上午10:11
@泠 拜托,给俺们讲讲,无为法是怎么差别的?

文理兼修 上午10:20
无为法是怎么差别的?---真如无为,不谈差别;择灭无为,以所灭 而说差别。但最重要的地方,是“直言”;如果玩“非直言”,那就跑到常见去了。

平步青霄 上午10:22
是说圣贤有差别,还是说无为法有差别?

文理兼修 上午10:25
@子平 不在差别方为圣贤。

文理兼修 上午10:26
自若无自性,云何能别他

唐二牛 上午10:52
自若无自性,云何能别他@文理兼修 ---这是改造后的龙树?

文理兼修 上午10:54
@唐大年 是。

唐二牛 上午10:56
能生,能别,差的颇远啊@文理兼修 

文理兼修 上午11:05
@大年 能生,能别,差的颇远---不远。自他就是个”生“;不过话是”自“开始说起,已经”生“完了;所谓的”别“,另一种"生“。

法忍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8:12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平步青霄 上午10:26
离行无无明,离无明无行,彼二互为因,是故无自性。

平步青霄 上午10:27
哈哈,俺用最俗气的话来解释这段话。

平步青霄 上午10:29
离行无无明,离无明无行,彼二互为因,是故无自性。-----这话其实有一点像是小两口吵架。一个说,我要不娶,你就不是我老婆;另一个说我要不嫁,你就不是我老公。吵完了才知道,没有自性。

平步青霄 上午10:32
都是观待而有。

平步青霄 上午10:36
然而初学禅观人非常容易带有自己未曾觉察的错见,以为将行止断下来,则无明可离可破。然而止断也是心行之一,本身恰是不离行不离无明的。故一般止禅虽然是禅观训练的重要基础,却不是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割裂能所的直接手段。

平步青霄 上午11:10
菩萨虽未得道,能信能受,是名法忍。

平步青霄 上午11:16
我待会儿再贴一段好看的。

平步青霄 上午11:17
复次,于十四难不答法中,有常、无常等,观察无碍,不失中道,是法能忍,是为法忍。

  如一比丘于此十四难思惟观察,不能通达,心不能忍;持衣钵至佛所,白佛言:“佛能为我解此十四难,使我意了者,当作弟子;若不能解,我当更求余道!”

  佛告:“痴人!汝本共我要誓:‘若答十四难,汝作我弟子’耶?”

  比丘言:“不也!”

  佛言:“汝痴人今何以言:‘若不答我,不作弟子?’我为老、病、死人说法济度;此十四难是斗诤法,于法无益,但是戏论,何用问为?若为汝答,汝心不了,至死不解,不能得脱生、老、病、死。譬如有人身被毒箭,亲属呼医,欲为出箭涂药,便言:‘未可出箭,我先当知汝姓字、亲里,父、母年岁;次欲知箭出在何山,何木、何羽,作箭镞者为是何人,是何等铁;复欲知弓何山木,何虫角;复欲知药是何处生,是何种名;如是等事,尽了了知之,然后听汝出箭涂药。’”

  佛问比丘:“此人可得知此众事,然后出箭不?”

  比丘言:“不可得知!若待尽知,此则已死。”

  佛言:“汝亦如是!为邪见箭爱毒涂,已入汝心,欲拔此箭,作我弟子;而不欲出箭,方欲求尽世间常、无常,边、无边等,求之未得,则失慧命,与畜生同死,自投黑闇!”

  比丘惭愧,深识佛语,即得阿罗汉道。

捯饬烦恼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8:45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泠波(演慧) 上午11:19
@二麻子 当然也无所证,无为法和实证也是唯名有

二麻子 上午11:2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梯形 上午11:23
@泠波(演慧) 唯名有也是唯名有,最主要的是苦与真理都是唯名有。行了,散会。

梯形 上午11:25
这事就需问自己:苦不苦? 不苦不用学佛,苦就得学

梯形 上午11:28
学的话佛说那些都有用,破什么都行,不能先破佛说的。自破自了,马上要回:苦不苦

梯形 上午11:28
要问

梯形 上午11:45
佛下的药不杀病,而是显病,要你自己看见,自己下刀

梯形 上午11:46
其中力度最大的手法就是止观

梯形 上午11:50
闻思的显像力度不够时,就得上止观

梯形 上午11:51
使工具,工具有用

梯形 上午11:54
承认有病,又看不见,只能借助点工具。扒拉草找蛇,勤扎枪花。。。。。都这意思

桑吉朗姆 下午12:03
是什么病呢?佛教以何为病?

梯形 下午12:03
杀了自性都亲,没杀自性全是贼,也是缘起法

梯形 下午12:04
@桑吉朗姆 颠倒,也叫无明,就是没弄明白啥是病的意思

桑吉朗姆 下午12:04
无明生烦恼,不烦恼是不是无明?

平步青霄 下午12:05
无明生烦恼,不烦恼是不是无明?-----知道自己不烦恼也是无明,因为那个不烦恼是无明下的判断。

桑吉朗姆 下午12:06
有判断都是无明,对吗?

二麻子 下午12:06
佛有判断 。。。

鱼 下午12:06
不知道是对是错,也是无明

二麻子 下午12:07
哈哈。就是。

桑吉朗姆 下午12:08
从有烦恼处修,至无烦恼处,若复生烦恼,即复修之,如是行行,可得解脱否?

梯形 下午12:08
@桑吉朗姆 无明就是不知道病在哪儿了

桑吉朗姆 下午12:09
无明不知病处,向何处修为不颠倒?

梯形 下午12:10
应该研究病在哪儿了怎么病的

桑吉朗姆 下午12:13
人不知病之有无、源起、住处,病无自性,将何所观?

梯形 下午12:14
@桑吉朗姆 不知病处不知源起,所以受折磨了。佛就教人识病治病

桑吉朗姆 下午12:14
无烦恼,如何受折磨?

梯形 下午12:15
不觉得折磨的不用学佛

平步青霄 下午12:15
从有烦恼处修,至无烦恼处,若复生烦恼,即复修之,如是行行,可得解脱否?-----有生有灭,此为生灭法。非解脱法。

梯形 下午12:15
无烦恼的也不用学佛

梯形 下午12:16
只有觉得不自在不舒服的才需学

桑吉朗姆 下午12:31
不能觉察到折磨不用学,所以烦恼才是家亲,因为烦恼引导人去修学,这样理解对吗?

平步青霄 下午12:32
@桑吉朗姆 烦恼如果那样理解成家亲,我有太多的家亲了。

桑吉朗姆 下午12:32
那应当怎样理解烦恼的作用?

鱼 下午12:33
@桑吉朗姆 无烦恼,如何受折磨? …… 烦恼肯定有。即使真觉得”没”烦恼,那还有随处可见的他处烦恼。

平步青霄 下午12:33
是,因为有烦恼,所以修学。据说天人烦恼少,就没法起来修学。

桑吉朗姆 下午12:35
由烦恼故,生出离心,由出离心,寻解脱道,这个表述对不对呢?

梯形 下午12:39
@桑吉朗姆 对。加上由于众生也苦,助众生出离,寻菩萨道

梯形 下午12:40
你不苦,纯助众生,你就是菩萨了

常如 下午12:43
烦恼……比如,我看见某某很烦,一般会觉得烦恼其实是某某,不是我。离开了某某,就是离开了烦恼。

鱼 下午12:46
惑 业 苦。惑引业,业引苦。认识到惑(烦恼)必引业、业必引苦,认识到这个趋势惯性……普世。这样,发起出离心就比较清楚,不含糊。

常如 下午12:47
比如,你这个人好烦哦……意思是,你走了,烦恼就走了。

常如 下午12:50
这个认识走到极端,就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名句,他人即地狱。意思是,他人不在了,就是天堂了。

finder 下午12:56
烦恼或者苦~~~意思更接近不完美,缺憾。不仅仅指苦受。

finder 下午12:57
如果单纯谈受,不仅仅苦受是苦。有受皆苦。

桑吉朗姆 下午1:01
为什么人走了烦恼就走了啊?

常如 下午1:02
因为别人=烦恼,烦恼=别人

桑吉朗姆 下午1:04
你的烦恼当然是你,见人起烦恼,这个烦恼也是你,即使所见的人走了,因见人而烦恼的你还在,这个烦恼根还在呀!

常如 下午1:04
嗯,没我,啥事都没了。

桑吉朗姆 下午1:05
他人即地狱这个话不是佛家的吧!能把他人看成地狱的这个心,不就是你的地狱吗?

桑吉朗姆 下午1:06
这个心又不会因为他人走了就消失。

常如 下午1:07
那怎么办??

桑吉朗姆 下午1:10
修自己的心,到见他不烦恼,才是修呀。跑开不见他算啥。

常如 下午1:11
如果见的人都是开心的,那就不用修了。

桑吉朗姆 下午1:13
难道修行能不修自己吗?修别人?修跑开不看别人?修神通?修福报?

finder 下午1:13
哈,换个极端的例子,拿刀砍你时,有烦恼吗

finder 下午1:14
怎么修

桑吉朗姆 下午1:14
为什么有烦恼?

桑吉朗姆 下午1:14
为什么砍我我就要烦恼?

桑吉朗姆 下午1:15
道理何在呢?

常如 下午1:15
这事来不及讲道理…疼死了

桑吉朗姆 下午1:15
疼是习气

桑吉朗姆 下午1:17
饥寒疼痛都是习气根尘,你知道就好,为什么要因为这些自然规律烦恼呢?

常如 下午1:17
疼,表示我是活的,而且没麻醉。

桑吉朗姆 下午1:17
对呀,这是自然规律,身体就是这样。尊重它顺应它,疼过就不疼了。不用烦恼啊!

常如 下午1:18
[晕][晕][晕]

桑吉朗姆 下午1:23
身体怎样,是“事”,见事做事,心里不用为它烦恼吧。

桑吉朗姆 下午1:24
感冒了就喝水,刀来了就撒开腿,该干嘛就干嘛,不是很简单吗?

林娜 下午1:24
有时不想被它烦恼都不由自主地被病痛纠缠了@桑吉朗姆 

林娜 下午1:24
心念

梯形 下午1:25
身疼与心烦恼有共性,不自觉激起“回避”,要想不把它们当回事,你要费点力气保持不动。

桑吉朗姆 下午1:25
这就是把他人当地狱,病当地狱了吗?

阿若勒 下午1:26
苦不够狠,该干嘛干嘛做的到。狠到晕头转向还找的到方向也是醉了。

桑吉朗姆 下午1:26
所以不能避开就烦恼,对吗?

桑吉朗姆 下午1:26
要在猝然受痛时一心不乱,这个不就是靠平时修吗?

梯形 下午1:26
不避就需要辛苦点儿定住

桑吉朗姆 下午1:28
避不避是事,乱不乱在心。心定了,遇事做事而心不烦恼,这样不就行了吗?

林娜 下午1:28
@梯形 ,很难定住,心力得很強大,一旦撑不住,又来了

梯形 下午1:29
我说的是辛苦地

桑吉朗姆 下午1:29
有正见心就定了吧?

梯形 下午1:31
回避是不由自主产生的,如果总有一法解决,那咱不怕,比如刀来撤腿。但缘起是无量缘,不总能那样做到,比如被绑住了

桑吉朗姆 下午1:32
无法解决为什么要怕?怕啥?

梯形 下午1:33
这时要想敖过去,就凭心定了,但心定是辛苦的费力的。

梯形 下午1:34
一试就知辛苦中你是否有不由自主的回避意愿

桑吉朗姆 下午1:36
心定为什么费力呢?

许云 下午1:37
试试就知道@桑吉朗姆 

桑吉朗姆 下午1:37
心定是费力,为什么费力呢?这个问题观察到什么结果了吗?

许云 下午1:37
习气呗

桑吉朗姆 下午1:38
习气从哪里来?怎么去?

桑吉朗姆 下午1:39
一个烦恼对应一个习气的话,观特定的习气,能观到吗?

桑吉朗姆 下午1:40
不问笼统说的无明,只问见人烦恼自生烦恼这一个里面的习气。

许云 下午1:41
老兄能把习气按个 割出开,还是能把烦恼 按个 割出来?@桑吉朗姆 

梯形 下午1:42
子女病了父母烦恼,因为那是“我的”子女,就这习气呗

桑吉朗姆 下午1:42
要割吗?你面对哪个就是哪个,难道每时每刻你都是无数烦恼同时生起?

许云 下午1:42
@桑吉朗姆  一个烦恼对应一个习气的话,观特定的习气,能观到吗?————你不在习气外

许云 下午1:43
@桑吉朗姆  要割吗?你面对哪个就是哪个,难道每时每刻你都是无数烦恼同时生起?————因为你心太粗,嘻嘻

文理兼修 下午1:43
@桑吉 ”他人是地狱“,这是存在主义的观点。

桑吉朗姆 下午1:43
你不在法界外,能观法界否?

梯形 下午1:44
如果不累不辛苦不回避,谁怎么了都不烦恼,其实不用学佛的

文理兼修 下午1:45
@桑吉 至于烦恼嘛,有人烦恼深,有人烦恼浅。

许云 下午1:47
@桑吉朗姆  你不在法界外,能观法界否?————嗯,所以你的观是我观法界

梯形 下午1:48
@桑吉朗姆 还有,你问的这些问题,有否答案都不影响你心态,无好坏之别的话,也不需要答案。

文理兼修 下午1:50
哦。。。烦恼深也是智慧显现。所以”烦恼即菩提“。

梯形 下午1:52
你先说你想问的应答会让你心变化吗,向好向坏还是好坏无所谓呢?如果根本对你无影响,大家不如散会

学个啥为啥学

by 1001nights, Thursday, April 02, 2015, 08:51 (3522 天前) @ 1001nights

鱼 下午3:40
有天,看一说法,非因缘非自然。说到非自然时,用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角度:所谓自然,就是认为有独立的相分,与见分无关。

鱼 下午3:44
唯识见相二分,这么”破”自然,还真简单好用。大概这也是唯识本来的用途……之一

常如 下午5:44
非自然……也不是没有因。

桑吉朗姆 下午5:50
正见就是学会分辨哪些是无明,对吗?

圣普 下午5:51
不是

圣普 下午5:51
是破除错见

桑吉朗姆 下午5:52
发现认识错误的方法是什么呢?判定错误的标准从何而来呢?

桑吉朗姆 下午5:53
在这个群里大家觉得这个标准应从何而来?

桑吉朗姆 下午5:55
空性论方法的权威性又是从何而来呢?(特别声明没有不信和不敬的意思,只想问大家共同认定的源头)

圣普 下午5:55
龙树菩萨

圣普 下午5:55
麻叔解释

圣普 下午5:55
最后是你自己的理解

圣普 下午5:56
都离不开你的理解和选择

竹子 下午6:10
这个困惑其实蛮正常的。

竹子 下午6:12
一个具备独立思维的人,这么想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有过

竹子 下午6:12
但是我有过

竹子 下午6:13
不过我解决的方法不见得对别人也有用

竹子 下午6:14
根登群培有句话

竹子 下午6:15
圣者是上师认定的,上师是朋友认定的,朋友是自己认定的

竹子 下午6:16
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呲牙]

竹子 下午6:16
信任何东西都差不多有这个过程

竹子 下午6:17
一个人刚开始在一个行业确实不具备判定的能力,但如果很多年还在这样

竹子 下午6:18
多少有点奇怪

竹子 下午6:19
比如在一个行业呆了二十年,能不能看出一个同行是不是高手呢

竹子 下午6:21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年数,而是说多闻

竹子 下午6:22
见多自然识广

竹子 下午6:22
何必把一切责任推给上辈子的自己

竹子 下午6:24
首先的基础是自己是不是有个大标准,什么是我相信的,比如佛法。那佛法中我相信什么,比如四法印

竹子 下午6:24
难道人不会分析类比推断吗

桑吉朗姆 下午6:29
@圣普 我的困惑是,你们说的方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如何。不是否定你们,只是想知道在你们自己这些实修的师兄看来,这方法的自洽、可靠程度、可能的漏洞咋样。是请你们介绍的意思,不是质疑批判的意思。

海雨天风 下午6:31
标准,我认为,一开始,大家是有共许的

海雨天风 下午6:31
因为共许,所以才建立群嘛,正常。

许云 下午6:33
@桑吉朗姆  发现认识错误的方法是什么呢?判定错误的标准从何而来呢?————三法印

鱼 下午3:40
有天,看一说法,非因缘非自然。说到非自然时,用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角度:所谓自然,就是认为有独立的相分,与见分无关。

鱼 下午3:44
唯识见相二分,这么”破”自然,还真简单好用。大概这也是唯识本来的用途……之一

常如 下午5:44
非自然……也不是没有因。

桑吉朗姆 下午5:50
正见就是学会分辨哪些是无明,对吗?

圣普 下午5:51
不是

圣普 下午5:51
是破除错见

桑吉朗姆 下午5:52
发现认识错误的方法是什么呢?判定错误的标准从何而来呢?

桑吉朗姆 下午5:53
在这个群里大家觉得这个标准应从何而来?

桑吉朗姆 下午5:55
空性论方法的权威性又是从何而来呢?(特别声明没有不信和不敬的意思,只想问大家共同认定的源头)

圣普 下午5:55
龙树菩萨

圣普 下午5:55
麻叔解释

圣普 下午5:55
最后是你自己的理解

圣普 下午5:56
都离不开你的理解和选择

竹子 下午6:10
这个困惑其实蛮正常的。

竹子 下午6:12
一个具备独立思维的人,这么想的过程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有过

竹子 下午6:12
但是我有过

竹子 下午6:13
不过我解决的方法不见得对别人也有用

竹子 下午6:14
根登群培有句话

竹子 下午6:15
圣者是上师认定的,上师是朋友认定的,朋友是自己认定的

竹子 下午6:16
最后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呲牙]

竹子 下午6:16
信任何东西都差不多有这个过程

竹子 下午6:17
一个人刚开始在一个行业确实不具备判定的能力,但如果很多年还在这样

竹子 下午6:18
多少有点奇怪

竹子 下午6:19
比如在一个行业呆了二十年,能不能看出一个同行是不是高手呢

竹子 下午6:21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年数,而是说多闻

竹子 下午6:22
见多自然识广

竹子 下午6:22
何必把一切责任推给上辈子的自己

竹子 下午6:24
首先的基础是自己是不是有个大标准,什么是我相信的,比如佛法。那佛法中我相信什么,比如四法印

竹子 下午6:24
难道人不会分析类比推断吗

桑吉朗姆 下午6:29
@圣普 我的困惑是,你们说的方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如何。不是否定你们,只是想知道在你们自己这些实修的师兄看来,这方法的自洽、可靠程度、可能的漏洞咋样。是请你们介绍的意思,不是质疑批判的意思。

海雨天风 下午6:31
标准,我认为,一开始,大家是有共许的

海雨天风 下午6:31
因为共许,所以才建立群嘛,正常。

许云 下午6:33
@桑吉朗姆  发现认识错误的方法是什么呢?判定错误的标准从何而来呢?————三法印

海雨天风 下午6:38
如果愿意,耐心解决,

海雨天风 下午6:39
有学的会的决心,有这辈子学不会的耐心

许云 下午6:41
@桑吉朗姆  对初学这一法门的人来说,请教师兄们,求指点,获得提示以避免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很自然啊————没围绕啥法门吧? 这个群讨论过程以纠错见为主,只要发言背离无我正见,肯定有人拍砖,呵呵,默认来群的前提是暴露问题,欢迎别人指出问题

许云 下午6:42
所以,哪怕拍砖,别看成是和谁过不去,对见不对人[微笑]

海雨天风 下午6:44
而且,理论是一个方面

海雨天风 下午6:44
得有点实际做法

海雨天风 下午6:44
光靠想,很快就遇到瓶颈

海雨天风 下午6:46
即使会背空性论,也还得实际来来。

海雨天风 下午6:47
我把菜谱背的烂熟,还是不会炒鸡蛋。。。。

许云 下午6:48
@桑吉朗姆  您看过 正讨论的 观待与割裂 这本书否?

许云 下午6:49
建议先看看

尴小尬 下午7:16
如果是仅仅要讲理的思维,有那么多哲学之类的东东可以选择。如果需要有点深入,心理学或许也有点用。可佛教是怎么回事呢? 我好端端的干嘛要学佛呢?

桑吉朗姆 下午7:20
对啊,为什么要学呢?

常如 下午7:23
这问题,群里不知讨论多少回了,据俺所知,目前还没有结论……@桑吉朗姆 

桑吉朗姆 下午7:27
你为什么要学我不知道啊,我只知道我为什么学啊

常如 下午7:28
不一定每个人都有答案,比如,俺目前就没有答案。

梯形 下午7:28
问问题是要答案,没答案时有疑问,需要答案来满足。换句话说,要答案就是不满足,是缺失

梯形 下午7:30
没缺失的,做什么都是或不自在或全无感觉,因为不能再好了

许云 下午7:30
除非你对自己的为什么不放心

梯形 下午7:36
有所求就可学佛

梯形 下午7:36
不求啥都不用学

古慈 下午7:40
@桑吉朗姆  我觉得您这问题不如改成 学佛为了什么?!

梯形 下午7:41
有怕死的,有找真理的,有提高情调的,有助人为乐的。。。。都有所求

梯形 下午7:42
你问人家你为什么怕死,你为什么找真理。。。。。

文理兼修 下午11:18
关于“可靠性”的评价,麻叔讲过一个商业化的评估方法(http://www.xinwenwuzhe.net/index.php?id=5531)


文理兼修 下午11:18
不需要权威的

文理兼修 下午11:21
如果依赖权威,就是一个悖论。权威的判断其实依赖于自己。。

刘远钦 下午11:50
“所以,否定可靠性的同时,不需要掉到不可知论的陷阱里

平步青霄 上午10:16
不可知论本身也是一种绝对的可靠。”

najila 下午11:51
对。这个例子的好,不光是消除对权威的迷信,也在于避免掉进不可知论

这里有些枯燥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April 02, 2015, 10:57 (3521 天前) @ 1001nights
编辑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April 02, 2015, 11:21

我来向有趣拨一点。
其实可以非常有趣,其实这里是组份无定向的意思,
既不用局部,也不用割裂的,就用组份,隐含的前提方向不定的意思,
举个例子,笑话选
http://tieba.baidu.com/p/3655518456
我看网文的时候就一起把看这个看了,作者经常跟着志鸟村的实验室进度跟新,
至少有好几百个笑话,
看着看着,觉得这个就足够作为样例,周遍的把许多的情况都
挑选出来,有助与分析。分量足够的笑话集都有这功能,
但就我主张的系统,这样仍然不够。
但要参进历史观念的形成,就没这么容易,楼下举过punch,
或者几十年前的玛法达(Mafalda),都可以,这些的优势
自然是在足够份量,而我们的时域又不一样,看得到这些事
之后的事,所以少许占些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