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序、解构、生成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06:28 (3503 天前)

如何用八十块钱出个圈....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00:04 (19分钟前) @ 齐愍乐平

  卓越上有以下出版社,经常有低到一折的定制复印本销售,
  二三十甚至十几元,很值得花时间翻翻,只是几千本翻起来费劲。
  Nabu Press (很多旧杂志印本)
  Kessinger Publishing (多精装)
----------------
这是旧帖里写的,现在卓越居然买200减120,路径是直接上卓越,
检索出版社名(Kessinger Publishing 可以加检索精装,也许
更浓缩,精装的一般更重要一些),然后把检索条件调节成三折以下
(在左),按照价格排列(右上方),在任意一书里索取优惠券,凑足
200元,大致最多可以花八十几元买到八本精装限量版的复制古籍,
然后大致读一读,一般来说,当检索和确定的时候,还是使用自己原来的
知识路径的,但是在碰触目录和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知识
进行解构,生成新的结构。国内西书文科出版物的目录自指趋势很
强,古籍里的原因是受到诺顿选本系统的影响很大。大部分人要
出这个圈都要反复钻图书馆或者古旧书店,但国内没有这个条件,
Kessinger这种往往图书馆一本也没有。花八十块钱出个圈是很值的。
当然,也可以不花钱.先乱序读目录,之后检索感兴趣的书的电子版,
大致翻翻,也许效率更高,不受图书折扣率的指引。


----
既然出了贴,就再重贴一下。

历史学的观念·已知的结构

by 齐愍乐平, Friday, April 24, 2015, 20:27 (3500 天前) @ 齐愍乐平

历史学的观念

已知的结构

一般来说,无论回溯个体历史还是群体历史,分析过去,
是为了面对未来。如果说布朗运动不可测,观察区域的
运动过程却有历史的链条。无论是结构化成基本判断,
还是形成一个复杂的决策系统,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如
何看待过去。

这里要设置一个起点,美学感受。这个起点可以放在显色上。引三
段文。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抃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西游记)

明朝的江苏人的见识已经非常广阔了,南北水果都来聚,
这段很有一个把世界攒聚成一个水果拼盘的味道,已知
关于分别的表述,至少有一个源头,是和这个有一些关系,
在吴的这个杰出的广告段子里,这个已经是地理系统了,
在这里,美学感受的攒聚性,大概已经非常明显了,量
多味浓品种丰富。
搏,触,意思,识
----
四食http://wiki.sutta.org/wiki/%E5%9B%9B%E9%A3%9F


就不才所见,
搏有寻/覆意
触有阻滞/多通道意
意思有预期/背离意
识有忆念(调用?)/无分别意
背出分训而又同时合训。
---------------------------------------------

  画山绣水

  杨朔

  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

这篇和赞恩格雷的那一篇(图片),都有点涉身的味道,
也就是已经描绘的场景里,再放进去人的个体经验,如此
云云,http://babel.hathitrust.org/cgi/pt?id=uc1.b3688192;view=1up;seq=7杨和赞使用的技法有类似的地方,杨更多的使用形色,而
赞更多的使用显色,但都诱导了多个通道,以增强代入感。
这三个样本为什么放在历史学观念的帖里,而不是归入语义,
其实我也没有一定的打算,但这里所谓的诱导了多个通道,
和增强代入感,和时间的度量也许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样本
一只用了一个字“宁”来提出取消前面各种描述中的潜在对立,样本二用了一连串和运动和测量密切相关的词汇,样本三的
开头是一个很强烈的时间印迹感受。
zg2.png (221.55 K, 下载次数:0)
(4/19/2015 7:08:17 PM 上传)
zg2.png
zg1.jpg (294.55 K, 下载次数:0)
(4/19/2015 7:08:17 PM 上传)
zg1.jpg
最后编辑齐愍乐平 最后编辑于 2015-04-19 19:08:17
举报| TOP 回复 引用 编辑 删除
齐愍乐平
头像

组别论坛元老
1106#
字体大小: 发表于 2015-04-20 09:16 |只看楼主
。。。。“表”的细节机制
背出分训但又同时合训是钱氏学的专有提法,他是用来训诂字义的。
但是用在涉及时间的测度上,比如楼上样例一二三,关于长期感受
的追求,连续运动的进入感,重要测度的展示等等,都涉及到时间
感受的若干通道。而这类感受似乎特别能够造成投影感,也就是说,
当使用到这些部分来模拟的时候,和认知主体有别,但认知却倾向
于同时无区别。。。这就是代入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在几个月前
显形表那篇里,无论是贾雨村佯谬(或者说悖论?都可以都可以),
还是唯一了别的分解的时候,都把这个轻轻放过了。这个机制不好
解释的部分就在这里。如果把佯谬的唯一了别再近一步打个问号,
那么他的钩连机制大致这个肯定有份。至于这个东西是不是能够象
意识里的鲜、辣、青草气息一样的有特化的传播效果,这个就很不
容易说了,那等于说差一步就有个也许自组织的平台就出来了,那
是不是还会有自动的分形呢,这么没办法讲的事情,不容易推测。
这个不谈,这里的一异,其实接近真伪,所以佯谬悖论排排坐。其
实很简单,山中不记年月,与时间有关的测度,就是为了互动而
使用的,如果不扯过于玄幻的生成系统,简单的说,如果不能有多
种判断综合的通道机制,那反而是个问题了。之后是个文艺理论的
回顾,回顾一下三一律,和这个主题关系不大。

--------------------------------------------
-----------百度百科-------------------------
  三一律(classical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三一律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引申出来的。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戏剧行动的一致性,认为戏剧“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但并不排斥使用次要的情节。他也提到“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但这只是指演出时间的长度。
  16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阐发、曲解。意大利理论家基拉尔底·钦提奥在1545年首先提出“太阳运行一周”指的是剧情的时间。其后,洛德维加·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注释《诗学》时又进一步阐述了剧情时间与演出时间必须一致的观点,并认为戏剧“必须真正限于一个单一的地点”。此外,戏剧行动的一致性也被加上了排斥次要情节、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的限制。
  17世纪,三一律被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当作不可违反的规定而极力推行,并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
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
① 17世纪的欧洲,“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这个时期的王权是进步的因素。因此古典主义戏剧家和理论家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他们的作品和理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主张国家统一。在戏剧作品中,国王被描写成“正确”、“公正”的化身,戏剧冲突的最后解决都有赖于“贤明君主”的仁慈。在戏剧论著中,往往也有颂扬国王政绩,号召剧作家讴歌的内容。
② ;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蔑视情欲。理智和感情的矛盾是构成戏剧冲突的基本内容,而最终都以理智的胜利为结局。这里的所谓理智多指对中央王权的拥护,对公民义务的履行,对个人情欲的克制。这是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主义哲学在戏剧创作中的反映。恩格斯指出:“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正好在那时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
③ ;古典主义戏剧家把古希腊、罗马戏剧奉为典范。他们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大多来自古代戏剧、史诗、神话和历史。古代英雄人物尤其成为他们的描绘对象。但是他们关心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借古人来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
④ ;古典主义戏剧十分强调规范化。主要的法则是:戏剧创作必须遵守地点、时间和情节一致的“三一律”;人物塑造需要符合固定的类型,戏剧体裁有高低尊卑之分,悲剧被视为“高雅的”体裁,只能描写国王和贵族,喜剧被视为“卑欲的”体裁,只能描写市民和普通人;戏剧语言讲究准确、高雅,合乎逻辑;演员要按规定的程式来表现角色的感情;舞台场面追求对称、浮华和宁静。(百度,古典主义戏剧)
------------------------------------
约翰逊主编的《莎士比亚集》,有校勘、注释和评论,其中校勘最弱。约翰逊认为戏剧基于想象,各幕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是应该允许的。他认为三一律之中,只有行动的一致性是重要的,空间的一致性和时间的一致性是虚妄的。莎士比亚不受这一规则的束缚,正是伟大之处。约翰逊在这一点上继承了18世纪早期英国文艺评论家的见解,但他把这一理论说得更为透彻。另一方面,约翰逊也反对盲目崇拜莎士比亚。(百度,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词条。)
------------------------------------
-------------------------------------------

戏剧作为特殊的文学作品,受到表演场所,演员,服装,布景和
时间的限制,所以三一律有合理的部分,至于三一的不合理部分,
楼上也有很多叙述的摘录了。这里要引入一个估计,也就是类似
三一这种对观察时间的约束,和对内容的指引是有关系的,这件
事情,类似于根据所相的状况,来推测能相的内部因素和制约,
并在历史中看其发展。很显然,历史学的观念,在这些上面有相
当的价值,这种观察方法,对于如何进行分析,是有帮助的。当
然,虽然无意于将比较文学立时三刻发展成比较内观学,但这类
的比较因素的考量,大致会经常出现。
提鸟笼溜猫.jpg (57.15 K, 下载次数:0)
(4/23/2015 2:23:40 AM 上传)
提鸟笼溜猫.jpg
最后编辑齐愍乐平 最后编辑于 2015-04-23 02:23:40
举报| TOP 回复 引用 编辑 删除
齐愍乐平
头像

组别论坛元老
1107#
字体大小: 发表于 昨天 10:26 |只看楼主
历史学观念研究的对象是“有”
(无自)性可以肯定是伟大的.....发现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Friday, April 17, 2015, 23:15 (6天前) @ 1001nights

只要有(无自性)
应该就有(无自)性
对称的有(无他)性
这些都基于成立有,却潜在无
尽管如此
也是伟大的发现了...祝贺一下.
http://www.xinwenwuzhe.net/index.php?id=5835
发表回复
其实就是有没有好奇心。。。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Tuesday, April 21, 2015, 12:57 (1天23小时22分钟前) @ 咯咯咯儿
编辑: 齐愍乐平, 时间: Tuesday, April 21, 2015, 13:05

一般来说,有说知得不够的,有说知得不对的,
后者往往把自我意识归入万恶之源,然后大家
鼓掌一通。当然,也有把这些用某个术语构连
起来的,以某种类似观察方式的可能。
这是通式说法。
------
但是怎么肯定一定是以欲知为默认趋势呢。。
不一定,一般来说人的认知领域的自我封闭趋势,
二十几大致差不多了,但是佛教里的学人也许可以
长期保持好奇心。。
但欲知这东西,肯定有给自己挖坑的成份。。。
也有说不清查的地方,也就是一些认识的基本
来源和动力无法分析。

发表回复
这两点是很关键的。。。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Tuesday, April 21, 2015, 23:28 (1天12小时50分钟前) @ 咯咯咯儿
编辑: 齐愍乐平, 时间: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00:21

就够不够而言 http://www.xinwenwuzhe.net/index.php?id=5845
第一点(取蕴的动力机制)么,苏格拉底在裴多篇中很详细的用助产士法做了分析,
但就我们看来,也许说服力仍然不够,这是西学之源。当然,之一。
第二点(记忆理论)么,佛教人的老前辈们,两千年前似乎下过很大的功夫,
有些经典中还有帮助记忆的缩略语工具遗留下来,不说这是什么什么
之源的话,至少这是好奇心浓厚者一个长期关注的工作方向,哈哈。
最近的一个研究者是印顺老法师,只是他的结论似乎学术圈更喜欢引用,
但这往往作为结论引用,究竟怎么回事情,谁也不大清楚。

如何用八十块钱出个圈....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Wednesday, April 22, 2015, 00:04 (1天12小时15分钟前) @ 齐愍乐平

  卓越上有以下出版社,经常有低到一折的定制复印本销售,
  二三十甚至十几元,很值得花时间翻翻,只是几千本翻起来费劲。
  Nabu Press (很多旧杂志印本)
  Kessinger Publishing (多精装)
----------------
这是旧帖里写的,现在卓越居然买200减120,路径是直接上卓越,
检索出版社名(Kessinger Publishing 可以加检索精装,也许
更浓缩,精装的一般更重要一些),然后把检索条件调节成三折以下
(在左),按照价格排列(右上方),在任意一书里索取优惠券,凑足
200元,大致最多可以花八十几元买到八本精装限量版的复制古籍,
然后大致读一读,一般来说,当检索和确定的时候,还是使用自己原来的
知识路径的,但是在碰触目录和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知识
进行解构,生成新的结构。国内西书文科出版物的目录自指趋势很
强,古籍里的原因是受到诺顿选本系统的影响很大。大部分人要
出这个圈都要反复钻图书馆或者古旧书店,但国内没有这个条件,
Kessinger这种往往图书馆一本也没有。花八十块钱出个圈是很值的。
当然,也可以不花钱.先乱序读目录,之后检索感兴趣的书的电子版,
大致翻翻,也许效率更高,不受图书折扣率的指引。

发表回复


知的两大古代主题是,别人想的不知道,自己想的,分析下来也是模模糊糊,看起来可以着手解决。
古代对于所知的滞碍,也许大致是比拟于视线,
以此来看待他心的逸散与尝试进行复读,
不可知而推测为有的,知道了,那么这个障碍
就越过了。不是专门针对于创新和知识发展中
的未知和专利技术而言。这种事情有两个漏洞,
一个是所谓的他心,也许是诱导出来的一种简
化的自心,也就是熟于察言观色,然后迅速自
动代入,这类内容不是没有,确实有,但不能
举例。其次就是偶尔的准确复读确实存在,和
内容,甚至气候有关,比如潮湿气候下,也许
某种东西的购买率会瞬间增加,但我也不作思
维也许在潮湿气候下传播得更好的假设,只是
说,这种事情没一定的,千分之几的可能性,
加个事后强化的此后谬误,不如当没这事的好。

历史学观念也有类似于“察言观色”的地方,世风
民情,俯仰查之,亦无不可,但如果涉及到个
人情绪之类的,也许放在层析里比较合适。在
历史学观念这一环节,研究的就是具体的问题,
知道,或者不知道,路径,如何进行,如此等
等,所以重在认知结构和具体的动力研究。
换一句话说,研究的对象是“有”,这里的意思是,
至于是实有还是假有之类的饰词判断,先研究
了再说。

我不是彻底的循环史观论者,不会认为已知
世界的前进尊照某种格式循环进行,但这类
循环在观察范围内可以确实存在,这里的存
在的意思是,这类事情有效,有时候不能排
除,有时候和观察方式相关,有时候不一定
,我以为历史学的观念,不应当止步于发现
这些循环,而因以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考,或
者,发现其中的制约性因素,探讨这些值得
标记的因素,为解决滞碍的有价值标志。
------------------------------------------------------------
小家雀是吧,我来帮你析词一下。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Friday, April 24, 2015, 04:27 (9小时39分钟前) @ 三三
编辑: 齐愍乐平, 时间: Friday, April 24, 2015, 05:01

但比较麻烦的是sparrow是什么,仔细研究sparrow是什么东西,一些清朝附庸风雅之士就西化若斯.(三三http://www.xinwenwuzhe.net/index.php?id=5868)
---------------
这个词的实际意义也许类似[呱噪]。
spar/是呱(spark 荷兰语,根据萨缪尔词典。。。) row是噪

盘算:
这s什么的,如果换成“撕巴”,扯,说,共同起源的“古呼”,
这就扯上大清朝了。

发表回复
45次阅读
-------

就有些机构花了大价钱用机器比对出来的结构,据说有的词
用了一万多年,但这类词不多,二十几个,属于欧亚大陆通
用的,估计至少北回归线以上吧,回归线以下要是通用,大
概不只吧。如果从历史学的观念出发,这就是人群之间的流
动和通用,至少欧洲人假设了把达罗毗荼语和汉语这两个系
统抛开,印欧算一系的是默认的,万年词汇大概会把汉语系
也算进去。

这里是人类的共性,在汉语系之内,做这种研究的时间更
长一些。至于生物的共同点,在发音上表达出来,是佛教感
兴趣的事情,当然,这些也许都是七世纪以前的事情,到了
现代再捡起来,或者也是科学到了这一步,或者这些研究对于
增进认识(换一句话说,学语言)有点帮助?

功利主义的偷个懒,在翻书的过程中,大概是时刻都有的诱惑,
因为到了这一步,很多东西都到了确定实用阶段,也许多少是需要
克制一些范围?我这几天是犹豫了很久,是不是要把杜兰特的世界
文明史过一遍,或者趁打折扣的时候来一套,后来还是搁置了,
过一遍费劲,来一套费张罗,我感兴趣的还是最近两三百年的
事情,他恰好写到拿破伦为止,五十年里至少写了二十几年的
法国史,还是放一放吧。
xh.jpg (47.16 K, 下载次数:0)
(4/24/2015 12:25:02 PM 上传)
xh.jpg
循环.jpg (65.05 K, 下载次数:0)
(4/24/2015 12:25:02 PM 上传)
循环.jpg

形式的尽头,遗忘与复现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May 06, 2015, 13:06 (3489 天前) @ 齐愍乐平

武侠小说,金梁古温,各有一套全集.说实话,金
老的都看过,梁老的........看过一半,古温的各
看过几本而已,所以这套后来买的全集,基本
没打开来看过。但是不是买套蜀山剑侠传,其
实犹豫了很久。作为写作类型的起源实体,是
我收集这些书的目的,但蜀山在概念中有很大
的分歧,很不喜欢蜀山派的说。当然,最后还
是凑了套版本好而价格廉的,买最喜欢的金梁
,反而没讲究版本,一个买了修订版,已经和
当年的不大相同,但反而解决了当年阅读时留
下的定势,一个打开看了两页,买了放着而已。
这几十年里留意阅读趋势的人,大概会感叹经
历着武侠从地下文学到庙堂到被遗忘的全过程,
现在是仙侠走到形式尽头的时代了,留个样本
的意思.
过密,内卷,停滞,退化,是形式走向尽头的
一些得到充分理论描述的部分。但很显然,我
并不打算使用具体的现实例子来写这个历史学
观念里的关键主题。小说及其派生文学,同人
小说,是我们这个时代里,可以最方便的进行
谈论的例子,所以这个帖子,其实就围绕小说
谈历史的观念。ps:不满意我用以上的例子的,可以去看一些其实我做了标记还没仔细看过的书,
自从伟大的波里比阿 (Polylius)用The Histories or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为名以后,
一千多年以后的吉本(Edward Gibbon)仿佛对联式的来个书名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这个句式,被William L. Shirer以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A History of Nazi Germany(第三帝国兴亡史)联合以后,大概已经成了定势,比如Scott Ritter:Dangerous Ground: America's Failed Arms Control Policy, from FDR to Obama,但其实细腻的结构描绘有独特的价值,比如赛珍珠的大地, John Steinbec: the Grapes of Wrath,Harry Caudhill:Night Comes to the Cumberlands,这些电子版是容易找到的,至于近年来的Lois Phillips Hudson:The Bones of Plenty ;T. P. Jones The Loss of Certainty系列,不知道电子版怎么找了,列个书名以便参考而已。
我大概不算无我论者,但这并不妨碍我做一个类似
无我论的描述,要在小说上做一个类似类似量子
哲学的描述,还是很容易的。比如,我们现在看到
的红楼梦,其实已经是经过百多年总结的善本了,
这里面既有曹雪芹、高鄂的手笔,也有曹家人的看
法,修改,鼓担上蒸饼铺里传抄人对文句的改动,
自清以来出版者的改定,乃至有红学研究以后,各
红学家对以上所有版本的权衡。当然了,其实大多
是一些小差别?如果从线上看,主要是南京音和北
京方言在作者不同版稿和传抄校对者之间的抵抗,
一些少量的文句结构。而我们能看到的最大尺度的
文本抗衡,在金老的宋元明五步曲里,是最明显的,
比如慕容复和王语鄢的在新版本中的复合,等等,
甚至在影视制品里,一些称谓上的改口,都使人感叹
围观产生力量,不同时代的围观者,使作者不停的
对已有版本进行大尺度的修订,作者是作者,读者
是作者,甚至文化形态和社会观念乃至主要阅读区
域的变动,也是作者。这里不是说金老不是作者,
曹、高不是作者,或者来个社会是作者的结论,而
是感叹能相之潜在与密集。金老的中期修订本,也就是进入大陆的第一批,读者是承认的,晚期修订
本,读者似乎并不承认,已经是内卷化了,结构已
成,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另一些次生部分要
施加影响对之进行修改,即使有作者这种权威存在,
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修订本的电子版难找,以修订后
的叙事为题材的续书也几乎见不着。可见围观的微观
结构复杂,不但有作用,也有互相之间的作用,如
此云云。甚至在这里谈谁究竟起决定作用,意义也
已经不大,难道还给影响因素做个评估打分?未必
了。在这里,只需要知道摄动很复杂,有作用,不
可小看,但作用也有限,所以是摄动,而不是主动,
大概也就够了。
----------------------
插话:
The Bookman's Manual: A Guide to Literature
Bessie Graham
http://babel.hathitrust.org/cgi/pt?id=nyp.33433069265035
前段时候打算写个工具书介绍,后来又没写,
楼上这本版本学教材是可以用的,当然,经过一百年,有些也可以更新
很大尺度了,比如虚构类,如此云云。也是在这上面确认了,
基辛格版实体复印本其实有的就是谷哥版,因为书的影本编号一样。
这是前面几篇的话了。
------------------------------------
----------------
一个错误纪录
假设有一个样本,叫做绿y,一般定一个值是10,
和很多的东西一起写的时候,
。。
品名 数值
....
....
绿y 10
......

在几万次记录中,发现了一次错误的纪录
是写成了
绿y 6

------
这事情是
绿>陆>6
这时候如果有个势,叫做(要记个数字)
可能会把原来准备写的10挤掉,也就是进程里有一个叫做6的数字,
也就写了下来。

这个层析笔记中两个例子中的一个撕角数字错误例子不同,
一个是同为数字但是错音连叠,这个很明确是对分层的支持,
也就是说,记忆/经历也许类似图1/2的综合,1是轨迹,2是实际
可能性。

窄化:线的集成

在古代的小说中,基于原有历史模型而稍微有些变动的应该
不少,几乎所有的都算,但从原有历史结构出发,完全改动
了历史发展流向的,似乎只有一本,就是夏敬渠《野叟暴言》,
一本将明代历史半途神道化的乾隆年间清人小说,这本
书是一百多年后的清末民初才出版的,那时候清室已经顾不上
着急一本小说的宣传效果了。
“如果有一个时代因其伟大而使后世恨不能置身其中的话,那
么这个时代非古代希腊罗马莫属。“
这是比较史学和平行史观的西方始祖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
人传》的。。。呵呵。。国内出版社写的前言的第一句。
这套书我也没有,网上现找的,手头只有九个比较列传而已,
其他的比较列传就要电子图书馆里看了。要借用的就是这句
话。"置身其中"
如果经常看网络小说的历史小说部分,会发现创作者虽然来自
各地区,但使用的理想时间段有相当的集中趋势。比如秦始皇
和唐太宗的青年时代,北宋中后期的王安石--苏东坡时代等等,当然,还有三国,爱好与反感者最两极化的时代。历史小说
的创作投影时代,是经过优选和窄化的。这应该和很多因素有
关,首先是这段历史,是阅读的人所比较了解的,这样的历史
段并不多,并且是历史教学所投入并产生较大成果的。实际如果
回顾《史记》一书,会发现作者着力搞清楚,也是围绕秦汉
交替的过程中重重因素而言,这是既得的因素。另一个因素是,
这些时间段是历史变化的交叉口和焦点,具有较大的可变和角色
塑造的可能性,这就是预期的因素。当然,应该还有随机的因素,
比如个人偏好,比如作者经验的时代投放选择。甚至小说开展的
地理因素也有这些集中的趋势,长安,开封,比较集中,那是因为
本来就是古都。海南则是文化圈中能集成人的因素又远离各种
限制因素的边际。如此等等,但其实没看到有太多小说使用到
地方志乃至这些区域的坊巷志的,确实有,但不多,这就是写
小说的人年纪都比较轻,而乡土地理大多是中年人进入的领域了。
更多的还是人情和年轻人社会经验的投射。所以在全部的历史
小说的试验中,似乎都没有能够提出一个解决现有问题,比如
“住宅小区治理”的模式,也就是说,即使这么多人参与了运算,
仍然无明确的解,这真是一种遗憾。

当然了,我说了也不算,其实我怀疑类似的多个自由能动元
的自组织模型,多赢的,平衡的,在网游之类的内容里能够得
到相当的锻炼,但是网游小说几乎没法看,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这篇的主题不是讨论那些模式能够经过运算而得出,虽然我
觉得起点中文的运行模型本身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如果在已知
范围内没有,又准备积极有为,那么可以看看其他范围。但这
也不是这篇讨论的主题。这篇讨论的是形式的穷尽,具体到这一
段,就是窄化是怎么出来的,所以只要窄化出,窄化的一些基本
影响因素就可以了。比如,域的有限性,比如,预期和适应的
调和,比如,意识是否乐意纠缠在这些的泛影响上面,云云。
但总之,读历史小说的阅读经验,在形式有限的总结上,有助于
理解意识在无限丰富的可能的前提下,窄化成有限的运行模式
和路线这件事情,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区分方式了,比如回到
普鲁塔克的比较列传,他是按照时间的时间阶段上参与的人物因素
来比较希腊和罗马人中的若干,少量的涉及到区域的不同,
换一句话说,读者喜欢投影在什么时间段?如此云云,这就有
个比例尺度的问题。这篇里,只需要提出这个问题就可以了,
不会有把这个部分详细的论述一遍的打算。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Sunday, May 03, 2015, 23:30 (4小时36分钟前) @ 咯咯咯儿
千字文
-----------------------------
都不容易,千字文有两个和尚草书最有名且有墨迹。
智永和怀素的。智永的有人以为是唐人摹本,但看
纸张的颜色,确实是陈朝纸,类如白马寺生经,大概
显得嫩的矿物纸染料成份比较多。
我理解为,把意思表达了,又比较省力,支格处又尽量少,如此如此。

-------------------------
既然已经在隔壁说了,就贴一下对照。
ps:
窄化,杂化,乃至[space化,非spatialization,不离 spatialization],也有可能同出而异名。

我大致的看法。。

割裂我偶尔用,形容某些极端的心理状况,能所我
我也偶尔用,如果用的时候,往往有呵呵的表情在后面,你猜我想的是什么。
至于。。。观待。
观待不在我的语言系统里,或者说如果我自己有类似
观待的情绪,我知道这不是无作用的,但是不是有无
作用的观察,理论上可以支持有。如果是作为行为的
“观待”,如果进行评估其特点,也许可以用某些图
式进行直接的反推演。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只要找
到合适的图式就可以了。从文献上,要找例子也就只
有这几个例子存在可能性。之后就是实地看是不不是
了。至于“无作用”的哲学定义,在已知理论范围里,
未必有明确答案。

.图已经贴了作者: 齐愍乐平, 发表于: Tuesday, May 05, 2015, 04:01 (4小时39分钟前) @ 咯咯咯儿

大致上,balabalaban,每个人都说段相同的话,
然后从话的细微差别上体会。
具体到这段话,当然千字文最容易,要仔细找找
能找到个几百种,至少其中几十种有详细到某一
笔有什么意思的分析,当然,我真看到过的只有
宋徽宗的一卷。这只是个大致的概念,不具体的。
另外,所谓的无作用,也有可能是指,这个量一般
不进入统计范围,不进入统计范围的,当然也就谈
不上统计,另一种就是,通常变动在误差范围之内
的,不统计了。说得不清楚。
-----------------------
赫话三七,这个观察点在那里?如果说是控制/自由,大概
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摆动的自由程度,另一个是线
条的均匀性,也就是手指的自如程度,对于势能自
如的进行适当控制,在势流中能表达所想所虑。
这里不是讨论书法,所以不是布局什么的,否则张芝
的回旋说到是可以使用。前面的分析都是语音,分析
到≋≋≋的时候,总结了两个部位,
其中一个,是特别容易引发共振的,
嗯嗯,这就是一个连接的位置。
至于书写,也就是触觉,图象,
想象,声音的联合,包括在一定的
速度之下,怎么分析。设置了
一个题目而已。那么在这一组里有
没有类似的连接位置呢,也许也是
有的,甚至可能和书法的书写经验
都没有关系,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具有
临写怀素帖的经验,但能对这些进行
审美,那么这些美感是从那里获得
的确认?这是一个值得分析但可能
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image]

结构与重现:《故训汇篡》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May 07, 2015, 16:58 (3488 天前) @ 齐愍乐平

以前我看某新著作的电子版,对其中一个字义的叙述觉得好奇,于是
实际的想看一下这个字的字义发展变动过程,那么我做的第一件事情
是找了个尚书的电子版,然后把这个字检索了一下。我原来还是信任
尚书基本都是真的,后来觉得有些部分的来源可能是儒家从各部落里
收集来的祭祀剧本,也可以当是真的,所以这个做法是觉得可行的,
用起来也有效。但这样做不能检索到全部的字,也看不到周代以后
的情况,即使是周代,也不周延到周边的情况。所以对于一些定性
判断是有用的,要完整的有概念,不行,要么把大部分古代基本著作
都读过,要么就要找到合适的工具书。也就是要找一本适合当做字
义的百科全书来看的书。
《故训汇篡》是一本训诂学著作,属于清代训诂学成果的延续和汇总,
集中了无数前辈学人的工作成果。我曾经在谈闲里圈点过部分片段,
这个书有电子版,如果是分析具体的字义,也许用语料库检索起来更
方便。但如果是系统的从字源和字义的发生和流变,对字义有总体上
的能谈得出来的看法,这本三公斤书是必读的一本中文书。对于有这
个需求的人来说,找各种书店优惠的机会买一本实体的书,是值得的。

总结春天里写的这些。。。

by 齐愍乐平, Friday, May 08, 2015, 18:55 (3487 天前) @ 齐愍乐平

这篇是总结之前十几二十贴的内容的。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整理
成一篇类似显形表的文。不一定。总结仍然还是散在的。历史学的
观念在典籍中作为个人历史和世界循环来总结,其中的连带部分,
则是世界成就品中的若干个颂子。通常总结的都是个人历史,至于
世界循环,多多少少在在各种记载是有一些的。但是细节的历史观
究竟如何。因为研究原则问题的多,研究细节问题的少,所以这门
历史哲学你也很不容易说在佛教里持续的发展着,只能说呵呵一
笑,不了了之,以随意所之为指要,以绳墨为权羽,至于这两者之间
内在协调的问题,且安着吧。

人类还是在发展的。比如江之为字,先是川之岷山水,然后才是长江,
之后才指大多数大河。如此云云,反映了姜氏,羌人?等等最早的
农业先民的迁徙史吧。姜人之水,是为江水,是为江。类似呕呀之类
要总结出生物的呻吟语之表达,乃至其中的共性,到了汉语里,
就是分声韵,这些认识是不是能从印欧语系的语言背景里转化过来,
其实一事一议,具体的看再说,所以把字的音形义分离开之后,这些
部分比之整体的转化要容易一些。至于转化,大致也就是一些基本的
原则,之后的语言背景分立,具体的看法,仍然还是要在汉语的语境
里重行构建的。古代的一些想法如果要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延续下去,
或者说,做这一主题的新的研究,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思路。
+++++++++++++++++++++++++++++++
于毛孔中见佛刹,复见一切诸众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昼夜月时有缚解。
+++++++++++++++++++++++++++++++
初发心品这段,在这里应该也可以用。也许吧。究竟如何,我觉得经过努力是能有一个较为清楚的概念的,不知道读到这里,有没有人认同这个看法。

剩下的话与新主题。

by 齐愍乐平, Sunday, May 10, 2015, 19:12 (3485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Sunday, May 10, 2015, 19:17

这里有一个原理,是无法理解的,
就是为什么假设语言现象和世象有
同构趋势,其实不需要假设同构,
只需要假设封闭不全面就可以了,
在封闭不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结构
性释放会有机会出现,之后的问题,
只是对于动态的一些参考量的逐步
体会。估计很漫长。也许有些结构的体会
会形成新的固化前置,有些不一定。
但封闭不全面。。。这件事情很显然的。
剩下来的就是实际的看一看。慢慢的。

似乎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说。
这不就是个模拟系统么。还需要说什么。
这些内容且到这里。
下一页开始,也许仍然是介绍书籍。


-----------

“显、形、表”认知隐喻系统就笔者个人而言,觉得可以转换在语言系统并用于阅读,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
我在旧历年底写了这句,结果整个春季都在解释这句话,呵呵,在我看来,时间没白费,
但再详细的细节是不会立即有了,我现在感兴趣的新主题是,小说中的观察实例,
也就是小说里怎么记录人的观察和感受的。这个也许更合适纪录,也更不累。
所以之后就是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