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类的书籍哪个版本好?
请各位推荐。
慎始善终。
by edge, Friday, December 11, 2015, 09:51 (3270 天前)
请各位推荐。
慎始善终。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December 12, 2015, 07:53 (3269 天前) @ edge
小毛笔或者万年笔/软笔,a4纸,足够了。
好的讲解版本,这个没比较过,回答不了你
有几个当年学这个的人的笔迹,是留到现在的。
http://www.fodian.net/images/xieben.htm
xd28100010800t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 (19叶)〖 唐 昙旷撰 敦煌 中晚唐 入《大正藏》底本 墨本、朱批〗
xd28120010800t 大乘百法明门论抄 (29叶)〖 唐 昙旷撰 敦煌 中晚唐 入《大正藏》底本 墨本、朱批〗
xd80200010800q 《大乘百法》抄〖敦煌 唐 行书墨卷〗
by edge,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1:43 (3268 天前) @ 齐愍乐平
在莲舟集里看到过您的名字,除了谢谢还是感激
我正在努力把莲舟集里提到的书都看一看,这样看莲舟集就能懂得多一点
后半句是学二麻子兄的,谢谢齐兄提议,我已买了钢笔准备抄写。
哈哈,不知道我何时才能有水平参与到讨论中,现在的问题基本上是经常一本经书看完不知道下一本该读什么的困惑。
by edge,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4:08 (3268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edge,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4:12
还有就是无分别当然不是对万事万物没有分别,那无分别究竟应该怎么表述?无分别心又该如何表述?
我看到某处说无分别是用自己的有分别区分人我,法我等等,晕菜
by 齐愍乐平,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5:41 (3268 天前) @ edge
互相夸的话不说了.这里有两个事情.
分别.无分别.
分别这事情上.
我不用能所系统来说这件事情,所以在分别这件事情上,
我使用层析这个方法表述,以后还会继续丰富之.已经有的,可以检索 层析笔记 .
无分别是一种深度认知,可以参考入无分别总持经.
有多种译本.
by 齐愍乐平,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6:03 (3268 天前) @ 齐愍乐平
从能所系统讲的,你点这论坛名字里的三慧学林,里面就有人写.
至于百法明门,我不是很精通,但觉得要从心路意门这个路线走,
就入手而言,也许不容易.这样.似乎同时你可以参考一些
十一面经的注疏,在大藏的经疏部.或者更广泛一些,看看五百
罗汉图,甚至找一些连环画看看,网上花时间找都找的到.至于
怎么和写字结合起来,写字的理论挺多的,但就写一笔下来,怎么
怎么,则似乎以金圣叹写的最详细,是他全集的杂著类.当然,
我无此境界体会,匆匆一看,推测而已。
by edge,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09:23 (3268 天前) @ 齐愍乐平
无分别总持经的读后感,无分别心大致还是圆觉自性还有真如吧,不受无明种子熏习的对现境的认识。
不知此理解妥当否。
层析笔记那个帖子很长,我先收了慢慢看。嘿嘿
by 齐愍乐平, Sunday, December 13, 2015, 10:36 (3268 天前) @ edge
我一般当作意识底层有公共信息通道,
有连通超级模拟器的机制,但我只以彼此
都是人,更多一些互相理解的机制来理解,
也不以练习如何ping服务器为诉求。
by 齐愍乐平, Monday, December 14, 2015, 18:58 (3266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Monday, December 14, 2015, 19:03
如果不用深定之类的描述,无分别,不行分别,就和语言的蕴函,暗示,势流,有很多关系,如果要举一组实际的例子,关于这一点,推荐阅读《第三帝国的语言:一个语文学者的笔记》(维克多·克莱普勒)。类似又比如有人综述某些学术进展是不会有的,是根据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顺势说,其他人也许垫个话,就是有了,也不过如何如何,如果这事发生在这个不会有的学术进展其实已经有了,但还没发表的时候,那么说明垫话的后者功力深厚一些,或者说感受力更透明一些。又比如别人要戏弄你,让你玩脑筋急转弯的时候,一个眼刀过去,止住类似。我说的反向能动元,但这里的“别人要戏弄你,让你脑筋急转弯”都可以做内心分别解,这时候就有用了,不是世俗宫斗。当然,这只是我对以下文句的大致粗浅观感:
摄大乘论
云何诸尘现前显现知其非有。如佛世尊说。若菩萨与四法相应。能寻能入一切识无尘。何者为四。一知相违识相。譬如饿鬼畜生人天于同境界。由见识有异。二由见无境界识。譬如于过去未来梦影尘中。三由知离功用无颠倒应成。譬如实有尘中缘尘起识。不成颠倒不由功用。如实知故。四由知义随顺三慧。云何如此一切圣人入观得心自在。由愿乐自在故。如愿乐尘种种显现故。若观行人已得奢摩他修法观加行。随唯思惟义显现故。若人得无分别智未出无分别观。一切尘不显现故。(佛陀扇多译本)
意识及依止识应知名见识。何以故。此相识由是见生因显现似尘故。作见生依止事。如此诸识成立唯识。云何诸尘现前显现知其非有。如佛世尊说。若菩萨与四法相应。能寻能入一切识无尘。何者为四。一知相违识相。譬如饿鬼畜生人天于同境界。由见识有异。二由见无境界识。譬如于过去未来梦影尘中。三由知离功用无颠倒应成。譬如实有尘中缘尘起识。不成颠倒不由功用。如实知故。四由知义随顺三慧。云何如此一切圣人入观得心自在。由愿乐自在故。如愿乐尘种种显现故。若观行人已得奢摩他修法观加行。随唯思惟义显现故。若人得无分别智未出无分别观。一切尘不显现故。由境界等义随顺三慧。由前引证成就唯识义故。知唯识无尘。(真谛译本)
诸义现前分明显现而非是有,云何可知?如世尊言:“若诸菩萨成就四法,能随悟入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颠倒,不由功用智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不显现。”由此所说三种胜智随转妙智,及前所说三种因缘,诸义无义道理成就。(玄奘译本)
by edge, Tuesday, December 15, 2015, 14:09 (3266 天前) @ 齐愍乐平
无分别心类似于“转识”?
底下摄大乘论的三个版本我觉得第一个版本更懂一点
我觉得第一个版本好,这是不是最粗重的分别?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15, 07:59 (3265 天前) @ edge
或者简而言之,名色的两面性,有强调这一边的,有强调那一边的,
这一篇的下一段是讲名前觉无的,也有说为名前无智的,我想这个
对勘起来,分歧更大,这意味着学术的总结者有将认知规范在语句
化的意识范围内探讨的倾向,这肯定是其他一部分人所无法认同的,
所以这里的分别还是挺深的,不容易解决,只能当作古代看法上,
在这里是个分歧的深刻起点。
by 齐愍乐平,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18:16 (3262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18:29
名色的两面性
------------------
自注:这个事情,其实就是多通道性在意识和图象联系上的缩略投影,
如果放在语言和内涵上,指称这个过程也可以算。如果不这样看,多
通道可以复杂到几通道,是个不可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倾向于切断
这个分析多通道的过程算了,于是退回到一个简化过的模型,比如内
触和内触引发的神经回路,分析其中的一组通道,乃至其边际效应。
大致的框架究竟如何,也确实不容易确定,但其实多分析几个通道,
往往要分析“接头”这类的事情,于是已灭继起这类事情的不确定性也
出来了,否则“接头”是怎么回事情,又从何谈起呢,难道统统开B52
轰炸来看断层?呵呵,其实不一定了。
------------抄了个百度来的段落-----------
衰减模型不仅用信息的衰减来解释得不到选择的现象,还运 用“阈限”概念来解释高级水平分析活动;它承认选择的多通道性,解释 注意现象更具有灵活性;它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 的识别机制,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衰减模 型把刺激的物理特征看得和意义分析一样重要,如果侧重前一方面,就不 能完全揭示注意机制。 “过滤” (或瓶颈)出现的时间虽比过滤器模型晚, 但还是处在加工的早期。
----------------------------------------------------
ok 为什么有些东西我觉得意义有限,随便网上检索了段东西来,有些通常很高格调
的叙述,其实意义相当有限。应该承认,是个功夫,力气花下去,也许能另外做点
东西出来,但不这么做,也没什么,也可以有别的做法,这不是被统计出来了么。
有蒙混可以通融的地方,其实也应该有无法特别一致的地方,比如,
在有些简化为物理场景的观察作为范式出现的时候,往往再搭一个和当时
的乡愿结合的部分,即以乡愿为“常住真心”,然后用总结出来的哲学观
念去贴这个大西瓜,这个商标很唬人,你永恒么,你和他一致,不也就那
一个村了么。乡愿很容易总结的,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最好
能叠巴叠巴随时塞那,带自动消失的功能。如果常住真心有知,也是没招
,不知道对这种ping法,倘有真心感觉如何,当然,不排除有很好的
人,只是无奈于。。。历史的局限性,或者说人的共同想法和需求吧。。
。好比连环画,画得好,不是跑马书,过六十年也有人印,不会计较内容
如何过时,里面有好的东西,但毕竟是一甲子前的时尚,所以历史学的观
念也是要的。而且在历史学的观念里,不离,也许是合适的表述。当然,
我还添了个表述,比对等略开放。。或者说,协商?或者说,始终保持善意,
即使无法协商。彼此都是人,这样多多少少要好过:他是人,你是不存在,这样的古怪表达式。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December 19, 2015, 18:57 (3261 天前) @ 齐愍乐平
有些东西可以检索一下百度的“谓词指称”,也许会发现
很多有意思的并且有积极意义的进展,总的来说,“谓词
指称”就人个体而言的直观感受过程,往往就是有一点模糊的
的地方,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是事有=>是事有和此有=>
彼有的区分还在于不界定“域”,至于这个是由那个"产生"
的,界定在一个域的变化,当然逻辑上顺便换了相当的步
骤。
这个被译为视觉选代(vosual alternatives),被认为
和情境和态度有关,至于在缘起环节上怎么定位,这不是
我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这里不是发生学的起源部分就是了。
上次介绍过一本书叫做《情境与态度》,其中“致谢(p2)”
里说,作者之一barwise:“偶然在乔姆斯基的一篇文章中发现裸不定式感知句
(naked-infinitive perceotion sentences,在《情境与态度》第八章讨论),
并突然有了与这种句子相符的清晰的语义直觉,尽管它在一
阶逻辑中,在研究这种句子的模型论中,我逐步走到偏结构
上来,因为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世界的有限部分。。。(略)研讨会上,我都曾报告过这些想法”
所以该书自181页起,谈了很多具体的例子。
我叉开这个话题,如果在这里举一个与此关系不大,但感受很有意思的例子
,印第安诗人Simon J.Ortiz
的诗:
You were born when you came
from that body ,the earth
似乎可用,如果暂时遮起后面一句。
当然,在不这不那的各种说法里,有各种例子。
在这里我的大致看法是,这些只是普通的过程,人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来理解。
当然,我这一篇说的,也不一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