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空性论》今诠再讨论-- 导读-逻辑与因明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3:52 (3178 天前)

导读

本书对《七十空性论》的讨论与诠释所使用的方法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传统佛教经论解说中未曾使用的表述形式和知识。这些涉及物理、数学、集合论、逻辑、方法论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因读者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参差不齐,或许部分读者未全熟悉,为方便对颂文的讨论,将这些内容中比较重要、可能会影响阅读的部分,分为几个题目,集中在导读部分予以说明,以避免这些内容随颂文解说而产生的零乱与重复。这些内容深浅不一,熟悉该领域的读者可以径行跳过。

1. 逻辑与因明
推理是思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从某些条件出发,经思维校验,最终判定结论的过程,此过程可以非常复杂。
逻辑学诞生于西方,经两千多年发展逐渐完善,成为现代认识论中基本推理要素之一,为现代读者所熟悉。西方推理的传统做法是,首先将推理过程分解为一步步最简推断形式的组合;继而用逻辑对每一步最简单形式的推断,校验其正误;最后统观全局保证整个推理过程没有错误。为此逻辑提供了一系列对最简推断形式的正误判定方法,例如正、逆、否以及逆否命题间关系,三段论推断格式等等。
另一方面在东方,特别是印度,发展了类似而不同的推理体系:因明。而佛教,特别是唯识学与晚期的中观学,大量地使用因明的推理形式作为判断正误的辅助手段。因明的基本结构是宗、因、喻三项。其中喻是具体案例,逻辑中不作为正式成分;宗,相当于逻辑中的结论。所以因明里推理的最主要的部分在“因”,故称“因明”。因与宗,对应于逻辑学的推理部分。
同是用来处理从条件到结论的推理过程,逻辑与因明有很多相似处,首先都涉及先决条件。
所谓先决条件是指,这些条件对推理部分来说被认为是不经检验先验正确的。尽管先决条件实际上的正确与否会从根本上影响结论的正确性,但判断这些条件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推理部分的任务。就逻辑学来说,先决条件是明确给出的,以典型的三段论式为例,大前提与小前提是先决条件,而判断大小前提的正确与否,不是三段论式本身的任务。在正确的三段论推论过程完成后,如果结论明显错误,则可以回头对前提质疑。就因明来说,没有明确地标明使用了哪些先决条件,但因明推论是从共许出发,这些共许作为事实上的先决条件,其正确与否,也不是因明推理本身的任务。同样,如果推理无误,而结论明显错误,问题往往是隐藏在先验的共许上。显然,在先决条件的正确可靠方面,因明与逻辑是对等的。
就推理本身来看,因明与逻辑也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可以经过简单包装,转化成因、宗的形式,再添加一个实例,则可以因宗喻三项构成完整的因明形式。而多数因明推理,也可以经过稍微复杂点的转换,写成逻辑的形式。
但因明与逻辑在其推理发展演化里有一处初看不太明显,实际却相当深刻的不同。在依先决条件判定结论的过程中,逻辑学有一个近乎苛刻的条件,即要求此结论绝无反例,也就是说,只要能找到一个符合前提却违背结论的例子,这样的逻辑推断就不能成立。符合上述要求的推断在逻辑上才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逻辑错误,即,不能保证结论正确。故而,逻辑对其推断过程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甚至可以机械化判定正误的标准。以三段论为例,在大小前提无误的先决条件下,在二百多种可能的三段论推断格式中,逻辑明确指出哪些格式可以保证结论正确,而其它格式不保证结论正确,这就将每步推断过程里的错误完全排除。但因明学的推理中,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也符合逻辑正确的要求,但因为缺乏同样明确而严格的检错机制,即使共许条件是正确的,还是会发生推理本身出错误的情况。历史上,因明辩论中判定对错的主要形式是,辩论一方自己认负或者评判者判某方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评判给出了正确结论,但也确实留下过错误。缘起法的原则之一是,任何事物都是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显现,故没有绝对。把这一原则用在推理方法上则可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无条件正确、一切范围通用的推理方法。逻辑学在西方的发展过程里比较明确地划分了其成立与不成立、可用及不可用的范围,这是逻辑的优点。现代人如果要使用因明的形式,简易的办法就是使用逻辑推理,然后包装成因宗喻的形式。这样在知识背景、使用方便和避免错误三方面都更简洁明确而易用。

选择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3:58 (3178 天前) @ 兼修
编辑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01

常如:
宗,因,喻,喻“举例”这一项,一个重要作用估计是方便古代文科生的~~[呲牙][呲牙][呲牙]
常如:
文科生,直觉好,你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平步青霄:
西方的逻辑,后来都用代数形式表达。那些能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界定得比较明确。
平步青霄:
也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来表述。
平步青霄:
虽然有很多格式,但是常用的并不多,而且都在直觉范围内比较好判断。
平步青霄:
甚至按照具体的例子,不用大的原则,基本都能靠思维直接判断。
平步青霄:
前提,基本上都是价值取向决定。不然前提的前提,这样前提下去没完没了。所以,必须在某一点说,别问了,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
平步青霄:
所以,前提是一个体系的基石。在西方是以公理的形式出现的。不证自明的。
kant:
好像是一种截断
文理兼修:
@王常青 你这样说,也是截断。不过,说话只能这样。
kant:
[呲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平步青霄: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就是这样的,没啥道理好讲。你不承认就请走人。
kant:
干脆利索,挺好
平步青霄:
所以,这一点西方文化也是比较清楚知道的,而且把这事明摆着捣鼓出来。这是西方世俗化时代。
平步青霄:
到后来就不这么玩了,说不清楚的事情,告诉你是受什么什么的启示。
平步青霄:
以一种权威性遮盖这种选择性。
平步青霄:
局限了人们的选择余地。
平步青霄:
当然我们的文化中也有这种东西。为了避免别的选择可能,就把目前的公理化选择固化,使人不可能有其它的选项。

kant:
到后来就不这么玩了,说不清楚的事情,告诉你是受什么什么的启示。——子平老师 有例子吗?
平步青霄:
到后来就不这么玩了,说不清楚的事情,告诉你是受什么什么的启示。——子平老师 有例子吗?------别这么问我,我这是受了启示的。[Grin]
kant:
不允许质疑的起点
平步青霄:
有例子吗?-----你把某一种东西神圣化后,其它的选项当然就不能存在了。否则诅咒你天诛地灭。
平步青霄:
所以,开明的人士一方面尊重习俗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了解习俗是一个历史过程的偶然形成。

吉祥林:
在正确的三段论推论过程完成后,如果结论“明显”错误。。。。如果错误不明显,那就错下去了!!!???
平步青霄:
如果错误不明显,那就错下去了!!!???------就是错误明显也可以错下去呀。这有什么奇怪的。
吉祥林:
错误明显可以回头找原因,当然如果死不承认那就没办法了,不明显错误,还是错误,如何纠错
平步青霄:
错误明显可以回头找原因,当然如果死不承认那就没办法了,不明显错误,还是错误,如何纠错------ 哈哈,看来你是坚持有一种正确的那种人。


吉祥林:
缘起法,故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是对三段论保证正确率有点小小质疑
平步青霄:
缘起法,故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是对三段论保证正确率有点小小质疑-----三段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保持推论正确。

圣言量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03 (3178 天前) @ 兼修

鱼:
佛教中,量之中的圣言量,类似于“不证自明”的前提。
平步青霄:
佛教中,量之中的圣言量,类似于“不证自明”的前提。------问题是,圣言量也可以被我理解错。奈何?

二麻子:
鱼兄。。。圣言量这事,里面有大量的错觉。
文理兼修:
@鱼 要证明为合理的命题吧
二麻子:
仔细一推敲会发现,没这东西,或者,至少,我们没法触及这东西。

二麻子:
首先,量,从传统教典来看,比如集量论之类,量是一种认知。。。。
二麻子:
那么,圣言量,是什么认知?佛的认知还是你的认知或者其他人的认知?
二麻子:
如果是佛的,那么,言词,哪怕是纪录的佛的言词,能完全反映佛陀的证量。
二麻子:
而且,就算是表述的是佛陀的证量,这个量也是在佛陀那里,我们怎么知道?
二麻子:
我们知道的,最多是我们对圣言的认知,就是说,是我们的量。这个量完全可以是错的,跟圣言没绝对关系。
二麻子:
所以,用圣言量大帽子吓唬人虽然是常见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鄙视之。哈哈。
风土:
所谓圣言量,即非圣言量,是名圣言量 @二麻子
二麻子:
玄学语式,不解决我们的具体问题。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意义废话。
鱼:
是。量即是自心现量。但心有扭曲,必显现扭曲。@二麻子 
二麻子:
所以,鱼兄,圣言量真的不大好随便乱用。

晓晓:
同意@二麻子 关于认知圣言量的精辟解析和提醒,谢谢赵老师。
想请问:当无法精准体证圣言量时,对于这样以戒为师的圣言量,如何认知?如何修行?想不明白或者还证不到时,怎么选择?
二麻子:
您只管以戒为师就是了。虽然不绝对准确,总是在靠近准确。
二麻子:
至于谁告诉你,只有他说的戒是绝对准确的,是佛的原意,那么你最好离他远点。
晓晓:
@二麻子 [微笑]还好没有遇到谁敢说他的绝对准确[呲牙]

文理兼修:
“量”,一般说来就是认知。
文理兼修:
圣言量,不就是圣者的智慧嘛。或者广泛些,内禀智能而作的表述。
文理兼修:
‘’龙树菩萨看待世界的视角、认识方法,甚至认识体系上跟大家习惯的有着根本的区别。体会并认识到这样的不同,学会用龙树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认识世界‘’~~龙树量。

“我”的公理化体系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06 (3178 天前) @ 兼修

曼琳:
心生万法生,谁的心生,因缘生,心灭万法灭,因缘灭,无非选择,佛法既然无我那又是谁的选择
曼琳:
如果一念万法,一念从何而来
平步青霄:
心生万法生,谁的心生,因缘生,心灭万法灭,因缘灭,无非选择,佛法既然无我那又是谁的选择------你这么问,说明你不同意无我。那么当然是你的心生了。其实,有我在我们凡夫看来也是一个很自洽的命题。
平步青霄:
也就是说,在公理层面就是确定了有我,那么以后一切的认知都是有我。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公理只是一种选择。
曼琳:
正因为同意无我才会如此问
平步青霄:
正因为同意无我才会如此问------我那是一种回答你的方式。
曼琳:
因为你答了
平步青霄:
因为你答了------是的,有我的公理就是无明。

文理兼修:
@曼琳 心的选择。
曼琳:
心的选择,谁的心
平步青霄:
心的选择,谁的心-----如果你不认定是你的,那就没有主了。
曼琳:
所以无答才是无我
平步青霄:
所以无答才是无我------有答无答,都是可以在相同的公理体系里面。
平步青霄:
比如,最牛的公理是,我思故我在。根据这个推理,心生是谁心生?当然是我心生。@曼琳
平步青霄:
你已经采用了我思故我在的公理体系,然后又来问,如何无我?其实,如何无我是和这个公理矛盾的。
平步青霄:
我们只能说,我思故我在,作为一种公理,建立起来的体系,其实不自洽。

曼琳:
有一琴人自诩天下第一,摆擂台与皇宫天天对擂无对手,忽一日听远处琴音缈缈巡音而至问先生何人,时辰有余无答后琴断而远得知鬼谷
平步青霄:
美妙的故事。
平步青霄:
哈哈,国际法也是如此,除非你声称是你的,不然这片土地无有归宿。
平步青霄:
所谓无我只是说,有我这个公理体系不自洽。
平步青霄:
而不是要建立一个无我的公理体系

最后一句极为现实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21 (3178 天前) @ 兼修

,,

逻辑上的多余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28 (3178 天前) @ 齐愍乐平

否定命题,逻辑上就不独立于原命题。

当然,老兄说的是“现实”。这次我跑题了。

现实上几乎是必须

by 齐愍乐平,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55 (3178 天前) @ 兼修

,,

只可自己闹腾,不可闹腾别人

by 兼修, Saturday, March 12, 2016, 04:22 (3178 天前) @ 兼修

梯形:
本来解脱是说闹腾就没解脱
梯形:
对闹腾(的人)有用
海天:
解脱的过程,就是个翻腾翻烧饼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主要是闹腾自我,不是闹腾别的。哈哈
梯形:
但是闹腾会把本来,解脱等闹腾成状态自标之类的东东,又用不上,不会用。
梯形:
不会用,还是闹腾得不够
梯形:
@海雨天风 自我闹腾,闹腾自我。能所。
海天:
就是能所错立才会闹腾嘛
梯形:
闹腾才能所分双了[呲牙]
海天:
噢噢噢,梯哥,这两头说都有道理
梯形:
不闹腾,能所咋能对立
梯形:
不闹腾。。有几个邪门的名,如“空”,“解脱”
梯形:
不闹心就解脱了,我解读的浅
梯形:
植物人闹不闹,看贴签人闹不闹
梯形:
我闹,闹我,小死循环
梯形:
不闹,无我,不割。。。这样的表述更顺溜。不吭声可更顺溜,但不厚道
梯形:
去边的中观就透这种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