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子 :
"乃之宜黄"是什么意思?
圣普 :
经查,宜黄是个地名
鱼 :
之,走路,曲里拐弯的形迹。
kant :
之做动词,到的意思。
圣普 :
有人捐了个庙给师父
圣普 :
然后曹师父给改了个名
圣普 :
把何王道观改成了荷玉禅寺
kant :
宜黄县,刚刚百度了,不是湖北,是江西抚州
圣普 :
师父名本寂,若更向上道,则不名本寂,是告诉洞山,我有料。。
平步青霄 :
师父名本寂,若更向上道,则不名本寂,是告诉洞山,我有料。。-- 圣普总是跌破他人眼镜。
二麻子 :
是。。。缺了不道一句,没法说不名。。。。所以,圣普的理解特别奇怪。
平步青霄 :
复问云。子向甚么处去。师云。不变异处去。洞山云。不变异处。岂有去耶。师曰。去亦不变异。---这是曹山出山的公案,最具曹的代表性,可以说奠定了曹山今后的风格。
古慈 :
不名本寂那一段 大概反映曹山已知道名前觉无
平步青霄 :
不名本寂----不叫住本寂。
鱼 :
类似问父母未生之前吧 -- 向上更道
平步青霄 :
向上,基本就是不要陷在能所对立里面回答。
平步青霄 :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当时的对话,这些对话方式都是有曹洞宗的说话风格在内。
二麻子 :
问个问题,师曰不道,是道了还是没道?
二麻子 :
道了什么?
二麻子 :
哈哈。所以,看公案最好投入场景,同时还得留心观察场景包括自己心行。
二麻子 :
千万别小看了洞山一问:为什么不道。
二麻子 :
这TMD全是骨头。
二麻子 :
这公案,双方紧凑得很。
二麻子 :
不要说没有缝隙,双方简直都overlap。
二麻子 :
也就是曹山刚来,信誉未著。否则,当传法嗣故事都有余。
二麻子 :
洞山的问话,如果说全了是,为什么不道是向上一步。
二麻子 :
这个不道有两重含义。一重是字面意义,一重是曹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