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篇

by 兼修, Wednesday, August 24, 2016, 10:43 (3012 天前) @ 兼修

平步青霄 :
@文理兼修 你好像有一篇麻叔写这篇公案的文章吧。
文理兼修 :
@陈子平 好像没有。
二麻子 :
没有。有的就在花出青嶂上。倒是有个珊瑚枝枝撑着月的,大概有十几年了,没公开过。
二麻子 :
那个珊瑚枝枝撑着月的,是个谈话录音整理的。参与谈话的是哈佛帮几位中坚。老葵张梅姜导等人。有些东西讲得太直白了,所以没拿出来。
二麻子 :
不可能讲。。。。内容是结合心闻修法的。
平步青霄 :
讲公案都听不懂,其他的能怎样?

文理兼修 :
枯木龙吟~~经云: 震,遍震; 涌,遍涌。
文理兼修 :
一篇。end

平步青霄 :
(花出青嶂段落)
有僧来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是笼统问题。香严虚问实答,回答到非常具体的心行上去,留下“枯木里龙吟”这段非常著名的话。
香严这话的内容含义,如果没有相当的实修基础,完全没法想象他在说什么。而就算是非常理解这话的人,也极难把其意义用语言表达得清楚而准确。
大致可以这样说,在行人调整自心远离能所对立执着的过程里,到达某个状态,此时心不粘所,本觉“不受”,如同枯木。然而并不是无知昏沉断灭,相反觉性透出十方,如器中锽声出于外。这样的情况,“枯木里龙吟”大概是最形象的描述了。修到此的行人,只要佛法正见基础在,就会契入空性,入见道位,现量超越能所串习,与道不二。
这是道。那位僧人又继续问,如何是道中人。请注意,上问是问道,这问是问道中人,着重点稍有不同。香严答“骷髅里眼睛”。与上答所述与道不二稍有不同,当行人需要应对缘起,将入后得位时,透出十方的觉性会集中起来,将要应对。在此将要应对还没应对的时候,觉性集中为将要使用的注意力,有点像朝外看的眼睛。但这时候行人心行整体还没动起来,有点像骷髅。同样“骷髅里眼睛”也可以说是对这状态最形象的描述了。
这位僧人听了香严这两句深奥的话没明白,就跑去请教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说“犹带喜在”。石霜是非常明白的实修大师,“犹带喜在”可以说极端精确。所有到那个地方的行人,都能体会到本觉本具淡淡的喜悦,但也正是这喜悦表明行蕴随时都可以动起来,故而这里离究竟涅槃还有点距离。再问“如何是骷髅里眼睛”,石霜说“犹带识在”,这也极端精确,那眼睛就是了别识将动的描述。基本上,石霜精确指出的都是香严所表述的状态,离究竟涅槃还有点距离,在个人实修上是非常精到的见解。
但是这位僧人还是没懂,就又到曹山禅师这里来问。曹山听了以后,就批评说“石霜老声闻作这个见解”。为什么呢?石霜的评论基本上只是从修行人个人修行状态来说话的,并没考虑无量因缘涉及的众生。他的看法不能说不对,但从菩萨道利益一切众生的角度看,他评论的时候考虑的角度不广。曹山于是就说了一个颂:“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前两句其义显然,是很正面地评价了香严两句。“喜识尽时消息尽”是说,大乘菩萨发心利益众生无有穷尽,故留惑润生,不断血脉。如果像石霜说的那样将“犹带”的喜也清理掉,那么血脉就断了,行人就要入涅槃不在世间相里利益大众了。最后句“当人那辨浊中请”是说,喜识不断表面上看是离涅槃有距离,是“浊”,但这里喜识的本质是利益众生的无尽行愿,是佛门最高贵的精神。于是曹山重答来问的僧人,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血脉不断;如何是骷髅里眼睛?干不尽。表达了佛法如无尽灯,利益众生相续不断。
曹山这样的答复使来问的僧人颇受震动,继续问:“枯木龙吟还有听到的人吗?”曹山说:“没有不听到的。”再问:“不知道枯木里龙吟是什么意思?”曹山答:“不知道什么意思,闻者皆丧。”这最后句又是半隐语。不知道什么意思并不是全无了知,而是说这意思不是单纯靠思维心能够知道的,或者说,这不是可以放到心所的位置被人知道的。闻者皆丧则表现了禅门宗匠解脱的本意,实证无我。既证无我,则不再有“闻者”,故称皆丧。可见禅门早期诸大宗师所见所行,完全是佛门无我见。与后人附会的什么“真我”、“真人”、“不灭”截然相反,完全扯不上关系。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