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真实法01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4 (1590 天前)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梯形 08:50
@鱼 鱼兄给科普一下南传真实法?
鱼 08:50
我说,他贴的这段潜台词有这个陷阱。虽然我很没救地觉得,在群里聊劳什子真假概念法特别无聊。但,真实法不可支分,明显是错的。
鱼 08:51
例子:前面来了一个女人。
鱼 08:55
这里感觉到来了个女人。女人是不实在的。以为有个女人,是无明。什么是实在的?名为五蕴的那些法。女人作为无明所缘的总相,被析分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分破的五蕴,在。这分破的五蕴,是真实法。
鱼 08:57
如果仅仅就这样,到此就结了。那可以说,五蕴是真实法。可,并非如此。五蕴是五种蕴集。以西方话说,五种复合体。
鱼 08:58
分析:色蕴。色蕴,这复合体。不可支分?开什么玩笑。胡扯。
鱼 09:02
那边的话,说,色蕴支分为四大诸法。那,四大,就真实法了?没这回事。四大,说是真实法了,但照样是诸种功用相续…密集。以西方话说,复合体。
鱼 09:10
破除功用密集,破除相续密集。这是我还记得的几个破除之二。重点不在于我今天还记得几个,重点:那提功用密集相续密集乃至方分密集,就是可支分破。所谓支分缘起破析。一点不新鲜。观割四缘起第一。
破除色蕴密集,有没有底限? 有的。这里,就很奇怪。奇怪在哪里?

鱼 09:18
奇怪在哪里呢?在有些和西方人接触较多的阿毗达摩法师那里,会有意无意提一两句,这里“极微密集”和西方科学的某些发现很接近。但经论传统上当然不会记载这些劳什子科学发明,只能闪烁其词几句。到此为止了?并没有,否则佛法发明就成科学发明。他说,破除名法密集,才是下一步重点。@梯形

梯形 09:19
名法是什么意思?
古慈 09:21
@梯形 概念
古慈 09:21
基本等同
古慈 09:22
名法 色法 两分

鱼 09:22
他那边的教条,如果我没记错,色蕴密集若未破除,破除名法密集不易得力。@梯形 名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名蕴密集:四种身。受身,想身,形身,识身。破除身见。
鱼 09:25
这样,五蕴作为名称后面的“真实法”。<真实法,是不可支分的>——常如贴的那段文字,后面隐含的判断(见),不符合那边根本见修。
鱼 09:25
所以说是胡扯
梯形 09:26
[玫瑰]@鱼
梯形 09:28
是有点教条,哈哈,但细致
梯形 09:35
目标方向也很明确
梯形 09:37
可惜常如不能像你这样简明扼要地把他要说的那套这么说出来
喀࿄ 09:38
概念法是由心想出来或构思出来的东西或想法,它们是基于究竟真实法构建出来的。只是世俗和主观真理。真实法是可以直接认知的现象,这种认知无需经由概念化思维、推理或想像过程,但并不是仅指绝对真理——恒常不变、非缘起的涅槃。


梯形 09:38
一不注意带到南传,还不太符合的南传上了[呲牙]
喀࿄ 09:40
这个主要是南传禅修的时候,需要关注当下的所缘,纯粹的感觉上,才能发展出定力和更深入的观智
鱼 09:42
破除色蕴得力的“标准”,那说,修四界分别观,到量。如果没有到量,嘿嘿,那么修“破除名蕴 ”就只能是在概念法修。@梯形 哈哈哈。这么解释,起码大致能说得清。问题来了:啥是到量,谁判断是否到量,断的对且精确。
喀࿄ 09:43
举个例,静坐时体会到身体很多地方的生灭,有很多胀、麻、痒、痛等等出现。手、脚和男、女是概念法;痒、胀和酸、麻是真实法。
喀࿄ 09:45
这个是禅修的时候才会越来越清楚的
守护 09:49
这么讲起来,就是析空见了。但真实法的观照,并不是析空。
守护 09:50
或者并不仅仅是析空
守护 09:51
所谓群里的漏算自己
守护 09:52
真实法那么多,分类几十类,思维去一一分析,确实有用,但这时候,所谓真实法,其实也是概念法了。
喀࿄ 09:53
一直在用第六意识辨析的时候,很难深入到潜意识层面去[表情]
守护 09:53
既然是概念法分析,还叫真实法观照吗?
喀࿄ 09:53
这个分法主要就是为了指导禅修时不要落入概念思维中去
梯形 09:54
@守护 似乎起初是没太管漏算,之后要求还是要到自身名法,砸了自己,按鱼所说的。
二麻子 09:54
@喀࿄ @守护 二位似乎南传很多年,大乘里交流也很多年了。但似乎对大乘,二位是完全用了概念法建立的概念,没真修过。所以,评论也 未免有些假概念法的味道。哈哈。
二麻子 09:55
说实话,真到具体实修的时候。比如,有若干人跟我交流实修情况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我说这样一句话:
二麻子 09:55
说实际觉受,别说我如何如何了。
鱼 09:55
析空法=逻辑分析 @守护 这个等号不成立。如果你愿意,起码不全等。
二麻子 09:56
哈。所以,犯以概念法代替实际觉受的人虽然不少,但不能说大乘只在概念法里修。嘿嘿。远的不说,我就不是。哼哼。

南传真实法02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4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喀࿄ 09:57
@二麻子 只是偶尔接触过南传,想说他们对真实法和概念法的用处主要是在禅修上
二麻子 09:57
相信犯概念法毛病的人,南传一样不少。嘿嘿。
喀࿄ 09:57
并不是说大乘只在概念里修行
梯形 09:57
谁说大乘全在概念法里修了,这也太埋汰大乘了,哈哈
二麻子 09:58
大乘里没用这个词,这个概念,或者说,没 用这个假概念法,但没少处理同样问题。处理起来并不更困难并不更绕。
喀࿄ 09:58
@二麻子 是的[表情]
冷月 10:00
现今小乘宣传一直是小乘重严谨实修,而大乘只是善喊口号,当然,还有其他的若干宣传内容。
梯形 10:01
大乘出些熊孩子,就是要整快的没整好的。大乘自己也说,滂沱雨浇小根苗会浇出毛病
冷月 10:02
扯上小乘就夹杂不清,扯不完的皮,小乘在宣传这方面很有耐心成系统
二麻子 10:02
人吗,都自吹。适当的自吹可以接受至少而言容忍。但自吹过了就比较糟糕。。。。这毛病,好像哪里都有,不局限在大乘南传。
二麻子 10:05
所以,咱们这里还是打住。啰嗦大小之争没什么利益。
二麻子 10:06
交流汉传南传修法同异是有益的。。。。自赞贬他是无益的。
冷月 10:16
这个事和大乘到小乘群宣传大乘一样,去宣传的人未必就能代表大乘,很多其实是自以为大乘。误解慢慢成定论了。
冷月 10:17
彼此可能都有类似的自以为是,造成的结果就是无效甚至反效交流。
梯形 10:22
不修的大乘闲人才有时间到处宣传
梯形 10:26
确实这边重闻思义理,因为实修提速要用,但怎么也没到仅义理就免修的程度。
梯形 10:28
又是现量又是悟。。。这些就不止是义理了

林浩 10:29
这几天讨论我对 相似相续 理解更深了,高兴[呲牙]
梯形 10:32
@林浩 相似有续现代解释[呲牙]
林浩 10:33
嗯,涅槃=无我能动=相似有续,佛法就是在说明这个啊[呲牙]
梯形 10:35
里面的“事件”指一法一事一行一蕴一点一线。。。都好使
冷月 10:36
不应该加相似相续进来的。
林浩 10:38
相似相续是现代表述啊,有什么问题,我还觉得比涅槃和无我能动好理解呢
冷月 10:38
不是一个层级的内容,加进来就变味了。
二麻子 10:40
@林浩 你还是感谢一下冷月。相似相续确实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元之慧 10:40
@林浩 相似相续的隐含背后就是分成两截
梯形 10:44
@林浩 任一点块都好使,就是割不出点、块
守护 10:44
@古慈 名法跟概念法不等同
守护 10:45
漏算的那个“我”,一般都是名法
守护 10:46
俺可不敢说大乘就是概念法,以概念法修观,这事不分大小都在干。
守护 10:47
不过我觉得现在学大乘的这个干的多一些,而且缺乏理论矫正
梯形 10:48
我们就叫修观
梯形 10:48
毗婆舍那
守护 10:48
真实法的观照,不是理性思维,当然理性思维很重要。
守护 10:49
其实这也跟大小无关。修大修小的区别我觉得并不在这里
守护 10:50
理性思维,那叫概念法辨析
元之慧 10:50
刚才常如兄谈到看到一个姑娘的各种析分,这例子典型是理科生的风格[偷笑]
守护 10:50
当然真实法的观照,不排斥理性思维
梯形 10:51
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这是修观。
梯形 10:51
与你说的不一样
古慈 10:52
@守护 那只是我的理解 不一定对的上南传概念
梯形 10:52
你说的那在我们这里是一种止法
守护 10:52
@梯形 俺说的大都是自己的体会,代表不了啥

南传真实法03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守护 10:53
那不是@梯形
梯形 10:53
说白了,我们这观,就是思惟
古慈 10:54
@梯形 [表情][强]
守护 10:54
你们这哪观?
梯形 10:54
分散心做,止上做等
梯形 10:55
所以你不太理解,因为你们那管这叫概念法
守护 10:55
我只说过,所谓明照,很容易是概念法修观。我可没说过你们这观都是思维
守护 10:56
这帽子可别给我扣
梯形 10:56
是我说的,我们说的观就是思惟


————— 2020-7-3 —————
鱼 10:56
@元之慧 因为用上那例子的,不是一般人。
喀࿄ 10:56
@元之慧 南传的行者可能看到第一刹那的反应是在心里默默观照:看到、看到[呲牙][呲牙][呲牙]
守护 10:57
是我说的,我们说的观就是思惟---真的假的?
喀࿄ 10:57
然后是消失、消失,哈哈
二麻子 10:57
哈哈。好好的概念法转成假概念法了。哈哈哈哈
元之慧 10:58
分析这些时已经不是当时影像,其实就是大脑对这些过了N久的影像进行剖析
梯形 10:58
@守护 真的
守护 10:58
麻叔都不一定同意你@梯形
梯形 10:58
云何四種毘缽舍那?謂有苾芻,依止內心奢摩他故;於諸法中,能正思擇,最極思擇,周遍尋思,周遍伺察
二麻子 10:59
@守护 我有条件同意梯形。
鱼 10:59
看起来好像在说大家都一样的一件事 @元之慧 你没进入那语境。老实讲,常如举例也不到位。
元之慧 10:59
@喀࿄ 对于一个行者,可能会跟这姑娘周旋但不带节奏。
二麻子 10:59
中文的观,含义太广,或者太泛。。。。梯形说的是毗婆舍那。
元之慧 11:00
谁会去默默观照:看到、看到?你应该看到自己对这姑娘各种起心动念。
喀࿄ 11:00
@元之慧 他们从早上睁眼时就开始观照了,一直到埃着枕头为止,谁有功夫干别的
梯形 11:01
@守护 你们的毗婆舍那也不可能全离思惟吧?
二麻子 11:01
@元之慧 你小看南传行者了。
喀࿄ 11:01
你不要去想他们在干嘛,想不出来的,他们的修法就是那样的
二麻子 11:01
他们真做
鱼 11:02
那个例子的“主体”,是指在僻静处连续禅修者,出禅修处,去村舍托钵。极为密集的禅修,这时托钵所见,随观。。。@元之慧
冷月 11:03
心一境性
冷月 11:04
北传里是这么说的,估计南传所谓的从早到晚也无非是这个也是这个。
冷月 11:05
但北传动“思维”,具体修时,效率会高很多。
新乡下人[表情] 11:06
南传不是也很多派么,修法也不同。缅甸的基于“现代禅法”,泰国的复古“森林派。”
冷月 11:06
不光是效率高,效果也更为广大。
冷月 11:08
此外,南传的一些修法,动态性有所缺乏,即适应度有较大的条件限制。
鱼 11:08
极端例子,出行路上,根本没看到女人,只看到一具分明白骨。因为这位在连续密修白骨观。@元之慧 常如一讲就成白开水。
冷月 11:10
@梯形 思维不代表显性的,还有隐性的。
冷月 11:10
意思是虽然行者察觉不到,但也是思维,并且是更重要的部分。
梯形 11:11
觉察不到的我不用,呵呵@冷月
守护 11:12
@梯形 我说过,观不排斥思维
冷月 11:12
不用也得用,这由不得你。

南传真实法04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守护 11:12
但观不是思维,或者不全是思维
守护 11:13
日常的思维,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观。
冷月 11:13
准确滴说是”思惟”,不是“思维”。
冷月 11:13
差别在于细微心行能察觉到多深了。
梯形 11:14
你这观的概念与我们的不太一样@守护
唐二牛 11:20
南传的观,要用思维分析。虽然观不是思维,但肯定要用到思维,要不怎么抉择正见
唐二牛 11:21
南传的观,就是直观(觉知)五蕴,以印证法印
守护 11:22
唐兄说的是南传的正路子
梯形 11:23
[呲牙][呲牙]守护兄是。。。南传的野路子?
守护 11:23
关键在于怎么个直观
梯形 11:24
仅目击的观?
守护 11:25
关键在于怎么个直观? 回答就是概念法
风土 11:30
五蕴是色法和名法,直观五蕴生起观慧,远离概念法。 “回答”就成了概念法,是这个意思吧?
二麻子 11:34
@鱼 @守护 @梯形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思维跟觉受。。。。。
二麻子 11:35
作为人类,思维概念是人类智慧展开的基础步伐。人类用思维能达到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直觉和觉受要高深。。。。否则人类不需要思维。
二麻子 11:35
虽然高深,代价是不切身。
二麻子 11:36
所以,禅修时候只用思维,那末容易高深而不切身。如果只用觉受,恐怕绝大多数人根本离不开外道了。
唐二牛 11:37
@风土 没那么神秘
二麻子 11:38
所以,如果依觉受修,南传是这个倾向,那末如果修到正见的程度,那就是证量。但实际上,因为多数绝大多数人见都还没掰正,依靠觉受修,你能到什么方向去是很不稳定的,至少也是很难深入的。
二麻子 11:39
反过来,如果依托概念修,程度倒是比较好,就是不切身。而不切身的高深,实在并无解脱的效果。
喀࿄ 11:39
@二麻子 是的,所以南传禅修非常重视小参指导,密集禅修中最多3天就有一对一的指导,并且老师都是证果者
二麻子 11:40
就着这两个极端,排斥另一方,去禅修,基本我们可以说,是猪脑子。
二麻子 11:40
@喀࿄ 你别唬我。证果者是怎么证明的?
二麻子 11:40
大众证明?用凡夫证明圣人?
喀࿄ 11:41
现在不够格的禅师确实很多,但也有真的
无语魂 11:41
应该有证吧[微笑]
二麻子 11:42
老师都是证果者。。。。。这是近二十年我听到的第二大牛皮。
无语魂 11:42
硕士导,博导啥的
喀࿄ 11:42
阿罗汉可以指导阿那含,以此类推
二麻子 11:43
你先解决前提。不需要说后续
喀࿄ 11:43
@二麻子 这个在南传是有公认的阿罗汉的
喀࿄ 11:43
他自己未必说自己是阿罗汉
二麻子 11:44
@喀࿄ 你自己说服自己就好。我不信你这种推理,不是逻辑,根本没逻辑。
喀࿄ 11:44
但是他显现出来的功德你还是知道的
梯形 11:48
当今南传出罗汉,藏传出大成就者,唯汉传出不了什么了
竹子 Choying Lhamo 11:49
[捂脸]我的朋友去小乘禅修,从名气来说,指导老师是那种阿姜查级别的,年纪很大,一直在闭关的人。不过名气只是名气,我也不知道南传如何判定的
二麻子 11:49
对极。所以我不判断。我只是不信
竹子 Choying Lhamo 11:50
年轻导师非常少,但是如何“公认”,不明白他们的体系。不过和我们的爱国需求肯定不同
二麻子 11:50
哈哈。。。这事真跟爱国需求一点关系都没有
喀࿄ 11:52
@二麻子 只是在说南传有两种,一种是先学三藏再禅修的,也有直接禅修的,后者就特别依赖禅师的指导
梯形 11:52
@喀࿄ 说这些没用啊,你说他们是罗汉,你学他的并展现得出,我们就信啦[呲牙]

南传真实法05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6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喀࿄ 11:52
我是没有修南传啦,只是旁观
冷月 11:53
@喀࿄ 原来是个宣传者。[偷笑]
二麻子 11:54
@文竹 汉传不争气,是个实在不愿意接受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呀。
竹子 Choying Lhamo 11:54
有段时间南传的天天和我宣传[表情]头都大了,但听了各种好玩的事情和修法
梯形 12:03
致少有指定传法人,估计各山头差不多。但看过一些讲法及传记,传法人似乎不理想。
梯形 12:06
在讲禅法操作,觉受及毗婆舍那方面不是太好。
梯形 12:08
实修普级肯定比只搞义理的好,但普遍在操作觉受方面不行。或许是高深的也没写成书,咱也没看着。
二麻子 12:09
更具体的说,俺对南传修法里引发觉受的方法和努力以及严肃态度,随喜赞叹。对觉受的引导处理,评价一般。
梯形 12:10
有的干脆拿觉受当个很大目标
梯形 12:11
有的直指入几禅几禅。。。总之标准也不大统一规范
梯形 12:13
关键是他们不少觉受并不是这边说的觉受
二麻子 12:14
@梯形 这是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梯形 12:17
这边所说的觉受,溶入的见(慧)大得多,所以不好整。
梯形 12:18
换句话说,这边讲的觉受,在那边我都没见着
梯形 12:19
高级没写出来,所以我没读到,这是有可能的
梯形 12:21
近似的有极少,讲得也不够理想
梯形 12:23
主体上那边觉受,指禅修中未溶入个么观慧的那部分。这边一般也不叫觉受。
梯形 12:25
空性现量,是觉受,那边说觉受很少指这个
守护 12:29
我觉得麻叔说的直觉觉受,不太准确。
守护 12:30
观照要允许,思维生起
守护 12:31
这是跟所谓一般的直觉觉受之类,不同的地方
守护 12:32
沉在觉受里,难免愚痴
梯形 12:33
直觉觉受思惟就不能升起了?
守护 12:34
那两者有啥区别?
梯形 12:35
要看你说的观照是啥了
鱼 12:39
可以厘清下。觉受……咱可以共许为受蕴?
守护 12:39
智慧光明为正受? 这是啥意思
守护 12:40
也没懂
风土 12:41
并不是受蕴
守护 12:42
那是啥
守护 12:43
观照的目标包括心法
守护 12:44
并不一定只是受。
梯形 12:45
我就说你这是止,没观。
风土 12:45
勉强说止观双运中的正受
守护 12:46
止观双运还有受
风土 12:46
依托的是本具智慧
风土 12:46
修行肯定有正受
守护 12:47
@梯形 为啥
梯形 12:47
我们这边就这么定义的
守护 12:47
有句话叫有受是苦
守护 12:48
@梯形 [呲牙]
风土 12:48
修行到没有受,这个见在汉传肯定是不许的
守护 12:49
应该是观受是苦
风土 12:49
那是二元对立式的

南传真实法06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36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6

守护 12:49
不是这个地方
守护 12:50
@梯形 观的动作很明显,就是紧跟所缘
守护 12:50
所缘怎么变,就跟紧它好了
风土 12:51
无所止无所观的止观双运
梯形 12:51
是,但我们把这个叫止@守护
守护 12:51
所缘变动,跟着不放,你把它叫止?@梯形
梯形 12:51
对的
鱼 12:51
因为缺顺逆观 @守护
守护 12:51
群里估计大部分不同意你
梯形 12:52
你还发动群众[呲牙]
梯形 12:52
找垫备
梯形 12:53
所缘有动的静的,小的大的,内的外的。。修止所缘
林浩 12:57
这下体会到体系不同,沟通起来好累[呲牙]
鱼 12:58
谈不到体系。。。就当事个人! @林浩
风土 12:59
观割里解深密部分,对止观和双运的过程有清晰的描述
风土 12:59
对于本具光明的正受,与南传的或一般理解的觉受,有些不同
风土 13:00
我觉得明显汉传的方式
风土 13:07
修法上见不同,作意肯定是不同的,即使同样的所缘。
圣普 13:13
麻叔说得“不切身”,这里特别关键。
圣普 13:19
我管这个叫“对立感”,靠思维把见地相对树正后,就得在“切身”这方面下功夫了,这就得找麻叔、牛哥、梯哥去求了
守护 13:19
@风土 我倒觉得这里大小相同
守护 13:22
修法或许不同,做意这事…
守护 13:22
都不排斥做意
风土 13:23
我觉得您这句话说的挺好:
注意事项也很简单,不需要再动念,但不能去灭念,大致类似澄清念头,还得不阻碍动念。如果有意识去观无我,去观法界。反而变成束缚。
风土 13:23
@守护
守护 13:23
如果要说怎么做意,而且还做意不同的话,这条路怕不太像是佛法了
梯形 13:28
@守护 您没修通观,所以会这么说
守护 13:29
我其实不介意这些判断,但是可以说理由。
守护 13:29
否则就是比谁大了
梯形 13:30
散心都能想明白这点事。谁问佛啥,佛能拾出语义并组织语言应答。
梯形 13:30
作意得叫个乱吧
梯形 13:31
这时候不是自然允许念头起来,而是可以专注问者且提取语义。。。
风土 13:32
作意和寻求正受有关
守护 13:33
允许念头生起来--这话其实可以错的离谱
守护 13:33
漏了自我啊
守护 13:33
我看到念头,然后允许念头生起来
守护 13:34
这个过程就类似思维所得
梯形 13:34
你的原话:注意事项也很简单,不需要再动念,但不能去灭念,大致类似澄清念头,还得不阻碍动念。如果有意识去观无我,去观法界。反而变成束缚。
守护 13:34
其实也挺有用的,但是已经丢失所缘了。
梯形 13:35
佛都是无意识自发做应答啥的吗?
守护 13:35
佛只是无我
梯形 13:36
这又是政治正确了,这我也知道。
守护 13:37
那为啥说无意识
守护 13:37
意识是我?

南传真实法07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2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7

梯形 13:37
你说的那样,我们如何应答别人问话,走路看灯。。。
守护 13:37
从行到识,那个是我
风土 13:38
无我能动,当然能思维
喀࿄ 13:39
南传在观心念生灭的时候,没有直观心性本质,禅师会让你注意和心念同时生起的色法的变化,色法当然刹那灭去,回头再看刚才那个念头,也早就灭了。
梯形 13:39
做这些事都非有意识吗?@守护
守护 13:39
当然有意识
守护 13:40
没意识那不是木头吗
梯形 13:40
那你退出观照了
梯形 13:40
束缚了
守护 13:41
不许允许思维生起?
守护 13:41
这是你说的
梯形 13:41
你的原话:注意事项也很简单,不需要再动念,但不能去灭念,大致类似澄清念头,还得不阻碍动念。如果有意识去观无我,去观法界。反而变成束缚。
守护 13:42
我提醒一下,前提是心紧跟所缘
梯形 13:43
那又怎么样? 有意识去。。。反变成束缚。。。。这是你的话
喀࿄ 13:43
思维生起时,观照自己在生起思维,仅此而已
鱼 13:43
妄念 是 概念法,不真实。@守护
守护 13:43
有意识的去
守护 13:44
是指丢了所缘,主动去观战不是所缘的。而不是没有第六意识了
守护 13:44
语文问题?
鱼 13:45
不跟随妄念(非真实法) @守护
梯形 13:46
我不是说了么,你这种止法修止这段是这个要领,但它描术过这段的事,不对。你未过观,就说不对。
风土 13:46
功夫不稳
梯形 13:50
修止时盯所缘,修观导致的是变所缘
风土 13:50
无我见,也有不少的区别
梯形 13:51
守护没修过观,所以一不会变
守护 13:51
你你你
梯形 13:52
你说那些是修止要领,而且是其中一种止法的要领。
守护 13:52
你可以说我修的差
梯形 13:53
有的止法渗入的无我见更邪乎
守护 13:53
但不能说我没做过[呲牙]
唐二牛 13:53
两种修法没法无缝对接
梯形 13:53
是,你是做过,你只是把那种止叫做观的麻[呲牙]
唐二牛 13:54
南传的观,不是止
唐二牛 13:55
南传是升起什么现象就直观什么现象的苦、无常、无我
风土 13:55
@唐二牛 他们称为如实观的
梯形 13:56
你这是正路子,他那是野路子[呲牙][呲牙]@唐二牛
冷月 13:57
干嘛要升起,老是升起还有完没完呀?
唐二牛 13:57
你不升起一个给我看看


梯形 13:57
他不让有意识去观无我啥的
冷月 13:57
升起越来越少,所以操作越来越少。
唐二牛 13:57
别瞎扯了
冷月 13:58
你没操作过。
唐二牛 13:58
[呲牙]

南传真实法08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2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7

守护 13:59
升起的是什么?
守护 13:59
我,还是识?
冷月 13:59
开始,不自觉很多内容,当然要通过观来拧或化的。
梯形 13:59
牛哥没操作过,还谁算操作过
守护 13:59
没了我,识就不能生起?
冷月 14:00
但升起若不能越来越少,那二元不见减少还修个啥观呀。
守护 14:00
其实还是成见深
冷月 14:01
实际不知道,至少说法不像。
唐二牛 14:01
但南传在很长一段时间二元作意的成份是很强的,不断打磨,随着观力越来越利,对立越来越削弱
冷月 14:01
这回说的差不多。
守护 14:01
是的,唐兄说的对
守护 14:02
生起会更明显
风土 14:02
说没了”我的错觉“可能更贴切些,否则很多容易只是断见一边的“无我”,并非正见。
守护 14:03
对立减弱,但生起会更明显
风土 14:03
破除二元,并不是减少二元吧,[捂脸]
风土 14:04
[强]
冷月 14:04
若升起更明显,那还是潜在有对立。
守护 14:04
所以问升起的是什么
冷月 14:04
还是要以对立多少强弱来判断方向是否对。
守护 14:04
行,识,名色,积聚。哪个是我?
唐二牛 14:05
不要用北传对应南传,越往后越不是一路
冷月 14:05
能所分。
唐二牛 14:05
因为见不同
守护 14:06
无我见,没有不同
守护 14:06
只是发心不同
风土 14:06
无我见,很多不同
唐二牛 14:06
南传说的是生灭法不可靠,北传说的是当下无生,自性涅盘
风土 14:06
可能群里不少认为自己是无我见的,都不见得,包括我,哈哈
守护 14:07
过程不同
守护 14:07
说法不同
唐二牛 14:07
无我见是一样的,但入手和指示非常不同,结果也不同
喀࿄ 14:07
南传直观到当下一切名法色法互为因果并刹那生灭的现象后,自然就了知三法印了,去除了有主宰的我见了,本来很多分别念不就是因为妄执有我而不断生起的。
守护 14:07
结果都是涅槃
守护 14:08
发心不同,区别为佛和罗汉
风土 14:08
无我,也可以是断见一边
唐二牛 14:08
真不必争,各自选择,都赞叹
唐二牛 14:16
还有南传也就那么笼统一说,现在常见的也有很多不同派系,马哈希尊者、还有心念处、泰国森林派,差别还挺大的。还有争议挺多的帕奥系。。。
唐二牛 14:17
北传也一样[呲牙]
冷月 14:18
越核心的内容,北南传差别越少,当然,得是正宗的南北传。
冷月 14:19
号称的那些不算。
梯形 14:20
问题是除了号称的,哪找正宗的
冷月 14:20
止观实修就属于这块。作为人,运作模式也都差不多嘛。
唐二牛 14:20
核心你都掌握了@冷月
冷月 14:21
谁敢说自己掌握了?佛陀再现,也对实际情况感觉有点乱。

南传真实法09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4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7

冷月 14:22
但毕竟还是可以归纳个大概,大概而已。
冷月 14:23
这类交流本身就没啥实际意义,各自都成体系。
冷月 14:25
针对具体不同人而言,才谈得上优劣。否则都挺好。
冷月 14:26
但见上,尤其是获得见的方便上,还是有优劣的,这个不可否认。
喀࿄ 14:28
我是比较了觉得南传虽然可以断自己的烦恼,但是离见到心性还远着。
冷月 14:29
那就是因为见还不大到位。
冷月 14:30
别谈什么发心,发心是从属于见的。
喀࿄ 14:30
也和每个人的发心有关,所以南传16观智里,修到了第二观智生灭随观智的时候,发愿想成佛的就不再走那条禅修的路了
冷月 14:31
谈发心没谈到根本,虽然北传里有大量发心教导。
冷月 14:32
见不到,发心也只是能做到相似,实际用处不大,至多属于对治方便。
风土 14:32
这个这个。。。不知哪里印证的
风土 14:33
闻思见,永远没有到位的时候的
风土 14:33
你不会说佛陀只是闻思见吧
喀࿄ 14:34
没走真正的发心的话,到了第二观智现前,稳定的精进力和觉照力生起时,连身体色法也转变了,血液会变健康,消化系统也会改善,一直修一下,档都挡不住,今生至少证初果。
冷月 14:35
这是啥话,偏了。汉传不讲这个。
风土 14:35
发菩提心,现在汉传无比重视
风土 14:35
就俺所知哈
冷月 14:36
没否认这个,见不到,只是相似地发。
风土 14:36
以往是较缺失
喀࿄ 14:36
没说胜义菩提心,至少是真诚的发愿
风土 14:37
嗯,从世俗开始
冷月 14:37
再真诚,见不到,实际也只应属于对治法的范畴。
风土 14:37
这个有些割裂
风土 14:37
哪有这么简单的分发
冷月 14:37
何况,见不到,能真诚倒哪里去?
冷月 14:38
能舍身饲虎? 我不信。
风土 14:38
不真诚,见就能到了?
冷月 14:38
我是说见为第一。没说别的嘛。
喀࿄ 14:39
大乘也是真诚发愿才是资粮道的开始
冷月 14:39
闻思所得见只是说不落地,但不能说不到位。
风土 14:39
闻思无我见,没法到位
风土 14:40
当然就大乘说
冷月 14:40
龙树呢?
风土 14:40
龙树没有什么到位
风土 14:40
闻思只是引导
冷月 14:41
修出来的能落地,闻思出来的能到位,反正我是看这个差别的。
风土 14:41
这个这个,很多方面啊,没法这么一一说下去,换都来不及,
风土 14:42
只是觉得,难免轻率了
冷月 14:42
闻思难道就不是修了,只是说和打坐之类比渗透性不够而已。
冷月 14:43
但这事也分人。
冷月 14:44
佛陀年代闻佛说法就证啥果了,对吧,连思都不用 。
风土 14:44
这个,可能是您自己说法吧
冷月 14:44
我只是说不要过分教条 不是说反对啥。
风土 14:45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记得佛陀经常在经论里这么说

南传真实法10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7

冷月 14:45
闻佛说法就证果,是经里说的,不是我说的。
冷月 14:46
我意思是要允许多样性 而不是一刀切,如此而已。
风土 14:46
连思都不用,这个可能是你自己的想法吧
冷月 14:47
不要割裂闻思修,都是名字,没有绝对界限的。
风土 14:47
[捂脸]你认为谁要你割裂闻思修了?
冷月 14:48
华严说 一念三千,属于闻思修的那块呀?嘿嘿。

梯形 18:49
发心与正见这俩要同等对待。
梯形 18:52
闻思与修,愿行与胜义,这是他们各自排序。交叉时说见到了才会有胜义发心,同样地愿行俱备才会见到位(开悟)。
梯形 18:55
不能单搞一个。凡夫二元,那么就分开来弄两个,不然在凡夫这必会缺失一个。
梯形 19:01
契入空性,为见到位,即是胜义发心。这是一件事,不是见到后才有胜义。
梯形 19:04
支持出契入空性(胜义发心)的,是闻思正见与愿行菩提心。
梯形 19:05
行在我们这基本就取六度之一的禅定,也就是止观。
梯形 19:07
而愿,对契入(开悟)的支持作用,至少我是经常提到,虽是个简化版;没有需求,不可能开悟。
梯形 19:11
要干什么不明,见是到不了位的。
梯形 19:11
见地是有别于客观真理的。
冷月 19:18
比如传统里汉传所说的发世俗菩提心,禅宗里就没说这个。
冷月 19:19
华严宗则很强调世俗菩提心。中观宗和禅宗类似,也没啥发世俗菩提心的内容。
梯形 19:20
那是禅宗自己没搞好。自六祖后几代开始有一定偏差了。六祖本人开堂讲法都要带领发菩提心。
冷月 19:20
所以普通所言之发世俗菩提心就应该属于对治法。
梯形 19:21
不光是一种对治法,一种修法,它还有更重要的地方。
冷月 19:21
@梯形 比如六祖之前二祖 只是要安心,也没啥发世俗菩提心的内容嘛。
梯形 19:22
不限定解脱目的,见地没法落实。
冷月 19:22
不是否认发世俗菩提心, 是说正见第一。
梯形 19:22
你这就是以一事代全体了[呲牙]
梯形 19:24
发心、正见,没有第一第二,少一个都不行,整不出来
梯形 19:25
这地方不排序,直接割成二,齐头并进[呲牙][呲牙]
冷月 19:25
发心当然是要发,否则弄正见都没动力嘛。但和世俗菩提心似乎不大搭界。
冷月 19:26
但出离心倒是蛮重要的。
冷月 19:28
说句老实话,感觉世俗菩提心已经被玩坏了。几乎都成了“为人民服务”了
梯形 19:30
不为人民服务,不用这修法也行。哈哈!需求好体会,你说了它是动力。还有更重要最重要的作用,在决抉时凭顺不顺需求而来。没它,开不了悟。
梯形 19:31
没发心没愿望没需求,开不了悟。
梯形 19:32
只能弄出客观真理。
冷月 19:32
意思是不用起意搞这个世俗菩提心,这个到时候自然会到来,因此属于衍生品。
冷月 19:35
比如金刚经,无四相,世俗菩提心都没地方安置 ,你说不是对治法还能是啥呢。
梯形 19:36
解脱道菩提道的步法,这二条道有决定作用。远期需求是什么决定眼下做什么。
梯形 19:36
没这个,开悟的事多了
冷月 19:36
眼下重点是搞自己呗。
冷月 19:37
老是世俗菩提心,惹来的事可就多了。
冷月 19:39
”政治正确”不代表好用和有效,某种意义上可能反而是赘语。
梯形 19:40
愿望与力所能及的行持,哪有你说得这么糟糕
梯形 19:41
世俗发心与间思正见,加上俗义止观,真的是缺一不可
梯形 20:43
闻思正见不够,见不到场地,也不知打谁。闻思充足,见着场地,但不入地,也就是入不了场地,上去就被揍出来。
梯形 20:44
契入空性,闻思转现量,入地,也就是进得了场地[呲牙],能打一阵子。也要打好久好久。

南传真实法11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7

梯形 20:45
不对治的正见,那是客观真理,知道不知道都好便,不用对治己然对治。。。
梯形 21:18
大乘拎着的是般若剑金刚杵,单论解脱也超胜小乘,但也得上场。
梯形 21:22
场上都些虎豹狼虫,真咬啊。拎不住就被甩出场。打不打得了都再说,拎不拎得住先看。往下咬它时,得争啊,先拎得住。
梯形 21:23
哪有不拼杀的
梯形 21:29
咬得吱哇乱叫,拽不出剑,但在我家压箱底有。。。这顶什么用。
风土 21:37
禅宗没有菩提心,金刚经没有菩提心?这都谁说的“正见”?
风土 21:39
金刚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可是很重要的前提,没这个开不了智慧。
风土 21:40
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
风土 21:41
花出青嶂,讲菩提心的记得也不少吧
风土 21:41
菩提心是衍生品,第一次听
风土 21:42
到时候自然会到来
风土 21:42
真是要等中大奖了
风土 21:43
这个见,有问题吧
梯形 21:57
闻思中预没本有纯金,这是比较二的方便说。咔嚓一声拽出,不铸不销不磨。。。对付这种,就是噗噗捅几锥子扎漏气就好了。
冷月 22:02
没啥问题。顺水推舟和强教出来的差别很大。
冷月 22:03
比如经典里的罗汉,谁能说有问题呢?
冷月 22:04
都是圣人呀。
冷月 22:05
要是有问题,佛陀干嘛教出罗汉呢?
梯形 22:05
你说顺水而出,我说不往里下东西顺水推不出舟。差别当然大。先按各自理解走着。
梯形 22:05
先别争了。
冷月 22:08
至于传说中的焦芽败种,恰恰是恰当时机时,佛陀对罗汉点拨而使得罗汉自省。发菩提心。
冷月 22:09
观其本质,其实还是见地的增上。
风土 22:09
菩提心本就与凡夫心不顺,不熟,发心都省了那等到猴年马月。。。、
风土 22:09
想的都很美好
风土 22:10
见涵盖的确很多
冷月 22:10
罗汉见地上去了,于是说原来自己的见地还不成呀。但前提是那是罗汉哦。
风土 22:12
一般这里说的多的都指向究竟见,空性见,但思想里很多错见或预设悬设,也往往。。。
风土 22:12
你可能是罗汉,不然怎么知道罗汉的情况?
冷月 22:12
注意,”菩提心教法”正是那时候佛陀授予给罗汉的。
风土 22:15
罗汉得到菩提心教法,不等价于“菩提心教法只是授给罗汉的”吧
风土 22:15
这个结论须证明
悠闲 22:16
冷月的说法非常的好,很有代表性,总算把你抓住了!说禅宗不强调发菩提心
难道天天挂在嘴边算强调吗
那么请问不发菩提心学什么佛呀,学什么禅宗呀
那些祖师大德哪个不是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上成佛道,下渡有情
这是对禅宗最大的错解
当然我是针对社会上的这种错解,不是针对冷月
冷月 22:16
维摩诘经谓,“”二乘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
冷月 22:16
听法对象可都是佛陀教出来的罗汉呢。
风土 22:17
菩提心教法,不论修行高低功夫深广,纯以发心而别
冷月 22:18
”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这是说给罗汉们听的话哦。
风土 22:18
听法对象广摄六道,不独啊罗汉
冷月 22:18
要是谁都可以,佛陀干嘛不早教呢,对吧。
风土 22:19
就像菩萨戒,非人、不足等身,都可受
风土 22:20
汉传都不是佛陀那么早教出来的,也不能抹杀吧
风土 22:21
为啥每个方面都要割裂
风土 22:21

南传真实法12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8

冷月 22:21
没抹杀呀,我只说正见最为第一。但也没否定别的。
风土 22:22
正见第一,这个本身就不一定是正见
风土 22:22
只是个预设而已
冷月 22:22
你理解下三法印,四法印。
风土 22:23
法印没有提菩提心,就自然法印第一了
风土 22:23
[捂脸]
风土 22:24
@冷月 正见不能成为只是口号
风土 22:25
还设个第一第二
风土 22:26
见,如果成了死水,是修不成的
风土 22:26
住大山还是阿兰若,会有境界和觉受等
冷月 22:26
等恰当的时候,自然会发现之前见地不足而发菩提心的。
风土 22:27
咱难免都会有未来心的揣测
冷月 22:28
经里,维摩诘经对罗汉们开示就是那恰当的时候。
冷月 22:34
佛法是因缘法,但不是硬塞,当观时节因缘。禅宗是这样的。不是什么当下现在心。
喀࿄ 22:34
@冷月 没听说过说灭尽心心所还能听法思维法义[表情]。不过佛在《妙法莲华经》等经中说,声缘阿罗汉入灭定安住一万劫后,在最后一刹那往生净土,并在第二刹那佛眉间放光加持出定后才能发起世俗菩提心,然后从大乘资粮道渐次修行,直至最后成佛。
冷月 22:35
@喀࿄ 灭尽个啥呀,别做梦了。
喀࿄ 22:35
你不是说阿罗汉见地提高了才发菩提心的,哈哈,第一次听到
冷月 22:36
说灭尽的是不懂或假装不懂缘起法。
喀࿄ 22:36
阿罗汉入灭尽定了还能思维法义?
冷月 22:36
你去读维摩诘经吧,不扯这些。
喀࿄ 22:38
阿罗汉入灭尽定也太久了,浪费了很多帮助众生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发了真诚的利他心的人避免走那条路的原因之一
喀࿄ 22:41
世俗菩提心也不光是你说的那些外面干弘法的事,而是首先能对别的众生的苦乐能感同生受,放在心上
冷月 22:41
你自己的体会不到呀,还需要体会别人的。
————— 2020-7-4 —————
二麻子 00:55
@喀࿄ 阿罗汉人灭尽定太久。。。。哈哈。真是扯呀。人家阿罗汉的特点就是不受后有。不受后有怎么能谈久?
二麻子 00:56
你真的别谈南传。
二麻子 00:57
冷月可以说,多久远后受佛光。。等等。那是从大乘说的。
二麻子 00:58
跑到南传去说阿罗汉受后有,人家不能捶死你至少能把你锤出门去。
二麻子 01:00
@冷月 嘿嘿。你说的正见是什么正见,如果按照你对菩提心的分类,你说的正见是世俗正见,不是胜义正见。胜义正见与胜义菩提心,有差别吗?
冷月 01:00
我一路来说的就是学人位的世俗菩提心呀。
二麻子 01:01
既然都是世俗,而且都是引向胜义,实在不必分什么高下先后,只需要视情况的合适的方便。
二麻子 01:01
说对治都对治,说不对治,都引向不是对治。
冷月 01:01
世俗菩提心是对治法。但正见不该说是对治法。
二麻子 01:01
所以,这两件事,真的是手心手背关系。
二麻子 01:02
世俗正见也是对治。
二麻子 01:02
最后,有人歪曲世俗菩提心,用之谋私利。。。。
冷月 01:03
正见是不断增上的,和世俗菩提心还是有区别。
二麻子 01:03
这不是世俗菩提心的错。。。。借真理正义行罪恶的事多了去了,真理正义不应因之被放弃
二麻子 01:03
世俗菩提心也增上。
二麻子 01:04
其实,世俗菩提心是不是被歪用了,并不难识别。只要看他是只用于别人,还是用于自己,基本就清楚了。
二麻子 01:05
哈哈。这个判据非常简单。。。只要保持清醒就能用。
冷月 01:05
世俗菩提心太难把握了,很容易成为干扰,正见没这缺点。

南传真实法13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6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8

二麻子 01:06
世俗正见也有缺点,比如容易被歪解为无因果之类。
冷月 01:06
关键是世俗菩提心很容易陷入俗事,正见不会。
梯形 01:07
冷月老兄你就是用世俗见想像正见现量,然后排出的序,咋没缺点?@冷月
二麻子 01:07
@冷月 也会,可能你没注意到
冷月 01:07
因为正见几乎是减法,而世俗菩提心则有加法倾向。
二麻子 01:08
@冷月 归根结底,问题是人,不是教法
冷月 01:08
那是 ,这我不否认。但对一般人有效度有差别。
梯形 01:10
挺能抬扛,哈哈。你肯定不觉得。
冷月 01:11
没抬杠 佛陀出家,就是因为菩提心。
冷月 01:11
那是佛陀,一般人不可能的,为自己才会真用心努力。
冷月 01:12
塞给菩提心,强扭的瓜。效率差是肯定的。
梯形 01:12
等正见突一步,按你性格这扛得这么抬:不就是个发心么,还旁出个正见,又要入心地。。。全是多余,不就是个发心么。。。
冷月 01:13
不是,我是觉得顺水推舟效率高。因人而教,但现在人就是利益自己当头。
冷月 01:14
正见够了,再教菩提心才能接受,否则效率低下。
冷月 01:15
没有正见为基础,治不了的。美好想象没啥用。
冷月 01:16
所以我说世俗菩提心重要性低于正见。
唐二牛 05:34
把发菩提心当喊口号是蠢,因为有人把发菩提心当口号喊就说发菩提心不重要,就是蠢X2。要不是一代一代人发菩提,我们可能连菩提心、正见这些词儿都听不到
唐二牛 05:39
把菩提心归一堆儿,把正见归成另一堆儿,好象世俗菩提心可以剔除正见单独成立,是蠢X3
喀࿄ 07:41
@二麻子 我从来没跑去南传说阿罗汉受后有过[表情]这里不算吧
喀࿄ 07:42
只是站在发愿菩提心的角度来看这事
喀࿄ 07:52
从第二观智现前开始有一个分水岭,发愿成佛的从那个阶段开始就不再继续深入禅修了,这个是南传的大长老在密集禅修指导中自己说的。
梯形 07:57
大长老说没说分到成佛那支的,都倒腾些什么事儿,是否涵盖超胜或低劣于另一支上的后十几个观智?
喀࿄ 07:58
南传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佛智,他们只能成就弟子智慧
喀࿄ 07:58
但是在密集禅修的时候,长老确实说了这句话,让我很惊讶
梯形 08:00
你怎么看?
喀࿄ 08:00
我觉得这里体现里一个人是有自己选择的自由的
喀࿄ 08:01
不过那里全部人自动忽视这句话,一心都想着快点涅槃
喀࿄ 08:03
那句话只是一带而过,长老并没说停止禅修还能干别的啥,或者有啥别的修法,完全没有。
鱼 08:04
@喀࿄ 你读过法华经全本吗?
喀࿄ 08:07
我对那里很多了解不只是在理论上的,只是分享点我听到见到的事实吧,不做评价
喀࿄ 08:10
@鱼 请指教
鱼 08:10
@喀࿄ …不过佛在《妙法莲华经》等经中说,声缘阿罗汉入灭定安住一万劫后,在最后一刹那往生净土,并在第二刹那佛眉间放光加持出定后才能发起世俗菩提心,然后从大乘资粮道渐次修行,直至最后成佛。
// 你贴的这段,这是法华经说的? 随手杜撰的吧。
喀࿄ 08:12
@鱼 这是我听别人讲的,如果不是的话,那感谢指正
鱼 08:13
读读法华经全文再说不迟
鱼 08:18
密教或楞伽重颂怎么说,这里不推敲。法华经,佛怎么说的,起码引原文。不能谁爱怎么杜撰就怎么杜撰。
梯形 08:33
大乘法是菩提心为核心,可理解为大乘无我法。
梯形 08:34
像俗话说的“开悟”,随顺止观讲的“止观双运”。。。这些,正宗学名就是菩提心显发
梯形 08:40
要精简的话,学名得留着,别名可去掉。不精简就都留着。
梯形 08:45
如果去掉了开悟,各种双运这些别名,正见这支缘直接关联资助的是菩提心。
梯形 08:50
别名用惯了,可能会造成点混乱
梯形 09:15
菩提心,今天的语言平台上,感觉上恐怕是付出的挨累的吧。开悟,就另一感觉了,神密、高深,或者包治百病。
梯形 09:16
我喜欢“开悟”,哈哈

南传真实法14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46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8

梯形 09:16
这名要留好
冷月 09:34
对于学人而言,若正见未得,干了很多虽名曰自利利他的事,其实可能是自害害他。这个或许才是现实中更该注意的。这是个现实。
冷月 09:35
当然,这个和我们谈的菩提心或许没啥直接关系。
冷月 09:40
善知识干啥是善知识的事,狮子能跳不代表兔子也能跳。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风土 09:43
菩提心是啥都还不清楚,就高推圣境,有意还是捧杀?
梯形 09:43
俗义的行,能干点是点,你也说了它对治。
梯形 09:44
你老兄的怪论是正见不对治@冷月
梯形 09:44
正见是对治的
梯形 09:45
它与俗义行一样,都对治。还都嫌力度不够呢,咋整出一个对治一个不对治,而排出了序呢。
风土 09:46
菩提心至少不是衍生的或不重要的,或等到见地到就顺水推舟发。[微笑]
不接受菩提心是根本,只是说明自我固执习气深厚而已,但说的漂亮为正见不足。这个也牛!
梯形 09:46
这不就是“正见”不正跑偏的现行嘛,还说人家俗义行呢。
风土 09:47
确实是正见不足
冷月 09:48
于个人,若正见足了,就不用谈菩提心的事了。
冷月 09:49
其实这里是个名和实如何对应的问题。
冷月 09:50
比如特蕾莎修女是有菩提心还是没有菩提心呢?
梯形 09:50
抬扛[呲牙],抬不过你。
冷月 09:53
法是要作用到具体个人身上的,悬着的法即便再高大上也没啥实际意义嘛。
风土 09:54
所以要学法不是,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了没实际意义了,这都啥逻辑,
冷月 09:55
学正见呀,正见够了,所有善法都在其中了。
风土 09:56
世俗菩提心,你不是说很不重要,所以是很低,很可有可无的,也是不学嘛。所以真是人的态度,两张皮,并不是法高法低的问题呀,
风土 09:57
也没见你学正见
冷月 09:57
菩提心并不是单独的一个法,正见里都涵括了。
风土 09:57
随你说吧
风土 09:57
俺说的也够多了
冷月 09:58
见缘起即名见法,见法即名见佛。
梯形 11:45
@冷月 正见怎么个不治法,等你解释
梯形 11:48
也不研究这些都是啥了,不认字。就想知道要干啥。
梯形 11:55
先知道要干啥,然后再认字,研究它是啥。
冷月 11:58
正见非见,如是又如何对治呢?
梯形 11:58
这就是你的正见?
梯形 11:59
你适合继续在这里嘛?
冷月 11:59
楞严经有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冷月 12:00
经上是这么说的,这段就是说见是咋回事,所以不是对治法。
冷月 12:02
而谈到心,一般都是指有功用行,所以对治。正见非见,不属于对治。
梯形 12:03
不说不更减
梯形 12:05
还要正见干嘛

冷月 12:06
因为凡夫有妄想执着,不具正见。所以才要修学。
梯形 12:06
所以减俗义,留正见。
冷月 12:08
当然不是,上面都说了,学正见过程是减法过程。
梯形 12:08
为什么不减下正见,留菩提心,让菩提心第一。
梯形 12:08
你是凭什么选择的
冷月 12:09
一般说的菩提心是在心行层面,而正见则超越心行,但需要心行作表。

南传真实法15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3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9

古慈 12:10
图片(文字内容如下)
都来是汝个自己。何处有许多般?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虚空世界,皎皎地无丝发许,与汝作见解,所以一切声色,是佛之慧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为物之故,有其多智。终日说何曾说,终日闻何曾闻,所以释迦四十九年说。未尝说著一字。
云:若如此,何处是菩提?
师云: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云:如何发菩提心?
师云:菩提无所得,尔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故云,“我于然灯佛处,无有少法可得,佛即与我授记。”明知一切众生本是菩提,不应更得菩提。尔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去?唯拟作佛,任尔三秖劫修,亦秖得个报化佛,与尔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故云,“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古慈 12:10
黄檗禅师 宛陵录
冷月 12:11
一般的菩提心是指世俗菩提心,黄檗说的那大概已经是胜义菩提心。
冷月 12:11
要不我说在心行层面干啥呀。
冷月 12:12
胜义菩提心几乎不能在讨论范围里。
古慈 12:13
多读心经吧@冷月
梯形 12:13
一般说的世俗的,在心行层面,正见超越心行一一一正见怎么超越心行?
冷月 12:13
照见五蕴皆空。。。。你看,也是”减少”的过程。
古慈 12:14
空是减少?
梯形 12:14
你还是少说话多闻思吧
冷月 12:14
楞严经不是是说了,“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冷月 12:15
说减少是”表示”不会增加,当然是无自性的意思。
梯形 12:15
正见非正见,正见不能及?
梯形 12:16
还是见不着摸不到?
梯形 12:17
是前者,正见无用,是后者,悬设没法谈。
冷月 12:17
正见是于妄想执着而言的。若无后,不提前。
冷月 12:18
若没有妄想执着 就说如来智慧德相,而不提正见这个词了。
梯形 12:18
这不就是个对治法么
冷月 12:19
正见的目的不是对治用的,是修学过程中产生的。
冷月 12:19
是属于结果。
冷月 12:20
当然,如果说正见是如来智慧德相的显现也没问题。
风土 12:21
这不就是自性见嘛
梯形 12:21
那现在拎出它来减修学它的那些,如俗义菩提心啥的,还怎么修学出这结果呀。
风土 12:23
悬设妄念太多,哪是正见啊。举着佛话为我用而已
冷月 12:23
减修哪些?我是说没有妄想执着,则谈不上对治,但是转语为如来智慧德相显现。
冷月 12:24
对外道,”佛”这个词还是悬设呢。对吧。
梯形 12:24
有妄想时,叫正见。这不还是对治么
风土 12:25
内外道,不是以说不说佛话为标准的
冷月 12:25
但要考虑没妄想的那部分呀,那才是全句嘛。
风土 12:26
说佛话的,拎经论的,是所有人的自由
冷月 12:26
佛陀讲法,不需要对治自己。那就是显现嘛。
梯形 12:26
你还讲点理不了,你脑子里暗中拧二花,混着跟我们说?
冷月 12:27
@梯形 哪儿混了?我再解释下。
冷月 12:28
我觉得说得很清楚了,哪里混着说了?我再看看。
梯形 12:29
但要考虑没妄想的那部分呀,那才是全句嘛。一一一这地方
冷月 12:29
现在不就是讲这个道理嘛,又不是上座的时候,要求不能一样的。
梯形 12:30
考虑无妄想,说出的应是知慧德相。这按你的逻辑来的。
冷月 12:30
佛陀能有妄想嘛?没有,但佛陀一样说法,吃饭睡觉。就是这个意思。
梯形 12:31
你考虑着无妄想,说出的是“正见”这词
梯形 12:31
暗中拧花,送错东西出来了
冷月 12:32
佛陀那里不需要这个词了,正见圆满,不需要这个名词了。我们学人还需要。这哪里不清楚呢?
梯形 12:33
所以你以佛的名义跟我等说话?清楚了。
冷月 12:33
当然没有,所以我说在学着“减少”呀。
冷月 12:34
即无自性的彻底透彻化的过程。
梯形 12:34
假没我们对佛与凡夫的自我全了知,都能理解你,是吧?
冷月 12:36
修学不就是需要对自己问题和问题解决了都要有一定了解吗?正见越好,越能多地发现问题。

南传真实法16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4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8

梯形 12:36
二头搅在一起说,我们糊涂了,你总对
冷月 12:36
其实我希望棒子敲。否则说这个干嘛。
梯形 12:37
你不胡敲我们,我们就阿弥陀佛了
冷月 12:40
讨论下,谈不上敲,求同存异。
梯形 12:40
我们只是个人脑学佛,你是佛脑加人脑,让人受不了
冷月 12:40
那我就先打住了[微笑]
梯形 12:42
打住吧,不然就送佛了
梯形 12:43
先把人脑用的见捋好了,再来说话
喀࿄ 12:45
发个愿菩提心也需要搞那么复杂嘛[表情]
梯形 12:47
有时间大家读一下观割里面有个符录关于俗义,俗义谛。。。
梯形 12:47
看看佛那句话离得了人(脑)语言平台
梯形 12:55
冷月老兄刚进来时,谁就说他不是像他自言的那样来学习,而是来指导工作的。指导行,得指导明白了。咬定我明白,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咋行。
圣普 12:57
他还有自己的群在指点众生[呲牙]
冷月 13:14
真正的缘起性空的正见,是破除一切虚妄后,剩下的不是断灭,但是也没有剩下一个真实的玩意儿。[呲牙]
冷月 13:16
这么说应该是大家都认同的,我上边的表达可能确实不清楚。
冷月 13:17
这是麻老的一段开示,挺好的。
梯形 13:29
不是表达不清楚,是行为不对。
梯形 13:31
你想着无妄状况(按你的话说,这时正见叫做智慧德相),说出来的却是“正见”,并且这个“正见”与“智慧德相”完全无异,俱其一切特点。
梯形 13:33
你这是行为不对,绞花了。别净挑轻的讲,什么表达不清。
梯形 13:35
出了矛盾拧了花,也要坚持住“我懂”,倒驴不倒架。
梯形 13:38
是什么,都忽略了。要究的话一样倒。
梯形 13:39
只是说以看行为为主
梯形 13:40
正见驱动不出准确行为,那叫什么正见
梯形 13:42
步子都这么乱,就不用再研究见对不对了
梯形 13:47
我们学佛,有两外有力的下手处,一个是步子,现量。另一个是描术,见。
梯形 13:56
描述我们都熟。现量,应该不少人将其当做果什么的,不是上来很快的事。
梯形 13:58
这也不是绝对的,也能快。但是现量与见的关系是不二的。
梯形 14:00
不能描述的现量,或全是描述而无现量,这是两个极端,都不对。
梯形 14:02
这是分二处说。如果不分,叫作自证。
梯形 14:05
自证,比较抽象,这个也需要现量[呲牙]。有点绕圈了。
梯形 14:06
有好时机,可以谈怎么搞这个地方。
梯形 14:08
搞通的人,他描述得出,不同现量但也不异。并不是“不能说,说就不对”,故弄神密。
圣普 14:11
正见,在果地来讲,正见现量不二,正见就是现量
圣普 14:12
正见,在因地来讲,是指引导心行契入现量的方法。
梯形 14:13
正见归入现量可以,那么这个现量要表现得出行为正确、描述靠谱。不能展现这些功能,不是现量。
梯形 14:15
粗点说,看能做什么。
梯形 14:21
无我现量,专对解脱去的
梯形 14:23
现量与描述的关系,都用不着佛法要求的无我现量。外道的就够用。
梯形 14:23
人脑也够用
梯形 14:25
等时间够时观察一下这个地方,免得总觉得完全不能描述就高深,或说得天花乱坠就算完活。
梯形 14:26
防极端,破迷信
梯形 14:30
防反智不要思惟文字,防仅有思惟文字,这两极端
林浩 14:38
我理解梯哥说的重点是我们具体行为相应了,而不仅仅在描述上
守护 14:41
现量,其实没啥可谈的。所谓“现”大都是执着驻留的境界。但是因为执着放松,行人会展现跟以往不同的“现量”。 刚开始会观时,能看到心念与对象的持续升起(非主动做意),这是压抑的心念模式放松后的结果。再往后,反而会真正展现心念得灭去(这种灭有禅师用未生已灭表达),因为“生”也是被遍及出来的。

南传真实法17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4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8

梯形 14:44
@守护 没啥可谈的,你在干啥?
守护 14:45
真正的现量,没啥可谈
梯形 14:46
你谈的不是真正的?
守护 14:50
心境并起,其实并不难
守护 14:50
难得是生灭
梯形 14:51
怎么难?
梯形 14:54
算了,你是野路子,也不能较真。
梯形 14:55
不理你了
守护 14:57
@梯形 跟你谈估计也没用
守护 14:57
因为你可能没做到
梯形 15:00
@守护 你如果只能与做到的人谈,而不是去说服人去做弄帮助人做到,你就别谈了
鱼 18:10
菩提,就是觉悟。声闻觉悟,缘觉,菩提萨埵。都是觉悟。菩提萨埵,觉有情、有情觉,双序。
鱼 18:13
声闻不求觉悟? 缘觉不觉?萨埵不觉?
鱼 18:23
佛教大德设立三主要道,出离心 菩提心 空正见。
风土 18:24
是较为系统的简明引导
鱼 18:29
假如,将声闻乘归类到出离心,菩提心分给菩萨乘,正见归我自己。哈哈。有趣。
鱼 18:30
又一新式分大饼 [呲牙] @风土
风土 18:37
道次第和简版的三主要道,以菩提心统摄,都要觉悟。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呵[表情]
梯形 20:51
大乘修学,在观察与思惟正见这个层面,藏传总结得更为系统
梯形 20:58
广泛观察体会自他(众生)挨咬、咬人的感受,受助,助人的感受,照顾面拓展,调整自己的行为。
梯形 21:00
这个拓展不容易,简单说就是扛不住。
梯形 21:04
无般若正见,这拓展要么受限展不开,要么硬干出问题。
梯形 21:11
而学般若见时,不配合上展开来的观察体会,容易拔因果,客观真理,贴标签。
梯形 21:14
也就是啥都空不计因果,真咬上了扛不住。
梯形 21:20
为什么还非要展开场子在意行为,为什么非要般若正见。。。远了都不用说,就只看自我解脱这一个地方,理由都够。
喀࿄ 21:30
从因上讲,证悟的智慧不会无因无缘的产生,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法无我空性,功德才会生起,俱生我执、法执才会断除。也就是说,所谓由证悟空性而引发的无缘大悲菩提心是通过世俗相似菩提心为因,证悟空性,然后才引发的。而阿罗汉没有世俗菩提心这个因,因此也不可能证悟大空性,他证悟的空性也不可能成为菩提心的因。
梯形 22:00
什么都敢干,咱有般若见。。。这不是学佛
梯形 22:02
佛没这般潇洒
梯形 22:05
这种解脱,理论上我等凡夫承认,但不需要
二麻子 22:09
@喀࿄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如果不知道,还是闭嘴更好。
喀࿄ 22:10
@二麻子 好吧,谢谢,打扰了
喀࿄ 22:11
这是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的观点,我自己也仔细思维过,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感恩[表情]
二麻子 22:11
@喀࿄ 打扰还是第二位的,你真不知道自己在造什么。
二麻子 22:12
@喀࿄ 别搞这套没意思的,自己的话被质疑,就把责任往别人一推。哈哈。在世间法里,这种做法说得最轻是传小话挑是非。
喀࿄ 22:14
@二麻子 哈哈,是吧,那请指正,或者我就退了,因为我们那里一般辩论都会引用经论来做佐证,而不是自己想咋讲就开口
喀࿄ 22:14
不好意思,不了解这里的说话方式
二麻子 22:15
得罪?你真的还不够。哈哈。对自己负责就好。
二麻子 22:17
哈哈。前两天刚说过你的第二大牛皮,今天你就反过来批评阿罗汉了。
竹子 Choying Lhamo 22:56
没看明白那段话的意思。不过虽然有的宗派认为世俗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的因,但宁玛应该不是如此承许吧。
二麻子 23:11
@文竹 意思其实还第二位。这位拉出大德的话,当自己的。但一遇到质疑,就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其实这段话,以及类似的,我们应该见过很多次了。所以,我问知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果然,推脱,居然还说我们那里辩论都是引经据典。。。这里是辩经吗?
二麻子 23:12
联系到前几天他说南传说得不靠谱,对比就更强烈了
二麻子 23:13
@文竹 所以,你问他承许,他真不一定会回答什么。哈哈。

南传真实法18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5 (1590 天前) @ kant
编辑 by kant,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0:59

梯形 23:19
他们那里是代表经典辩论
梯形 23:19
没自己什么事
梯形 23:21
A经证B祖,B祖证c德,c德证D论,D论证A经,搞定!
梯形 23:23
自动忽略A经驳B祖,B祖驳C典,c典驳D德。。
梯形 23:25
佛抠出线是教育别人,他们抠线是说服自己、唬自己。
守护 23:28
”真正的缘起性空的正见,是破除一切虚妄后,剩下的不是断灭,但是也没有剩下一个真实的玩意儿。”,这够不够正,反正我觉得很正。
______________
破除一切虚妄后,谈不到剩下什么。因为所谓破除虚妄,并不是按意路所认为的破除这个心念,去破除。内观内观,本质非用念去观。 比如,“破除所有虚妄之后,剩下如幻真实”,无论说的多么高大上,这是习惯性的外求胜境。如此圣境,甩不掉,前后,真假这些概念 @冷月
梯形 23:30
你那在我的这叫修止,还没到内观呢[呲牙]@守护
守护 23:31
@梯形 那就先这样[握手]
梯形 23:33
你总说观了,不让我们修观
梯形 23:39
都说了你这修法我们用,是方式之一,还挺好,但我们归其为修止。
守护 23:41
[抱拳]@梯形 很多东西,虽然也是念,但没那么大动作,方向,比如观念,比如我认为你老捣乱。这些观念的破除其实没什么动作和具体趣向@冷月
梯形 23:41
你说的甩不掉那部分,思考、想什么的,我们就没想甩掉。
梯形 23:43
你怕我们去想不自觉栽了,提醒我们,这接受。你说想就一定怎么样,这就不接受啦,因为我们还要观呢。
————— 2020-7-5 —————
悠闲 03:06
什么是正见还能吵这么半天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正见?
我会对他说:你先告诉我什么是邪见,我就告诉你什么是正见
他说邪见是东,我就说正见是西;他说邪见是上,我就说正见是下……[捂脸]


正对邪,还是二元相对的东西嘛
超越正邪对立,超越二元对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见吧
我问:怎么超越?
你说:但莫憎爱
我问:为什么我做不到呀?
你说:执着呗
在这个群里待过,以后出门抬杠,祝你们人人天下第一[耶]
二麻子 03:19
哈哈。这个群里基本不说但莫憎爱。你可能搞混了。这群还是倾向择善固执的。
梯形 04:55
@悠闲 你的分析观察总结,我们确实不太用。因为我们有更基本的观察总结。
梯形 04:56
那就是,看自己能吃几碗干饭。
梯形 04:57
基于这个,其它的那些观察总结才好选用。
梯形 04:58
这就是麻叔说的,退步就己,择善固执。
梯形 05:00
避免悬设、客观真理、漏算自己。。。
梯形 05:03
不清楚自己什么状况,说能观察总结出更远的,不靠谱
梯形 05:40
自我是假像,无自性无我。。。研究它干啥?。。。。听上去那叫个正,不颠倒。这是不是个战略失误,要验。
梯形 05:41
给时间他,三天五天,十年八年都行,什么时候说我己准备,不颠倒足够稳定了,再去用大锥子扎。
梯形 05:42
这讲理吧?[呲牙]
梯形 08:15
战略是大架的问题,这个不对搞细节找不对地方。
梯形 08:16
努力不到点子上
梯形 08:18
该强的地方不强,波动大点就容易崩盘
梯形 08:23
我们在家人,找对地方,个人也不一定跑出多远。要是再摆自己几道,就剩下白忙了。
梯形 08:26
佛法是无我解脱法,这个我们基本没异议。只要这个无我不是公理,客观的,那么下一步就好开展一一一怎么个无我法。
梯形 08:27
如果无我是客观真理,下一步就是多余。
梯形 08:28
我肉眼观这群,客观无我法清得不到位,所以没法进到俱体怎么无我法那一步。
林浩 08:59
退步就己,择善固执。---这是不是也为了让自己能"死透"啊[呲牙]
林浩 09:00
自己本就是兔子,却老想当老虎[偷笑]
鱼 09:05
@林浩 哈哈,有个“穷子喻”可以了解下
鱼 09:06
不想当老虎的兔子,就是个穷子。[呲牙]
林浩 09:11
光想可不成,得真刀真枪的干!
鱼 09:11
这得老虎才行[偷笑]

也来谈一句

by 齐愍乐平, Wednesday, July 15, 2020, 18:56 (1589 天前) @ kant

关于“概念”,不论你要解决是什么情况下的问题,实际是要对意识在细节运作上,要有
足够的现代描述要求,这在二十年前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放在现在的语境下,如果使用
一些类似构式语法之类的已经成型的叙述框架,是可以试一下更准确的把问题或者问题
的意识位置更准确的去复现,引发可以传递的感受,等等,要更精确一些是可以做到的,
至于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见得,如果根本目的是要以心动心或者以心动色的话。。。。
感受的传递可以更细一步,比如去读个“每天读点英文经典英文歌曲全集”之类有下了功夫
注解的分析辞气腔调的书,都可以把百法的例子具象化了,但能不能达到目的,不一定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01 (1559 天前) @ kant

守护 10:08
南传有听只是听,想只是想的观照方法,鱼兄听过没有?
守护 10:08
好像还是主流,鱼兄认为这种观法是析空吗。

鱼 10:12
@守护 有一个字,适合。

守护 10:12
觉是析空?

守护 10:12
还是析空是觉

鱼 10:13

鱼 10:24
有觉,有观。@守护 两支。属禅。

守护 10:27
老兄有点绕道啊

梯形 10:29
觉、观(寻、伺)来解释守护兄说那修法不是正合适吗

鱼 10:29
对 正是梯兄这个意思 @梯形

梯形 10:30
你除了人为硬指出这过程即是无我观外,别的不同就没见着@守护

守护 10:31
@鱼 你不是说我这是析空吗

鱼 10:32
不。析空,须到四禅定量。@守护

守护 10:32
析空要到四禅才能做?

鱼 10:33
是。传统上,就是这个要求。量。

守护 10:36
那能有几个人做

守护 10:36
[偷笑]都别谈了

鱼 10:37
分歧就在这里。析空的定量。

二麻子 10:38
@守护 梯形的问题怕是更要紧。。。这个看只是看,除了人为硬说这是无我观外,凭什么说这是无我观?

二麻子 10:39
看只是看类似的禅修方法其实挺多的。。。。。外道也用。
二麻子 10:40
如果你知道些道家的修法,有很类似的。呵呵。

二麻子 10:41
佛法是无我教法,这个没错。佛法的无我,那是真的有具体的破除我执过程。看只是看,破吗?无我是自然形成的吗?或许可以自然,不过那就得是缘觉了。
二麻子 10:41
无我如果能自然形成,天下孩子应该不成长为凡夫。

守护 10:41
修啥修成外道也不是没可能。梯兄的问题很好,等我慢慢回他[呲牙]

二麻子 10:55
另外呢,禅宗里曹洞一系一直传下一种“只管打坐”的修法。具体操作起来,或者叫做不操作起来,还真跟看就是看 颇有类似处的。
二麻子 10:58
这种禅法里要防护的常见弊病。。。。。哈哈。之一就是我上面的问题。

守护 10:59
麻叔说的要防护的弊病,这句话点的很好
守护 11:00
其实我认为很多禅修操作中,充满了各种防护
守护 11:01
但是,反过来,想说实际怎么操作的? 哈哈哈

二麻子 11:11
这些操作都不怎么难
二麻子 11:12
难的是怎么深入下去

修止发心和正见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01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3:11
止要修,越稳越好。发心要有,不说那么高大上,至少需求是什么得明确。
梯形 13:12
这二条非常各人化,几乎完全是各自的事
梯形 13:12
正见以及怎么搞,可以互助

梯形 13:13
但各人化那两条,尤其发心那条没有,需求不明,那绝对搞不了。
梯形 13:15
比如只是好奇,再如欲获宇宙真理,再如出人头地。。。
梯形 13:16
这样的需求,佛法不是干这个的,再怎么干也没结果,对不对。

梯形 13:21
该预备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梯形 13:22
真预备差不多了,那个怎么搞包括正见,说得猛点,几下子的事
梯形 13:23
但是条件没准备好,比如无发心,多少个几下子都没用。

圣普 13:29
请问是什么样的发心?

梯形 13:30
就是愿望
梯形 13:30
要达到什么自的


梯形 13:32
据考祖师把记过的禅法也删减了
梯形 13:32
不为保密,为佛法能活下去。
梯形 13:33
面上的东西,是不值钱的东西,这是大众心理
梯形 13:35
超岩寺高僧传法,要来人担着等身重黄金
梯形 13:36
他出家人至于那么贪么,为的是传了人回去把它当个事能修。
梯形 13:38
没时间观察了解,直接用金子来检验了
梯形 13:46
老和尚传人一种街上书摊都有的法门,有几个回去能修?
梯形 13:47
他不是想密,他想活下去。
梯形 21:55
为让好的法门流传下去,古德进退两难,挺可怜的。

梯形 22:06
咱们不管那类法门。我就是说有那类东西,及为什么他们要那样。
梯形 22:09
招式急猛,通常意味着风险大,呵呵
梯形 22:10
别一说有这类东东,别的都学不进去了。
梯形 22:16
己写成书的,被视作大路货的东西都没多少人拿得起,都应该再退再再退而上手呢
梯形 22:17
天天想狠招,我们还走不走路了。要理解快包含些什么。
梯形 22:20
知道要打谁,就容易理解了。那些快的,是扛得住一下上来一堆平时隐弊的阴暗心理。。。不是那料扛不了。
梯形 22:23
远了不说,我就扛不住嘛
梯形 22:28
退一步不是一招二式,经典论典大道次第。。。那里多详细呀


梯形 22:29
成熟的宗派这些是比较全的
梯形 22:47
哪人都能把力用足
梯形 22:47
禅宗甚至把这就叫成佛
梯形 22:49
安心足力的前题是就己
梯形 23:03
它不看岭南岭北什么位置,只管当下安心足力,位置是之后自己的事
梯形 23:05
白话说就是讲效率
梯形 23:06
事实证明,利弊参半
梯形 23:47
宗门整出一堆全力免子全力虎,也整出一堆当下贴签的熊孩子,呵呵。

梯形 00:18
什么叫全力,指步子对,方向直,打到地方。。。几乎就是见道入道。说它是几乎,是因为它还不及经典次第的见道位。
梯形 00:21
这位置能成佛吗?这不是侮辱整个瑜伽行与宗门的古今大德嘛。把这位置当完活,是连这位置都没到。
梯形 00:27
持这么种一下搞定的想像,是自性见(断常)所得心,怎么搞也开不了悟。
梯形 00:28
我为什么要死打这个,因为这个设定不除,没法开悟。
梯形 00:33
或早或晚,不是放弃就是自认唬自己。


梯形 00:36
正见差点,发心能在更基本处防住此偏,所以发心更直接更重要。
梯形 00:38
如果解脱目的明确,并成功“开悟”完活了,一锥子即可证明完没完活。
梯形 09:29
基本的发心,差不多的正见,不用多深的几禅几禅的定力,就可以护持开悟的发生。
梯形 09:30
不要把它想得过高过于神密。它该在什么位置就让它在什么位置
梯形 09:33
它被提出来受重视,一定有它的作用。没特殊提出它来,也没这名称或叫别的名称的体系,也不缺它。

止or观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13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0:21
你那个止法,哪里是观?@守护

守护 10:28
要不你先亮亮你的,让别人扎扎你[呲牙]

梯形 10:28
好,那我说我们的观
梯形 10:28
你的那个我们叫止,先定了。哈哈
梯形 10:29
北传义理较细,观是基于义理的,也就是讲理,分析。。。
梯形 10:32
讲理分能观察有觉知的那部分,也有推理的,观察不到。这与前二天那概念法区分类似。但咱就不用概念法那套了。

梯形 10:33
能观察这部分,说腿加面组成桌子
梯形 10:34
说儿子一出生,那小伙成爸爸了
梯形 10:34
感觉郁闷,欢快。。。这些有感知
梯形 10:35
虽讲理而直观,有理有事,能对上。
梯形 10:37
这类观察,乃至由觉知而分析(分割)而成理。。这些,我们叫观。内容可以非常多、广、细
梯形 10:37
你那个不是这样吧?
梯形 10:38
你是说这样要耽误事的

守护 10:43
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这样力用不大
守护 10:43
你就是只是这么分析性的观?

梯形 10:44
我们也这么说,但分阶段,修止时避免这个。止力差不多,要兴起这个。不像你,不说段。
梯形 10:45
因为你这一段里己经有“观”啦[呲牙]
梯形 10:45
所以没后面我们说的那个观了。
梯形 10:47
我们说的观,就是这种分析。你说的那个观,我叫“目击”

守护 10:51
那你那个非分析性的观,怎么观呢?
守护 10:51
或者止观双运
守护 10:52
管它叫啥名字呢

梯形 10:54
那是修止修观都要有,要定能定要理能讲,不动又能善分别。。。搞出来的。让我说它是什么我还能比宗师更会说么?他们都分成止与观说,我就能直接说双运啦?太抬举我了,哈哈
梯形 10:57
@守护 你就想一步到位呗,这个北传也较困难,好像也没把握十足的法子。
梯形 10:58
清楚这边的观了吧?

守护 10:59
我不清楚对应我说的观的止观双运
守护 11:00
不过我会分享点自己的看法。
守护 11:00
出发点是为了互通有无,各自提高。不是为了比高低

梯形 11:00
好,欢迎

守护 11:02
正在写呢,写完请师兄指正[抱拳]

梯形 11:04
不指正[呲牙]。让我说,我肯定拿这边止观标准来衡量,那不又成扎了。哈哈

梯形 11:22
你说你的吧,我不“指正”,不发表意见。

守护 11:22
我的意思是 不赞同,可以说原因
守护 11:23
要不这样,你跟我解释止观双运,我不懂就扎你
守护 11:26
只不过这事比较费劲,你不都说了,止观双运你也说不清

梯形 11:27
是,我是说不清我们的止观双运。

守护 11:28
我知道这事不讨好,想分享也是个尽力的好心

说不清和听不懂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17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二麻子 11:32
哈哈哈
二麻子 11:35
止观双运不是单单说不清的问题呀,更是个听不懂的问题吧。如果要用自己听懂作标准来定义说清,那恐怕就有点这个这个不大公平了。
二麻子 11:36
要比谁最最清楚,有最能说得尽量清楚,大概佛陀老人家第一吧。。。。他老人家说的,我们听懂了吗。
二麻子 11:36
所以,有时候我们把止观双运划归 佛陀也说不清楚的 领域了。哈哈。

二麻子 11:37
其实,止观双运是能说个大致清楚的。说不清楚的是怎么止观双运。
二麻子 11:38
那为什么不把止观双运说个大概清楚,留下怎么让学人自己去摸索出个门道来?
二麻子 11:39
嘿嘿。。。。真这样作的话,我估计,满街都有人在自称止观双运了。
二麻子 11:39
其实完全不会。
二麻子 11:43
说起来好笑。。。止观双运的事,俺也不好说自己会不会。但止观同行的事,俺是小有几分把握的。如果不能同行,双运就先别谈了。同行是双运的必要条件吗。
二麻子 11:43
那末同行好讲吗。。。。说实话,不好讲。有的人三句就学会,有的人三年都说不明白。
二麻子 11:45
碰上三十年说不明白的,那也没办法,只能抱怨,“讲得不明白”!

二麻子 11:47
不过梯形兄有一点说得很明确,双运的事,不可能不经过毗婆舍那就达到,除非你有观世音与大势至两位当年作兄弟时候的本事:未闻佛法先知性空。

守护 11:50
分析性的观,我只是说力用不够
守护 11:52
并不是说没必要。这几天整理下,请麻叔和各位指正。也算回答梯兄的问题。

梯形 12:33
不指正,我描述
梯形 12:34
力用够不够,分干什么。比如解决“我这是不是止观双运”这问题,不分析就不行。

二麻子 12:34
不经过分析性的毗婆舍那,没法进入佛教的正观。佛教的观,不是旁观,不是看着不作为。

梯形 12:35
如果没有分析,前因必是悬设的,事先己认定了。
梯形 12:38
说“我介揍是”,凭什么?如果更前分析认定的,那你这修持还不是全凭分析(观)嘛。
梯形 12:39
你是更前观来的,还是悬设的?
梯形 12:47
如果是悬设的,你是老大,谁来都白搭。
梯形 12:50
如果是观来的,你这整个这套就算全对,都是观给你顶起来的。万一不对,没观你就改正不了。

做观个案分享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33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守护 12:50
梯兄老催我,就不润色语言了。

***
守护88888888
概念和直观
07-06 12:15
阅读 3
概念和直观


*本文并不代表任何派系的观点,只是个人分享。


很多概念是缺省形成的,它们几乎不需要去想就在。可以说我们生活在概念中。概念本身不是坏事,但是同时概念也是执着的载体。突破概念的约束。也是禅修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那概念怎么突破? 这是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概念突破的难点也在这里。因为思维本身就是概念推动的,比如我爱什么什么,所以我想做什么什么。这种前后相续中,动力之一就是对概念的非如理执取,概念的层次极深,充满在我们意识相续里,概念法的突破,不来自,以习惯性概念推动的追寻的累计叠加过程。也就是是说,追寻叠加的过程的结果,也是概念本身。它无法突破概念的束缚。概念的突破来自与其过程的解构,首先来自于概念推动力的止息。但概念推动力的止息,并不一定会让概念停止。这个暂且按下不说。

概念的推动力的改变,很多来自观点和习惯的改变。比如我憎恶某人,见到这个人,厌恶的心会任运生起。这时候,你能找到一个思维的过程,来更改这个过程吗? 其实很难。 但是当你知道你其实是误会了这个人时。 你同时会恍然放下这种推动力。 习惯也类似,有的人对习惯的例子会更熟悉,暂不冗余举例了。

这种说法,我们虽然有能力相似理解。但是我们却受控与它,无法洞悉它的运作过程。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赖以洞悉它的工具: 意识其实是也受概念推动的。意识的概念推动来自一个更加基础的概念,我执。
这种基础的概念破除,要做两件事,不做一件事。要做的两件事是:一是习惯或者观念的暂时停止(止力)。 二是现观(非思维观)。而不需要意识去做一件事:寻求真实。

我们观照开始时,如果选择真实法为所缘(其实还是概念法,因为刚开始做不到)。 首先做第一件事,有止力。但为什么不仅仅是止? 因为止的目的是其中相续的惯性。而不是变化本身。如果心止一处,心念不动,要止的惯性并不会出现!

这里要举例子才能明白,比如观受,要观到受到烦恼的演化过程,当受到烦恼的某个环节被止力削弱,并不能习惯性任运而生时,概念的推动力暂时受阻就有可能展现在心境“现量”。这就给现观提供了可能性。它所导致的后果是,后续的理性思维,意识层面就会明白,“错乱的受到烦恼的习惯”,所来自的原因。截断十二支并不是目的,由截断十二支启发观慧,才是目的。

再举另外的一个比较通用的例子,我们修观时,对境跟心会有一个纠缠的过程。随便观个什么所谓真实法,都有一个最初的觉观跟概念混淆增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观照,在具备一定止力的情况下,其实并不太难。这个增长过程,在实践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样本。比如心念动机到触发结果的过程。由这种过程的观察,可以提供一个启发观慧的背景。
要做的第二件事是现观,这里尤其关键,也是禅修的要点。观的目的并不是你理性思维的判断(但理性分享作为前行也是必要的),然后来让你记住。现观的目的是什么,不如说是俱生习惯的瓦解。心境的“现量”,导致我执的瓦解,答案来自习惯性推动动力的释然,而不是来自推动力下形成的某个过程。现观的难点是非主动观所得。因为没有无我慧的主动观的过程,本身是很强的惯性执着(概念)。现观也不是非主动做意后的追忆。

现观是怎么来的呢? 它虽然不是圣境,只是一种超越目前的伪现量,但可以发展出无我慧。在保持心对所缘的跟随的前提下,只能由对习性的止而得。现观不是一种操作,但是如果电石火光体会过的话,就有可能体会其实为行舍或者行舍的前行(现量的舍)。

由此发展出,无我的观慧,之后做不做的到,大都来自与习惯的抗争。能做到的特征之一(也是惯性被打破的心境现量),就是心和境的平等性。犹如 “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不要做的一件事,也是禅修的关键之一,这是通过是禅修的实际操作来遮止的。禅修观时,要求心紧跟现起。一是为了提供心境运作的背景,二是遮止寻求真实。当心有所取向时,会有两个问题出现。一时忘失正观,偏于定境(所谓沉迷基本觉受)。二是寻求属于概念法的答案(导向错误)。

***

不一样的观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36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3:21
你这属于观前观中观后,各种观察分析抉择。先不说分析的内容了(内容挺细致,我觉得挺好,有些地方可以商榷),就你这行为,对自己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干之中警策该怎么不该怎么的这一系列判断,这些是什么?

守护 13:28
我已经尽力了
守护 13:29
不能保证我全对,也不能保证你全懂

圣普 13:33
@守护 在你的现观下,是不允许出现主动作意思维的,是吧。

梯形 13:33
即使都己经到具体修止时要紧跟所缘时,讲不要去分析,如果去分析了,一是警觉力够,按你话说是现观,我们叫不昏沉或觉知,这时有个决择行为,回到所缘。这个行为你未提,它是观,不会自发产生。决择可以短促不明显,仍旧是未离观的主动作意。

守护 13:34
@圣普 允许,现起什么,观什么。

守护 13:35
但不允许去观圣境

守护 13:35
或者去观怎么才能达到圣境

圣普 13:35
@守护 现起什么,包括主动作意和被动作意,是么?

守护 13:36
这是可以的

圣普 13:37
哦,主动作意思维就是分析

守护 13:37
即使都己经到俱体修止时要紧跟所缘时,讲不要去分析,如果去分析了,一是警觉力够,按你话说是现观,我们叫不昏沉或觉知,这时有个决
择行为,回到所缘。这个行为你未提,它是观,不会自发产生。决择可以短促不明显,仍旧是未离观的主动作意。
___
现观里没有分析,但不排除分析

守护 13:38
分析没问题,但是观察自己的分析,并隐含的得出圣境是什么的结论,这个不行
守护 13:38
分析只是分析

梯形 13:38
我说的是分析的组成因素:判断

圣普 13:38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现观不是分析,现观的对象可以是分析。@守护

梯形 13:38
一个判断选择,也可以叫分析


守护 13:39
@圣普 你可以这样用,但一般的原则,只观自然现起的

梯形 13:40
不分析,可以有共许。选择呢,离了它,止还能修吗

守护 13:40
@梯形 判断分析其实都能用,但会造成障碍。造成障碍,不一定没有用
守护 13:40
管多少用的问题。

圣普 13:40
@守护 那你的止在哪里呢?你的止的所缘?

梯形 13:41
我说的是必须用,根本离不开。离了所缘 肯定凭选择再回来。

守护 13:41
心紧跟所缘,这就是基本用法。@梯形 所谓观
守护 13:42
观里有止力@圣普

梯形 13:42
悬设它是完美的? 未能紧跟时,你怎么搞?

守护 13:43
思想跑了呗
守护 13:43
再回来

梯形 13:44
自己跑回来[呲牙]
梯形 13:44
不得拽回来么

守护 13:44
你丢了所缘,它会自己跑回来
守护 13:44
把注意力调整回来
守护 13:45
对,拽回来

梯形 13:45
这过程是止吗?

圣普 13:45
@守护 止,是指系心于所缘。你说观里有止力,请问止在哪里?

守护 13:46
没有没有定力的观,只是多少

守护 13:46
这是些基本概念

竹子 Choying Lhamo 13:46
如果“观”的对境是一切,止的对境就是“在观一切的心”。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守护

守护 13:47
@文竹 我没太明白。

竹子 Choying Lhamo 13:48
[呲牙][呲牙]那就还是听你继续

唐二牛 13:50
这么讨论真的鸡同鸭讲。南传(也不是全部南传)有两路,一路是止,得止后,退出来,做观。另一路是纯观,不强调要必须修止,才能做观。但纯观不是没有止
唐二牛 13:51
要想内观得力,也要修到近行定或者刹那定

梯形 13:51
好吧,止与观,在我们这叫修止。守护对他修法的那套分析,我们叫观。他也是有止有观。

林辉 断法禅者多吉 13:51
后面的“观”叫“胜观”和“后得智”

梯形 13:53
守护止观双运,不包括他对其修法本身的那大套观察思考。那部分他做了,但没让别人做。

唐二牛 13:54
南传的是绵密的观心与色刹那生灭,这个在见上是很不一样的

守护 13:54
我其实觉得类似,都是现量舍

唐二牛 13:55
我觉得和北传实修其实有相交的地方,但是见地和语言系统很不一样

守护 13:55
只不过南传只说怎么做
守护 13:55
不说做了怎么样

唐二牛 13:55
很难一一对应

梯形 13:56
在我看来,守护兄修观了,但只让别人修止,没让别人修观。
梯形 14:00
好赖先不说,你是做了。别人不对修法本身有检视,信心,持续力等会有问题

圣普 14:02
@守护 止,是指系心于所缘。你说观里有止力,请问止在哪里?

梯形 14:04
而北传的观,就包括像你那样对修法本身的检视。

唐二牛 14:04
不强调止在哪里,强调的是正念觉知

圣普 14:05
@唐二牛 [OK]

不一样的观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41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4:11
毗婆舍那这种观的结果是见道,后跟修道。毗婆舍那中除了有咱们日常老研究的无自性不二什么的,它还要为修道确立修法,怎么叫顺解脱,在这地方搞出来。
梯形 14:12
守护确立的对不对不说,他做了这活了。

梯形 14:15
我们这边是基于不二见判断怎么搞最顺解脱。
梯形 14:18
我们在这成功后才可能止观双运,与他说的不一样。他说的止观双运,在我们这就是修止。

梯形 14:18
俱体的搞,基础差不多,可以俱体搞搞。
梯形 14:19
但是解脱方式是与要解脱的人商量的
梯形 14:20
没发心,没要解脱,研究这白费时间。
梯形 14:23
大乘自称观察分析得更个泛深刻。不过,像守护兄,其实也做了类似的事,至少一定程度上做了。他只是没在他说的修法里包括他做的这个部分。
梯形 14:27
就是给你个结果,这样就对了。修的人无自证过程,其实是不明白的。
梯形 14:28
听的人要想明白,确立这对还不不对,他一定要自走一遍

梯形 14:30
没说守护那对,他那里不足处挺大。我只是说行为上他修了观。
梯形 14:40
北传讲的双运可看看圆觉经,精简了还有仨呢:以至静为行,还有如苗渐增,还器中锽。仨个还可穿插。。。找点感觉[呲牙]
梯形 14:42
别上去直接修,没经毗婆舍那,怎么搞都是相似的,不好使。

梯形 14:44
锥子你不用。那是给认定自己已解脱的人预备的。那些人不修了。老兄你还卖力气修着呢。
梯形 14:45
你们那边这类人少
梯形 14:45
我们这边多一些


鱼 15:25
@守护 你这个修法,涉及行舍抉择的细节。要细节,须稳定。电光石火不够。怎么处理?

守护 15:35
行舍是观慧的成熟,如果抉择是指主动做意的话,那谈不到@鱼

鱼 16:04
涉及抉择吗?

守护 16:09
可以思维,自然也能抉择

鱼 16:37
@守护 你这里说的行舍,涉及抉择吗?

自反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5:52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8:29
人做出判断绝对是有原因的,纯悬设无自证那种听信的,很易动摇。
梯形 18:31
杂有悬设推理而成的,稍为稳固,凭推理可较正。
梯形 18:37
实际做过自己证明而判断出的不修,危害巨大。这时候修法、方便、教理肯定己被否定了。善知识这时去讲理去否定。。。呵呵,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善知识算老几。

梯形 18:44
“去向无人奈何了”,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价段。古德对弟子如是说时,一半肯定一半否定,不是好话。
梯形 18:51
对一修法的修持过程中,中途产生偏差性的“无修”指认,而放弃修法,非常糟糕。
梯形 18:54
任何一种修法,其无修是发生在深入持久的修持基础上形成的“无间歇运转”、“无功用运转”,这么个无修。不是放弃修法。
梯形 18:58
对古经古语,有这些用语,对得上,越发觉得对[呲牙][呲牙]。实际与人家说的是两码事。人家说一拧法,拧成熟了无修了,他是直接不拧为无修。

梯形 19:14
所以在修法中,觉察修法本身亦是拢动时的这种放弃修法的“无修”指认,是观力不广不深造成的一个错误判断。一旦坚执起来,便油盐不进了,经教法门方便。。。统统否定。

梯形 19:21
没有次第观念,预设有顿成事,发心不明。。如果都俱足。。。嘿嘿
梯形 19:35
带着这些误解,可能还不如压根就不学佛呢。
梯形 19:41
这些误解迟早拱出个错误判断,并且当事人自己都会觉得:我过去全是白忙。

林浩 19:49
所以得有善知识指引,学佛坑太多了[呲牙]

梯形 19:56
哪个法,不论大小,都有无修,那是指深刻修那法形成的。
梯形 19:58
抛弃修法,后面肯定跟个神神密密的“见地”“悟”什么的。[呲牙]。。其实跟我们一样,都是一锥倒的货。

梯形 20:05
不一样的地方我就不说了
梯形 20:56
走次第,或发心明确,没有一顿成,基本上没坑。不巧的是,中土佛法这几样俱全,至少是表面上全乎。@林浩
梯形 20:59
一般的坑,在持续修法中都能克服。但是错误判出而放弃修法,那坑就难出了。
梯形 21:02
好的修法,如开悟形成的心境不二,在初期(也是很久很久)也不离作意,不则拎不住。即使稳固了无修了,到颠簸时(挨咬时)还会拎不住。。。
梯形 21:02
这段见老四篇

梯形 21:24
禅宗就是想尽快拎上般若剑上阵破敌。不是拿上它说敌人是空的,佛法经论、方便、法门等等(不空)要先斩下。
梯形 21:26
汉传史上一直有这么伙熊孩子,拿着般若先灭佛法,其它的不管都是空的。
梯形 21:46
病有没有不管(缺省为没有),药必须先除掉
梯形 21:48
楞严经对这类有描述

gestalt 22:07
你们自己开悟了吗,就拿锥子扎别人?

梯形 22:08
这两有关系吗?
梯形 22:09
有人对我说你这样这样一下就解脱,我作为一个有脑的人,不能试试他吗?

gestalt 22:11
我先举个例子,一个竹竿立起来,地上会有影子,但是有影子的不一定是竹竿
gestalt 22:12
而且,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你扎人,别人拿棒子打你,你能说他没开悟?
gestalt 22:13
我觉得你的人身安全是个问题

梯形 22:13
注意,他说的是解脱

gestalt 22:13
八地?
gestalt 22:13
那太扯,不可能有人直接开悟到八地

梯形 22:14
不管几地,他说不说开悟我不管,他告诉我如何如何就搞定,我如何如何了搞不定,我有理由怀疑他骗我。
梯形 22:15
加上我性格的因素,好较真,还不是一走了之。[呲牙]

gestalt 22:16
如果修太久,还没碰到开悟的机缘,最好是找老师

二麻子 22:16
@gestalt 请自反:你们自己开悟了吗,就拿锥子扎别人?

gestalt 22:17
我又没拿锥子扎人

二麻子 22:17
他扎了?

gestalt 22:17
我觉得他想扎
二麻子 22:17
奥,我觉得你在扎
二麻子 22:18
好话说三遍:请自反,请自反

gestalt 22:18
所以我前面的话都不该说了?

二麻子 22:19
第四遍,请自反

二麻子 22:22
扯个知识性的八卦

二麻子 22:24
3+4=7中的等号,幼儿园就开始会用。但是,直到学到公理化的数学体系的时候,才知道,用归用,也没用错,但真的不知道里面有些严格要求。
二麻子 22:24
公理化的体系里,什么都需要严格定义,除了公理。
二麻子 22:25
比如, >号,必须有传递性,如果 a >b, b >c,则a >c.
二麻子 22:28
而等号=除了有传递性外,还必须有自反性:如果a=b,则b=a. 这不是废话吗?不是。我们还真的会在这个地方出错。。。所以,所有讲究平等性的地方,都要仔细检点自反性。手电筒那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完全违反平等性的,很难说是佛法。

中家 22:45
还有负号的定义
中家 22:46
加减乘除等等

二麻子 22:50
对。比如,某个域里的加法,就是我们常用的乘法。呵呵

抉择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6:00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守护 21:51
@鱼 看师兄重复问了两次,没太明白师兄的意思? 鱼兄认为行舍是抉择?

鱼 07:57
前面 碰巧来地球观光的 喀[表情] 跑掉前说,她听大长老现场开示,发愿成佛的行者,从第二观智就不深入禅修。不修成佛吗?不懂这么讲怎么个理,但我理解这就是个抉择。@守护
守护 08:04
我不清楚那位长老怎么说,但我认为抉择是理性分析,这是思维层面的问题。佛陀也能选择吃饭还是睡觉。但不能说选择吃饭,睡觉就是观智。@鱼
鱼 08:05
很多年前,那时还是在古老的乐趣园时代,道听途说。有位学x传的y族法师在某z坛上说,行舍智涉及抉择,小乘大乘分野。@守护 行舍智在十六观智排位靠后,肯定不是第二位。矛盾了嘛。
守护 08:06
我没说是第二位啊
守护 08:07
那个抉择是什么意思,怕你得去问那位法师。
守护 08:32
那是大长老的抉择,所以你认为佛陀的所有理性分析,都是观智?@鱼
鱼 08:36
那要问佛了。@守护
守护 08:45
你说有位法师说行舍智涉及抉择,我不知道那法师所说抉择的意思,所以说你得去问那个法师
守护 08:45
但是我问你认为的事,你让去问佛陀…

鱼 09:05
我只能根据据传佛陀流下的法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自己的取舍,尤其是貌似各种矛盾的时候
鱼 09:13
至于小乘大乘分野,我个人对此的理解:到此,无学,则小乘;到此,发愿随学诸佛,十方供听,则大乘。
鱼 09:13
@守护 所以,我说要问佛。是迂腐的,认真的。

守护 09:15
那你的意思是,你不确定而已
鱼 09:15
确定。

鱼 09:16
我举个个人印象深刻的例子
鱼 09:21
佛陀给座下大小弟子开示时,以自己修菩萨道时的智慧,对比成佛时的智慧,说,他在修菩萨道时自认为自智深广,然而比之成佛深广智慧,一毛一滴都不如。但在菩萨道时并没意识到,觉得自智已很无比。这是一例。
鱼 09:28
他还问当时自觉牛气的菩萨弟子:比之下乘你觉得很牛,那么现有一时遍至十方供养诸佛请法的能力吗?座下很牛气的只好答:不能。// 我当时觉得这语气这意境好接地气。哈哈哈。真的不能。 @守护 over

守护 09:30
没看太懂… 那意思是佛比我们厉害的太多。问题他肯定会。 你也确定问题的答案,但就是不说。

鱼 09:32
不是。确定“我不能”,“这要问佛”。他会不会,问他的时候才知道。

守护 09:32
那就是我说的你也不确定问题的答案呗

鱼 09:35
因为你举的是“佛的所有理性分析”,那去问佛。你问“鱼的所有理性分析是不是慧”,那我当然可以说我要抉择,用不到推到佛那边。

守护 09:37
那你刚才咋确定大小的区别。是不是也得问佛

鱼 09:37
是。

守护 09:37
除非你到了大小抉择的时候了
守护 09:38
哈,有点绕的多余
守护 09:39
明白了,前一个问题你愿意说自己的看法,后一个你不愿意说呗

鱼 09:40
哈哈。佛法要它干嘛的。虽然我没到,但佛陀在说法时提前给这样的抉择,还细致讲了理。我学了,我就知道有可能掉这些坑里。

守护 09:41
其实是你在问我,我只是不确定你问的意思,所以才问的你。
守护 09:42
这个随你

鱼 09:42
那,佛陀说法时,做过极多抉择诸法。是不是“所有”,我不确定。

守护 09:46
那我明白了,你认为观慧里有抉择[呲牙]

鱼 09:47
但总归,我不能替佛陀回答他的所有理性分析咋样咋样。
鱼 09:48
我的分析里,有抉择。理性我都不完全保证。[害羞]

守护 09:49
其实昨天我已经回答了自己的看法
守护 09:49
观慧谈不到是什么,但是你自己的抉择你一般可以准确的描述。
守护 09:50
观慧强说是一种内醒,可能不排斥抉择
守护 09:50
观慧强说是一种内醒,肯定不排斥抉择

鱼 09:55
你的见解,抉择是否属慧?@守护

守护 09:55
抉择是智慧
守护 09:57
但谈不到抉择是观慧

鱼 09:57
观慧,不排斥智慧。@守护 ?

守护 09:57
深广的智慧,更可能是观慧引发的
守护 10:01
不光不排斥

鱼 10:04
但是,能由抉择引发吗?

守护 10:05
智慧当然可以由抉择引发
守护 10:06
吃饱了饭,也可能引发智慧啊

鱼 10:07
不深广的那类智慧?

守护 10:08
老兄如果讨论,可以直接一点
守护 10:08
我有绕的感觉

鱼 10:11
哈哈,不绕 解不开呀。

前置的疑问

by 1001nights, Saturday, August 15, 2020, 06:03 (1559 天前) @ 1001nights

梯形 10:12
守护说的观慧,也就是我们叫做止的那个,我们绕不开,但它是一个阶段,或者说是个。。局部
梯形 10:13
绕不开,也可以说是离不开

守护 10:15
观慧本来就是个逐渐进增的过程
守护 10:15
但是,是你们止的那个,这个这个就不好说了

梯形 10:16
@守护 你昨天分析(分析,强调一下)那大套,与你所谓操练的不是分析的观慧,你说谁更重要,或同等重要?
梯形 10:16
我们说同等重要

梯形 10:18
按这边的止观定义,是不同意你说的止观分法的,你把观的重头剥离出去不算在内了

守护 10:20
恩,指你说的分析性的观@梯形

二麻子 10:20
@守护 昨天你那一大段。我首先有个疑问前的疑问

二麻子 10:21
那段的意思是你自己的看法,还是南传的看法,还是你认为是南传的看法?

守护 10:22
@二麻子 我自己的

二麻子 10:22
嗯。。。。

守护 10:22
南传的没有敢那么讲的

二麻子 10:23
我觉得你跟梯形一时说不完。有点夹缠。

二麻子 10:23
我呢,也没有很多想说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有一个非常不协调的地方。
二麻子 10:26
那里建议的修法,基本上,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是对契入空性体验到超越二元对立的行人有效的保任方法之一或者之几。而那里建议的防偏,全部是针对没契入空性顽强坚持二元对立的行人,避免某些误区。
二麻子 10:26
这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不协调。几乎谁拿起来都没法用。

守护 10:31
[抱拳]

二麻子 10:33
简单说,就是一半是对过了坎的任用的保任,一半是对没过坎人的防护。注意,是防护,不是主修法。
二麻子 10:34
那保任的修法,对没过坎的人想过坎,几乎无效果。
二麻子 10:34
没有绝对。或许有极其特殊的因缘会有效果

守护 10:36
不过,南传有类似的修法,但是比较温和。
守护 10:37
我也实践过一段时间。明白麻叔的看法了,多谢[表情]

16观智后出, 不是经典所传, 阿毗达摩和清净道论都为后出

by 白金, Friday, September 30, 2022, 04:16 (783 天前) @ kant

rt

大小乘在入手实修上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by 白金, Friday, September 30, 2022, 05:05 (783 天前) @ kant

 成军:
  后学的恩师曾教导,整个道次第都已包含在根本乘的三十七道品之中。大小乘在入手实修上本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证空性后所走的道路可能有所不同,因发心有异,亦如麻叔前面帖子所言,缘觉圣人不值佛世,无福得“向上一着”之法。

这个其实不大对

by 长安路, Monday, October 03, 2022, 18:09 (780 天前) @ 白金
编辑 by 长安路, Monday, October 03, 2022, 18:35

何等见则有何等修。既然提起了所谓大、小乘。说没本质区别就有点扯了。呵呵。
其实这个“没本质区别”,也说明知见还处于皂白不分,即比较颟顸的阶段。

于学人而言,缘起有异。目标不同。起点不同。路径不同。区别大大底有。别较真“本质”这个词,无聊。

至于说“但在证空性后所走的道路可能有所不同”,更是瞎扯。原因在于错误理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其实这里压根就谈不上学人自己所走的什么道路。


佛法群聊

阿含经也讲五蕴皆空

by 白金, Thursday, October 13, 2022, 10:12 (770 天前) @ 长安路

一般说“法空”是大乘独有的主张,而事实上,这种思想已经出现在早期佛经之中,只不过在非大乘教法体系之中没有得到重视和清晰阐发。这里我们就阅读一段《杂阿含》/《相应部》中宣说“五蕴皆空”的偈颂。

【巴利语】
《相应部》(SN 22.95, v. 1):
pheṇapiṇḍūpamaṃ rūpaṃ ||

 vedanā bubbuḷūpamā ||
marīcikūpamā saññā ||

 saṅkhārā kadalūpamā ||
māyūpamañ caviññāṇaṃ ||

 desitâdiccabandhunā ||

【梵语】

引用于《明句论》

(PsPM § 72; PsPL 41.9−11, 549.2−4):

 फेनपिण्डोपमं रूपं वेदना बुद्बुदोपमा ।

 मरीचिसदृशी संज्ञा संस्काराः कदलीनिभाः ।

 मायोपमं च विज्ञानम् उक्तमादित्यबन्धुना ॥

〔转写〕

phenapiṇḍopamaṃ rūpaṃ

 vedanā budbudopamā |
marīcisadṛśī saṃjñā

 saṃskārāḥ kadalīnibhāḥ |

māyopamaṃ ca vijñānam

 uktam ādityabandhunā ||

【叶译】
 色如聚沫,受如水泡,
 想如蜃景,行如芭蕉,
 識如幻象,日种尊教。

注:“日种尊”(Ādityabandhu)是释迦牟尼的名号,其族姓属于日种。

【古代汉译】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10

(《大正藏》卷2, 第99号, 第69页上18−20行):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説。

【藏译】

 གཟུགས་ནི་དབུ་བ་རྡོས་པ་འདྲ༎
 ཚོར་བ་ཆུ་བུར་དག་དང་མཚུངས༎
 འདུ་ཤེས་སྨིག་རྒྱུ་འདྲ་བ་སྟེ༎
 འདུ་བྱེད་རྣམས་ནི་ཆུ་ཤིང་བཞིན༎
 རྣམ་ཤེས་སྒྱུ་མ་ལྟ་བུ་ཞེས༎
 ཉི་མའི་གཉེན་གྱིས་བཀའ་སྩལ་ཏོ༎
〔转写〕
 gzugs ni dbu ba rdos pa 'dra ||
 tshor ba chu bur dag dang mtshungs ||
 'du shes smig rgyu 'dra ba ste ||
 'du byed rnams ni chu shing bzhin ||
 rnam shes sgyu ma lta bu zhes ||
 nyi ma'i gnyen gyis bka' stsal to ||

【英译】

Bodily material is like a clump of foam,

Feeling similar to a bubble,

Ideation is like a mirage,

The impulses similar to a plantain trunk,

[Primary] awareness is like a magical illusion;

[So] has [it] been explained by the Kinsman of the Sun.

by Anne MacDonald

这段偈颂充满了诗意,与大乘经典《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说五蕴如沫如泡、如海市蜃楼如空心芭蕉,如幻如化,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些东西都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着?那就不用这么费劲的比喻了。这些比喻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乍看之下你以为它有,其实你以为有的那个东西,绝对没有!完全没有!一点影子也没有。例如海市蜃楼,古译“阳炎”或“鹿渴”,也就是沙漠中看到的如湖水一样的大气折射,你以为你看到了水,其实水是绝对没有!完全没有!一点影子也没有!

什么一点影子也没有。莫乱弹琴。呵呵。看看佛咋说的。

by 长安路, Thursday, October 13, 2022, 13:23 (770 天前) @ 白金
编辑 by 长安路, Thursday, October 13, 2022, 13:38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色是无常;无常则苦;苦则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实知,是名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观察,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