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禅修

by 白金, Sunday, October 16, 2022, 15:36 (797 天前)

传明法师建议家族有精神障碍遗传因素者不禅修, 因为有引发的风险。


但是, 慈诚罗珠堪布的看法不同。


问 佛法当中有什么样的方法和方式,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这种痛苦呢?

慈诚罗珠堪布 首先,要看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如果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那就还是需要药物。因为这个时候,比如说让你去打坐,你本身是静不下来的。你已经没有静下来的能力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靠药物。

但时间长了,药物确实有一些负面的作用。因此,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打坐、禅修。禅修的力量慢慢起作用了以后,药物就可以减少。

当然这个时候,需要有医生的具体指导。比如说,你什么时候可以减少药量,如何逐渐减少,到最后完全靠禅修,就不需要药物了。有些抑郁症患者,或者有其他精神疾病的人,本来要终身吃药。但如果程度已经变得没有那么严重的话,一直吃药确实是不需要的,这是一个情况。

另外一个情况呢,他虽然有抑郁症,但是还没有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这样的话,他在治疗的全过程中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通过禅修解决问题。我之前遇到过很多有抑郁症的人,我一直都给他们这么讲,也有效果。

2016年,我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我有机会跟哈佛医学院的院长,还有哈佛的一些一流的脑精神科专家交流了一下。他们研究禅修跟抑郁症以及很多其他精神病的关系,已经十多年了。

我问他们,怎么看待禅修与抑郁症的关系。他们的回复,跟我之前的看法是一模一样的。他们说抑郁症已经非常严重的时候,禅修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太起作用的。主要的原因,是患者没办法静下来,他做不到,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药物。用药差不多的时候,就把药量减下来,让他去禅修。慢慢的,等禅修的力量稍微有一点上升的时候,药物就可以减掉了。

他们还说如果病情不是那么严重的话,完全不需要靠药物,一开始就可以让患者禅修,完全没问题。当然,禅修需要有专业的人去引导、开导,自己做可能不会那么有效果。我想,在解决一些心理的问题上,佛教是比较有办法的。

抑郁症与禅修

by 长安路, Sunday, October 16, 2022, 16:03 (797 天前) @ 白金
编辑 by 长安路, Sunday, October 16, 2022, 16:28

抑郁症有个特点。发生冲突、有问题都是找主观原因,进行“”自我攻击”。这类人若禅修的话,容易加重病情。

并且,抑郁症的精神情况是外在表现,患者病发其实主要是生理上有问题(查阅下多巴胺、内啡肽产生机制紊乱)。。。其实,现实里的藏地很多大活佛不也得去医院治病么。所以,禅修并不是什么万灵丹。

科学的归科学,医疗的归医疗,量子的归量子。佛法不是为了在世间法上逞能的,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凡夫想的那样可以解决“”世间法的问题”,这应该是个学佛人应该有的基本常识。

佛法群聊

不能禅修者应该如何实践佛法?

by 白金, Monday, October 17, 2022, 02:14 (796 天前) @ 长安路

净土宗念佛也是修止。 作不到系念不乱/成片, 往生概率不高。

家族有精神障碍遗传因素者应该不少。

即最近一次临床调查,全国累计登记报告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达17.5%,其中重性精神障碍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等发病率高达1%,其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59%,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总体呈上升趋势。最近一次医学研究指出中国大约有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

by 长安路, Monday, October 17, 2022, 03:05 (796 天前) @ 白金
编辑 by 长安路, Monday, October 17, 2022, 03:24

佛教里。很多情况下是不允许出家的。

mental health issues and Dzogchen /Mahamudra

by 白金, Tuesday, October 18, 2022, 04:12 (795 天前) @ 白金

Both Dzogchen and Mahamudra work directly with the alchemy of raw emotions, energy, and mind. There will be inner upheavals, wacky meditative experiences (nyam), and extreme highs and lows. Please take this into consideration if you have a history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or are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emotional distress. This practice is not for everyone.

If the Mahayana path is like hiking a trail up a mountain, then Dzogchen is like climbing a sheer rock wall – it is a direct route with many more pitfalls. THINGS CAN GO WRONG!


~lama lena

mental health issues

by 白金,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22, 04:24 (731 天前) @ 白金

mental health issues

精神障碍患者好多的

by 白金,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22, 04:23 (731 天前) @ 白金

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达17.5%,其中重性精神障碍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等发病率高达1%,其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59%,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是4.98%,总体呈上升趋势。最近一次医学研究指出中国大约有1.73亿人有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等疾病,其中1.58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禅修吗?

by 白金, Tuesday, October 18, 2022, 05:01 (795 天前) @ 白金

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禅修吗?
  现代人之中,百分之百精神稳定的人很少,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精神上的问题,当然还没有到需要去精神病院的程度,但是,精神的问题,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通常,学坐禅修行后,因为比较了解自己,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自己心理是有问题的。

  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否可以禅修?这要看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

  如果病情轻微,疾病的状况,不会让自己对老师教导产生扭曲,或者是无法理解,是可以禅修的。但如果是重度的精神病情,心智迷乱则无法禅修。

  这是因为在修行时,必须要能掌握老师所教导的观念及方法,才能在禅修的过程中,逐渐放下心中的罣碍执着,使得心理变得比较健康、精神变得比较稳定。

  如果有严重精神病和心理问题的人,可用打坐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却不可希望从治病而要求达到开悟的目的,否则会引发更严重的精神病或心理的问题。

  参考自---圣严法师《禅与悟》
https://m.jingangjfw.com/fxxw/66547.html
恒强法师

有些禅修者患有精神疾病、人格障碍,如癫痫、意识障碍、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恐怖症、多疑症、虐待狂、自虐狂、受虐狂、变态狂、孤独症、自闭症等等,有些人知道自己的问题,有些人不完全知道自己的问题。无论自己知不知道,像重症的精神疾病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不适宜参加密集禅修,应当及时接受专业医师的治疗。如果症状有效缓解并持续稳定后,及其他轻度的精神疾病患者,可适当参加禅修,但不宜与其他人做同等的要求,且禅修主持者平时注意观察,一有情况当及时处理。https://www.jcedu.org/200912/14663.html

有精神疾病的人,可以禅修吗?

by Iamai, Thursday, August 22, 2024, 04:13 (121 天前) @ 白金

《本来面目》,关于圣严法师的纪录片,好看的。

有观众说:“淡淡的风格,尤其喜欢导演不放被采访者的姓名和身份,让我慢慢地放下了对这些人标签式的执取,反而感觉轻松透气了好多。”

人的价值与潜能可以不像商品,可以被名称与价格给规定给限制了吧?!

为什么有人关心这个话题呢?

by 白金,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22, 04:22 (731 天前) @ 白金

一般就是与自己有关

为什么有人关心这个话题呢?

by Iamai, Saturday, August 24, 2024, 11:56 (119 天前) @ 白金

一般就是与自己有关


也有可能是好奇;
也有可能是“鸡婆”(好像是闽南话与台湾话吧)(不知道跟“老婆心切”在语义上有没有重合与近似的部分)(哦“婆”不分男女都可以呦---男生女生都有化育的面向);
也有可能是做学问搞研究;
与及其他动机

听说心理学家托马斯·奥格登(Thomas H. Ogden)
有社交恐惧症因此独处时间富裕
拿来写书

听说在公共空间表露自己的病症
也是勇敢与一定程度上无我的一种表现
“我”关心防御与执行防御
防御保护了自己(“我”)与他人(“你”)
也隔离了自己(“我”)与他人(“你”)
马丁·布伯写了《我与你》
探讨了“我”与“你”的相遇
也旨在超越“我”与“你”的关系

如果我是你
我从自己里出离
我看见一个忧郁的我与另一个不忧郁的我
这个与另一个之间有竞争的氛围
相互防御
如果我看见一个空间内
一个“我”停止用力,另一个“我”(“你”)也就不用抗争了
休息的滋味充满了这个空间
我的心还在动作,却似乎可以越来越没有动什么
动与不动,也是“我”与“你”

如果我不是我
你也不是你
如果超越“你”与“我”的方向是返回本源
本源内有什么
真不知道
一种观点是本源内没有“你”也没有“我”
而究竟能否感受到这一点
就像能否通过知道“勿药而喜”而抵达解决
如果不
就可以继续寻求解决之道

说句土味有情众生的话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都不是一个人
学佛很好(禅修与法道有很多种方式,相应根机的很好)
你这么努力去了解佛法
遇到合适的明师与坦然漫步自己心地的风景
不会是绝望之冀
谢谢你的努力
希望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与终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