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July 24, 2014, 19:40 (3775 天前) @ 齐愍乐平
编辑 by 齐愍乐平, Thursday, July 24, 2014, 19:48

雾里看花最是有大把言论可发,所以看到这花,就是
从没明确的到明确了,总之都是在领导心里而已,所以
是千古独圣,跟班不是看花,只是跟着闻味道。所以
这样的明分,和暗分区别也不大,所以当这种明要再
扩大的时候,这种遮蔽也就自然扩大起来,这时候就
不是区别不大,是区别很大了,至少感受上。森言罗
列下各种的宣言,你看到的亮色是金属的反射了。

这件事情是约看书是怎么回事情而谈,所以到这里就
成了预设区域。比如,举个例子,外文谈外国和谈中
国,那个词的区域,绝对是谈中国的容易懂。至于讲
地理,那就更加了,需要一个在认知里的地图。所以
这个遮蔽,其实有遮一部分,放一部分出来的过程,
比如调整到够用。

不够用的新鲜事怎么办?调整模式到够用的熟析结构。
金庸世界的模型有多小。。。很早以前和人讨论过,
如果金庸小说里的门派是存在的,那么大致属于什么
性质,后来结论是,大概属于团练或者地主武装什么
的,后来看某报纸讲本地一村尚武,几个姓氏也有好
几个门派,于是各各讲究不停,成了治理难题,村长
大概就是武林盟主。所以有各种投影。

这里肯定有各种调整的环节。有变迁的。如果你看个
聊天室的群组,也许你会觉得有这么多相似的人,相似
的表示,所以人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呢,其实也不
一定,同一时期,“一个人”真的也可能有不同的投
影,虽然各自独立,也无影响,真的如何也不知道,
只是一种想法罢了。

所以这种遮蔽或者明暗,很可能可以表述为某种
固定下来的对接协议,对于人类的定位,当然这件事情
是属于不可确定的玄学,但是对于看书,其实可以。
一般来说,形式有穷尽这种感受,在看网络小说的时候,
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当然,爱看小说的还是会继续看,
比如我现在还在收集左拉的三城记,准备什么时候看
来着。

如果站在形式的演变这个角度,各种小说,从结构上,
大多是可以变一点点,变一点点,变一点点,我在隔壁
的谈闲的最初的几页里,曾经使用语音里一个口语在
蒙古的演化的论文,说明这类概念,也可以投影在语言
的认识上,当然,即使只是一个人念一个字,也许也会
有微弱的变化,但这噶不深谈了。能对表述有印象,也许
对于这个过程会有印象。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