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

by o如在o, Wednesday, February 12, 2014, 17:00 (3733 天前) @ o如在o

理想人格

在佛教中间,最理想的人格当然是成佛。在印度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导师,他和我们不同的只是他觉悟了人生的解脱之道,他也不是永恒存在。后来,弟子们出于对佛的敬仰,说佛不但有生身、肉身,还有精神人格,这个精神人格被叫成法身,法身当然是无漏的。到大乘起来之后,说佛身有三方面的要素,就成立了三身:自性身,这是众生本具的佛性显现的;受用身,这是修行所成就的;变化身,这是为度众生而显现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佛有多少,最开始一般说只有释迦牟尼佛,后来成了多佛说,就是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佛。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对佛先比附中国固有的观念,而后又回到了原典来解说,最后又提出了中国自己独特的说法。《理惑论》中说的“佛乃道德之元祖”,《喻道论》中说“周孔即佛”,慧远大师把佛当成人格神,竺道生大师说“体法为佛”、“佛为悟理之体”,就是说佛是体认宇宙本体、显现众生本性的。天台宗有六即佛的说法:理即佛,就是说,从理上说一切众生即是佛;名字即佛,就是说,从名言概念上入手,可以渐渐了达、证悟,名言概念有这功能,我们就把名言概念叫成佛,或者说,你听闻到了佛法,叫名字即佛;观行即佛,就是说,修行可以成佛,就把修行叫成佛,或者说,你开始修行了,就叫观行即佛;相似即佛是说你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虽然还没有证悟诸法实相,但已经制伏无明惑,有点儿象圣者证悟的样子了,这叫相似即佛;分证即佛,说在相似即的时候你已经制伏无明惑,在分证即的时候进一步证得三德――法身、般若、解脱,这就是登地了,地上菩萨,这就是分证即佛;究竟即佛,这是圆满成就。这六即佛的理论,把众生与佛通起来了,把佛的涵义扩展开来了,是中国佛教的一大贡献。而禅宗则简洁明了,说“心是佛”,慧可、马祖道一、黄檗希运等祖师这类说法可多了;还有说“无心是佛”的,象南阳慧忠等就这样说。总之,禅宗认为众生自心就是佛,离开自心根本求不得佛。

对于佛身中国也有自己的说法,象天台宗就提出三身相即说,说法身就是报身,就是化身;报身就是法身,就是化身;化身就是法身,就是报身,这是天台秘密藏中的说法。还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所见的佛身皆不相同。华严宗根据华严经的说法,立十种佛身:众生身,就是说一切众生身都是佛身;国土身,就是山河大地树木线缕都是佛身;业报身,就是众生的前世业报;声闻身,就是证声闻果也是佛身;辟支佛身,就是证辟支佛果也是佛身;菩萨身,就是登地就是佛身;如来身,就是成佛;智身,就是所具足的智慧;法身,就是佛的本体;虚空身,就是指无形无象而又无所不在的佛身。禅宗强调一体三身,说三身都是众生自性派生出来的。

另外,中国佛教还把印度佛教中佛的所居处、教化处作了改造,比如说在印度佛教中有极乐世界,传到中国之后影响极大。在慧远法师这儿,把净土分成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天台智者大师把净土分成法身土、报身土、有余方便土、凡圣同居土。慧远、智者以及后来的吉藏等大师,都说阿弥陀佛是化身佛,极乐世界应该是凡圣同居土。昙鸾、道绰、善导等坚决反对,说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极乐世界是常寂光土。禅宗干脆提倡唯心净土,唯心净土的说法影响了净土宗,渐渐地成了中国的主流观念。到近代,太虚法师、印顺法师更提出人间净土,这几乎纯成了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佛教核心内容已经所剩无几了。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