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尘识
————— 2019-5-5 —————
牧 21:49
我有个问题,根既然不是识,不可作为修习操作的对象,如何用?如何操作?如何实修?
会哭的小孩 21:51
心堪任是得轻安的人的几个特点之一,包括两个方面,对最喜欢的事能够停止不想,对不喜欢而必须思考的问题能专心思考。
麻叔说的真是清晰有效
梯形 21:52
我转过那两段麻叔说入流亡所的@虚度
鱼 22:31
识是可以操作的对象? @虚度
手可以摸手。@虚度
牧 22:35
可以
鱼 22:38
古典说法,眼不能见眼。但身体可以触摸身体。
根不能缘根——要说的是什么?
牧 22:46
古典说法,眼不能见眼。但身体可以触摸身体。~~~皮多的原因。
若触摸上去还是识,所以根不能缘根?@鱼
鱼 23:23
眼不见眼,这个古典说法具体出处来自哪里,未考。和眼不见眼,一块说的是,水不洗水,火不烧火。
鱼 23:26
大概是古代用来说某种道理时,举例常用的。
有时候,眼不见眼… 可拿来说明 某法须与对法相待,自指自成是不行的。必须二。
有时候,眼不见眼… 这说法被驳得一文不值。因为谁的手都能摸自己嘛![害羞] 反正说对说不对,就像看心情似的。
鱼 23:54
@初初学 那么绕圈加压迫,就是逼得人没地方苟活嘛!
鱼 00:02
如上推广… 意根不知意。@虚度 识怎么就能是个对象・_・?
梯形 00:22
@鱼 [强]
二麻子 04:28
@鱼 所以,从古以来对根尘识的描述或者说定义,都太粗糙。后人有误解几乎是必然,但误解基本构成了主流,就很让人叹气了
现在看,这些地方都可以说得更准确些,不是特别难。但历史的包袱没法处理。
鱼 06:52
五根功能是生命与生俱来分别功能经分化演进来的,虽然是传给意根来统辖,但舌根身根能感知自身,耳根能听耳鸣。意根…… 大概可以理解为(其余)未明显分化分别功能的集合?
二麻子 06:59
渔夫兄还是受某了些框架影响,格式:XX是YY。我的建议是,先别管什么是根尘识,或者先极粗略地大致说一下根尘,然后,看看识是怎么回事。
二麻子 07:00
就是说,看看根尘和合成识是个什么样的具体过程。然后,有些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鱼 07:12
@二麻子 确实。框架:“识上色功能,名为五根”。按这框架解构五根,但把问题留给“识”了。
还得把尘也会归识。
二麻子 07:14
其实我们可以先不管这些,直接分析一下根尘作用。
根尘和合成识。哈哈。
不是识上色功能。。。。
色是识折腾出来的概念。
关于识这个点,我很不能接受传统说法。特别是后人的那些。
不妨直接看。。。。比如,清风拂面。
这里,根是身根或者说触根,风是尘。风尘,哈哈。物理上,这就是风(尘)与你皮肤(触)改变了一下压力与汗毛。
换句话说,就是作用,或者相互作用。用不用相互两字看。。。习惯。习惯不二的人,只谈作用不谈什么跟什么作用。
这个这个相互作用感受边,也就是触觉这边的感受,进一步被意识认知为“清风拂面”。
到这里,我们跟传统说法,顺序角度虽然不同,没什么具体矛盾处。
传统的凡夫看法是,清风拂面就是世界真实如此。
然后,传统佛经说法反驳了凡夫错觉,说,清风拂面是假的,是心所造的,是没有的。嘿嘿。
或者高级点的,说是识所变现。这里,我不知道识是个什么咚咚了。
但现在我们很清楚,至少现代科学界比较清楚,这个“清风拂面”是我们的一个认知而已。或者,说得抽象点,是我们意识构造的,对外境的模型。我们借这个模型来了解外境。
所以传统说法有对的地方:这东西是心造的。但也有不对的地方,凭什么说除了心所造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实际上,这种模型的认知,有其对的成分,我们实际上可以借此对外境做各种复杂反应,而且经常还是很正确的应对。但也有不对的成分,因为我们的模型建立在不可能完整的相互作用上。
好了,这过程中,识是什么?
根,比较清楚,根是我们能主控的(不一定总是主控)能感受的某些东西。尘其实更清楚,我们把所有不是我的东西都划归为尘了。嘿嘿。。。。。
那根尘和合后,确实生出分别了:清风拂面。但这里什么是识?
这过程里有触根,有尘,有意根等参与,识是什么?
传统上这样说,分别即识,或者倒过来,识即分别(了别)。
所以,嘻嘻,识就是这样的,复杂系统出现新现象了,就给起了个名字,叫识。这是佛经早期的做法。俺对此完全认同。
二麻子 07:33
至于说识是个什么东西。嘿嘿。
作用,只要能构造出分别来的作用,就说是有识了。
你的见闻觉知都是唯心所造,这个唯字当什么讲?只是心造,还是没法离开心造。后者没问题。
显然,任何认知,或者说模型,都是心造的。你的见闻觉知,都是意识用模型描述的,当然都是心造。
但这些模型,如果不是精神病的话,那肯定需要与实相有所正确对应,并不完全能自由心造。
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历史上的过程都是,先对某些功能现象,定义一个名称。然后,对名称执为实有某东西,然后,扩大某东西的定义。。。。。如果发生矛盾,就进一步细分定义。。。。进一步执着有什么新东西。。。。。
二麻子 07:40
回到实修上看。没有人不用根的。不用根的是死人或者石头。
没有人能灭掉识。灭掉识就植物人了,甚至石头了。
大乘道要做的只是,不用把模型内容当作实相,同时要知道,即是模型内容也部分反应实相,特别是模型本身也是实相的一个部分。
但串习太过强大,怎么做到后一条呢,那就有各种方便来帮我们把自己从习惯串习上扯开。
二麻子 07:43
这时,对根尘和合生识就应该有个实用主义的自我内观分析。
根,是可以主动使用的,我们整天用,比如,抬眼看天。
但我们一般不注意这点,而是注意看天和合出来的识别的具体内容:奥,乌云,要下雨了。
舍识用根 的意思,其实是让人把力气多花在抬眼看上,而不要用到乌云上。这样,可以改变执着串习。
但不管你看不看,知道不知道乌云,嘿嘿,下雨照样淋湿你晒的被子!
鱼 07:52
哈,刚清风拂来,又抬头看天。
中家 07:53
麻叔,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假如我在广州,要去海南,结果我走的方向错了往北走了。这时候我的识都是错了,所以要舍去。但若我经过麻叔指点,方向改向南了,这时候我的识就是对的,此时需要坚持吧?
圣普 07:54
@二麻子 请问麻叔,“对根尘和合生识就应该有个实用主义的自我内观分析。”,这个内观分析怎么作最有效呢?
二麻子 07:54
@中家 谈不到我指点。但有两条。1.你的识可以有对的部分,但不会全对。2,全对的识有没有,哈哈,改名了,叫佛智!
二麻子 07:54
@圣普 没有什么最有效。
什么年代了,还最有效?只有更有效。
鱼 07:55
这里,麻叔说“一般不注意这点”,是说…… 一般不注意主动整体用?@二麻子
二麻子 07:56
@鱼 自己看了。你说你看天的时候,奥比较复杂的天,比如夜空星座,你是用力去看的多,还是琢磨星座多?主观上,二者比例如何?
鱼 07:58
@二麻子 满天星座,用力用不过来,哈哈。
二麻子 07:58
@鱼 嘿嘿。所以,割裂呀,割了就可以轮番用了。
二麻子 07:59
但还是会用在“看到了什么”上吧?
鱼 08:01
是。然后确定一下属于哪个星座。
二麻子 08:06
说起来挺好笑的。根尘接触,意根再加入,构架出认知(模型)。然后,大家说这是意识。
二麻子 08:06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识?模型是意识,还是能造模型的是意识?
能造模型的,是意根呀...
鱼 08:07
经上… 提到“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时,就在介于继续二和大大地二不下去的时候。
古慈
@鱼 所以 所谓“一”其实封闭不了 不尽其外
古慈 08:07
“看”得仔细一点 能看出如何“实”如何“二”的。@二麻子
二麻子 08:07
俺到不是说不应该用意识这个概念或者词汇。哈哈。只是,千万别当成个东西。
二麻子 08:09
所以我说,现代科学的很多观念,当然不可能完全准确,但至少比两千年前准确多了。
借来用用,很是有利呀。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但电脑手机这类的现代科学产物,就没见人反对了
中家 08:13
[强],这才是活泼学佛,死抠佛经某个字眼,把手指都燃了也不见他能供出什么佛来。
鱼 08:18
经上,就把“眼不见眼,指不自指…” 称作众生心识之局量(原话如此)。说句实话,虽然麻叔有一条“法界无有绝对独立的局部”的无自性引理,但真轮刀上阵,还是挥舞不动——前话,不太好对上这个。
二麻子 08:30
@鱼 眼不自见,肯定是局量。但局量不一定非要局限在眼不自见里。越过自见不自见,虽然大大放宽了局限,但仍然可以有非常多的的局限。。。。。
林浩 08:43
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涨见识了[表情][呲牙]
郝志国 09:19
@二麻子 非常感谢麻叔的讲解![微笑]
郝志国 09:22
非常同意麻叔的观点,现代确实有不少更有利于理解佛法和修行佛法的方便。希望今后有幸能够看到麻叔更多的慈悲开示。
心文智奉 09:36
有時候會覺得,哇靠我能看啊我能想啊我能见闻觉知啊.Amazing
古慈 09:40
@林浩 做理论看?还是在心行上去看是不是这样的?@心文智奉
古慈 09:40
或者说 观察割裂是不是这么样进行的?
古慈 09:41
不能实证 就成了理论知识
桑吉朗姆 09:43
见闻觉知,感觉就象“土壤”,仔细分析,有很多成分,并没有一个确定无疑的配方。
但土壤随处可见
古慈 09:44
@桑吉朗姆 麻叔曾经说 就是一大堆
桑吉朗姆 09:44
人类对土壤的了解,就象对“我”的了解。
明明随时看到,随处用到,但对它的了解,很少。“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古慈 09:47
@桑吉朗姆 何必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
晓晓 09:50
@二麻子 谢谢麻叔对根尘识及舍识用根的现代版毗婆舍那(可以这样称吗)那这样适用的舍识用根及相对正确随缘触境分别方法,理解下,可以是:抬头看上,看到乌云的相状产生认知,包括了对乌云的分别和名言,选择该收被子收被子;但不执着有乌云就一定下雨的串习认知,可以继续抬头向上,不执着原有认知,可观察到乌云没了太阳生起,该晒被子晒被子。所以关键是训练抬头看上及不执着根尘相对产生的认知,还包括了执着能造的模型。所以如果这样还可以训练不产生认知或者不执着认知。如果被子湿了,等太阳出来,晒干就好了。可以这样进行操作上的理解吗?
二麻子 09:51
完全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所以,我猜,你也完全没明白我想说什么
心文智奉 09:53
我前幾個月論述過兩套系統,一套說的是根塵,一套說的是呈現在識裏面的內容。當時,偏向於全面否定識里內容那一套。被麻叔怼了,今天了解了!
桑吉朗姆 09:53
应该是对认知过程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分析和调整吧
所谓操作
桑吉朗姆 09:54
或者说,操作,是对认知过程的,有意识的,系统的,观察分析调整。
晓晓 09:54
[偷笑][表情]。还正想说,会再接着思维一下自己有什么原有不清晰的认识。
古慈 09:55
@桑吉朗姆 要有一个比较稳定 简洁的心理平台
否则就看不着
桑吉朗姆 09:56
那么这个心理平台就是止观了
古慈 09:56
粗粗的看着了 也没有力量
古慈 09:56
止
桑吉朗姆 09:57
从开始内省到能观察得比较细,到能动手调整,是有个过程的。要练习,慢慢熟练起来。
古慈 09:57
散心观 效果不一定大
桑吉朗姆 09:58
在心理咨询治疗过程里,我经常是负责观察分析的……动手调整就得当事人自己。
古慈 09:58
麻叔说过 散心效果不大 粗 但好处是一生可以无数无量作观
古慈 09:59
你@桑吉朗姆 分析自己吗?
古慈 10:01
如果有比较合适的见 适度的定力 今天相当于麻叔给我们做了一次毗婆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