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之六

by 兼修, Thursday, September 11, 2014, 01:47 (3727 天前) @ 兼修

杲爷:
梦境是根本不存在的

杲爷:
那做梦这回事是世俗谛上的有,对吗?

平步青霄:
这个问题不学佛都应该知道吧。

平步青霄:
存在不存在是概念,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它。

平步青霄:
而做梦是一个经验。

杲爷:
在梦中,不断是真如的能力,不常是梦境。

杲爷:
就凡夫而言,能所是用心的一种方式。

finder:
就凡夫而言,能所是用心的一种方式。~~~凡夫还有其他方式吗?

杲爷:
贪嗔痴是因为与凡夫心相应,只要心不跟着走,贪嗔痴什么都不是。

杲爷:
有的经文讲,大贪、大嗔、大痴是大供养,怎么理解?

杲爷:
不会仅是指贪佛法,贪解脱吧?

finder:
有的经文讲,大贪、大嗔、大痴是大供养,怎么理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不跟着贪嗔痴走,也可以不离凡夫错误的用心方式

finder:
凡夫错误的用心~~~用心时,以为心能识境。

finder:
修观的目的是什么?~~~~找个用心的例子(所缘),破除这种习惯就好了。

finder:
但破,不是要把什么都破掉,而是因为凡夫时刻不由自主的把错误藏起来,而不自知。

元之慧•陈:
有的经文讲,大贪、大嗔、大痴是大供养,怎么理解?……在贪嗔痴里供养,指在起心动念中解脱出来了,不受束缚。

元之慧•陈:
定中生静,静静如秋水倒影,是静中禅。水至清无鱼,要发展到动中禅才有意思。

元之慧•陈:
徐風弄清影,靜寂,孤獨,與秋水相映成趣

平步青霄:
定中生静,静静如秋水倒影,是静中禅。水至清无鱼,要发展到动中禅才有意思。-----禅非动静。

finder:
破的是什么?~~~比如婴儿,凭本能而行。这里少了很多的凡夫造做。但是婴儿的本能,更接近与识的现量境。是执心为能,执境为所基础下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成人也有,并不稀奇。

finder:
动中禅,刹那定~~~是个很好的基点

finder:
但不等于放下。

finder:
因为,不脱离心的束缚,只是心对境的等持。

finder:
刹那定,或者接近止观不二时,杂染最少而已

finder:
只是有可能破壳而出


云飞月:
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一一一证悟了的人还有能所吗?

云飞月:
待汝出网来,向汝道。一一一等你证悟了,再告诉你。一一一已经回答了。

二麻子:
大贪等要成为大供养需要做到"绝待"才行。大到无所不在,则无二了。但没成绝待前会造成恶业障碍。所以禅门选了个中途基本不造恶业的方式:大疑。

二麻子:
大贪这类方法思维心的猜测是很难猜对的。


云飞月:
麻叔,怎样是大疑?参话头?

finder:
疑,我的理解就是介于心和所缘的一个支点。其貌似具有独立性。可以借其做无所缘。

finder:
所谓辅助线的一种

finder:
出定之后观,如果定心越广大,能看到局部能观所观现起的(起心动念)几率也越大。

finder:
我抛土块,引砖头和玉。

finder:
有点穿越


元之慧•陈:
出定还叫定吗?这个定也太那个了……

云飞月:
@常如 我觉得公案的难处是,先要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才好代入自己,检点心行、见地。

云飞月:
要明白在说什么,需要教理基础,另外是古文水平、历史背景等,后面两个是现代人的难处。

常如:
可能还有一个学习方式,就是不去太关注公案里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而是关注讨论过程中,自己的认识,如果能察觉得更深一些的,乃至心行,在讨论过程中显现出什么偏差。

常如:
当然,这种方式是需要些前提条件的,你刚才说的那种方式,大概比较适合一个人自学参究的情况。@云飞月

云飞月:
如果连公案在表述什么都不清楚,尤其是难的,完全看不懂,怎么谈得到自己的认识。所以,难为子平兄等做一做语文功课也是免不了的。@常如 

常如:
你这段话里,如果把“公案”两个字,换成“经文”,我就百分百赞成了。

云飞月:
我觉得在这里共同学习公案的一个作用就是,借诸位尤其是会公案的老师之力,先弄明白在说什么,才有后面各自的认识。

常如:
也许,这个群一起学习讨论经文,可能会更适合吧。

云飞月:
讨论公案,子平兄辛苦,各位也不省力,但不能说效果不好。只是学习经文,可能参与的人多一些。

云飞月:
学习公䅁,对其中的表述方式,典故背景等了解,也有一个积累过程,慢慢地看懂的地方会多起来。但要多提问,敢暴露自己的无知,这是勉励自己的。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