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与主宰。。。

by 齐愍乐平, Sunday, July 06, 2014, 07:45 (3605 天前) @ 齐愍乐平

ZT:“自得”之学就是以“虚明静一”之心为主,确立心的主体性,以避免程朱理学
“徇外”和陆九渊心学“自欺”弊端。在陈白沙看来,程朱理学以理为本体,主
张天地万物包括人都处于理的主宰、制约之下,这是“徇外”;陆九渊心学以心
为本体,主张“心即理”,认为凡是心的一切意念活动都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意义,
这是“自欺”。陈白沙认为,不论是程朱理学 “徇外”,还是陆九渊心学的“自
欺”都有其弊端。为了克服程朱理学的“徇外”的弊端,陈白沙以“自得”之学
为基础,确立心的主体性。
未得之时,心是心,理是理,心与理未能凑泊吻合;有得之时,“吾心之体隐然
呈露”,主体之心转化、升华为本体之心。此时的本体之心,已不是单纯的主体
心,而是自得于理、与理合一的本体心,即“道也者,自我得之,自我言之”的
道我合一之本体。陈白沙的道我合一之本体,既承认了自我的主体性,“会此则
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也承认了道的本体性。“道至大,天地
亦至大,天地与道若可相侔矣。然以天地而视道,则道为天地之本。以道视天地
,则天地者,太仓之一粟,沧海之一勺耳,曾足与道俟哉?天地之大不得与道侔
,故至大者道而已,而君子得之。”(论江门学派 刘兴邦)
http://qiaoxiang.wyu.cn/kxyj/200822616311172684.htm
-----------------------------------------------

一般折衷的就说可以先不管外境有没有,看内部,然后
引入个耶识,看你调整耶识,于是外境不假设,先封闭
,内识假设全封闭,最后的方向是封闭如何有待内观进展。
昨天看一本介绍陈白沙的书,大致上从宋到明,重内
轻外,重外轻内,调合内外,也都各自有了发展,有
了会通,大致心也是道理,境也是道理,于是看看怎
么主宰。。。图穷匕见,也仍然是个主宰。陈白沙是
极其高明的形式矛盾调和者,但调合不了的怎么办?
所以这个,不能太强势。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