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目前以意识心探索到的情况,以白话的形式回复在这里,也请大家批评。

by 波光粼粼, Monday, September 16, 2024, 06:38 (36 天前) @ 东方

回复楼主如下:

1、在进入正文之前,一般需要对如下的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四圣谛、四念处、十六胜行、前行,如果已经了解,继续往下。

2、正文如下:

释迦佛当年传法,成道者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释迦佛经验足、教学手段好,另一方面我认为是真相不需要太复杂的意识心和名言概念的模拟,所以当时很多普通人在没有复杂的语言概念下,也能很顺利地至少被引导得初果。所以我们先把对“空性、证悟”这些词汇的想象先放一边,也把那些所谓夙世因缘这类的意识分别放在一边。

现在大部分人都是以意识来认知自我、区别自他以及世界。这意识认为的我,就是我们认为的我执。在此,也请先把灵魂、梵我一如、真如、大日如来这些后天习得的概念及其思辨放在一边。

扪心自问,如果脱离意识心基于文字和概念的理解,请问当下这个赤裸裸的周遭,乃至这个赤裸裸的到底是什么?在此,也请把“觉知”这个后天习得的概念及其思辨放在一边。

回到开头,脱离意识心基于文字和概念的理解,这个赤裸裸的。是什么?

那么如何趋于及安住于涅槃界。以身受心法四念处为四个着眼点,以体会喜乐定平舍为手段,以诸行渐次止息为趋向的十六胜行,是一个入手处。具体来说,我们平时都是以视觉、听觉、触觉、意识判断来认识理解世界,然后才有正面和负面的情绪、筹划、身心动作,尤其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意识心的自我对话一直是持续不断的。所以或者可以平时从意识和躯干的动作入手,发现紧绷感、发现不适感,然后善于在这些身心动作的间隙发现良善、品味喜乐定和平舍四种身心状态,并练习根据自己的感觉将关注点择一放在这四种身心状的其中一种,以一种为支点放大相关的觉受(伴随动作对身体的调试,如需),也可以在这四种状态中切换,利用这些动作将身心从不适的状态中抽离出来。当不需要刻意的身心动作的时候或者提不起念头的时候,配合呼吸在身受心法四处根据自己的感觉和选择,挑一处继续做细功。不要去刻意寻找真相或者所谓的空性,它是自然而然的显现,不是意识探索出来的。(本段简称“引导及技巧”)

至于关于咒语和佛菩萨名号的作用,一方面我理解会有加持的作用,看个人兴趣和需求,作为前行称念然后让这些自然发生作用也挺好,另一方面如果有世俗不伤害他人的需求,祈祷也无妨。但是终究还是要导向前述“引导及技巧”的内容。

最后问楼主一个问题,在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之间,还不确认我是谁的时候,心念如何安放?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