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顶礼
写得太好了。写得太好了。关于十二支缘起的解说,令我了然了很多很多。顶礼了!对外境的真实感,并不足是对概念的执着,没有概念的或者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也有实执。这是基于对色、声、香、味、触的综合分析形成的一个判断。但有些情况可以使这个判断错乱。例如,走在悬空的玻璃上,就会发生听小骨反馈的信号与眼睛反馈的信号之间的巨大反差,从而产生恐惧和迷惑。我要指出的是,人类大脑的发育中,对于形体的认知远早于对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自我的认知又远早于对概念的认知。例如,单纯了解空间这个概念的不真实是不够的,我们在大脑中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的遣除才是重要的,而这无法通过思维获得,只能通过一些特别的情况获得,例如禅定。所以,中观见中的一切,我也觉得不能只从概念的角度来理解,正如踏梅师说的,那只是中间概念。遣除起来,还算容易,但那些起着极为固着的强烈的作用的认知,更为关键,我认为,相对于自我观念,时间观、空间观要重要得多,没有了固着的时间观,就谈不上心相续,没有了固着的空间观,就谈不上身体的间隔。华严经中,重重境界,相互含摄的,就是破除人的固有空间观。佛经中的“一时”,就是不断在破除人的固有时间观。这些也是我曾经有过亲身经历的,虽然还不透彻,但也足以让我觉得固有时空观的可笑了。也许佛陀真的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还其于本来面目,那个没被我们的认知模式染污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