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70今诠讨论摘录20 本颂三十六~四十五

by 1001nights, Tuesday, December 31, 2019, 21:21 (1571 天前) @ 1001nights

【整理者注:本颂三十五原讨论缺】

梯形 05:54
本颂三十六: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
本颂三十七:业以惑为因,行体为惑业,身以业为因,此三皆性空。

[分析]凡一法若由缘起而显现,则不可能有自性自相自体,即非为实有,然随顺名言共许可称俗有。若一法非由缘起而成,则不可接触不可观察,不能称有。所以缘起等诸行,只是观待安立,并非实有,如同海市蜃楼,似有而非。此理前面都讨论过。
有情生命的身体由业力幻显,行因颠倒(惑)与业力而起,既然业非实有,则三者都是十二支因缘反复轮转而成,无自性。此颂以支分缘起之法解释业、身皆非实有无自性。若从观待缘起角度解释,可以更简明直接。
————

梯形 03:00
本颂三十八:无业无作者,无二故无果,无果无受者,是故皆远离。

[分析]前已讨论,因果等为观待所成,俱非实有。故业也无自性非实有。又作业者是作者将自身与法界割裂观待而成,也非实有。既然三者皆非实有,则业无落处,果无受者。此为从观待缘起角度解释本颂,与原文入手角度略有不同。


本颂三十九:若善知业空,见真不造业,若无所造业,业所生非有。

[分析]颂文文义甚明确,关键是对“见真不造业”的正确理解。如何是见真?“见真”是实证无我无主宰而契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此才是不造业,即是涅槃寂静。此又可分两类:阿罗汉道实证不受后有,将我执连同自我的外相一并灭除。既然无有自我,造业无从谈起;菩萨道则实证当体无生,破除我执而维持个体的外相,借以无尽地利益广大有情大众。菩萨不执自我,也就无造业者,而行如幻佛事。但大众未证无生,故从大众眼光看来,觉得菩萨似乎仍然在因果业力里出没。龙树菩萨此颂所述,当是指菩萨道。
阿罗汉证涅槃不受后有,是不是断灭?佛陀曾经很直接地回答:不是。但是后人觉得阿罗汉不受后有,从而灭除了一切缘起,岂非断灭?这是绝对的误解。经云,阿罗汉涅槃如烛火之灭,更不可问火去处。蜡烛灭了,没人会觉得是断灭。烛火虽无去处,莫非就烛光读的书,烛火灭后也会变成没读过吗?可见烛火虽灭,烛火之因缘果并没断灭。阿罗汉也是一样,假设某阿罗汉教过若干人解脱之道,待其涅槃后,莫非所教过的教法会失效,甚至变成根本没发生?所以,阿罗汉灭度绝非一切缘起消灭。若强要说有所灭,也只是我执灭除干净,而与断灭毫不相干。

————

风土 09:57
的确见过资深的学佛人,认为阿罗汉的空性就是“有”的另一边,“无”,或“常”的另一边,“无常”。

心文智奉 15:57
本来想问:难道不可以是因缘残留着,唯独阿罗汉这个人的心体断灭吗?
接着发现,我说的这个“心体”,就是自体自性。。。从未曾有,谈何断灭?阿罗汉所断灭的,是对这个从未曾有的自体自性 所产生的执以为实有,即我执。
然而,他同时把自我的外相也灭除了,可谓再也不以任何形式现身了,着实容易让凡夫以为是断灭。。。

梯形 21:05
凡夫那是很凶狠的,认为佛也是断灭的人都少不了
梯形 21:05
认为佛恒常的也少不了
梯形 21:07
罗汉,佛,毕竞不是凡夫认咋样就咋样的
梯形 21:10
罗汉证无我,不怕凡夫指指点点。
梯形 21:12
菩萨也证无我,证得只剩下跟凡夫斗智斗勇了
梯形 21:16
都是无我,怎么还分两种名?见解上有高低、深浅、虚实、所趣。。。。。之异。
梯形 21:17
这理论一启动,连罗汉都当不成了。所以不讲理了![表情]
梯形 21:29
都是自内证的事
梯形 21:30
当不了佛,怎么也得争取个罗汉

心文智奉 21:41
我就把释迦佛认作断灭了几年,那几年每每念及本师,都是怀念有余信心不足。。。
心文智奉 21:47
有说法认为,阿罗汉那个果位是有位无人,实际上都投生到十方佛土去了。不知怎么理解。。。

二麻子 21:53
@心文 人被自己割裂对立而设立的虚拟名相唬得晕头转向,是普遍现象


梯形 19:52
————
本颂四十:如佛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其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
本颂四十一:佛所化且空,何况化所化,一切唯分别,彼二可名有。
本颂四十二:作者如化身,业同化所化,一切自性空,唯以分别有。

[分析]此三颂开始的问题,“性空则是什么都没有吗?或者是并非全然没有?”实际是问者对断灭见的猜疑。经过反复驳斥实有之后,问者的常见被否定,又倾向断灭,但对断灭甚有疑虑,故做此问。龙树菩萨对问者的疑虑给予肯定,力求使问者能够双离常、断二边见:性空并非一无所有的断灭。既然非断灭,在什么意义下可以说有呢?龙树以佛现神通化身,化身又现神通变化作为比喻,说明大家所见缘起诸法实际是经过多层的扭曲与投射,远非真实。而造成投射与扭曲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别,这里的分别就是指观待法界为各个诸法的割裂。虽然附加了如此多的扭曲与投射,虽然大众所见的诸法如幻不实,法界毕竟森罗万象日新月异显现如是,并非全然什么都没有,如《普贤行愿品》云:“众生无尽”。
______

梯形 20:30
法界为什么日新月异显现如是?全凭自证了。或养生,活到科学家弄明白为什么是这样。

gentlelion Jijun 22:29
为什么如是一一一这是凡夫的心行习惯,要追求一个答案
gentlelion Jijun 22:30
根源不都是自性见
gentlelion Jijun 22:41
不是不追,古人展示的是:追或不追能否全由我,而不是被蒙着眼被妄所牵绊

心文智奉 22:53
而造成投射与扭曲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别——读到这一句,下意识就想投射与扭曲的源头是有一颗心,这颗心孤立于诸法之外,它在做分别,生出了诸法。。。

gentlelion Jijun 22:59
佛经对自组织的描述就结,楞严经里世尊用丝巾打了结来描述,然后问大家怎么打开结,感觉有颗心不也是个结
gentlelion Jijun 23:00
所有的循环定义,循环论证不都是结?
gentlelion Jijun 23:04
感觉从A到B很有道理,再从B推到c也有道理…一路下去又推到A也很合理,这么兜下去不就是个结?这么一直跑不就是轮回,只是跑的圈大了,不觉得是兜圈,觉得一直在前进而己[呲牙]

心文智奉 23:08
感谢,这些道理隐约知一点,但基本上说不清道不明,总糊糊的。望不吝赐教[表情]
心文智奉 23:32
楞严经上,阿难执着这个能推理分别思维、能造善造恶的就是我心。
佛陀如此破斥:假若此推理思维分别之心,离开六尘境界,别有能分别的自性存在,就是真心了。若此分别性离尘无体,这就是缘尘分别影事。若执此以为真心,则当尘境变灭时,法身同于断灭,还有谁去修证无生法忍呢?

上善若水 23:57
@心文 我所理解的是:
觉知产生的境界,并非我心。
然而觉知的功能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实我心,不以境界幻相而改变。
楞严经中,波斯匿王在不同年龄看到恒河的这个觉知,就是此心。
不知我是否有误,若有,请指正!

上善若水 00:01
众生的错误在于:对觉知产生的境界有偏执,由于境界是幻相,经偏执后就将此幻相当真,以假为真则产生更多的偏执,从而沉迷于此境界,产生轮回。

gokr 00:02
当真本身也是一种觉知一种幻
gokr 00:03
不当真本身也是一种觉知一种幻

上善若水 00:05
只是不心外求法而已

gokr 00:08
王阳明证悟体会到了一些
gokr 00:09
提出了心学

上善若水 00:09
@gokr 觉知本性不变,觉知的应用却可千变万化,十法界就是众生应用觉知的不同而产生的。

gokr 00:09
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去参考一下佛学
gokr 00:10
@上善若水 你说的觉知是指意识?
gokr 00:11
感知感觉?
gokr 00:13
心识?

梯形 00:13
@上善若水 饿他十天半个月,看他还觉知不觉知。gokr问你什么是觉知
梯形 00:16
本性与应用分得够清的,说自性恒常多直接

上善若水 00:19
有缘成人身,则觉知配合人的身体,产生某一类的境界相。
有缘换成其他众生身,觉知结合其他众生的身体,会产生另一类的境界相。

上善若水 00:20
无论如何,觉知主体不变
上善若水 00:20
@梯形 饿了十天八天,觉知产生不同于常人的境界相。
上善若水 00:21
饿死了,会有中阴身,体验又另一种境界相

唐二牛 00:22
就得出有不变的主体的结论?

上善若水 00:22
再投胎,又是再一种境界相

gokr 00:22
都知道妄心执着偏执,于是修炼不执着,不执着又是一种执着,还是妄心

上善若水 00:23
不变的就是真如实相,不属于任何世俗的相,但有功能产生世界万相

唐二牛 00:24
问题在执着,执着的问题是啥?

gokr 00:25
佛陀只是告诉波斯匿王,有个不变的自性,宽慰一下他

唐二牛 00:25
@上善若水 这个本体恒常不变……?

唐二牛 00:27
本体每天在幻化着万相?

上善若水 00:29
@唐二牛 本体可以称为真如、实相、法性、心等等

上善若水 00:30
本体要结合众生的不同认知,才会产生不同的幻相
上善若水 00:30
楞严经其实说了
上善若水 00:30
某幻相只对某一类众生适合用
上善若水 00:30
没有合和这一说
上善若水 00:30
都是虚妄

唐二牛 00:31
两上善是怎么回事

上善若水 00:31
[呲牙]巧合

上善若水 00:31
@上善若水 [握手]

梯形 00:36
你这是次品上帝理论
梯形 00:37
众生苦乐都是这个不变本性通过众生小脑袋显现出来
梯形 00:38
上帝还是至善的,好的归他,赖的怪世人。你这个比上帝不如

上善若水 00:39
不好不坏

梯形 00:39
你证成这个,然后把它扭成纯善,自己才得救。这早呢,你加紧努力
梯形 00:40
当然你扭成时,众生也同时被洗完了脑。
梯形 00:41
当上帝不容易
梯形 00:42
我年富力强时找二十来年,还没找到你说这东西,我放弃了。靠你了!

唐二牛 00:43
找不行,得靠编[坏笑]

上善若水 00:47
其实真如这东西包含一些特性:
空性:所有世间的具体形象都是可变的,没有自性。
因果法则。
无我。
大悲。
觉知(智性)。
倾向圆满。
等等

上善若水 00:48
我认为学佛,就是要认识这个本体,善用本体在当下的因缘。

gokr 00:49
你觉得真有真如吗?@上善若水

梯形 00:50
大苦,大难,大惧,大贪。。。。你别只添好的。添全了,顶多算正品上帝理论。@上善若水

梯形 00:51
如果是至善,可直接学基督教。如果不是至善,你搞二重善恶没必要,本性那重是多余的。

上善若水 00:52
@gokr 有
上善若水 00:53
而且是遍布一切时空的
上善若水 00:53
我刚才说的特性,时时刻刻都在发挥作用
上善若水 00:54
@梯形 善恶是人给的定义,真如本身只是功能,本质没有善恶之分
上善若水 00:55
从人的角度要分善恶,那你善用功能,就会结善果,反之亦然。

唐二牛 00:57
离开事物怎么谈的上功能?事物都是虚幻的,怎么单留下个真实恒常的功能?

梯形 01:00
你这个真如要想全显,要把一切众生脑子洗净,否则不算全显。我就是信你说的这是事实,也没机会等到其全显。总有众生被其催出善恶。

上善若水 01:02
@唐二牛 确实要有事物才能展现功能。
功能本身没有任何偏好,你的意识怎么理解它,行为怎么用它就会,真如就会产生不同的事物(幻相)。

上善若水 01:04
@梯形 慢慢学吧,经典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过如果找到适合的带路人和法门,会快很多。

梯形 01:06
你把我前面2.95劫的忙活都削掉了?

唐二牛 01:07
真如是橡皮泥,仼你捏@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01:11
@唐二牛 可以这样说,但关键你要懂得橡皮泥的特性,才能捏的好。

gokr 01:11
@上善若水 你有做五戒十善吗?

上善若水 01:14
@gokr 我没有受五戒,我现在是学东密,与汉传佛教的戒律不一样。

果将 04:25
@上善若水 老兄入群的时间也不短了,难道您从来没关注过群里的讨论么?

上善若水 11:07
@果酱 以前偶尔关注


梯形 00:03
本颂四十三:若业有自性,无涅槃作者,无则业所感,爱非爱果无。

[分析]重复强调业无自性。反证,若业有自性,则是自有、常有、不可灭,也不需要作者,那么所感生的果也没有承受者。于是爱取与嫌憎这样的业果也应该无从生起。反证的目的并非仅仅在语言上再重复几遍“业无自性”,而是要表明业是缘起集聚所现,无常变异,可以在相续过程中改变其发展方向,否则修行就无可着力了。

[小结]业可以在相续过程中因当事者的作意而改变发展方向,是一切修行的基本点,若否定此点即成宿命论者。
————
RyanW 05:39
@梯形 所谓善恶,瞬间转换可能也

梯形 08:02
@WEI雨_Ryan 行,多转两圈,转全点儿:即善即恶,非善非恶。

gentlelion Jijun 10:15
善恶的观察完全取决于观察者中心,根本还是欲望取舍,分别计度。没有纯对的善和绝对的恶,其实只是个人的取舍而显现差别。所以如果你以为善恶可互相转换,潜台词就是善恶实有可互相切换,但是其时比如一个无色钻石[表情],从不同的角度看色彩不同,不能说钻石实有各色,且可以彼此切换@WEI雨_Ryan

守护贤劫 10:53
那为什么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说法呢?

梯形 21:30
加限制、割出局部,就可论善恶了。割不断故众生无量故,总有限定、标准被立起,免不了论善恶
梯形 21:31
文化传统是种标准有人家的善恶,非大乘派也有,比如说凡利于去执解脱为善
梯形 21:32
大乘当然可说凡利众生解脱为善了
梯形 21:33
这群说不二,无善恶,谁管得了咱们
梯形 21:34
但是割不断,众生那么多,那么多标准,你不断管不了人家割断。还是得论善恶。

中家 21:35
@梯形 万物皆流,善恶也是。

梯形 21:39
@中家 是,但同时也没上帝显现的迹象,你一时截不了一切众生之善恶流
梯形 21:40
好在你能干那点事,马马虎虎算够一个大流解脱用了
梯形 21:40
菩萨道无尽
梯形 21:43
在解脱中再怎么说究竟无上,也仍旧非上帝显灵
梯形 21:44
这个教比那个教差多了,与那个没法比,不服不行

—————
梯形 01:53
本颂四十四:说有或说无,或说亦有无,诸佛密意说,此难可通达。

[分析]此颂论点“诸佛密意说,难以通达”很容易被解释过分。认为诸佛密意普通人完全不可了解,若如此学佛就无意义了,显然非龙树之意。事实是经过学习人人可以对佛法有所了解,虽然离通达有距离。经中何时当说有,何时当说无,是应对当机听众,校正听众错误时的具体应对,是后得智(一切种智)的表现。后得智积累完满的过程长期而艰苦,不是容易事。

————
本颂四十五:色从大种生,则从非真生,非从自性生,彼无非他生。

[释名]大种:即四大,地、水、火、风。古印度人认为四大是世界的基本元素,又称四大种。五蕴:色、受、想、行、识。蕴又作阴,为集聚、覆盖意。

[分析]广义的色,是指我们感受到的,为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对的境,这包含了色(狭义)、声、香、味、触。颜色,形状,软硬,大小等都属于色。色法由四大组合集聚而显现。色从四大生,注意,色也从五根生——这点颂里略过未提——是观待割裂取舍而成,所以色不可能是自性有。色不可能自己生出自性来,又因为四大无自性,色也不能从四大获得自性。
————

鱼 09:47
@铭宸 那为什么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说法呢?
--- 两者以自净其意作结。目的就是原因。别看狮子他试图怎么绕,结一样。

梯形 21:03
@鱼 [强]

梯形 21:04
对“自”的大小有无的不同认识,开演出三乘、五乘或九乘
梯形 21:05
入哪乘道,是见解决定的
梯形 22:03
又捧见地派了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