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寻源记 09 念(续1)

by 1001nights, Wednesday, March 22, 2023, 16:06 (372 天前) @ 1001nights

在讲盈满油钵的比喻时佛陀还特别提示,这过程中不能“放逸于外”。后在 《相应部46.52经》读到“念于内法和念于外法”,明确指出内外之别。佛法之念,可以直接读成“念于内法”,也是经里的“圣弟子具念”——经中经常以“圣弟子如何如何”标志内道独特的修法。念身为kāyagatāya sati或kāyassati ,其中“身(kāya)”的基本义为聚合,可以指身体,但远不止于此,很多时候用于非物质的聚合,如此处“念身”即是念聚成体;这里的“念”当然是指内道之“明慎念”。前面四随观描述的“念住(satipaṭṭhāna)”,其中“住”的字面含义为现起,念当然同样是内道念,而四随观,更是不放逸于外的内道之念的具体操作。所以这些不同的表述:念于内法、圣弟子具念、念明慎、念身、念住等,内涵一致,都是要发起明慎、维持明慎,当然程度上可以有差异。

回到念根的那句讲解,后半句“能忆念、随忆念”是常见到解释的,但如果只读到后半句而忽略了前面的“至高念明慎(parama satinepakka)”,就把佛门之念混同于庸常理解。此后当遇到具体案例,比如安那般那念,朝鸣兄特别提醒不能只读到“安那般那”,须要留意后面的“念”,这些地方正文都有细致的介绍。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