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寻源记 13 内

by 1001nights, Monday, March 27, 2023, 02:37 (623 天前) @ 1001nights

所有重新厘清的词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内”了,这是正文的主旨。但最初,我们对这个词并未足够重视,按照通常解释,理解成“在……之内”,粗看也读的通。比如最初读到“ajjhattam eva cittaṃ santiṭṭhati”,我们只是读成“内心住立”;“ajjhattaṃ cetosamatha” 我们也只是读成“内心奢摩他”。

朝鸣兄最早注意到,内外的区分,在经里被用在解释内外道之别。《相应部46.52经》记载,当时有外道表示困惑,佛陀要求舍断五盖进修七觉支,自家一样要求、讲一样的话,有什么差别呢?这是要紧问题,今天人们仍然会这样问。佛陀亲口解答,五盖成十、七觉支成为十四——每一条都可以有差别。

这些地方的翻译,措辞不难,难在解读。比如五盖第一条“欲渴盖”的两分,《杂阿含713经》译:“内贪欲”和“外贪欲”,文字简洁,只是看不出如何解读。相应部注释书解释为:“ 内欲渴求为 对自己的五蕴生起的贪染向往;外欲渴求为对他者五蕴生起的贪染向往。 ”现代通行的解读和翻译也大多是把“内”理解成“自己身体内”的。

然而回到原文,在这段讨论佛法与外道区别的对话中,这个解释令人困惑。按此说法,内外道的区别难道在于,能够处理对自或他的贪染向往吗?都知道佛陀同时代,苦行和戒律要求远较佛门苛刻的颇有人在,恐怕不能把外道归入只能处理对他者生起的贪染向往。注释书对瞋恚盖、疑盖的二分解释角度类似,只是“于外之疑”没有解释为对他人之疑,而是说“大疑”(大致是对佛法之疑)。至于另外两盖:“沉倦盖”和“掉悔盖”何以二分,未作解释。恐怕这两条更难解释成对自己的沉滞和掉举、对他人的困倦和追悔。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