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寻源记 11 似而不同

by 1001nights, Friday, March 24, 2023, 15:44 (370 天前) @ 1001nights

经藏大量使用近义词,有些时候连续使用若干近义词是为引起听者重视而作强调,不过也有相当部分并不单纯为了强调而罗列,也不仅仅为了富于变化而换词,更不是因为口语表达而随意变化。很多近似词的使用是精心选择的,表达不同侧重。有时大量近似词之间差异难以在译文中体现,是不同语言特色使然,也是翻译中常见现象,不足为奇。不过,在对照经藏原文后,我们注意到有些差异比较重要,应当在翻译和解读中加以区分。

一个例子是“法随行(dhammasārī)”有别于“随法行(anudhammacārī)” 和“随法向(anudhammappaṭipanna)” 。这一系列相关字汇形式接近,以至于在有些解说和译本中混淆。现代中文译本常见的“随法行”,被用在相当不同处,对应原文若干不同词,而原文中这些词的使用实际上分两组。

第一组用于描述入流向,这是入于解脱道的几类圣者当中的最初阶,这组词我们译为“法随行(dhammasārī)”、“信随行(saddhānusārī)” 。 第二组词用于描述程度更高的入流支和入流支以上,我们分别译为“随法向(anudhammappaṭipanna)” 和“法随法向(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另有一个同义且使用范围相同的词译为“随法行(anudhammacārī) ”。这组词见于描述入流四支(《相应部55.5经》等),或其上更高程度,如深察缘起(《相应部12.16经》 、三叠句的《相应部12.66经》等),直至解脱者(《长部19经》)。这个范围,从不使用第一组词。

这些不同的原文,在相应的阿含古译中,区别度是有的,不过出自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结果是译法太多样。“法次法向”,初读阿含时曾感困惑的一个表达,甚至搞不清断句位置。基于中文译词的字面理解,比如“次”,含义可以是“次序”,也可以是“差一等”。古今诸家解释也很多元。这词是前面所说第二组词当中的“法随法向(dhammānudhammappaṭipanna)”。在四部阿含中,它还有好几个不同译法,如“法法成就”(《杂阿含3经》,对应前文提及的《长部19经》)、“法法相明(《增一阿含25.2经》”),如果加上同组中另外两词所对应的多种译法,如“随顺法”、“趣法”等等,读起来更容易困惑,而意识不到其中联系。这里还没提到第一组词在阿含古译中的不同译词,两组对应译词全部列出的话,相当繁多。

我们认为,无论从翻译角度还是阅读角度,首先需要留意的就是原文用词上这样两组基本区分,更精细的辨析暂且不忙。两组不同的措辞可以看作一种标志,指示了不同修行程度。如上所说,第二组词用于入流果及以上直至解脱者,也就是八圣道已经展开的四双八辈之士。在很多地方能看到佛陀对四众弟子的殷切期许:“娴熟、得引离、自信、离轭安稳、多闻、持法、法随法向。” 不由得感慨佛陀要求的标准实在不低。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