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谛卡禅师: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以及了知「道与非道」

by opuxianxingo,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17:00 (3779 天前) @ opuxianxingo

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bana),观察现象界的生灭。在第三观智,当你禅修时,你观察到三法印:无常、苦、无我。所缘境的生起,因为有生起的因;他们消失,因为消失是他们的本质,我们无法希望事物不要生起或消失。有为法没有实体,是无常的,没有灵魂,一切事物只是一个生灭过程,这是佛法独特的地方。通常,人们宁可相信:可能有不会改变而永远存在的东西。在佛陀的教导里,没有所谓的「事物」,只有生灭的过程。当我们谈论一件「事物」时,试着去了解它的意思。Thing这个字有很多意思,本来无事物(thing)只有生灭过程,这是非常深奥的,这是佛法异于其它宗教和思想的地方。在其它宗教,你也会听到某种无常观和苦。当他们谈论无常时,他们谈到色法的无常,例如,你打破一个玻璃杯,人们会说:「噢,这是无常的。」但是,在它打破之前是永久的吗?不是,即使在打破之前,它也是无常的。「无常」一直在上演着,只是许多人察觉不到。当我们想起一种事物时,只要形状相同,我们认为它是永久的。在佛陀的教法里,无常并非指形状的无常,而是指性质的无常:冷、热、硬、软等等,这些性质总是在改变。在第三观智我们看到三法印,当我们培养更高的观智,这三法印:无常、苦、无会变得更深刻。第四观智是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bana),Udaya指生起,baya指消失。无常的定义是:Hutva abhavatthena anicca(《清净道论》628页)。Hutva的意思是「已经形成」,亦即发生、生起;Abhava指不再存在。在这个观智,无常并非指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是完全消失。关于这点,人们非常困惑,甚至误解无常的意思。「改变」是无常的一个特质,无常的真正意思是不再存在。虽然我们有「事物会改变」的观念,但是仍然有「他们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想法,这表示我们仍然有「事物会持续」的想法。虽然事物已不同于往昔,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它和以前一样,无常的真正意思是不再存在。在这个观智,禅修者已经培养非常强的定,非常强的正念,很少念头会生起。偶尔你会想所缘境,不会想任何事情。在这个阶段,禅修者几乎停止想其它事情,只是偶尔会想有关禅修的事及其体验。在进入第四观智之前,禅修者会怀疑是否他的禅修法是正确的:这是名法吗?这是色法吗?这是无常吗?这是苦吗?仍然有这些疑惑。当禅修者到了这个阶段,这些疑惑全化为乌有。禅修变得非常自然,无须非常努力即能继续下去,这是心为何如此平衡的原因。此时有「舍」心所,非常强的轻安生起。轻安有许多特性,其中之一是不喜不惧。此时,没有兴奋,不苦不乐,心变得非常平静、平衡。禅修变得自动自发,无需非常努力,禅修者多能住心一境,偶尔,心也会跑掉。当禅修者发现心跑掉时,会立刻把心收回来,不需太费力。在这个阶段之前,心会到处跑,去想其它事情,你把心收回来,几秒钟后,心又再度跑掉,这是一种挣扎,我们和自己的心作战。过了一段时间,心安定下来,住心一境,我们不再和念头作战,精力也平衡了;在这个阶段前,我们没有足够的精力,而且对禅修不是很感兴趣。到了这个阶段,精力平衡了,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在这之前,我们非常精进,太用功,心变得烦燥。太用功和精力过剩导致浮躁不安;不够用功和缺乏精力,导致懈怠和懒惰。在这个阶段,禅修者的精力得以平衡,有足够的精力保持觉知,能让禅修继续下去,禅修者能毫无困难的长时间打坐,因为在这个阶段,禅修者不会掉举。当禅修者无法安静打坐时,这是掉举,而非身体疼痛。在这个阶段,身体的疼痛生起又消失,由于住心一境,心不掉举,不会想去做其它事情。心专注于所缘境,观察当下所缘境的生灭。所缘境变得越来越细微,它非常微细的生起;在这之前,所生起的是非常粗的感觉和念头,而现在感觉变得细腻,念头也变得非常微细。此时,心有六种特质︰不喜不惧,无爱无憎,不苦不乐(不会对任何事情感到兴奋、激动)。禅修者变得自动自发,精力平衡了,坐很久也不会很辛苦;禅修的所缘境变得非常细微,心不散乱。有许多种舍(upekkha),「舍」具有六种特质:不喜不惧,无爱无憎,不苦不乐。因此,这个观智的定义是︰(看见现在发生的法的消失,而能如实了知,叫做生灭随观智。)Paccuppannanaj 指现在、目前。观察现在身心生灭的过程,不想以前发生的事。有些人认为:如果你回想过去,发现过去发生的事已经过去,因此,他们以为他们了解无常。这不是真正的智能,对无常没有深刻了解,对无常的了解,必须了知当下所发生的事,当下所发生的事是生灭无常的。Dhamma有很多意思,这里指身心的生灭过程。Paccuppannanaj dhammanaj 指现在发生的身心现象;Viparinama指变异;Viparinamanupassane指变异随观。整句话的意思是:观察现在发生的身心的生灭过程,并能如实了知,叫做生灭随观智或生灭智。因此,在这个阶段,禅修者观察所缘境的生起时,所缘境的生起变得非常清楚,且立刻消失。此时的观察变得非常敏锐、清楚,清楚的看到所缘境的生灭:立刻生起,立刻灭去。禅修者能看到所缘境在此处生起,在此处消失,没有例外。事实上,有许多种的paccuppanna(现在),其中一种叫做相续现在(santati-paccuppannaj),即把事情视为一组。例如,我们听这钟声,几秒钟后,钟声消失。我们听到第一声「咚」,然后钟声慢慢消失。如果我们把钟声整个听来,它花几秒钟,这叫做相续(santati),相续表示一系列,把整个系列视为一个。这种了解无常是非常粗略的,但是如果你更专注,你会听到发出声音,许多微弱的钟声一个接着一个出现,越来越弱,新的声音一再生起。每隔一秒,很多声音生起,很多声音消失。在理论上,每秒大约振动一千次,非常短暂,非常快速。Khana-paccuppanna(剎那现在)指非常短暂,一剎那。身心的生灭是如此快速,以致于我们无法快速的(如同他们生灭的速度般)去体验或观察他们。佛陀说:身体的生灭过程每秒约一万亿次,每秒钟生灭一万亿次。对普通人而言,这是不可能有的经验;而心的生灭过程比它大约快两倍。如果我们能在一秒钟内体验大约十个无常,我们对无常的了解是令人满意的;通常在一秒钟内,我们只能观察两个无常。当我们非常专注和平静时,时间延长了,一秒钟变成长的时间。有时,禅修者觉淂他已经坐了一小时,然而,当看到时钟时,他们发现:他们只坐了五分钟。有时,在禅修的另一阶段,你坐了三、四个钟头,但是你以为你只坐了一小时。时间变得不真实,当你的正念变得强而敏锐时,时间似乎延长了;有时,当你入定时,时间消失了。在这个阶段开始时,时间的失真(Distortion)也同时发生。在这个阶段,当你有某些体验时,因为你有想和使用名称的习惯,你会去称呼它,但是当你想要称名时,它已消失。你发现:你不再能称呼事物的名称,你只能观察他们,没有任何念头。对初学者而言,禅师教导要注意「所听到的,所生起的念头等每一件事」,当你到了这个阶段时,你一观察所缘境,它立刻消失,所以你无法再观察,你放弃观察,保持觉知。在这个阶段,你只是观察,当你不再注意任何事时,你不会去注意他们,因为注意(note)非常慢,而观察非常快。在这个阶段,禅修者有时会体验到亮光,这是心非常专注的现象。这些亮光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时非常明亮的星星会出现,并且快速消失;有时它从一边出现,移动穿越,禅修者非常感兴趣。有时他看到移动的亮光,像月亮一样变得更大。在止禅,也可以体验到这种亮光,这是定和精力的征兆。有时,时间非常快速的消逝,这意味着你的心非常快速的生灭。在心的生灭过程结束时,有个叫做有分(bhavavga)的间隔。当禅修者有太多的「有分」时,会有大的间隔,例如,如果禅修者在观察生灭之间有很大的间隔,那么,在一秒中,他只能体验一些事情。如果有更少的间隔,那么,他会有更多的体验。当你体验更多的事情时,这时,你会觉得时间变慢了。如果你读过量子学和相对论,你会更容易了解。当你的心非常快速的工作时,你会觉得时间慢了下来,这是非常真实的。在禅修的另一阶段,当心超越时间和现象时,此时,你看不到生灭现象,对你而言,时间已经不存在。有一种状况,时间是不存在的。这个阶段的智(bana)变得非常清楚,观察心的生灭过程,只是单纯的心的过程,没有人的存在。你不去想它,只是观察它的生起,这只是一个过程。每当你观察身体的生灭过程时,你清楚的看到相同的事,你没有疑惑,没有任何念头。你观察它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清楚的观察它的生灭,毫不费力,非常清楚敏锐的知识,清明的智能,这是让人惊讶的。令人惊讶的是:非常清楚的观察是可能的。通常,我们非常迟钝和含糊,非常困惑,我们没有清楚的观察事物。在禅修的这个阶段,没有念头。当我们专注于所缘境时,我们非常清楚的观察。有时,我们感到非常愉快和满足;有时,大喜会充满全身,心变得如此平静,以致于没有念头。观察变得非常清楚,观智变得敏锐、清明,此时,喜产生了,但是太多喜悦会让心浮躁,变成一种不净,这是为什么这种状况被称为观随染(vipassanupakkilesa)的原因,他们本身并非不净。如果我们注意,不执着,我们不会为这些状况感到骄傲,我们没有误解这些经验,他们只是生起又消失,这只是一种生灭现象。如果我们执着这些状况,感到骄傲,有时,这些状况会被误解为涅槃,这是一种观随染、误解。由于身心变得轻安(passaddhi)、清凉,以致于你觉得你好象坐在有冷气的室内;有时,你的身体感到阵阵凉意,甚至体温也降低。在我的寺院有温度计、血压计和脉搏计数器。有时,我会自己量血压、脉搏和体温,真的体温、脉搏和血压降低了,这显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只是心非常活跃,但是没有念头。这显示「想」使用更多能量,「担心」也消耗许多能量;如果你无想无忧,心会变得非常敏锐,只使用最少的能量。此时,禅修者也能体验喜与大乐,因为那时心无罣碍,禅修者感到非常自在快乐。这看起来似乎矛盾:看到所有事物的即生即灭,一个人如何能如此快乐?因为你已经完全舍离,所以你感到愉快;舍离带来真正的快乐,而执着是一种负担。大多数的人,当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时,他们会感到快乐,而真正的快乐是一无所求。这非常难理解,如果我们不禅修,只是去思考它,将难以置信。在这个阶段,你一无所求,除了生活必需品,你不会渴望任何东西。因为你有信解(adhimokkha),在这个阶段,禅修者对法有深的信心。这种禅修可以获得智能和解脱,对于这种禅修,你毫无疑惑。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