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回。。。。
————因交流尚少,相对精确的共许名言尚未建立,俺不敢说已经准确地了解了您的意思,但就俺目前的了解应该是如下回复。。。。。无所缘,很早以前的理解大抵是对苦乐喜忧好坏等保持一个平等心。后来发现这里面有个大的不平等,即主/客,能/所。所以后来理解的无所缘是破除了能所对立的执着。有能所的显现,但其中都是缘起并无一个能观的主和所观的客。我理解这也是麻叔所说的无所缘?————这里您说成,是毗婆舍那的内容。如果作为思维了解则不过是概念而已,如果作为实修现量则近于实证。二者之间距离甚大,可以说前者是闻慧思慧,是毗婆舍那的基础,而后者是毗婆舍那的结果,契入空性。在此基础上,再把杂染辨别清楚,就算是契入空性了,也即得个入处。————这点放这地方相关性不大对。没搞明白杂染,没法真的明白无有能所对立。搞明白杂染是毗婆舍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所缘时,心是非常开阔的,并不主动去观察某一个所缘,但也没有遗漏,对一切都敞开。心也变的很敏锐专注深入细微。————这里说到的,更像是无所止,而不是无所观。即使如此,也是无所止中比较不容易得力比较被动的一种。重要的是此时我执会松动,不认同观察者是我。因为没有证到这个程度,所以只能是猜测,虽然这种猜测不一定有益。————是。不完全是。我执会松动,最初的进展是不认同观察者是我,但随之需要放弃这种方式。执我是错,以不认同对治,对粗分有效。后来超越执我非我的对立。这里很难表述。所以,据此,说的后期是到了如生灭随观智,此时已对苦无常无我有了一定体会,所观境遍及五蕴,会观察现象以及认知现象两者的共同产生和消逝。而此时如不注意也会非常走入修行的歧途。————南传的作法我知道的有限。局限于我的了解,这地方其实是不到基于无所止的毗婆舍那:无所观。而且,再往下的相当长一段里,仍然没有到无所观。无所观在突破凡夫习惯的能所对立格式方面,要比您引用的那些南传次第迅猛很多,但也难学不少。以上不知是否是可对比为无所缘?或者说扯脱是四念住的高级/进阶方法?——扯脱是对无所观的一种引导方便。但感觉也有两个不同:1、内观中一般说到观智也是无常无我的,而本觉智说无我是一定的,说无常感觉不是这么回事。本觉智可对比的反而更像是南传定义中的涅磐,本来如是。——本觉智无我,谈不到常断。而依本觉智随缘显现的“心性自然智”无常无我,基本就是观智。本觉智与南传涅磐的异同,据俺了解,其实就是涅磐“性寂”还是“性觉”之争。嘿嘿。2、内观中观智和定力似乎是同步提升的,即使是纯观体系,如有刹那定。按我有限阅读麻叔的文字,似乎扯脱的方法是一下手智慧猛利远过内观,而正因此定力需要后续培植?——从大乘的角度看来,定力与智慧虽然相关但相关得并不极端紧密,也就是说,并没捆绑到一块。有些智慧猛利的根性,似乎是过去世积累定慧的后果,于现在的定力有时候关系不那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