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待与割裂》中无所止的思考

by o蹲断妄念o, Friday, June 21, 2013, 08:00 (4171 天前)

《观待与割裂》提到的“无所止”, 没有举出禅法的例子。 是不是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就如名称一样简单, 没啥说的? “无所止”还是让我想到我知道的几种方法。想到的先罗列如下:1) 若修止者,住於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攝來住於正念。是正念者,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施作,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唯除疑惑、不信、誹謗、重罪業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大乘起信论》2) 曾经读到过的某种大手印开示(文章名字忘记了),大体也是说宽坦身心, 不依一切。3) 宏智正觉禅师《默照铭》, 似乎也是无所止。 只是那篇铭文,似乎讲般若见为主,具体方法不明,不像上面起信论那段那么详细清楚。4) 《花出青嶂》中提到的“夺所”, 对被夺者来说, 不用费劲, 由禅师帮助把“所”夺掉, 成“无所止”。5)蔵传所引的大乘和尚的“全不分别, 全部思想”禅法。6) 宗喀巴对大乘和尚那种全无分别方式是持批判态度的,他提到,一是容易昏沉, 二是不修观慧 (这点未必是大乘和尚的本意, 也可能是藏地对其禅法的曲解)我的理解: 首先心什么都不执, 不习惯, 比缘小相大相都难, 是为难点一; 其次,无所缘,容易昏沉,如宗喀巴所言, 是难点二。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