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南传是标准的渐修.
所谓顿法或渐法,若当作接引不同根性的不同方便,这个比较赞同. 世俗大都对顿渐当作商标来用,误解随处都是,麻兄举的例子就是一个方面.我过去是信仰个大乘的佛教徒,其实现在也是. 但我眼中的南传的教法(暂且称为渐),北传得某些教法(顿).不太容易拿来比较.不过可以勉强试试.1: 我觉得南传根本没有想去破无边微尘生灭. 只是把自身五蕴的解脱做到了极致,虽然其解脱德非一般菩萨可比.但还离佛见稍远.2: 如果通过南传的修法修到行舍智,只要愿意积累波罗蜜,发广大心.誓愿成佛.就是菩萨(但南传认为只有佛陀受记才算菩萨).3: 就我目前所臆测,在名色之前,北传的顿悟的教法其实还是跟南传的教法差不多的.不过所缘不同.4: 所谓顿悟,牵扯到名色之后的东西.这个是大乘的高明之处.但也因为一下子跨越太多.如果不能清晰的跟名色分别的智慧相接。就太容易变成相似法.1,2诤论不太多,3如有必要推后在论。就4先说些,麻兄及各位斧正。我们凡夫的心态能不能直接完全把握空性呢? 我认为一般是不能的,但是可以把握空性的趋向. 也就是说,凡夫无法通过顿悟,现量升起千万化身,现量生灭灭己,寂灭现前. 但凡夫可以同过名色分别,升起广大平等心.从而趣入类似中观的"八不".也就是说,凡夫的虽然不能直接把握空性,但是只要克服一种习惯,是可以让空性流出的。具体做法佛经中说过,比如圆觉经中云: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与无了知不辨真实“。但是,在具体做之前,要对我们凡夫的心进行分析一下:凡夫的心有2种基础。这2种基础的心1凡1圣。 1是有分心,这也是我们前生最后的死心。今生的生心。有分心在没有清楚所缘的情况下,会大量现行。不光睡梦中,哪怕我们说话,思考问题,自认为清楚明白的时候,有分还是如瀑流一样,间歇的爆发。这是我们的心的基础状态。 1是所谓的真正的”空性真心“,这种心也是我们的基态(本来)。但被妄心掩盖。如恒行末拿。哪怕睡梦中,也持续执著为我。在了解的凡夫的基础心态后,可以试图不以任何为心所缘,如圆觉所说,与刹那生灭间,不跟不随。只是与我执升起时,能所平衡,不断舍弃(类似唯作心)。 在不偏定情况下,这种无所缘的心。其实还是缘身受心法。这是因为要不落入有分心。只要不落入有分,而且心色并行。所谓八识甚至空性就会流露。 但如果偏定,就可能心趣入所谓的”空性(其实不是)“。这也是南传只所以不认可北传得一个原因。 名色分别之后的菩萨,是有可能升起多身多心,因为一切平等,互不相碍。但在凡夫的我执积习未根除前,它不应该会影响根识门头的刹那观照。先谈这些臆测,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