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解深密选读讨论 24 止观

by 1001nights, Friday, May 22, 2020, 15:12 (1435 天前) @ 1001nights
编辑 by 1001nights, Friday, May 22, 2020, 15:19

风土 18:30

《观割》贴文1月30日,1/3:

释:
此段讨论的是禅修中的各种“所缘境事”,侧重在所观境一边——宾位,而能观一边虽然留待下文中深入,但却绝不是忽略。

“无分别所缘境事”——修习奢摩他中使用。在正确的奢摩他中,行人持心专注于所缘境上,不再起其它心念。“境事”的含义不仅仅是所缘境,也包括了内心围绕所缘境的行事。奢摩他中其他心念不起,不对能缘心与所缘境进行任何分别与分析,这样的包括了能所两边的心态,称为无分别所缘境事。

“有分别所缘境事”——修习毗婆舍那中,须要对内心的影像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内当然包含很多分别对比等等心行,特别是包括了内心用于维持奢摩他的张力,分别对比的对象也必然在变动,是为有分别的所缘境事。初步的毗婆舍那分析的意根的所缘境,进一步的则将奢摩他中能持之心与所持之境一并分析。

风土 18:30

《观割》贴文1月30日,2/3:

“事边际”在论典上的解释是“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的总称”。尽所有性,简说就是穷尽缘起事相差别,遍一切缘起;如所有性则是一切法性空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事边际如何能成为“所缘境事”?在尚未契入空性前,行人以毗婆舍那对内心进行分析的时侯,必需依佛门正见为引导,这时事边际以正见的形式出现在毗婆舍那中,作为分别正误的标尺而成为所缘境事。待婆毗舍那修习中见道契入空性时,证得事边际所缘。

“所作成办”是指完成从概念到真实体验的过渡。比如,从书本上知道糖,知道糖甜,这种了解属于事边际。而吃过糖后,则完成了“糖甜”从概念了解到真实了解这个过程,是为于“糖甜”一事所作成办。修学毗婆舍那的过程里,行人对于实相会从概念性的正见过渡到亲身体会,所以“所作成办所缘境事”是毗婆舍那过程中的校正与目标,自然也是“所缘境事”。从证得事边际所缘见道为始,所作成办随修习而增长积累。

风土 18:31

《观割》贴文1月30日,3/3:

在奢摩他中,所缘境无论取何种声音、形象甚或法义,都为尽所有性所摄,属事边际。又因奢摩他是毗婆舍那的基础,以得专注及身心轻安为目标,这也是所作成办的一种。

奢摩他的所缘境事为:无分别,事边际与所作成办。
毗婆舍那的所缘境事为:有分别,事边际与所作成办。
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奢摩他与毗婆舍那在心行上的差别在于对所缘境的有分别与无分别。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有分别与无分别的心态是不能并立,故奢摩他与毗婆舍那无法同时进行。对此一般禅修教授里说,奢摩他与毗婆舍那需要“轮番修”或称“交替修”。但是在下文里我们将看到,《解深密经》所讲的奢摩他与毗婆舍那,自开始毗婆舍那后,都是同时修的。

--贴文完毕

初初学 21:41
有分别和无分别皆为分别

冷月 22:30
呵呵,这么说话,蛮像禅宗的,或者说禅宗就是有意这种说话模式。好玩。

冷月 22:35
教下似乎都是在竭力说清楚,因此对于受众、语境大都也都进行了定义。


梯形 00:15
做,做事,选个所缘境做事儿。。所缘境事

梯形 01:18
俱体做什么事呢,看个例子,天台的总结

梯形 01:19
天台的渐次止观,奢摩他分系缘守境、制心、体真三类

梯形 01:20
毗婆舍那分空、假、中三观

梯形 01:21
三观的位置在体真止之前

梯形 01:22
穿插在系缘与制心之中

梯形 01:25
禅门慧能后二三代的入门手段落在制心止那儿,所谓的不思不想不忆。。。

梯形 01:26
这是培养个基础,与空假中三观还没搭边。

梯形 01:26
也就是说那是修止,还没进行毗婆舍那

梯形 01:29
如果没有闻思层面的空假中三观,在系缘及制心中,是没法做观的。

梯形 01:31
观的意思是思惟,散心非散心都行,但是思惟的内容没准备,没谁能思惟到那些,释迦佛除外。

梯形 01:33
所以离了教理基础,错把修止当修观,毗婆舍那该完成的任务就完不成

梯形 01:35
汉地及藏地,有一批没弄明白的人,把不思不想当空观,是不对的

梯形 01:37
天台的总结是不错的,过几天进展到观割的三止三观,更精细些

梯形 01:38
因为闻思层面的空假中在七十今诠中铺垫好了。

梯形 01:41
这是渐次止观这部分

梯形 01:43
天台也有快的,圆顿止观,和慧能的定慧等差不多。它也一样面临类似的困难:说了半天不知怎么搞

古慈 01:46
@梯形 呵呵

梯形 01:46
要想知道怎么搞就要细说,要细掰就又掰成渐次了。所以要弄明白它,直接去弄懂渐次就行了

古慈 01:47
天台很汉人…

梯形 01:48
嫌慢的话,就集中力量啃观割

梯形 01:50
不用空假中这么掰,用龙树原汁

梯形 01:51
对应圆顿与定慧等,整不上去稍退一步,不至于退掰得过细、割裂过多

梯形 09:32
对每个人而言,掰到的适当程度生效是为最佳。不是割得越细掰得越小就越好。

梯形 09:34
要止要观察要思惟,不止不观察不思惟,这些手段都能见到

梯形 09:35
对人这种众生说,细度还是有个大致要求。

梯形 09:37
这是解脱的需要,能治能知能动到哪里

梯形 09:43
不需要无限地去知去说去懂,使手段不知不说不思也没错,但让你说时你不知不明需要的那个深度,这就不行了。

梯形 09:45
说明不够深度就封装伪装自欺被欺了。是止观不到位造成的。

圣普 09:46
梯哥,不知不明还有深度?

圣普 09:46
是不被昏沉遮蔽么?

二麻子 09:48
哈。你能看见计算机荧光屏的背面吗?是被昏沉遮蔽的吗?

圣普 09:53
看不到[Grin]

初初学 09:53
正见是基础

初初学 09:54
其实正见的树立也需要多思维多观察

初初学 09:55
正见和止观之间也是有诸多联系的

初初学 09:57
理论联系实际,用掌握的理论尽可能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世俗中学习的要诀

圣普 09:58
谢谢麻叔,凡是显现的都不被遮蔽,被遮蔽的也谈不上显现吧。

圣普 09:59
遮蔽是推断,被推断牵引,名为遮蔽。

二麻子 10:00
我只是想说,缘起法都不是单一原因的,早就割裂成无数片了。试图归结为唯一原因,不管叫无明还是昏沉,嘻嘻,都是无明表现。

圣普 10:01
收到,谢谢麻叔

梯形 10:04
我们普通人对自心了知的深度都不够吧

梯形 10:06
在了知的范围内,总是明了的,甚至可以说在了知范围内是全知。。。但是范围标准不是你我来定,这个标准我们都得听佛的

圣普 10:09
@梯形 我去练练看。

梯形 10:10
你我的标准与佛指定的深细度不一样,就得按佛的来。各自的封装、明了、甚至全知、没毛病、圆顿。。。不能当标准用

初初学 10:22
@梯形 梯哥,奢摩他的事边际和毗婆舍那的事边际有什么区别?

梯形 10:28
证事边际,止观就双运了,不好再分止与观,也谈不到止的事边际、观的事边际。

初初学 10:32

初初学 10:33
止与观貌似没有绝对的界限

初初学 10:33
就像依他起和遍计执

圣普 10:49
刚开始还是有区别的

圣普 10:49
无分别所缘境事和有分别所缘境事

梯形 10:54
历史上止观平等分说是一方式,交替修至不二,不能偏废

梯形 10:55
也经常在说法上以一个为主另一似为辅,实际也是不偏废,一样的效果

梯形 10:57
说定力,佛的定力最历害,他有智慧[Grin]。每层止法,为什么要那样止,有何利弊目的。。。这个为什么,就是观。止力上升,凭借观。

梯形 11:00
观之极为智,佛智慧最历害[Grin]。他怎么搞的? “退居静处,专精思惟”。这类词经中多见吧。这是凭止力顶起智慧了

梯形 11:02
如果没想清为什么要那样恒住,谁tm甘心去做那事儿。

圣普 11:02
目前在止中还看不到慧[Frown]

梯形 11:03
理证事证,有点儿就比无证强,就甘心那样去恒住去止。

梯形 11:05
人不就这习性嘛

梯形 11:06
什么样的见就会奔什么定去

圣普 11:06
[OK]

圣普 11:07
明白,修奢摩他得奢摩他,修毗婆舍那得毗婆舍那,欲往为先

圣普 11:08
靶子要清晰

梯形 11:09
交替修时,确实是占用“主线”时间,但这也有值得的一面。

初初学 11:09
止中见不到慧,这个不可取

圣普 11:14
@梯形 [OK]

梯形 11:15
所以一时玩不了定慧等,不用上火。闻思见解不差的话,分时交替也不慢

圣普 11:16
@初初学 刚开始时,无分别所缘境事时,不对所缘境分析的

梯形 11:17
比闷头定,不思考,及只靠想不修定,快多了

圣普 11:18
[OK]

梯形 11:20
如果谁都上来就定慧等,慧能下二代就不能走形得那么快

梯形 11:22
定慧等直接入,几乎就是个传说,一个方向而己。细究历史上到底有几个是?几乎找不到。

梯形 11:23
找到仅有的几个,咋证明他没任何基础?

圣普 11:30
[OK]


梯形 11:30
他们暗下功夫弄出临门一脚,被记录下一刻辉煌, 咱们别受骗,以为那种事像遍地野花似的

梯形 11:34
一定要闭门自己搞出来

圣普 11:38
谢谢梯哥,先睡了。。。


完整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