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70今诠讨论33 行履
风土 07:30
《观割》贴文11月9日,1/2:
第二项 明义别释 第一目 缘起即相待
何故无生?以诸缘起因无明生,佛说无明缘颠倒起,而彼颠倒自性空故。何以故?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九)
言无常者,谓非有常;常若无者,即无能治之无常。余三亦尔,故无颠倒。
本颂九:
非常非无常,亦非我无我,
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
风土 07:31
《观割》贴文11月9日,2/2:
[分析]
在否定恒常的真实性而说缘起、无常、无有自性,在否定主宰之我的真实性而说无我之后,龙树菩萨相当仔细地做了防护。因为有的读者在经过这些破斥后,会落到另一边,认为有个“无常”,有个“无我”;另一些读者会误以为眼前的这些事物,都是完全无所依托的空幻,而试图寻求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真空境界”;第三类人会误解为“什么都是没有的,所以做
什么都无所谓”。这里龙树指出,作为与常对立的无常,与我对立的无我,只是对治执着的需要,也都是缘起无性并非实有。只要离开“恒常”、“自我”这样的错误,也就不需有“无常”、“无我”这样的校正。
---贴文完毕
吉祥林 11:10
这里是破断灭见?
吉祥林 11:14
净不净苦乐,是故无颠倒。此处颠倒做何解?
冷月 13:26
正见本来就是思维层面吧,否则还谈啥正行呢。不是有句“只贵汝见正,不贵汝行履”嘛。
见修行各各层面不同,各有标准,彼此有交集,但似乎差别也是明显的。
只是群里交流能有效作用到什么层面,末学却也说不大好了。
对于具体个体如末学,发心和技巧的重要性的权重难以准确判断。
梯形 13:43
能劝退几尊佛回家闭门思过,这些事古时候不怎么需要,现在得在次第前加一段这个
梯形 13:45
仰山其人十岁左右就混在丛林里,十几岁正式出家
他日常生活的功夫下得非常绵密。公案里好像是他天天跟沩山闲聊论道似的。那是数年数十年的记录整理而己。
他经常牧牛,还居山下大半年见不到沩山,是个纯粹的练家子
仰山问我头一步会了,会走步了,以后怎样。沩山答:只贵汝见正,不贵汝行履。
这是剧情简介
梯形 14:02
其次,他们的闲聊几乎都是在校验步法
仰山后来传道,碰上同种步法的僧人,每次都相互问问:兄台您从谁处学得此种三昧?
这个三昧是他们说的见地,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闻思修慧捆一块儿
海雨天风 14:10
正见本来就是思维层面吧,否则还谈啥正行呢。不是有句“只贵汝见正,不贵汝行履”嘛。~~~~~~正见肯定包含思维层面的东西,但只是思维还是差一大截的。
冷月 14:16
谈到正见,大致有”以见起修”和”修中得见”,仰山的正见获得似乎更偏重后者,事实上貌似一个自反馈过程。
梯形 14:18
他的环境,都可能,更可能的是沩山直接手把手教的
冷月 14:18
龙树菩萨的中观正见似乎也是自心中涌现的,和仰山祖师有点类似吧。
圣普 14:24
禅师说的只贵子见正,是深入到心行的见。
冷月 14:25
当然作为现代学人,还是老老实实地”以见起修”牢靠得多,这里的“正见”是思维层面的认可和认定就大些了。
冷月 14:29
@圣普 “不贵汝行履”的行履是否才是指心行呢?末学不能肯定。
圣普 14:31
@冷月 我理解是只要心行是随顺实相,表面形式不重要的意思。
冷月 14:34
@圣普 这话说的,心行随顺实相,觉得别扭不?
圣普 14:47
@冷月 一点都不别扭。。。
Fu和 15:18
贵与不贵,如果认为是讲理,就冤枉了沩山大师
梯形 15:23
不是讲理是什么
Fu和 15:24
在仰山面前抛个道理来有什么用?
梯形 15:26
仰山是深度练家子,沩山讲话有语义,照样指导他方向
不然我们在这学观割学龙树干个么
梯形 15:30
仰问我日后甚处去,沩说只看当下。就这个意思。
之前仰说尽大藏是魔说,沩说没人整得了你了。然后仰就问了这个问题
Fu和 15:34
尽大藏皆是魔说。。。何须还要再讨个去处
拿下仰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梯形 15:38
你得问仰山灭尽道理干嘛还有一问
Fu和 15:39
仰山是狮子儿
梯形 15:40
天天考验沩山?吃多了撑的?
Fu和 15:43
晚饭适量有助身心
梯形 15:45
没人整得了你了,这是表扬他吗?仰山真比我们聪明一千倍
Fu和 15:50
以前我没读过这则公案,凭感觉认为这是仰山刚接触沩山不久,所以仰山大师和沩山大师互动中,决定栖止沩山
梯形 15:52
那你就读全沩仰语录
Fu和 15:52
为啥?
怕撑到吗?
梯形 15:53
好能划清仰山什么时候从狗变成狮子
梯形 15:55
你不能指着狗硬说那是狮子,这跟指着我们说你们是佛一样了
这样指完了,我们谁啍哼两声都成说法了
梯形 15:59
指别人是佛的人,被指那位说啥,指的那位也不听
因为他根本就不把你当佛[呲牙][呲牙]
梯形 16:39
闻思与修,闻思确实没修细致深入,在那么细的深处它不行。当细的不准滚粗大时,闻思所得正见就能判断它了。
修如走刀刃,闻思保证它掉下来也不至于跌到没谱的地方。跟不全懂菩提心,仅从外相上几个侧面也能帮我们识别所悟是否准确,是一样的。
初觉悟时还未必行,过十年八年,那相一点儿没苗头,那就得自省了
当初的型可能就没弄对,长不出来
我当十年佛,连解脱的毛都没见几个,省得够慢的
幸好我还没指挥别人去当佛
初初学 16:54
当佛是个啥滋味?
梯形 16:55
身强力壮,天天乐呵呵,遇事就栽
人和人还是相似的,异类看人的感觉没准跟我的看大小相同的葫芦似的,从里到外一个样[偷笑]
梯形 21:37
所以人的改造工序也是基本一样的。如果掘出这段改造的工序,在侧面看就是次第。在两头看,见一圆型截面,名之菩提心、见地、佛。。。
我重视次第,从侧面看。。。[呲牙][呲牙],从两头看是想像,不容易看明白。
想像一个大圆,全在里了。。这反倒更容易成为一个陷坑,见不深、囫囵颟顸、缺斤少两。。
梯形 21:48
像沩仰曹洞他们说的见地,就是从堵头看的,他们的是不缺斤少两的
人家天天地在里面干
梯形 22:32
他们之后,逐渐地越说越圆,但下里去干的就少了。
就变成讲圆讲顿讲不缺。。。不讲内容了
风土 07:33
《观割》贴文11月10日,1/2:
复次:
从倒生无明,倒无则不有,以无无明故,行无余亦无。(十)
若无四倒,则无从彼所生之无明;无明无故,则不起诸行;余支亦尔。
摄曰:缘起之首为无明,无明之因是颠倒;四倒无故无明无,无明无故余亦灭。
本颂十:
从倒生无明,倒无则不有,以无无明故,行无余亦无。
[释名]
四倒:于生死之无常无乐无我不净中,执常乐我净。
风土 07:33
《观割》贴文11月10日,2/2:
[分析]
无明为十二支因缘之首,也就是开始。颂文大意为,如果无明断了,则十二支后面的都无从升起。对“从倒生无明”一句,在技术上不同意采取这种说法。如果接受无明是从颠倒生,则又可问颠倒从哪里生,这样问下去无有穷尽,终究需要在某处截断。因为其他佛典都是截断在无明支。此处不如与其他经论统一,也截断在无明,而不以倒为无明之因。
[小结]
无明非有,为虚拟截断无限心念之截断点。继生之十一支因缘亦非有。若破无明,则不为十二支因缘流转之幻相所迷惑。观待与割裂是多数人误以为缘起法有自体有自性之根本处,正确了解观待与割裂,对认识诸法缘起无自性有极大帮助。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导致不得不截断无界问题,而对截断的了解可大大减少对“无明”“无始”等问题的误解。
---贴文完毕
梯形 08:27
把昨天的话题说完
梯形 08:28
圆教顿教的本意没有要忽视行持
按我们渐修派说,圆顿也就是在菩提心护持下之行持。
他们发展后出了一些偏差,与读龙树读般若直接在思惟里成佛是一个性质的
就是悬设,直接往自身贴标签
属于没扎住口,漏气了
漏出,悬设,反贴。这就是废器了。
圣普 08:38
反贴是什么?
梯形 08:39
器的品相相当大程度决定了其走向。洞山说“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
羿有力有技,箭不够直,羿也不能完全保证射中
什么是箭锋相直,是说我们众生,很刚强,扭转其相很难。
梯形 08:44
是漏至器外,往器上贴标签@圣普
元之慧 08:45
有问题要明着直指@梯形
元之慧 08:46
戳要害才知道痛
梯形 08:47
直接戳你要害,你接受还是躲还是挡?@元之慧
元之慧 08:48
@梯形 自省
梯形 08:48
你这样,别人不也这样么
戳古人,今人自省呗
直接戳谁,谁都不高兴
元之慧 08:49
你的锥子今天比较圆
梯形 09:13
[呲牙]
梯形:
没扎口的漏器最容易自认上上根器啦
林浩 09:22
那就得用锥子狠戳几下[呲牙]
梯形 09:28
那哪是上上啊,是坏掉的废器。比扎了口的漆桶差得远着呢
至少要漆桶才行,破口的,还榆木疙瘩,死心球子。。 都不行
闲扯完了,还是聊正题吧